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发展关乎经济民生,如何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农民生活之间的问题,实现城乡间协调发展,是当前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何妥善地解决失地农民的身份问题,保障失地农民生活成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新议题。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市民化中角色转换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在实现由农民向市民转换的过程中,在生活方式、心理适应及文化观念等方面很难在短期内顺利融入城市生活,这必然会影响到城市的和谐、稳定和发展.因此,应从政府与失地农民自身两方面入手加以引导,妥善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角色转换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业信息探索》2010,(1):4-4,6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部署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时提出,要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新年伊始,随着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允许“跨省转移”等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举措的实施,广大农民在就业、社保、教育等农村社会事业领域将享有更多福祉,农民生产生活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保障农民权益确定为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目标必须遵循的五大原则之一。《决定》指出.为实现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根本利益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保障农民权益作为农村改革发展的重大原则.不仅仅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更是抓住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5.
对失地农民的征地意愿的研究是一种从官方到民间视角的结合。国内对失地农民征地意愿的实证分析表明,影响失地农民征地意愿的因素具有多样性,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应综合考虑农户的可持续生计、对补偿标准的要求,政府政策的长效性和综合性等。基于农民的视角来研究失地农民征地意愿,将会在农民失地问题的解决上打开一个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6.
当前农村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改变着我国土地上千百年来未曾动摇过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了一时间手足无措的被改变了生产方式的农民。从而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也随之迅速扩大,即失地农民。这部分人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失地农民的再就业问题目前也成为摆在我国政府面前必须抓紧解决的事情。该文在分析影响失地农民再就业的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介绍了当前政府征地后对失地农民的主要安置方式,并提出了实行就业安置方式解决失地农民生存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国家对水土保持投入不足,且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某种政策落实不到位现象,导致小流域前期治理效益不能正常发挥作用。诸如:国家每年投入水土保持专项治理资金,对于日益严重的黑土流失治理只能是杯水车薪,使治理成果标准低;农民承包地被“合法”征用、调剂或不合法剥夺,导致农民不愿投入,使治理成果不能充分发挥;招商引资对生态的破坏、土壤使用功能转移等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仍十分严重;后期治理是前期治理的延续与完善,可促进产业化形成;不断加强水土保持自身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8.
季钦 《南方农业》2013,(8):75-80
当今中国正处于快速转型时期,伴随着城市化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大量农民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为失地农民的生活安置而专门建设的安置型社区作为演替性边缘社区既具有现代城市社区的相关特征,又具有传统农村社区的典型特点。对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研究不仅扩展了社区研究的外延,也是和谐社会与新农村建设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现实问题。以实地调研的江苏省Y市幸福花苑社区为例,探讨失地农民安置社区的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在目前的失地农民安置社区发展水平上,真正意义上的多元主体社区治理并没有实现,社区治理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依赖政府的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在土地征用中,地方政府起主导作用,村委会扮演对上负责、为民服务的双重角色,农民面对眼前的补偿及日后生活陷入矛盾境地。基于维护各自利益的立场,各方主体出现角色偏离的行为,需要各方都摆正角色。  相似文献   

10.
杨斌  汪洋 《南方农业》2008,2(4):91-94
本文从法哲学角度来对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的现状、受损原因进行反思,并指出我国当前应当明确界定土地产权、合理确定的土地价格、健全征收程序、发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提高农民素质等措施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以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20 0 0年 3月 1 4日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示范项目暨技术交流西进活动动员会在北京市怀柔召开 ,即日“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试点工作 ,在西部 7省区 1 0个示范村正式启动。所谓“生态家园”建设就是可再生能源技术的综合配套利用 ,达到家居温暖清洁化 ,庭院经济高效化 ,农业生产无害化 ,形成农户基本生活、生产单元内部的生态良性循环 ,取得改善生态环境 ,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综合效益。一般可实现如下目标 :农民生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生产活动实现经济生态良性循环 ;农民生活用能效率达到 30 %以上 ,优质能源占 50 %左…  相似文献   

