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用沸水法和高温高压热水法提取丝胶溶液,分别在90℃热水中进行二次降解处理,获得具有不同分子质量分布范围的各种热水解丝胶溶液,经冷冻干燥制成丝胶粉。对各种丝胶粉的热水溶解性差异比较和成因探讨表明,热水二次降解能够提高丝胶的水溶性,降解处理时间越长,其水溶性越大;丝胶的分子质量大小能显著影响其溶解性,而丝胶的结晶结构含量对其溶解性的影响较小。研究结果有助于对不同溶解性丝胶的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2.
家蚕作为一种模式生物具有宝贵的基因资源,本文利用遗传密码分析软件,对家蚕编码不同蛋白的820余个完全CDS序列、24.8万余个遗传密码子进行了分析,发现家蚕不同蛋白质使用的遗传密码频率有所差异,且不同蛋白质使用遗传密码子的偏好性基本一致。通过对家蚕最终吐出的蚕丝的丝素、丝胶氨基酸含量与蚕丝遗传密码分析的丝素、丝胶氨基酸含量的比对发现,两者不仅有氨基酸种类的差异,而且有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因此,蚕丝遗传密码分析得出的氨基酸含量可能只是蚕丝蛋白质合成初期的氨基酸水平反映,而家蚕最终吐出的蚕丝蛋白质的氨基酸是通过合成后加工的结果,这提示家蚕丝腺是研究蛋白质合成后加工的极好材料。  相似文献   

3.
评定猪饲料氨基酸生物学效价的方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回肠末端氨基酸消化率是目前用来表征猪饲料氨基酸生物学效价最适宜的方法。由于后段肠道微生物对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测值有影响,测定氨基酸的消化率时须从回肠末端取样。为此,学者们先后提出了各种回肠末端取样法,包括屠宰法、瘘管法、回-直肠吻合术等。本文从概念和由来入手,介绍了各种回肠末端取样法,并根据其特点进行了分类说明,比较了各种方法在回肠末端氨基酸表观消化率测定等方面的区别,最后提出了评价各种方法优劣的原则和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指出了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正> 在制丝生产中,茧层丝胶的膨润溶解与解舒是否良好、制丝工程能否顺利进行以及生丝品质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有关丝胶溶解性的研究,桑蚕方面报道颇多,如桑蚕丝胶的水溶性与温度、pH值、水中溶存的电解质及丝胶变性程度的关系等,但柞蚕方面的报道甚少。本实验,基于蛋白质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等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在紫外280毫微波  相似文献   

5.
<正> 在丝绸工业生产中,丝胶与原料茧的烘杀、保管、解舒以及丝绸的精练、漂白等均有密切关系。 丝胶蛋白质是一种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要研究其结构和性质,首先必须查明它是单一的一种蛋白质还是由几种蛋白质混合组成。关于桑蚕丝胶种类,国外已有报道。金子英雄、清水正德、小松计一等曾分别提出两种、三种和四种丝胶的观点。但也有研究者认为,丝胶能分离出几种组份,系由于采用100℃高温抽提的剧烈条件,造成丝胶蛋白质变性所致。故以上分类法实际不能反映丝胶的原来存在状态。石川博等依据对丝胶热化学性质的研究,也支持单一丝胶的观点。此外,作为丝胶结构和性质研究的基础——氨基酸组成和分子量等,桑蚕方面也早有文献报道,而在柞蚕方面,国内外均以研究丝胶的氨基酸组成为多,未见有关丝胶蛋白种类和分子量方面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利用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对从桑蚕丝条吐精炼液中回收的丝胶蛋白的氨基酸组成进行分析,采用聚丙烯凝胶电泳法对其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其溶解性进行探究。结果表明:丝胶蛋白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极性氨基酸占80.39%,丝氨酸占27.52%,天门冬氨酸占15.91%,苏氨酸7.41%;丝胶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集中分布于17~75 KD;丝胶蛋白溶解性优于大豆分离蛋白。  相似文献   

