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运转的示踪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活体测量技术和示踪动力学原理,建立了双增剂对小麦灌浆期光合产物输配影响的调节模型,并实测了双增剂处理的剑叶光合产物输出系数K_L和输导系统光合产物运转系数K_s分别为0.06和0.24,高于对照20.00%和71.42%;36h内穗光合产物积累率为70.89%,高于对照9.11%;光合产物从叶输到穗所经历的时间比对照提前1h。结果表明,双增剂加快了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输的总速率和加强了光合产物向籽粒方向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正> 1985~1989年,黑龙江双鸭山农场八队大面积播种小麦高矮秆品种(克旱9号和克丰4号)混合种子,增产效果明显,比单一品种增产10.4~13.6%。但应注意:(1)混播的小麦,收获后只能作为商品粮或自食粮。(2)混播品种的成熟期差距不宜过大,一般为3~4天;植株的高矮相差大一些为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不同小麦品种灌浆期在镉污染农田中的生长情况和重金属镉积累的差异,本研究以3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探明其在镉污染农田上的生长情况以及镉积累情况。结果表明,30个小麦品种在镉污染条件下能正常生长。不同小麦品种在灌浆期其株高、地上部和根部的生物量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48.87~77.47 cm、0.89~1.92 g·plant~(-1)、0.05~0.22 g·plant~(-1)。此外,不同小麦品种之间各部位吸收、积累镉的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地上部和根部镉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07~0.26、0.37~1.57mg·kg~(-1)。灌浆期镉在小麦体内的分配规律总体上为根地上部。地上部和根部镉积累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2~0.38、0.04~0.24μg·plant~(-1)。不同小麦品种各部位转运镉的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变化范围分别为0.08~0.47,其中淮麦23、冀麦738、宁麦17具有最低的根-地上部转运系数。成熟期的数据表明,淮麦23、冀麦738、宁麦17籽粒中镉的含量均远低于0.1 mg·kg~(-1)DW的国家限量标准,并具有很低的根-地上部转运系数,符合镉低积累小麦的标准。本文初步确定淮麦23、冀麦738、宁麦17作为低转运小麦品种的候选者,为低积累小麦品种的筛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源库调节对大豆光合速率及同化产物运转分配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改变大豆源库比例,分析了大豆不同品种在不同库/源比条件对大豆叶片光合速率及结荚后同化物质生产、运转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单位叶面积负荷量的增加,单位叶面积有效生产量随之增加,叶片光合生产潜力可进一步发挥,光合产物有效性提高,同时提高单位叶面积负荷量对库源比大的品种产量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应用~(14)C示踪技术测定三个籽粒饱满度不同的小麦品种,结果表明:籽粒饱满度与品种的净光合率、光合持续期和同化物在籽粒中的分配率有关;光合作用后30分钟测定,~(14)C同化物的分配,叶片最高,叶鞘其次,麦穗再次,茎中最低;开花期~(14)C同化物在成熟麦穗中的分配,约占引入量的25—32%,灌浆期~(14)C同化物在成熟麦穗中的分配,对籽粒饱满的两个品种,占引入量的50%以上,而籽粒不饱满的品种,分配率还不到30%。  相似文献   

6.
水稻灌浆结实期籽粒接受14C-同化产物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盆栽条件下,以粳稻日本晴为材料,于抽穗后5、20、35d整株标记^14CO2 1.5h,同化后24h取样,测定根、叶片、茎鞘、穗轴、枝梗、小枝梗及籽粒中^14C-同化产物的淀粉量和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随着抽穗后天数的增加,全株^14C-同化量明显减少,光合强度下降的幅度大于绿叶重;灌浆初期固定的^14C-光合产物在同化后24h60%以上被运输到籽粒中,籽粒中^14C-光合产物的淀粉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他器官,证明灌浆初期籽粒具有主动接受^14C-光合产物的能力;灌浆后期叶片、茎鞘、穗轴、枝梗、小枝梗中含有大量的^14C-同化产物,且多为能运输的可溶性糖,但籽粒中^14C-光合产物很少,说明灌浆后期籽粒接受光合产物能力明显变弱,是造成大量^14C-光合产物滞留在营养器官中的重要原因;籽粒的含水率和淀粉合成能力与籽粒接受^14C-光合产物量之间具有明显的伴随关系,推测籽粒的含水率和淀粉合成能力低可能是造成籽粒接受光合产物能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选用不同年代育成和推广的碧码6号、丰产3号、阿勃33、豫麦49、洛旱2号、矮抗58和洛旱11号等7个适宜旱作区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各品种干物质运转和产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早期品种的穗粒数较高,但产量较低;近现代品种的有效穗数、千粒质量较高,产量较高。不同年代小麦品种不同器官对籽粒的贡献率无明显规律,近现代品种总干物质运转对籽粒的贡献率表现为降低趋势,但营养器官的干物质积累较多,表明近现代品种主要靠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来实现产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在我們前一篇报告中,已初步地研究过玉米的光合生产率,通常从整个生育期間光合生产率的总和便可以表征出玉米的生物产量,但是我們考虑到不能单純地追求生物产量的提高,因为总的生物产量中仅仅只有某一部分产量对人們是最有經济价值的(所謂經济产量)。当然,經济产量一般说来是与生物产量密切相关的,但是由于植物在  相似文献   

