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7 毫秒
1.
碾磨品质对籼稻食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测定豫南稻区2013年收获的153个普通籼稻品种材料的糙米食味品质和精米食味品质,并比较分析碾磨前后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水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最后运用DP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并分析得出碾磨品质和食味品质的典型相关性。结果显示,糙米的食味值明显高于精米的食味值,食味品质是直链淀粉含量与蛋白质含量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蛋白质与直链淀粉两者含量相互协调时才能形成良好的食味品质,食味值才会比较高。研究认为:稻米碾磨精加工后,食味值下降,食味品质相应变差;稻米碾磨品质和食味品质具有典型性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淮北稻区不同栽培方式稻米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不同栽培方式对淮北水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直播稻的出糙率、精米率>机插稻>手栽稻.整精米率表现不确定;手栽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均高于机插稻,也远远高于直播稻;蛋白质含量依次是直播稻>机插稻>手栽稻,蛋白质含量高对食味品质有负效应;直链淀粉含量的顺序依次是直播稻<机插稻<手栽稻;高直链淀粉含量的米饭胀性大,干松而色淡,冷后质硬,食味较差.胶稠度手栽稻大于机插稻大于直播稻.RVA谱特征值与食味高度相关,能较好的指示食味品质.相比较而言,峰值黏度大、崩解值大、消减值小则食味好,具有这种特性的米饭,可能具有较好的柔软性、黏散性、滋味、馨香味.本研究发现,不同栽培条件下,RVA谱特征值表现不尽相同,不同栽插方式对RVA谱特征值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94份寒地早粳稻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膜下滴灌旱种对寒地水稻(Oryza sativa L.)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膜下滴灌旱种对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粒长、精米粒宽、精米长宽比、精米垩白粒率、精米垩白度、精米白度、糙米蛋白质含量、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糙米脂肪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的影响具有双向性。膜下滴灌旱种减小了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精米粒长、精米粒宽、精米长宽比、精米垩白度、精米白度、糙米蛋白质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值的变异度,增加了精米垩白粒率、糙米直链淀粉含量和粗脂肪含量的变异度。糙米率、精米率、精米粒长、精米粒宽、精米长宽比、精米白度、糙米直链淀粉含量、糙米蛋白质含量、糙米粗脂肪含量和米饭食味评分值对膜下滴灌旱种的反应较迟钝,整精米率、精米垩白粒率和精米垩白度对膜下滴灌旱种的反应较敏感。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氮水平对水稻主要食味品质性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个水稻品种(系)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主要食味品质性状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多数品种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稻米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上升,蛋白质含量上升的幅度大于直链淀粉含量,与此同时,米饭的硬度逐渐增加,米饭粘性、外观、平衡度、食味值逐渐下降,在高氮时下降尤为明显。但也有少数品种的表现趋势与此不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高氮时与米饭粘性显著负相关,米饭硬度与粘性、外观及食味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米饭粘性、外观均与食味极显著正相关。综合来看,蛋白质含量对稻米食味的影响明显大于直链淀粉含量,吉03-2843、吉06-43、吉粳95品种食味品质受施氮量影响小,适宜在中高氮条件下栽培。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优质稻米品质性状及其与叶片光合作用的关系,培育筛选优良食味水稻新品种,以河南省沿黄稻区8个优良食味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在大田栽培条件下,对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加工品质指标(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和外观品质指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等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并对籽粒灌浆期水稻剑叶的光合速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8个供试优良水稻品种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均较高,品种间的变异系数较低;稻米外观品质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在品种间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9.73%和36.49%;影响稻米食味品质的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在品种间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均低于5%。相关分析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上的左偏抛物线关系(r=0.827*),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呈极显著的直线负相关关系(r=-0.905**),糙米粒厚与食味值呈显著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关系(r=0.747*);外观品质指标、蛋白质含量和食味值与灌浆中后期的叶片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与之呈正相关关系。说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含量越低稻米的食味越好,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糙米粒厚的增加食味增加,而糙米粒厚大于2.1 mm,食味值反而下降;提高水稻灌浆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有利于改善稻米的外观和营养品质,而稻米直链淀粉含量增加,食味值下降。因此,水稻叶片的高光合效率在优质食味米选育方面存在一定的选择压力,合理调控水稻中后期叶片的光合速率对提高和改善稻米食味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花后弱光胁迫对成都平原籼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为弱光稻区耐荫水稻品种的选用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方法】以不同直链淀粉含量籼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2019至2020年在四川温江开展田间控光试验,通过对稻米组分、RVA谱特征值,以及米饭质构特性和食味品质的测定,研究了弱光胁迫对水稻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结果】(1)弱光胁迫显著降低稻米直链、支链和总淀粉含量,但显著提高蛋白质和脂肪含量。(2)弱光胁迫下,稻米峰值黏度和崩解值显著降低,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则显著增加。(3)弱光胁迫显著增加米饭硬度,降低黏度和弹性,使米饭外观和口感下降,综合评分显著降低。(4)主成分分析表明,稻米组分、RVA谱特征值和米饭质构特性可以解释81.2%的米饭食味品质变化。米饭综合评分与直链和总淀粉含量、峰值黏度、崩解值、弹性以及黏度呈显著正相关,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结论】弱光胁迫下,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对米饭食味品质的影响大于直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弱光胁迫导致稻米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组分发生显著变化,进而导致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下降,糊化温度和消减值升高,米饭变硬,黏度和弹性降低,最终使食味品质变差。  相似文献   

7.
