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应用典范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柑桔主要害虫与天敌间的相互关系。在未受干扰的遗弃园中,害虫亚系统与天敌亚系统间第一典范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天敌亚系统中瓢虫类、寄生蜂类与主要害虫叶螨类、盾蚧类的数量变动规律一致,而蜘蛛类与主要害虫的数量关系不密切。化防园内主要害虫与天敌间的典范相关系数均未达显著水平,这表明化防园内害虫与天敌间的数量反馈机制因农药干扰而失调。  相似文献   

2.
一代玉米螟低龄幼虫盛期常与玉米喇叭口生育期相遇,为害日趋严重。通过3年对玉米栽培技术、施药方法、天敌对害虫影响及害虫对玉米产量危害损失、防治指标研究。组建了春玉米一代玉米螟综防措施,经在4万多亩玉米田示范推广,综防区较常规防治区减少用药面积41.8—49.34%;每亩减少农药费0.28元,节省施药、施肥用工2.89个,增加产量27.72公斤,折每亩净增加收入18.32元;天敌寄生率,一、二代分别提高26.04—124.33%和0.61—6.24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显著,综防措施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3.
-WWWWeMMHMMWe------WWMWe----------------WMWtwWWHH:1W:MHtryWM——XIWMMWeWWpevwtHWAIMM 论文或调查总结题目D 作 者 W------mMW、…..Mp1、席草疫病的病原及生理特性研究初报 戴肇英 张超冲2、阳春砂仁炭疽病研究初报 杨梅仙3、茶树小绿叶蝉类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报告 郊炳乾 黄国石 黎志文 (82—86年总结)方朝俊4、茶黄螨在蔬菜种类为害的观察和防治)梁 碧57、广西柑桔类螨捕食性天敌种类初报’蒲天胜 曾 涛6、南岭稻区褐飞虱、白背飞虱、纵卷叶螟迁飞性害虫的综i 南岭稻区迁飞性害虫科研协 合研…  相似文献   

4.
何等平  王少彬 《昆虫天敌》1992,14(3):101-107
本研究通过对广东省韶关市柑桔园的糠片盾蚧 Parlotoria pergandii 年消长情况的调查和对该虫生活习性的观察,制定并试行如下的控制糠片盾蚧综合治理的措施:停止原来使用乙基1605等广谱性杀虫剂;柑园生草覆盖,改善柑园中天敌的生态环境条件,促进天敌对害虫的控制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在7月份,当第一批上果爬虫发育至二龄若虫时,及时喷一次1000倍的40%速扑杀乳剂便能控制该虫的为害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在综防试验区,糠片盾蚧的虫株率从1986年的100%下降至1988年的22%,受害指数也由1986年的0.589下降至1988年的0.203.  相似文献   

5.
Bt棉田中绿盲蝽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设置转Bt棉综防田(种植诱集作物和适当使用农药控制害虫)、对照田(依靠自然天敌控制害虫)和化防田(使用农药控制害虫)3种处理,研究了冀南棉区绿盲蝽与捕食性天敌种群关系及绿盲蝽对棉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Bt棉田,绿盲蝽分别于6月29日、8月14日和9月4日出现了3个发生高峰。其中6月29日综防田、对照田和化防田百株发生量差异不显著(p>0.05);8月14日,对照田的百株虫量显著多于化防田和综防田。差异极显著(p<0.01);9月4日,对照田的虫量达到60头/100株,且不同类型田差异显著(p<0.05)。Bt棉生长前期和中后期,捕食性天敌在综防田的百株天敌量明显高于化防田和对照田,其中6月29日、8月29日和9月9日综防田的天敌量达65、70、75头/100株。分析3种不同类型田绿盲蝽对棉花叶危害株率、落蕾率、落铃率和成铃量影响顺序均为对照田>化防田>综防田,除化防田与综防田的落铃率无显著差异,其余均表现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6.
糠片蚧是湖南省柑桔上的主要害虫。据调查,糠片蚧的天敌中有寄生蜂6种,寄生率一般为5~10%。高的达34.75%。其中糠片蚧蚜小蜂为优势种,系首次发现。凡湿度大、肥力足的桔园寄生率较高,春梢上寄生率比秋梢和果实上的高,不喷农药的桔园比喷药的寄生率高出一倍以上。一年之中,寄生蜂发生高蜂期在秋季。  相似文献   

