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罗定市蚕种场于1978年建成,秋繁投产后连续14年微粒子病(简称微病)流行,蚕种生产深受其害。1992年起被列为“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家蚕微粒子病防疫新技术研究”(85—606—05—03) 的防治微粒子病(简称防微)攻关场,在有关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切实贯彻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显著的防微效果,现总结如后。  相似文献   

2.
蒋义文 《四川蚕业》2005,33(3):30-31
为有效地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世界各养蚕国均将微粒子病列为国家检疫对象.微粒子病在我市历史上多次发生,1989年最为严重,微粒子病超标损失蚕种15万余张.1990年四川省科委将“家蚕微粒子病防疫技术”作为重点科技项目攻关研究,将遂宁作为防微区重点攻关,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防微阻击战,成功地控制了微粒子病危害与蔓延.近年来,大批技术人员,20年工龄以上的工人离岗退职,技术力量大大削弱,同时,生产量的减少,蚕种市场的恶性竞争而导致价格的降低,蚕种生产十分困难,基础设施老化,再生产与消毒投入严重不足,蚕季生产又面临着新一轮微粒子病的威胁.因此,再次强调加大防微力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认真搞好防微工作努力提高原种质量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张庆芳,朱荣勋浙江省农业厅原蚕种场李岳明,刘家鎏防治桑蚕微粒子病毒是国家“八五”攻关课题,在我场已进行了三年多的研究。我场作为全省唯一的生产母种、原原种、原种三级繁育制种基地,生产的好坏,事关全省蚕...  相似文献   

4.
我场始建于1981年,历年生产的蚕种种质较好,“病毒”率低,但在1991年秋繁和1992年春繁连续两个繁育期发生严重的微粒子病(简称微病),1991年秋繁微病蚕种淘汰率为5.07%,1992年春繁竞达13.3%,共淘汰蚕种11,292张。不仅使蚕种场直接经济损失近17万元,而且由于病原广泛污染扩散,还为以后的蚕种生产留下了严重的隐患。为此,1992年春繁结束后,认真吸取了教训,通过调查研究查明了暴发原因,采取了综合防冶措施。1992年秋繁总制种49,404张,仅淘汰微病蚕种48张,淘汰率降至0.09%,1993年春繁制种28,680张,淘汰蚕种324张,淘汰率亦只1.1%。实践证  相似文献   

5.
作为蚕种检疫的唯一对象——家蚕微粒子病,对蚕种制造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铜梁县蚕种场自1988年始发生少量超毒批以来,至今10余年,因微粒子病损失蚕种量达10万余张,影响了种场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1992年,微病超毒烧种达6.5万余张,占制种量的64%,导致种场严重亏损.而1993~1995年,微粒子病超毒烧种率始终徘徊在当年制种量的14%~20%之间,极大地挫伤了职工的积极性.为了种场的生存和发展,1995年春蚕生产结束后,我场在对内部管理进行深层次的全面整顿基础上,总结历年的防微经验和教训,以严格技术管理、强化责任为重  相似文献   

6.
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食下和胚种传染而使家蚕感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对蚕种生产威胁很大。为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1992年以来,我们接受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开展对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的研究。通过研究,总结适用原蚕生产防治微粒子病的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所接受国家“八五”攻关项目(85—606—05—03—03),自1992年起开展对家蚕微粒子病综合防治研究,目标在1994年前将原种微粒子病批毒率控制在0.2%以下。通过研究总结适用于原种生产的防微综合措施。几年来我们贯彻“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彻底清洁消毒、加强预知检查、严格母蛾镜检,使原种微粒子病逐年下降。1993年、1994年和1995年春繁三年,原种微粒子病批毒率均在0.2%以下,达到了“八五”攻关要求的指标。同时围绕攻关内容,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展收集桑园野外昆虫检查微孢子虫的研究和进行新蚕药的应用试验,也取得很好成绩。  相似文献   

8.
我区桑蚕种生产防治微粒子病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焕生 《广西蚕业》1997,34(1):31-33
近年来,微粒子病对我区的蚕种生产威胁很大,1993年各蚕种场生产普通种795780张,超毒淘汰蚕种47803张,淘汰率6%。1994年生产蚕种603037张,超毒淘汰133990张,淘汰率22.21%。1995年生产蚕种922342张,超毒淘汰127510张,淘汰率13.82%。1996年生产蚕种572204张,超毒淘汰31872张,淘汰率5.57%。由于受微粒子病严重危害,不少蚕种场在经济上蒙受巨大的损失。虽然几年来备蚕种场在防微工作上,都做了大量工作,从全区来说,病毒逐步下降,但是在1996年秋各场生产蚕种190589张,超毒淘汰26047张.淘汰率达13.76%,病毒又有所回升,且有蔓延趋势,出现制种批或段超毒的蚕种场较多。  相似文献   

9.
潼南县蚕种场地处县城边凉风垭,是1958年新建的县级蚕种场。人少、技术力量薄弱、设备简陋,养种蚕自有成片桑园少,主要依靠大佛、四方、双江、哨楼四个乡49个原蚕队的桑树制种,建场以来至1988年前各年各季自制蚕种均无微病发生,制出了885666万张的无毒合格种。自1988年开始,制种生产遭受到微粒子病的袭击。连续三年因微粒子病发生制出的不合格蚕种烧种数逐年上升,由小到大,1988年烧毛种0.7450万张,1989年  相似文献   

10.
蚕种生产环境被微粒子所污染是构成蚕食下传染微粒子病的根本原因。为了充分预知和控制微粒子的状况,为蚕种生产制定可行的消毒防病措施,加强环境监测无疑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多方面原因的作用下我场1998年成立具备独立职能的质检科,加强生产全过程的的质量跟踪,使得微粒子病毒率不但逐年下降,而且综合质量指标连续8年跃居江苏省同行业的前列。到目前为止全场生产的10万余张蚕种全部无毒。就此笔者根据生产操作实际谈一些控制微粒子病的措施:1加强内部机制管理,实行质量“一票否决”在1996年的痛楚之后,1997年我场开始了防微攻关试验,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