陈丽  王兴盛  孙建昌  马静 《西北农业学报》2018,27(12):1772-1779
以西北干旱区收集的43份杂草稻为试验材料,综合分析杂草稻碾磨、外观、蒸煮食味和营养等主要品质特性。结果表明,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整精米率、垩白度和垩白粒率性状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均超过20%;蛋白质、胶稠度和碱消值次之,变异系数为12%~20%;精米率、粒长、粒型(粒长/粒宽)、直链淀粉和粗脂肪变异较小;出糙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53%。杂草稻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和碱消值性状明显低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垩白粒率、垩白度、透明度、蛋白质和粗脂肪值明显较高;粒长、粒型(粒长/粒宽)和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介于地方品种和选育品种之间。杂草稻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直链淀粉质量分数与胶稠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出糙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胶稠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粒长和粒型(长/宽)则呈极显著正相关,且蛋白质质量分数与其碾磨品质关系最为密切。可见,西北干旱区杂草稻的品质性状变异较大,遗传基础较宽,品质方面具有较大可利用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8.
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高垩白、低垩白各4个水稻品种为材料进行稻米品质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垩白品种的平均糙米率、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直链淀粉含量、食味评分均高于低垩白品种,低垩白品种的平均整精米率、糙米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高垩白、低垩白品种间的垩白粒率、垩白度的差异均达显著水平;各品质指标的垩白度、垩白粒率的变异系数最大,高垩白品种精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低垩白品种糙米率的变异系数最小;高垩白品种垩白指标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糙米直链淀粉、食味评分均呈正相关,与糙米蛋白质含量呈负相关;低垩白品种垩白指标与其他品质性状间均呈正相关。由此可知,可通过育种手段提高食味值,改善稻米品质,保证稻米商品性。  相似文献   

9.
为充分探究黑龙江省优质米选育方法,文章以12 份黑龙江主栽水稻品种及优良食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开展相关研究,从碾磨因子、外观因子、理化因子及千粒重4个方面与食味感官评分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碾磨因子中整精米率的提升有利于改善稻米食味品质,提升胶稠度。外观因子中适当地降低垩白粒率、垩白度会显著改善稻米食味品质,理化因子中直链淀粉、蛋白质均与食味评分呈负相关,且蛋白质含量对食味值贡献度更大。因此为选育优质水稻新品种,应选育整精米率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低、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质含量低的材料。  相似文献   

10.
以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120份水稻育种材料为对象,利用FOSS Analytical A/B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了水稻精米样品中水分、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以及对应的食味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杂交籼稻和常规粳稻中,水分含量与食味值之间呈现负相关,但不显著;而蛋白质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值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3、-0.922和-0.593、-0.857,且蛋白质含量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以上结果表明,稻米中水分含量对水稻食味品质的影响甚小,而在一定范围之内通过降低蛋白质和直链淀粉的含量,能够明显提高水稻稻米的食味品质,这为水稻育种家在选育优质食味品质的水稻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主要营养品质的变化趋势。[方法]对1995~2006年吉林省育成的普通玉米品种的品质指标(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淀粉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普通玉米的粗蛋白含量为8.06%~13.97%,平均10.37%;粗脂肪含量2.85%~9.70%,平均4.56%;粗淀粉含量62.59%~76.80%,平均71.15%。就年际间变化而言,粗蛋白含量变异较大,但整体呈比较平稳趋势;脂肪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且变异较大;粗淀粉含量整体比较稳定且呈上升趋势。就省内不同地区而言,粗蛋白含量除通化和白山地区较低外(9.99%),其他地区基本相当,变辐为10.13%~10.48%;延边地区粗脂肪含量较高,为5.42%;通化和白山地区的玉米品种粗淀粉含量较高,为72.01%。[结论]吉林省普通玉米品种品质指标偏低,不同品种间变异比较大,品质改良潜力很大。  相似文献   

12.
