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国地方鸡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6个地方鸡品种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部分序列,分析COⅠ基因序列的多态性。结果表明:6个地方鸡品种线粒体COⅠ基因序列有22个突变位点,占分析位点总数的3.52%;6个地方鸡品种单倍型多样度平均为0.7274,核苷酸多样度平均为0.352%,品种间核苷酸分歧度为0.283%~0.791%。6个地方鸡品种的COⅠ基因序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四川农业科技》2011,(2):59-59
根据2010年国家水稻品种区试年会统计,四川省推荐参加国家试验的水稻品种表现突出,成效显著:长江上游中籼迟熟组推荐审定品种四川5个,占8313%,生产试验品种9个,占81.8%,续试品种7个,占77.8‰筛选试验升人区试品种6个,占60%。其中川优8377是长江流域第一个米质达国颁一级优米标准的杂交中籼稻品种,国颁二级和国颁三级优米品种各3个。  相似文献   

3.
2005年,太原多数化肥品种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均有所上涨。进口美国二铵、氯化钾等6个品种价格比同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涨幅分别为20.7%,27.6%,25.3%,27.0%,12.0%和44.4%。交通运费价格上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化肥到货价格的上涨。  相似文献   

4.
1.泰山早霞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8062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1994年从苹果种子实生苗中选出。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早熟品种。果实宽圆锥形,果形指数0.93,平均单果重138.6克,比对照品种辽伏重48克。果面光洁,底色淡黄,色相条红,色调鲜红。果肉白色,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8%,比对照品种高2.8%。  相似文献   

5.
利用国外高含油量向日葵品种,经过品种间多重杂交,获得6个含油量在45%以上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6.
甘薯是连城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种植品种呈现区域化和多样化.适宜加工的品种备受农户青睐。本县2011~2012年连续2年分别在揭乐林坊、隔川北团试验种植龙薯9号.在栽培试验中该品种表现突出,产量高、经济效益好,2年平均亩产分别为3788.45kg、3698.75kg,比对照金山57分别增产21.6%、20.6%。  相似文献   

7.
以延边大学农学院玉米组选育的7个玉米新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的产量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2002年的产比中增产的品种有5个,平均比对照增产0.3%~15.0%。其中表现突出的新品种有延农5和延农15,其产量分别为9447.6kg/hm^2和8561.1kg/hm^2,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5.0%和2.5%。这2个品种在2000~2002年3年的试验中平均比对照增产19.4%和10.6%,增产幅度比较大,且在不同年份的表现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8.
抗寒制汁葡萄新品种"哈桑"引种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92~2002年进行“哈桑”品种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哈桑”果穗平均重104.2g、果粒重1.08g、可容性固形物18.2%~20.3%、总酸15g/L,浆果略有肉囊,适宜制汁和酿酒,出汁率76.2%;抗病性强、早熟,生育期115~118d,4~6年生树平均株产4~6kg;早期结果性强,2年生树平均株产1.7kg,结果枝率95.8%,结果系数2.74。该品种抗寒力强,适宜在我国北方无霜期较短的地区简易防寒栽培。  相似文献   

9.
人心果品种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个形态特征对25个人心果品种(类型)资源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份分析,研究其表型遗传多样性,并初步进行品种分类.结果表明;人心果品种资潦遗传变异丰富,平均变异系数达到了25.6%,品种间遗传距离在1.11~10.94之间;系统聚类结果与品种地理来源有明显的联系.来自美国的13个品种大致聚为3类,国内的12个品种(类型)聚为2类;叶片形状、果实形状与大小、花器特征和嫩梢(叶)有光褐毛等性状反映了64.82%的表型信息.综合考虑这些性状信息,可以区分大部分人心果品种.  相似文献   

10.
贵州稻种资源苗期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贵州稻种中具有较丰富的抗早品种资源。在3911份地方品种中抗早性达5级中抗以上的材料有1627(份,占41.6%,其中1级抗旱性强的品种有493份,占12.61%。陆稻品种的抗旱性又强于水稻品种。在土壤含水量约为田间持水量的50%时,国外品种,本省选育品种的抗早性强于水稻地方品种,但当土壤含水量约为田间持水量的15%时,水稻地方品种对于干旱的忍耐性强于国外品种和本省选育品种。抗旱性强的品种,其受早萎蔫复水后的成活率和离体24小时叶片的含水量都高,地方籼稻品种中的麻壳类型具有较强的抗旱性。抗旱性强的地方品种大多数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西部和西南部高海拔地区。  相似文献   

11.
于2006年对引入的3个向日葵新品种进行科学的品比试验。结果表明,以大白花二号、大黑片、大青花3个品种产量较高,分别对照品种三道眉增产42.6%、34.4%和21、3%,且其它性状良好,适宜在当地种植。  相似文献   