7.
家禽日粮中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方法包括:体外法(化学法、酶法、微生物发酵法)、体内法(生长或消化率试验)。体外法似乎是提供某些蛋白源的热破坏信息的唯一有效方法,而体外酶法(IDEATM)和体内法都可以用来测定蛋白质的消化率。生长试验是唯一能够直接确定氨基酸生物利用率的手段,但由于其费时而且昂贵,所以实际的应用也极为有限。目前,测定氨基酸消化率普遍采用体内消化率试验法。尽管如此,在进行试验和计算(表观或真消化率)时还是有差异的,这些差异也使得氨基酸消化率的测定值有所变化。体内氨基酸消化率测定值会因是使用排泄物还是回肠末端消化物而不同,这是因为末段肠道(盲肠)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对排泄物中氨基酸消化率的影响,还会因为是采用表观还是真消化率(修正内源损失)计算而有所差异。如果考虑了内源性损失并计算了真消化率,那么如何计算分析内源性损失就成了主要问题,因为在怎样获取精确的内源性损失值上仍然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旨在对肉仔鸡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BAAL)进行估测。选用28日龄爱拔益加商品代肉仔鸡48只,随机分为8组(公、母各4组),每组6只鸡。收集其自由采食无氮日粮后的回肠食糜,测定35日龄肉仔鸡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基础损失量。结果表明:BAAL和内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在公、母鸡间差异不显著(P>0.05),母鸡BAAL值均高于公鸡(P>0.05)。谷氨酸是回肠末端损失最多的氨基酸,天冬氨酸次之,组氨酸损失最少。内源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中,谷氨酸值最高,天冬氨酸次之,组氨酸值最低。  相似文献   

9.
测定饲料中氨基酸含量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得知饲料中氨基酸的配比情况,首先要测定其各种氨基酸的含量。氨基酸是以螺旋状方式结合形成蛋白质分子,并非以游离状态方式存在饲料中,所以要测定其含量,必须将蛋白质或肽类水解为组成氨基酸,并呈游离氨基酸小分子状态,然后才能进行组成分析。水解方法很多:有酸水解、碱水解、酶水解等等。分析游离的氨基酸含量方法也有多种,常用的有柱后衍生化法、柱前衍生化法两种。本文介绍采用的是往后衍生化法。1原理饲料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并且蛋白质是一种生物大分子物质,具有多方面的性质,其分子由肽链组成,而肽键是由不同的氨基酸…  相似文献   

10.
关于仔猪营养代谢的研究,测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过去多用采粪法,但由于大肠微生物的作用,干扰了采粪法测定结果。所以目前采粪法测定日粮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消化率,已逐渐被回肠末端插管所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两种氨基酸分析仪(百康30+;日立L-8900)测定饲料氨基酸含量的差异,为分析不同仪器间测定的饲料氨基酸含量的可加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配对试验设计,比较两种氨基酸分析仪对能量饲料(玉米、糙米、小麦、大麦、稻谷)和蛋白质饲料(豆粕、棉籽粕、菜籽粕、玉米蛋白粉、酪蛋白)氨基酸含量测定的差异,以及两种氨基酸分析仪在玉米-豆粕饲粮氨基酸含量测定上的可加性。【结果】百康30+测定能量饲料的7种氨基酸(赖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含量低于日立L-8900(P<0.05),而测定蛋白质饲料的2种氨基酸(谷氨酸、半胱氨酸)含量高于日立L-8900(P<0.05)。但二者相对偏差均在3.0%以内。百康30+和日立L-8900测定能量饲料氨基酸含量的差异大于蛋白质饲料,二者能量饲料测定值的比值为94.3%~105.0%,蛋白质饲料测定值的比值为96.6%~102.4%;测定玉米-豆粕饲粮氨基酸含量的实测值分别为计算值的91.4%~107.8%和99.0%~104.3%,且前者对11...  相似文献   