南粳系列水稻品种的食味品质与稻米理化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明确3个优良食味南粳品种的主要蒸煮食味品质性状的特点及与亲本间的差异,为水稻优质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本研究以南粳系列优良食味粳稻品种南粳46、南粳9108、南粳5055及其父本关东194、母本武粳13和武香粳14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稻米理化特性、支链淀粉分支结构、RVA谱黏滞性、热力学特性、米饭食味特性等25个食味品质相关性状的差异,分析稻米理化性状与米饭食味特征值间的关系、化学成分和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与理化特性间的关系。【结果】 3个南粳品种在大多数性状上具有一致性,与常规粳稻亲本武粳13和武香粳14相比,3个南粳品种均具有更小的直链淀粉含量、峰值时间、热浆黏度、最终黏度、回复值、消减值、回生焓、回生率和米饭硬度值,更大的胶稠度、崩解值、米饭黏度值和综合食味值。在支链淀粉分支结构上,3个南粳品种的A链(DP6-12)比例更大,而B1链(DP13-24)更小。3个南粳品种大多数性状均与关东194相似,说明南粳系列品种的食味品质特性遗传自关东194。3个南粳品种中亦存在差异性状,南粳46的蛋白质含量和热力学参数更低,南粳9108的脂肪含量更高,而南粳5055的成糊温度更高。相关性分析表明,除蛋白质含量、糊化温度、峰值时间外,米饭综合食味值与稻米大多数理化性状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而稻米理化特性主要受直链淀粉含量的影响。【结论】 3个南粳品种食味品质的优异特性是具有更低的糊化和回生特性,更高的胶稠度和米饭黏性,更短的糊化时间和更大的崩解性能。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是其优良食味品质形成的主要原因,而蛋白质含量和支链淀粉分支链比例主要对糊化和回生特性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中国部分优质粳稻外观和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特征的差异,以期为优质粳稻品种改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方法】 以参加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3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不同粳稻品种外观与蒸煮食味品质的差异,分析稻米各项理化指标与食味品质间的关系。将荣获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的15个粳稻品种按地域分为南、北两大来源,比较研究不同地域来源粳稻外观和食味相关的理化指标的差异。 【结果】 (1)参评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39个粳稻品种无论是粒型,还是垩白率与垩白度差异均较大;在蒸煮食味方面,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与专家的感官评分分值分别在44.00—82.00和52.20—91.86。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RVA谱中的消减值、回复值以及米饭质构特性中的黏性和均衡值与米饭食味值均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9、-0.60、-0.57、-0.37和-0.56;而RVA谱中的峰值黏度和崩解值与米饭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2和0.36。(2)与北方优质粳稻相比,南方优质粳稻的垩白率和垩白度分别增加了178.78%和139.11%;直链淀粉含量降低28.25%,蛋白质含量提高7.37%;米粉RVA谱的消减值和回复值分别降低12.00%和21.19%;米饭质构特性中的黏性和均衡值的绝对值提高16.15%和15.00%;南方与北方优质粳稻经米饭食味计测定的食味值与专家感官评分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参与第二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活动的粳稻品种,其稻米的外观和蒸煮食味品质差异显著;北方粳稻外观晶莹剔透,垩白度在0.50%—3.50%,米饭直链淀粉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口感在56.00—74.00;而南方粳稻外观相对浑浊,垩白度1.86%—11.21%,米饭虽然蛋白质含量高,但直链淀粉含量较低,米饭软而黏,食味值在54.00—82.00。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育成大豆品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吉林省育成的15个大豆品种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及蛋白质+脂肪(以下简称蛋脂)总量分析结果表明:脂肪含量平均值为20.44%,蛋白质含量平均值为41.26%,蛋脂总量平均值为61.70%。从上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吉林省育成的大豆品种脂肪含量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有所上升;蛋白质含量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0年略有下降;蛋脂总量趋于平稳,变化不大。省内不同单位育成的大豆品种品质性状水平有所不同,吉林号和九农号系列品种脂肪含量较高,通农号系列品种蛋白质含量较高。吉林省的大豆品质性状还具有很大改良潜力。  相似文献   

15.