7.
1983—1984年我们在新干县三湖柑桔产区调查柑桔害螨天敌时,发现一种甲螨栖息在柑桔树干或树枝上,种群数量大,多群集,行动缓慢,外表像苋菜籽。此甲螨可能捕食柑桔上的瘿螨,为了确定它的食性和了解学名,我们将标本寄到复旦大学忻介六教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于1987年在中国农科院兴城果树所综防示范点——辽宁省金州三十里堡苹果园进行。此文应用主分量分析方法研究苹果树不同生长阶段害虫-天敌群落中优势种的组成和季节性变化。结果表明,综防区的防治策略有利于保护天敌优势种。常规防治区凭经验用药,忽视了优势种间的食物网联系,导致杀伤天敌,害虫抗药性增加,而再度猖獗。  相似文献   

9.
三峡库区秭归县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三峡河谷气候特性,适宜多种亚热带果树,特别是柑桔种植。秭归县现有柑桔种植面积1.01万hm2,其中脐橙9333.03hm2,夏橙100hm2,其它柑桔类333.3hm2。脐橙类早、中、晚熟品种搭配,已成为全园脐橙生产优势区。笔者经多年库区柑桔害虫观测、防治,就柑桔害虫种群变化,防控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探索。1秭归县柑桔害虫发生为害现状1.1柑桔红蜘蛛是柑桔生产的一大害虫柑桔红蜘蛛是第一大害虫。由于其发生代数多,为害时间长,加上广泛地使用有机磷、菊酯类及其复配制剂等高毒农药,导致柑桔红蜘蛛抗药性增强。柑桔园天敌昆虫种…  相似文献   

10.
利用植绥螨为主的粉虱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粉虱是严重为害农林生产的类群。当前已研究利用较多的粉虱天敌主要是寄生蜂、瓢虫、捕食蝽、病原微生物等。植绥螨是农林害虫、害螨的重要天敌。同时,植绥螨作为粉虱天敌的利用已渐被认可,因其易人工大量饲养、生产成本低、有较强的种群控制能力等,使其对粉虱的防治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赤眼蜂防治荻芦茎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禾草螟(Chilo hyrax)和芦禾草螟(C.lutellus Mostchuleky)等茎螟是洞庭湖区为害荻(Miscanthus sacchariflorus)和芦苇(Phragmites communis)的大害虫。从1984年起利用赤跟蜂防治这类害虫,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试验表明,松毛虫赤眼蜂(Trichogramma dendrolimi)尤其适于苇田生态环境。初次放蜂的苇田,于棘禾草螟第一代始盛卵期、盛卵期和盛卵末期3次放蜂效果最好。亩放蜂量5—6万头,盛卵期放蜂量应占全部放蜂量的三分之二。放蜂点距离以10米为宜。连续放蜂2—3年后,亩释放量可缩减至3—4万头。  相似文献   

12.
稻飞虱和纹枯病化控的策略及复合指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取田间小区和网室盆栽试验,研究稻飞虱和纹枯病混合发生的化控策略及复合防治指标。结果表明,水稻孕穗期(7月上中旬)用高效、长效、安全药剂扑虱灵和粉锈灵混合防治的“治前控后”化防策略保产效果最佳。试验证明,稻飞虱和纹枯病对水稻有明显的交互作用。组建了稻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虫量(X_(1-2))、纹枯病病株率(X_3)的复合为害损失及动态经济阈值模型。经田间小区、大田应用检验,不仅防效高,保产效果好,而且减少施药次数,保护了天敌,三大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麦长管蚜种群动态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相似文献   

