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洋淀湿地面临的生态危机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具有供水和调蓄、净化水体、缓洪滞沥、抗涝减灾等功能,对维护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水是湿地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以华北平原最大、最典型的湿地白洋淀为例,分析了湿地面临的水资源匮乏、水体污染、湖泊萎缩、湿地功能退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保护湿地生态环境的对策及措施。  相似文献   

2.
安新县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河北安新县白洋淀湿地为研究对象,对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价值估算,结果表明,涵养水源、缓洪滞沥、水分调节是湿地最重要的功能,其价值最大。在开发和利用白洋淀湿地的过程中一定要慎重,要对白洋淀湿地进行合理规划,否则将会影响白洋淀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在河北省湿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河北省主要湿地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测算,河北省湿地的适宜生态需水量为3.60×108m3,保证率为75%的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65×108m3。在此基础上提出:河北省应建立节水型农业,把湿地生态用水列入水库分水计划及南水北调供水计划,协调湿地生态用水和生产、生活用水的关系等改善湿地生态用水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新疆伊犁湿地资源现状与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湿地是陆地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在维护和调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和运用科学、实用的生态环境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湿地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是湿地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可为制定合理的保护措施提供依据。新疆伊犁湿地是多种珍稀濒危鸟类的迁徙和繁殖地,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作用显著,可是,多年来由于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面积急剧减少、生态环境质量明显下降。通过对伊犁湿地资源现状进行全面调查,生态环境质量现状以及目前湿地实施的保护与恢复措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全面、系统的掌握了湿地面临的生态和管理问题,对提高研究与保护利用水平,确保湿地及其资源的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当前海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状况不断加剧,流域内湿地面积迅速减小,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科学分析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对该流域生态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海河流域衡水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根据研究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立了3层次生态保护目标体系,结合湿地分类分级计算,选取植被需水量等8项指标,分析计算了不同层次生态保护目标下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最小、最优以及最大几个典型状态下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分析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目前衡水湖湿地供水仅能满足生态环境最小需水量,与湿地现况基本吻合.该研究结果可为海河流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可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的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朝阳市顾洞河河口湿地的现状调查,利用湿地工程、潜坝工程和护岸工程等措施,对该项目区实施了湿地生态治理,在维持原有生态格局的基础上,强化了维持湿地各区水位的基础条件,扩大了湿生区域的面积,改善了河口湿地的结构。工程实施后大大改善了河口湿地水环境与水生态现状,提高了湿地生态系统功能,产生了明显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湿地资源生态功能的调控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其国  高俊峰 《土壤》2006,38(1):1-5
湿地具有调节气候、调蓄水量、净化水体、保持水土、物质生产、生物多样性保护、动植物栖息地、教育休闲旅游等生态服务功能。本文总结了我国湿地资源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各种湿地资源未来发展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技术措施和非技术措施,以保障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重建,修复受损的湿地生态功能,以实现湿地生态功能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对改善濒危物种的生存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而建立具有针对性、合理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势在必行。本文以洪河自然保护区为例,针对东方白鹳栖息生境、觅食生境、景观生境和应急觅食生境,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了具有针对性的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并利用综合评价法对2013年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生态进行了脆弱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013年洪河自然保护区湿地的生态脆弱性为潜在脆弱,保护区内生态环境质量良好,这与政府对保护区的管理、发展以及人们的保护意识提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生物膜能够从群落水平上表征水生态系统的状态,研究应用生物膜的生态快速监测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前景。本研究以白洋淀湿地为例,综合运用原位生物膜法、群落分析法和生理生态学方法,通过分析生物膜的生物量、叶绿素、藻类群落组成、胞外酶活性和多糖等指标,对形成于不同人工和天然基质上的生物膜进行比较研究,筛选出了适于草型湖泊湿地的原位生物膜基质。结果表明:不同的基质类型对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显著影响。活性炭纤维上形成的生物膜与天然基质芦苇杆的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相似度高,差异度小于5%,而竹竿上生物膜的结构与前两者明显不同。活性炭纤维作为基质培养生物膜,经过10 d培养即可达到稳定,可应用于白洋淀这类草型湖泊湿地的快速生态监测中,需进一步在不同水体单元进行研究,建立标准化方法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洞庭湖区湿地面积约8.77×105hm2,复杂多样的湿地类型和生态环境蕴含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旅游资源。长期以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洞庭湖区湿地面积和景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湿地生态功能亦受到严重影响和威胁。分析了洞庭湖区湿地的自然资源和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了洞庭湖区湿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疆艾比湖地区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新疆艾比湖地区1985~2003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和动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艾比湖地区人均生态足迹和生态赤字不断增加,人均生态足迹从1985年的2.520 hm2增加至2003年的4.194 hm2,增加了66.43%;人均生态足迹赤字从0.015 hm2增加至2003年的1.121 hm2。与全球和国内一些地区分析比较表明,新疆艾比湖地区1999年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低于全球人均生态足迹需求,低于全疆的平均水平,却高于全国的人均生态足迹需求。同时也处于全球人均生态承载力的范围,但超过中国和新疆的人均生态承载力水平;人均生态赤字也低于全球、中国以及全疆的平均水平。说明新疆艾比湖地区在全球尺度处于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但在区域尺度处于不可持续状态,生态系统的压力较大。万元GDP的生态足迹高于全球、中国以及新疆的平均水平,说明艾比湖地区资源的利用效益比较低。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及河道生态整治工程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近几年向塔里木河下游的应急生态输水,水流到达塔里木河尾间台特玛湖,沿岸地下水位上升,沿河部分地段植被长势得以恢复,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改善。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探讨了下游河道生态整治工程,包括河道疏浚输水线路选择和设置生态闸的问题。大西海子水库下游河道疏浚工程有3条输水线路可供选择,通过投资、占地、施工、管理、防洪等综合比较,选择在大西海子水库主坝上新建一座放水闸方案。方案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是可行的。本着尽量少而又要满足河道疏浚后沿岸植被生长需水的原则,分析了沿岸生态闸设置的必要性和保护的生态植被的面积,并探讨了今后生态输水方式的选择与生态闸的开启顺序。  相似文献   

