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产是当前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玉米产量的高低与其农艺性状尤其是产量构成因素有关,产量性状是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且性状间彼此关联,某一性状的改变必然导致其他性状的变化.因此,研究各农艺性状与产量间相关性,对于减少玉米高产新品种选育的盲目性,提高育种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试验对玉米7个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相关分析,目的在于探索各农艺性状对玉米产量的相关重要性,为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选育玉米高产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玉米1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穗粒重是提高籽粒产量的决定因素;株高、百粒重、生育期、穗行数、行粒数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穗长、穗粗与产量呈正相关,主要是通过单穗粒重和百粒重间接影响的,而穗位高虽与产量呈正相关,但主要是通过株高和单穗粒重的间接影响,对出籽率的直观选择,难以实现大的突破。因此,在选育优良玉米新品种考虑农艺性状时,不但要着眼于某一性状对产量的突出作用,更要重视研究其它性状对突破产量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3.
4.
几个玉米杂交种的抗旱性鉴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岩  苏君伟 《种子科技》2011,29(4):22-25
通过在抗旱防雨棚内的小区试验,设置正常供水和中度干旱胁迫两个水分处理,以当前推广面积较大的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对照,对辽宁省目前主推的5个玉米杂交种丹玉39号、先玉335、良玉88号、辽单565、沈试21号的抗旱性以及与抗旱性有关的17个生理生化指标和农艺性状进行了测定、比较与评价。结果发现:干旱胁迫下,所有测试品种都表现一定的抗旱能力,除丹玉39号外,其余4个品种抗旱能力与对照郑单958相当。但不同基因型玉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先玉335的抗旱性最强,其次是良玉88号和辽单565,抗旱性最弱的是丹玉39号。  相似文献   

5.
25个饲草高粱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及其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在饲草高粱抗旱育种研究中,对现有饲草高粱种质进行抗旱性研究,选择产量高和稳产性好的同时,对其他性状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种质材料。对25份饲草高粱恢复系材料,采用对饲草高粱抗旱种质同时在水、旱地种植,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并调查、计算比较出9个性状值水旱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生物产量作为最主要的指标,水旱地之间差值最大达到84700.00 kg/hm2,最小为6600.00 kg/hm2,旱地平均减产42259.20 kg/hm2。计算出8个性状值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生物产量抗旱系数范围0.4167~0.9603,抗旱指数范围0.2483~1.5084,为选择抗旱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估算出在水、旱地中,生物产量分别和7个性状值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旱地中,生物产量与生育期、株高、茎粗、分蘖数等4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1576~0.5956,生物产量与穗长、穗宽和千粒重3个性状呈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2563~-0.0870;水地中,生物产量与生育期、株高、茎粗、分蘖数等4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1288~0.3984,生物产量与穗长、穗宽和千粒重3个性状呈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4485~-0.0098。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以上数据,体现了在水旱地中生物产量与7个性状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6.
44个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为探明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对产量的影响程度,用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2013年44个玉米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参试品种中穗粗(0.9874)、叶片数(0.9645)、穗长(0.9488)、株高(0.9465)、穗行数(0.9429)、百粒重(0.9244)、穗位(0.9088)、出籽率(0.8882)、秃尖(0.7381)等性状影响着玉米产量,其中,影响最大的主要性状是玉米的穗粗、叶片数和穗长,其次是株高和穗行数,千粒重对产量的影响相对居中,相比较之下,穗位、出籽率和秃尖对产量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7.
何代元  吴广成  刘强  张沛力 《种子》2004,23(2):59-60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组配25个杂交组合,对玉米的穗长等7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进行遗传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等7个农艺性状与籽粒产量的遗传相关系数除穗行数外,其余为正值,其中穗长、行粒数、结实长达到极显著标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长、穗粗、出籽率与籽粒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为正值.其中穗长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最大(p=8.7604),其次为穗粗(p=7.2017),而千粒重等4个性状的直接通径系数为负值.选育高产玉米杂交种时,应高度重视选择果穗长而粗、出籽率高的类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NCⅡ设计,对11个玉米自交系及组配的30个玉米杂交组合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穗重、穗长、粒长、穗行、雄花分枝数是对单株产量有直接正效应的性状,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可在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9.