12.
家蚕膨松丝的聚集态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法、双折射法、声速模量法等测试方法,研究家蚕膨松丝的聚集态结构。测定结果表明家蚕膨松丝中丝素纤维的结晶度和取向度均低于普通生丝。这2种真丝材料的力学性能差异,主要由它们的聚集态结构不同而引起的,对真丝材料的力学性能起着决定性影响的最主要的基本结构因素是丝纤维大分子的取向程度,而材料的结晶度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不是主要因素。用圆二色光谱研究家蚕膨松丝的丝胶分子构象表明,它的无规卷曲结构多于普通生丝,而β结构含量较低,这是家蚕膨松丝的丝胶具有良好的膨润溶解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蚕丝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续〕志村宪助(日本东北大学名誉教授)3丝胶分子生物学3.1丝胶的种类煮茧抽提丝胶时,可将丝胶溶解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绘成溶解曲线,其曲线至少有3个曲折。清水等曾提出依溶解不同,丝胶有Ⅰ、Ⅱ、Ⅲ3种。这种溶解性的差异,估计是茧丝中3...  相似文献   

14.
选用40日龄平均体重(2500±50)g商品代AA肉公鸡120只,随机分为无氮日粮组和酶解酪蛋白组,分别饲喂无氮日粮和含酶解酪蛋白的日粮,36h后取回肠末端食糜,测定回肠末端内源氨基酸流量。结果表明:酶解酪蛋白超滤法测定的17种氨基酸的回肠末端内源流量,都高于无氮日粮法的测值,其中12种氨基酸(除甘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和组氨酸)的差异显著(P<0.05);17种氨基酸总的内源流量,超滤法比无氮日粮法高22.7%(P<0.05)。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开展2次试验,研究大鼠作为生长猪饲料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测定的模型动物的可行性和灵敏性.试验1选用30只6周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体重140-160g),随机分成2组.同时选用10头大白×长白公猪(平均体重40kg),随机分成2组.2组大鼠和2组生长猪分别采食含不同品质血粉(Batch干燥法加工的血粉或Ring干燥法加工的血粉)的半纯合饲粮.试验2的设计同试验1,但试验饲粮为含生大豆或热处理大豆的半纯合饲粮.2次试验的预试期和正试期均各为7d.在正试期最后1天,将大鼠和猪屠宰,采集回肠末端食糜,测定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结果显示(1)不同品质血粉的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存在极显著(P<0.001)的差异.但是,氨基酸(除丝氨酸外)回肠末端消化率在大鼠和生长猪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2)不同品质大豆的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存在极显著(P<0.001)的差异.但是,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在大鼠和生长猪之间没有显著差异(P>0.05).结果表明,对于测定生长猪血粉和大豆的氨基酸回肠末端消化率,大鼠似乎是较为合适的模型动物,但对此尚需开展更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鸡与鸭饲料氨基酸消化率测定值比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本研究应用排空强饲法及石岐杂公鸡、樱桃谷公鸭分别测定定了5种饲料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和真消化率。结果表明:除玉米氨基酸表观消化率外,其余饲料的大多数氨基酸消化率在鸡和鸭之间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在32小时收粪时间里,鸭的内源氨基酸排出量明显比鸡多;内源氨基酸对鸡和鸭的饲料氨基酸真消化率都有影响,影响大小随蛋白质含量高低而异,一般饲料蛋白质含量越低的饲料两者相差越大。而内源氨基酸排出量对鸭饲料,尤其对低蛋白含量饲料的氨基酸真消化率的影响比鸡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为了开发利用蜜蜂花粉和促进养蜂事业的发展,我们自1978年开始对天然蜜蜂花粉进行了研究。一、花粉的成份 1.研究材料;天然蜜蜂花粉——田青花粉,玉米花粉,荞麦花粉。 2.研究方法:蛋白质测定用凯氏定氮法。氨基酸分析用日本日立835型氨基酸自动  相似文献   