9.
氮肥和底墒对小麦同化产物累积与运转的调节效应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氮肥和底墒为变量,采用最优二次D饱和设计,系统分析了氮肥与底墒对小麦生长后期同化产物累积运转过程的影响,在同化产物累积与运转方面建立了一些数学模型,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决定于抽穗后累积同化产物的能力,随着抽穗后同化产物积累量的增加,籽位产量中来源于抽穗后光合产物的比例上升,产量构成因素也随之改善;小麦籽粒产量与调运贮藏同化产物的能力呈显着负相关,籽粒中有9%~36%来自抽穗前贮藏同化产物;通过水肥措施的应用可显着提高或改善同化产物的累积与分配比例,并提高水分和肥料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对泡桐一年生埋根苗生长、干物质积累、储存/结构分配、同比物分配等规律进行了定量研究。并结合不同群体结构的研究,优化了育苗密度。研究结果表明:在年生长周期中,泡桐一年生埋根苗的叶面积增长和干物质积累规律均符合Logistic 方程,净同化率和比叶面积为单峰曲线,相对生长率和叶面积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小,储存/结构分配的变化规律与净同化率一致:而同化物的分配在各生长时期不同,生长初期主要分配给根系和叶片,速生期主要分配给叶片和茎,生长后期主要分配给茎和根系.同时,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和分配具有交替节律性。密度影响单株叶面积、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光能的分布,从而影响净同化率。随着密度的增大,净同化率降低,单株生物量减小。密度对储存/结构的分配没有显著影响,但它影响同化物在各器官间的分配。通过优化方法,确定育苗密度以每亩555株为最佳.  相似文献   

11.
试验结果表明:禾谷镰孢菌野生型菌株经人工移植七次后,无论是培养性状还是致病力都发生了改变。表现为生长速度减慢,产孢数量减少,分生孢子变小,产毒能力下降以及致病力减弱。培养性状变异与致病力强弱变异表现一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主成分排序和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黄淮冬麦区、北部冬麦区、北部春麦区及西北春麦区的41个高产小麦品种的株型的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北方麦区现代高产小麦品种的株型与各自的生态条件相适应;按小麦株型结构,把北方麦区小麦品种划分为平原型和高原型,讨论了不同类型的育种改良方向。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主要表现在抗病害扩展,而不是抗病菌侵入。抗病品种的特点是病害自侵染点向邻近小穗扩展速度慢,穗轴受害轻或不受害,病小穗数少;在感病品种上,病害扩展速度快,可导致全穗枯萎。不同抗性品种对真菌毒素的敏感程度不一,抗病品种耐毒力强,细胞膜损伤程度轻,胞内电解质外漏量少;这种电解质外漏量间的差异,可采用电导仪测定组织侵出液的电导率而加以确定。  相似文献   

14.
小麦是晋中盆地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近年来受杂草为害较为严重.为化学防除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就晋中盆地麦田杂草种类,分布及演替等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晋中盆地麦田杂草共约有22种,大多为阔叶杂草,其中为害严重,分布较广的有8种,即:藜、刺儿茶、萹蓄、播娘蒿、麦瓶草、离子草、田施花、苦菜.并对各种杂草出现的频率,分布进行了分析比较,同时进行了化学防除比较试验.  相似文献   

15.
冬小麦生育后期的群体光合作用与物质生产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适期播种条件下,鲁麦5号每亩8、16和24万基本苗处理间后期群体光合作用和籽粒产量均存在显著差异。低密度条件下花后群体光合速率高,物质净积累强度大,LAD值高,有效灌浆期长。籽粒生长速率随密度增加而降低,灌浆中后期表现尤为明显。文中从群体结构和物质生产方面探讨了精播高产栽培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以22个晚釉和14个晚粳高产品种为材料,考察测定了193个性状。在方差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性状育种值进行了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晚釉高产品种共有主茎倒二节间直径、灌浆中期百粒日增重、谷草比、黄熟期绿叶指数等10个理想型性状;晚粳高产品种共有成熟时剑叶实长、全生育期、抽穗期单株根千重等10个理想型性状。由此理想型性状所建立的晚籼、晚粳优化回归方程x~2测验效果极佳,且对每个参试品种产量的预测准确率均在93.25%以上。  相似文献   

17.
18.
折现率作为收益法评估植物新品种权时重要参数之一,细微的差异都有可能导致品种权评估结果的显著不同。因此,如何合理确定折现率是收益法在植物新品种权评估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该文依据知识产权收益法的整体思路,就品种权收益法评估中的折现率问题展开讨论,首先介绍折现率的几种计算方法,通过对加权平均成本(CACC)和资本定价模型(CAPM)进行改进,构建基于CACC和CAPM的扩展贴现率估值模型,并利用种业公司的资本结构、股权以及债务等数据资料对其参数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一、引言我國國民經濟正在進一步發展和鞏固工業的標誌下蒸蒸日上,為了支援保證社會主義工業化建設的成就,對於發展糧食生產提出了互大的任務,根據全國農業發展綱要(草案)黄河以北地區每畝糧食作物產量要求在十二年内(1956-1962)逹到400斤的水平。小麥是華北地區糧食作物中種植面積比重最大的一種,長時期來單位面積產量停留在百斤上下,而且歷年產量很不穩定。解放以来,由於生產關系的改變,勞動組織的加强,生產力的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有着顯著的增加,但是產量不穩定的情况依然嚴重。其原因概括的說来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於不良的外界環境條件所引起的,最常見的是春季的乾旱,從植株伸長初期起至抽穗開花期所出現的持續乾旱,引致植株莖稈矮小,分蘖多屬無效,穗部細小,籽粒因不正常的提前成熟而發育細小,因而產量顯著降低。1957年北京近郊的情形是最突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