13.
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问题识别和技术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也是破解当前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难题的必然要求。结合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在对区域特点分析及主要生态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探析了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路径及技术策略,阐述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成效,提出了现阶段需解决的生态保护修复技术重点,以期进一步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助推江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青海湖环境恶化危害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使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 ,有数百条小河小溪已不复存在 ,湖水深由2 0世纪初的 3 7 5m下降到现在的 2 5 3m ,1963~ 1996年的 3 3年间单位面积的鲜草产量下降了 3 7 4 %。恶化的生态环境使狂风沙暴频繁发生 ,加速了流动沙丘迁移 ,迫使居民数次搬迁。在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中 ,要把该区治理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 ,明确治理目标 ,把林草业的建设作为区域基础产业 ,全力推行节水灌溉技术 ,加强涵养水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相似文献   

15.
陕西省土地整理工程生态承载力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深入分析土地整理生态效益评价问题特点的基础上,将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生态承载力定量计算应用到陕西省土地整理工程中,并按土地整理地貌分区对生态承载力进行分析计算.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土地整理后陕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渭北黄土台塬区、关中平原区人均生态承载力分别净增加0.0538 hm2、0.0735 hm2和0.0698 hm2;人均生态赤字分别减少了21.33%、18.27%和36.95%.可见通过土地整理有效缓解了陕西省的生态环境压力.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生态环境变化及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召梅  李强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1):164-166,169
分析了湖南省生态环境变化的总体特征: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资源退化严重;林地面积减少,森林质量下降;动植物物种减少,一些珍稀物种难见踪影;天然湿地面积减少,湖泊水质污染加重,氮磷浓度越来越高;城镇空气质量总体基本稳定,江河水质污染普遍,噪声处于中等污染水平;农村化学用品的使用量逐年上升,环境污染愈加严重。人口大幅度增长和经济的非持续发展方式是其直接原因,要坚定不移地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从根本上解决高环境代价式的经济发展与掠夺式资源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水生态环境的演变与保护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强 《水土保持研究》2005,12(6):98-100
依据多年监测和调查资料,分析了洞庭湖生态环境的演变,提出了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策。从1949年至今洞庭湖容积减少了约43%,湖泊萎缩严重,调蓄能力下降,湖区共发生洪涝灾害39次。20世纪90年代,湖泊水质污染加剧,总磷污染指数增加了7.04倍;1999年藻类数量最高达22万个/L,水体富营养化呈发展趋势;湿生物种减少,一些湿地动植物已经很少见到;底栖动植物的密度虽然变化不大,但其组成从1982年以水生昆虫及幼虫为主,到1996年变化为以软体动物为主,正表明了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三峡水库运行后,水沙条件的变化,对洞庭湖水生态环境将会产生相应的影响。目前要加强洞庭湖综合整治,进行湖泊生态恢复与重建,以维持洞庭湖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江苏省竺山湾地区宜兴市周铁镇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定量分析生态工程建设的价值,为太湖及其他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建设效益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在长期定点观测周铁镇竺山湾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建设和运行基础上,从生态、社会、经济3层面构建包括水质净化、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大气调节、提供就业、科研教育、社会稳定、旅游休闲、提供水产品等内容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成果参照法、影子工程法、旅行费用法、条件价值法、替代法、直接市场法等对各项指标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周铁镇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综合效益价值约为176.66万元/a,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价值分别为125.55,33.61和17.5万元/a,表现为: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单项指标价值对比发现,水质净化价值最大,达60.52万元/a,大气调节价值次之,为47.15万元/a。[结论]周铁镇湖滨缓冲带生态工程建设有效改善了湖泊水环境,生态效益最为显著,符合生态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优先原则。  相似文献   

19.
李理  苏维词    刘灿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251-255
为定量评价贵州省生态可持续发展状态,以贵州省2007—2011年统计年鉴数据为依据,基于生态足迹方法,对贵州省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贵州省人均生态足迹不断增长,由2007年的0.962 4 hm2增长到2011年的1.044 3 hm2;人均生态承载力持续下降,由2007年的0.427 4 hm2减少到2011年0.405 2 hm2;生态赤字不断加大,其中2010年生态赤字最大,达到0.648 km2/人,持续的生态赤字表明贵州生态环境处于不安全状态,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均生态足迹增加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消耗足迹的增加,耕地资源的减少,导致人均生态承载力下降。基于此提出了加强土地资源的管理和利用等方面的建议,以减少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20.
七里海湿地环境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七里海湿地位于天津市宁河县境内,是天津古海岸与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自然和人为共同的影响,七里海湿地环境生态系统发生退化,湿地面积不断萎缩,水资源趋于枯竭,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为修复退化的七里海湿地生态环境系统,必须采用自然修复和人工修复相结合的,融生物、生态及工程技术为一体的,主要解决湿地面积恢复、水资源配置、生物多样性恢复等问题的修复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