12.
张军 《吉林农业》2011,(4):109-109
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五个油菜品种在桐梓县天坪乡种植的产量、经济性状以及抗性表现,结果表明:五个油茱品种在该区域种植均能获得丰产,产量均可在170kg以上。其中处理1和处理2在该区域种植经济性状和抗性表现好,其亩产量达210kg和203.3kg,较当地主推品种即处理5(CK)亩增产33.4和27.6kg,增产率18.9%和15.1%,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根据Bayes统计原理,提出了作物品种区域试验中品种均值的Bayes估计方法,并利用一套包含4年,7个试点和10个棉花品种的多年多点试验对Bayes估值和算术平均值的预测精度进行比较,结果表明,Bayes估值和算术平均值的平均预测差分别为6.88%和12.77%,而且Bayes估值与验证值之间夺数值和品种排序上都有着更高的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963和0.976,高于算术平均值的0.876和0.830,Bayes估值显示出比值算术平均值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4.
宁麦11在2001~2003年江苏省苏中片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两年各试点均比对照品种豫麦18号增产;在2002~2003年江苏省种子管理站组织的江苏省小麦新品种展示中,也比郑麦9023(CK)增产6.80%,充分表明宁麦11在苏中片(盐城、沿淮地区)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宁麦11子粒品质较优,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分别为14.91%和33.20%,面团稳定时间6.6min,评价值67.5。宁麦11为半矮秆大穗型品种,株高85cm左右,且茎秆紧实坚韧,耐肥抗倒性较强,增产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15.
高油夏大豆徐豆1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豆11号是高油、高产、适应性广的夏大豆新品种。该品种子粒含油率为22.7%,比目前江苏省大面积种植的品种徐豆9号和泗阳288分别高6.3和5.1个百分点,增幅分别为38.41%和28.61%。该品种1999~2000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大豆区试,两年试验结果平均产量3039.6kg/hm^2,比对照泗阳288增产2.44%,试点中最高产量达3802.5kg/hm^2。  相似文献   

16.
1.品种特性。该品种为冬性,分蘖力强,幼苗匍匐,叶色深绿,抗旱耐寒,越冬性好,茎秆坚韧弹性好,抗倒伏性强。籽粒白色,角质化程度高,千粒重41克左右。中熟,抗干热风,熟相好。籽粒容重。790克/升,蛋白质含量14.8%,湿面筋含量38.6%,沉淀值61毫升,吸水率61.6%,稳定时间17分钟,品质评价值84,各项数据均达国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指标的标准,是陕西省渭北早原区有着很大推广价值的优质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7.
以高度快粉品种陕167-6为对照,对51份感病冬小麦品种进行了2a的慢粉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品种的病情指数为6.87%-86.42%,千粒重损失率0.28%-42.59%,相对千粒重损失率1.35%-205.75%,品种间存在很大差异。经对供试品种慢粉性评价,清81t-53等3个品种为高度慢粉品种,占5.88%,清85-261等28个品种为中度慢粉品种,占54.90%,83-88-5等8个品种为低  相似文献   

18.
齐俊海 《农村科技》2007,(10):53-53
一、育肥羊的选择 1.品种选择 肉用品种的羊和当地羊杂交的羔羊育肥效果最好,是理想的育肥用羊。肉用品种和当地的母羊杂交的后代,也是较理想的育肥羊。杂种优势率一般表现范围为:产羔率提高20%~22%,增重率提高20%、羔羊成活率提高4%~6%。  相似文献   

19.
王罗宏 《农友》2001,(10):17-18
1.M-81E。1983年美国选育而成,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引入我国。该品种4月下旬至6月初均可播种,生育期150天左右,从播种到乳熟期120天。株高400-420厘米,茎粗1.82厘米,节间长20.3厘米,茎秆内的糖分随着生育天数的延长而不断提高,开花期达到12%,乳熟期达到13.6%,腊熟期达到19.1%。而且生长势强,产草量高,每亩茎叶产草量可达6000公斤以上,是较为理想的饲料用高粱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一、水稻品种利用的现状 南阳市种子管理站从1995年到2005年对南阳市水稻品种考察及品种利用情况汇总结果表明,其中粳稻品种从1995年的1千公顷到2001年发展到14.7千公顷,以后逐年下降,2005年粳稻品种利用面积为5.68公顷,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10%。粳稻利用面积最大的品种是豫粳6号,1998年达到12.4干公顷。籼稻品种利用面积起伏不大,最高年份籼稻品种种植达到63.2千公顷(1996),大多年份都在50多万公顷左右,籼稻品种利用面积最大的是汕优63,其次是Ⅱ优838和Ⅱ优5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