对2006-2008年参加陕西省夏玉米区试的150个杂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和通径分析,得出在不同产量水平下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并提出了高产水平下的玉米育种应在主攻千粒重的基础上选择行粒数多的杂交种,同时注意协调好穗行数与千粒重,行粒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自育的74个玉米杂交材料为研究对象,运用SPSS 18.0对玉米杂交种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中的生育期、株高、穗位、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粒宽、粒厚、百粒重、容重、出子率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计算主要农艺性状对杂交种产量的决策系数。结果表明,出子率、百粒重、生育期、穗长和穗行数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正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以活力抗旱指数作为玉米萌芽期抗旱性评价指标的初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次提出了活力抗旱指数,并以此为指标,在PEG人工模拟水分胁迫的条件下,对18个不同的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研究。结果表明:活力抗旱指数和常用的萌发抗旱指数有很高的相关性,且能更好的反映不同品种幼苗水分胁迫下的差别,可以作为玉米萌发阶段抗旱性鉴定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糯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间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对鲜食糯玉米的10 个主要农艺性状与小区鲜穗产量进行了相关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性状间株高与穗位高(r=0.6288**)、株高与双穗率(r=0.5779**)、株高与穗长(r=0.5069**)、株高与穗粗(r=0.4878**)、双穗率与行粒数(r=0.4877**)、行粒数与穗粗(r=0.4686**)、秃尖长与穗行数(r=0.4355**)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而秃尖长与双穗率(r=-0.4356**)、秃尖长与行粒数(r=-0.5350**)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对鲜穗产量作用最大的是穗行数(r=0.5314**、P=0.7480),其次分别为双穗率(r=0.4724**、P=0.4177),行粒数(r=0.4127*、P=0.2317),百粒质量(r=0.3637*、P=0.2159)。为获得高产糯玉米品种,应注重增加穗行数、行粒数、提高双穗率和百粒质量,同时协调好各性状间的关系,控制好株高、穗位高及秃尖长度等性状。  相似文献   

13.
为选育含糖量高的甜玉米品种,本试验对甜玉米含糖量与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与穗长、株高、穗位呈正相关,与单穗重、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轴重、轴粗、百粒重、茎粗呈负相关。在实际选择中可以参考这些性状来选择含糖量高的甜玉米。为了更加清楚地了解各主要农艺性状和含糖量之间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对此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农艺性状对含糖量的通径系数顺序为穗长>株高>轴重>穗位>单穗重>穗粗>茎粗>行粒数>穗行数>百粒重>轴粗>秃尖长>皮渣率。本研究为今后选育含糖量高的甜玉米品种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云南小麦育种水平,对云南50年来从国外引进并大面积推广的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形、壳色、粒色、粒质、饱满度频率分布较集中,遗传多样性较低。生育期、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穗、有效分蘖、株高、穗粒数、穗长、结实小穗数、不结实小穗数、空瘪粒数,千粒重、溶重、产量均存在较大变异,变异幅度系数为1.22%~28.36%,各性状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平均为1.7321,结实小穗数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381,株高多样性指数最小,为1.4105,表明13份国外引进小麦品种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基本苗与最高茎蘖数、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555、0.76,最高分蘖数与有效穗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66,基本苗是分蘖数、有效穗形成的基础,穗粒数与千粒重、基本苗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相关系数别达-0.61、-0.62,穗粒数与千粒重、基本苗是产量构成的一个矛盾体,产量与基本苗、最高茎蘖数、有效分蘖、千粒重、生育期呈正相关,与穗空瘪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达-0.63,因此,在不影响茬口的前提下,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品种,适当增加播种量,提高基本苗,加强田间管理,促进分蘖,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降低空瘪粒数是获得高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甘蓝型杂交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试用灰色系统理论关联度法对贵州省农科所油料所近年来选育的11个甘蓝型杂交油菜新组合进行单位面积的油菜籽产量等7个主要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杂交油菜组合同一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不同;同一组合内的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度也不同。