吉林省糯玉米种质资源利用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我省糯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分布在东部山区、半山区,以早熟为主,中熟次之。植株不繁茂,穗粒偏小。接种条件下抗病虫性较差。不论农艺性状或品质地区间均有差别。吉林半山区品种果穗偏长,穗行偏少,百粒重、单穗粒重较高,淀粉含量略高;通化地区品种穗行偏多,穗长偏短,百粒重、单穗粒重较低,蛋白质和赖氨酸含量相对较高。在营养成份含量间,油分和蛋白质变幅较宽,淀粉含量相对稳定。在蛋白质、油分、赖氮酸含量上,有趋于高营养指标含量的品种,也有农艺性状和营养成份含量表现具佳的品种,如白城黄粘等。这些变异及优良品种的存在,是我省开展品质育种的良好素材。在利用上,绝大部分品种不宜直接利用,通过定向选择、回交转育、外引种质导入等手段,改进农艺性状、增强抗病性、提高产量,可使我省糯质资源地方适应性强、品质较好等优点得以发挥。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第22颗卫星搭载种子和实践八号搭载3个品种诱变选育的稳定株系蛋白质、直链淀粉含量及与食味值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空间诱导稻米的蛋白质含量、直链淀粉含量与对照品种相比有明显的改变,后代中容易出现高蛋白质含量材料。2.米饭硬度值低的品种经空间诱导处理后,后代中硬度值低于对照品种株系比较少,而当对照品种食味较差,米饭硬度值较高的品种经过空间诱导后,后代株系中超亲现象比较多,硬度值降低明显。3.食味较差的品种经过空间诱导处理后能改善品种的食味,后代中优质食味米选拔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7.
寒地不同穗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良寒地超高产水稻品质,以黑龙江省10个直立穗型和32个弯曲穗型水稻品种为材料,比较了寒地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的产量和品质差异。结果表明:直立穗型品种产量极显著高于弯曲穗型,具有较高的穗粒数是其产量高于弯曲穗型品种的主要原因。直立穗型品种糙米率显著高于弯曲穗型,直链淀粉含量显著低于弯曲穗型,其它品质指标与弯曲穗型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黑龙江省最新水稻品种品质特性及优质米情况,选取2019年新审定的粳稻品种52份,对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粗蛋白含量、胶稠度、食味值等指标进行化验检测。结果表明,二级优质米标准达标率为100%,不同积温区水稻品种均表现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变异较大。在品质改良过程中第一积温区需注重提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第二和第三积温区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有待提高,第四积温区垩白米粒率和垩白度需要降低,胶稠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应适当提高。通径分析表明对食味值直接贡献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粗蛋白和胶稠度。黑龙江省2019年新审定水稻品种米质优良,为食味值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南方稻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稻品种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旨在探究南方稻区不同食味值水平和产量类型单季晚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差异,阐明南方稻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品种所具有的特征特性。【方法】 本文以南方稻区48个单季晚粳为材料,根据产量和食味值将其分为味优高产、味优中产、味中高产和味中中产4种类型,以实际生产需求为依据,选用味优高产、味优中产和味中高产3种类型进行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 味优高产类型的食味值比味中高产类型高26.69%,且味优类型食味值中的外观、黏度和平衡度分别比味中类型高出38.81%、36.30%和37.40%。与味中高产类型相比,味优高产类型的糙米率、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高0.34%、7.13%、40.39%和47.56%;胶稠度长度长19.92%;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低37.67%和33.08%。与味优中产类型相比,味优高产类型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灌浆结实期的日照时数、成穗率以及抽穗至成熟阶段生物积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高4.47%、3.29%、5.72%、16.25%、11.09%、21.49%;叶面积衰减率低13.51%。抽穗至成熟阶段,味优高产的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比味优中产分别高出24.46%、14.62%和19.01%。【结论】 南方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品种的特征为加工品质达国标1级;透明度等级在3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在50%—85%与20%—35%;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长度分别在10.0%、8.0%与90.0 mm左右;RVA谱特征值中消减值在-500cP以下,回复值在550 cP—650 cP。产量构成中,味优高产类型品种的结实率在90.0%左右;千粒重在25.0 g以上;且在抽穗前期保持适宜的干物质积累,在抽穗期以后保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所占全生育期的积累比例有较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