18.
关于家蚕绢丝蛋白质的研究历史很长,有关其物理化学性质的研究成果非常多.绢丝蛋白质也是在家蚕这样的生物体中合成的,所以很早就认为其合成过程同一般生物细胞中存在的蛋白质合成系统相同.由于15年来分子遗传学的进展,已经详细弄清了生物体中的蛋白质合成过程.提出了基因(DNA→mRNA→蛋白质这样的中心法则,但不明之处仍然较多.特别是绢丝蛋白质中的丝胶和丝素分离困难,对这些蛋白质的溶解性仍存在诸多疑点.所以  相似文献   

19.
3种内源氨基酸测定方法的准确性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无氮口粮法(PF法)、回归法(REG法)、高精氨酸法(HA法)测定生长猪回肠内源氨基酸流量,并以3种方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值对氨基酸回肠表观消化率(AID)进行校正,通过校正后消化率值随日粮蛋白质水平变化的平稳性来判断内源氨基酸测定值的准确性.选用体质量28 kg的阉公猪6头,回肠末端安装简单"T"形瘘管.饲喂6种试验H粮.日粮粗蛋白水平分别为0、5%、10%、15%、20%和25%.采用6×6拉丁方试验设计.每期持续时间8 d.其中前5 d为H粮适应期,第6天连续采集食糜24 h,以测定AID和采用PF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值计算回肠标准消化率(STID).第8天每头猪日喂1次高精氨酸饲粮,然后连续24 h采集回肠食糜,以便用HA法测定内源氨基酸值并计算回肠真消化率(RID).试验结果表明,采用REG法测定的内源氨基酸流量,除廿氨酸、脯氨酸外,都比PF法的测定的值低(P<0.1);PF法与HA法比较,在10%~25%日粮蛋白质浓度范围内,低估了内源氨基酸的损失(P<0.01).除苯丙氨酸、缬氨酸外,必需氨基酸AID随蛋白质水平增加呈二次性提高(P<0.05).必需氨基酸STID随饲粮蛋白质水平的增加呈线性和二次性降低(P<0.05).而RID在20%的饲粮粗蛋白水平内呈恒定平稳状态,完全不依赖于饲粮蛋白质水平(P>0.05).本试验可得出以下结论:REG法和PF法低估了饲粮内源氨基酸损失,HA法是估计内源氨基酸损失的较准确方法.  相似文献   

20.
采用双重消化标记物法利用回归分析技术测定大麦样品与生长肥育猪的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系数和内源性氨基酸排泄量之间的联系。选用 6头去势公猪 ,始重和终重分别为 30 .5 kg和 5 8.6 kg,在回肠末端装一简单的 T型套管 ,采用 6× 6拉丁方设计 ,分别喂给 6种大麦型基础日粮 ,自由采食。6种日粮分别含 97%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不同的大麦样品 ,其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 8. 5 %、 9. 2 %、9.8%、11.5 %、12 .6 %和 15 .6 % (以干物质为基础 )。日粮的无氮浸出物 (NDF)含量 16 .8%~ 2 3.8%。用三氧化二铬 (Cr2 O3)和酸不溶灰分 (AIA)作消化标记物。每个试验阶段 7d,在第 6d到第 7d的 2 4 h内每两小时收集一次回肠消化物。无论是用三氧化二铬 (Cr2 O3)还是酸不溶灰分 (AIA)作标记物 ,均发现日粮中表观可消化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与总的粗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存在线性关系 (P <0 .0 1) ,用三氧化二铬(Cr2 O3)与用酸不溶灰分 (AIA)做标记物相比 ,Cr2 O3影响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系数和内源性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排泄量 ,然而本研究中所测定的回肠氨基酸真消化系数与资料报道的均值没有差异 (P>0 .0 1)。本研究中测定的内源粗蛋白质和氨基酸排泄量值 (35 .1± 3.0 g CP/ kg DMI)较报道均值 (14 .7± 1.1g CP/ kg DMI)高。故认为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