14.
冀南棉麦混作区棉花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3—1985年在河北南部棉麦混作棉区设点,进行了以棉蚜、棉铃虫为主要对象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从棉田生态系的整体出发,根据棉花、害虫与天敌各主要组成成份的特点及相互关系,尽可能利用自然因素,设计了以棉麦邻作布局、种子处理、棉田内分阶段衔接种植诱集植物油菜——春玉米——夏玉米来保护增殖自然天敌、制订合理防治指标、减少用药和加强棉田栽培管理、种植抗病品种等配套技术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经3年来多点大田试验、示范、应用,结果表明在控制虫害、减少用药、保护增殖天敌、降低防治成本等方面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5.
苏北盐垦区中黑盲蝽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黑盲蝽在苏北沿海地区1年发生4代,6月上旬一代成虫陆续迁进棉田繁殖为害,9月上旬第四代成虫相继迁出棉田产卵越冬,发生和为害程度受基数、气候、食料、生境、天敌因素的影响,上代残留量与下代发生量、早春气温与越冬卵孵化、6月份雨量与为害程度、植株含氮量与发生程度、棉田郁闭度与为害度等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该虫的防治指标为二、三、四代百株虫量分别达到10、15、22头时开始施药,防治适期为二至三龄若虫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蒙古土象生物学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1986—1990年在河北省秦皇岛、唐山两市对蒙古土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食性非常复杂,成虫为害严重。成虫集中在表土层产卵,卵期10—19天。幼虫经17龄,在50cm 以上土层中活动。幼虫期跨3个年度。蛹期15—20天。3年完成1代,以成虫和幼虫越冬。防治措施以治成虫为主,采取杨树枝诱集,小果树套塑料薄膜袋。大田播种时施毒土,是压低下一代虫口密度的关键。出苗后喷药防治成虫,效果良好,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7.
水稻褐鞘症发生原因的进一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讨水稻褐鞘症的发生原因,本试验设室内人工接种和室外田间小区喷药防治两项处理。人工接种分设接螨、接菌、接螨加接菌和对照4个处理组;田间小区喷药防治则分设喷杀螨剂(双甲脒)和杀菌剂(多菌灵、井岗霉素)两个处理组。获得如下结果: 1.接螨组和接螨加接菌组的病株率分别为89.54%、99.14%;病情指数分别为57.84、38.86;单株带螨量分别为20.74头、12.6头(均包括卵粒)。接菌组和对照组的病株率分别为31.98%、15.36%;病情指数分别为5.98、2.91;单株带螨量分别为1.85头、0.06头(均包括卵粒)。 2.田间喷施杀螨剂(双甲脒)小区比喷施杀菌剂(多菌灵)小区螨发生期推迟15天,单株带螨量降低(分别为18.5头、8.2头)、防治效果较高(分别为51.8%、29.46%)。以上证明斯氏狭跗线螨(Steneotarsonemus spinki Smiley)为华南地区水稻褐鞘症发端的祸首,只要防螨得宜,稻褐鞘症也就可大为减轻。  相似文献   

18.
棉蚜自然天敌种群数量动态和控制蚜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调查了德州地区棉蚜主要天敌(瓢虫、草蛉、食虫蝽和蜘蛛类)5—8月份的种群数量动态。棉蚜天敌在不防治棉田内,虽能建立稳定的种群,但不能有效地控制蚜害;在化防田内由于喷药频繁,被杀伤严重,控制蚜害作用较小;在综防田内,基本上能建立自然种群,结合其它防治措施对控制蚜害的作用较明显,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苹果园种植覆盖作物对于树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苹果园果树行间种植覆盖作物——白花草木樨Melilotus albus Desr.是果园土壤管理制度中的一项措施。它影响到苹果树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组成。种植覆盖作物后,一些天敌,如拟长毛钝绥螨Amblyseius pseudolongispinosus Xin et Lian和中华草蛉Chrysopa sinica Tjeder等在苹果树上捕食性天敌群落中的个体数量相对百分比有所增加;而另一些,如小花蝽Orius minutus(Linnaeus)、塔六点蓟马Scolothrips takahashii Priesaer和瓢虫类(Coccinellidae)等天敌有所减少;还有一些天敌,由于发生数量较少,不易与免耕法对照区进行比较。当使用广谱性化学杀虫剂进行树上喷雾时,覆盖作物对于受到化学杀虫剂干扰的苹果树上小花蝽O.minutus(Linnaeus)种群的恢复与建立有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