12.
城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从以农业为主的乡村型社会到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的现代社会的转变的历史过程。中国的城镇化率2016年达到57.36%,在这一过程中必然会面临农民在失去土地之后如果转变为城市居民的问题。以四川省彭州市为例,对失地农民市民化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对失地农民市民化存在的"城市经济发展使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进程受阻,二元社会的影响造成失地农民市民化不彻底,政府未能形成解决失地农民市民化的政策体系,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影响其市民化的能力"等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3.
沼气建设的“恩施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恩施沼气建设以“五改三建两提高”为核心,以生态家园建设为载体,打造绿色生态新农村,效果明显,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恩施模式”,被湖北省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称之为“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的新模式”。沼气的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改变农民生活方式,引发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地方经济产业革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4.
庭院是农民生活的基本单元,庭院环境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在狠抓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庭院经济的发展。庭院经济不但能增加农民收入,而且改善了农民生活环境,从而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1庭院“猪—沼—酒”生态经济模式布局鲁北地区庭院面积较大,一般在300m2左右,除零星饲养家禽家畜外,大部分面积没有得到有效利用,而且因猪、鸡饲养量小,再加上传统的散养习惯,造成养殖户经济效益低,环境卫生差。2000年以来,我们受“四位一体”工程技术的启发,…  相似文献   

15.
李彦芳  康海燕 《土壤》2008,40(2):207-211
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产生是征地制度改革进程中重要的里程碑,旨在解决征地过程中补偿费偏低、随意性大和同地不同价等突出问题.本文探讨了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在测算原则、测算方法、验证条件3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意见和建议:①修改"同地同价"原则为"同片同价"原则;②征地区片综合地价应为最低补偿标准;③测算方法应以剩余法为主、多方法综合确定,市场比较法是发展趋势;④以不低于被征地农民的实际社会安置成本作为征地区片综合地价验证标准;⑤以征地为契机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合理确定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项目和保障水平.该研究对完善征地补偿制度、进而缓解"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长治”工程长期按“国家补助+地方匹配+农民自筹”的模式运行,湖北秭归在这种模式下较好地实施了“长治”工程,为当地经济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但在农村取消农业税和“两工”以后,工程建设资金中占80%的农民自筹部分没有了政策保障,着重介绍了秭归县新形势下捆绑资金实施“长治”工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7.
翟翠德 《中国水土保持》2006,(6):F0003-F0003
2002年,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被水利部确定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点县。针对人口密度较大的实际,淄川区坚持“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以人为本”的理念,把生态修复工程与当地经济发展、生态旅游、和谐社会建设有机结合,以改善、恢复生态为前提,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8.
城郊农民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涉及到大量的城郊农民生活、工作方式的转变,更关乎城市化的推进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目前,城郊农民的市民化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境,包括职业身份的转变、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解决好城郊农民市民化过程中的问题,需要统筹协调推进城郊农民市民化,在土地流转中保障农民收益,同时要推进户籍制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正> 广袤的鲁西南平原沙区,有一个名叫沙土镇的地方,这里1991年被评为“中国乡镇之星”。沙土镇的赵庄行政村是菏泽市水土保持治理点,以前以沙害、贫穷、落后而闻名,如今以治沙改土种植芦笋而脱贫致富。 赵庄行政村有6个自然村,668户、2950人,占地670hm~2,其中耕地400hm~2,沙荒地200hm~2。1980年前粮食产量仅为1500kg/hm~2,人均收入49元,农民生活水平很低,是当地有名的“三靠”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民的生活有所好转,但贫困落后的状况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  相似文献   

20.
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有效保障。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依靠土地获得经济利益,解决生存问题,其生活稳定性是我国社会稳定运行的基础。农业经济管理可以实现农民增收,是保证农业稳定与农民生活稳定的有效手段。基于此,剖析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加快建设步伐,为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