其关联度顺序为:单株产量(r1=09067)>株高(r2=0.8398)>林有效分枝数(r3=0.7892)>用粒数(r5=0.7237)>林有效角果数(r4=0.4276)>千粒重(r6=0.3767)。在甘蓝型杂交油菜的组合选育过程中,应注重选择单株生产力高、株高适度、单株有效分枝多的组合,同时要求所选择的组会角粒数,株有效角果数多。千粒重对同一组合材料是相对稳定的,变化幅度小,在育种过程中对千粒重的选择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不同高产玉米品种抗旱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有效筛选出适合鲁东半干旱区应用的夏玉米品种,以山东省目前主推的9个玉米品种为试材,通过2010-2011年连续2年防雨棚控水干旱试验,以抗旱隶属度、抗旱指数为评价参数,对各品种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导致各品种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粒重均不同程度地降低,茎秆变细,秃尖变长,产量降低。年份间比较,2011年夏玉米植株性状、穗部性状、地上部干物重、产量均显著高于2010年。以茎秆性状、穗部性状、地上部干物重及产量指标隶属度的平均值为综合评价标准,‘登海701’为典型抗旱性品种;‘莱农14’、‘农大108’、‘金海5号’为抗旱性较强的品种;‘登海662’、‘郑单958’、‘中科11’、‘浚单20’为抗旱性弱的品种;‘青农105’在2年内的隶属度值差异较大,其抗旱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四川冬小麦新品种(系)抗旱性鉴定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干旱是四川麦区常发的自然灾害之一,培育抗旱性品种是一条抵御干旱既经济而又有效的途径。为探究四川麦区现有品种(系)的抗旱能力,采用小麦全生育期旱棚鉴定法,对四川省15个品种(系)进行抗旱性鉴定,并与北方抗旱品种‘洛旱7号’比较分析。根据国家《小麦抗旱性鉴定评价技术规范》标准,以籽粒产量抗旱指数为核心指标,以有效穗、千粒重、穗粒数及株高抗旱系数为重要参考指标。15个小麦新品种(系)中产量抗旱指数以‘川重组125’最高,抗旱能力较强;W138、‘10间236’、N08-51、BL227、‘川11131’、BL08512、10BMY12(杂交小麦)抗旱能力为中等;‘南30-7’、‘内3416’、L08-969、GHM3、‘南04-59’、HZ10-28、ym09-6抗旱能力处于较弱水平。在干旱胁迫下小麦各农艺性状均受损,但损伤程度存在差异。以株高受损最重,抗旱系数变幅在0.652~0.778之间;其次是有效穗,抗旱系数变幅在0.662~0.830之间;再次是穗粒数,抗旱系数变幅在0.724~0.866之间;最后是千粒重,抗旱系数变幅在0.807~1.013之间。从参试的15个小麦品种(系)来看,四川小麦品种与北方小麦品种相比,抗旱能力处于整体偏弱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节水条件下春小麦产量与其它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15个春小麦品种(系)在节水灌溉下对其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建立了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对产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株高(0.48685),千粒重(0.45182),穗长(-0.31464),穗粒数(0.02924),单位面积穗数(0.01526)。对产量的直接影响重要性依次为:千粒重(0.71426),穗长(-0.56871),株高(0.46505),单位面积穗数(-0.17531),穗粒数(0.04272)。试验表明:河西绿洲灌区节水型(高WUE型)春小麦品种的选育应在适当单位面积穗数的前提下,朝高秆抗倒、大粒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5—2012年河北省及国家黄河流域棉区审定的30份棉花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2—2013年在冀中南棉区(河北深州)设置品种比较试验,对供试材料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变异性、相关性和聚类分析,以期为冀中南棉花品种选择和新育种目标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考察的12个性状中以单株铃数和纤维伸长率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7.94%和8.80%。相关、通径和聚类分析的结果均表明,冀中南地区影响棉花皮棉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单株铃数和衣分,生产上应首选单株结铃多、衣分高的品种推广应用。推荐的代表性品种有‘冀丰106’、GK99-1、‘农大棉9号’、‘快育66’、‘邯102’等。皮棉产量与上半部平均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伸长率呈正相关,且与伸长率的相关性达极显著水平。产量与纤维品质间的负相关性逐渐减弱,反映产量与品质同步改良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