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环境建设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夏季发生在长江流域的特大洪涝灾害,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使人们不得不检讨近几十年来人类对环境资源盲目开发甚至疯狂掠夺,对长江上游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在生态环境治理与植被恢复及重建工作中,所缺乏的应变力度。人们不得不回忆起80年代专家们发出的严重警告,“长江有变成第二条黄河的可能”。面对长江上游十分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如何恢复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2.
对四川省石渠县生态环境现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渠县位于长江的源头地带,恢复石渠县退化的生态环境是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要一环.本文简述了石渠县的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了其生态环境退化的原因,提出了恢复当地生态环境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牧民既是生态的破坏者,又是生态的保护者.保护生态应该和保护当地老百姓的利益结合起来 李昌平:四川位于长江上游区,在建设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作用.但是,由于以前的过度放牧和乱砍滥伐,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现在进行恢复和建设,任务就更加艰巨,同时,以后的发展也将面临严峻的压力.  相似文献   

4.
论牧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崔崴  何京丽  荣浩  席荣 《草业科学》2009,26(1):40-44
水土流失是我国牧区所面临的头号环境问题。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是人们遵循自然规律,依靠自然本身的功能恢复植被,加快防治水土流失步伐的重大举措。从牧区水土流失的特点及各地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的经验出发,着重说明了牧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实施草原生态修复工程,对于牧区生态环境的恢复与改善意义重大,同时,必须正确分析掌握生态系统内在关系,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科学地开展牧区草原生态修复,为今后牧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天然林退化主要是指和原始林相比生物量和生态服务功能显著下降的天然林生态系统。当前,天然林退化已经成为全时间共同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我国天然林面积占森林总量的比例从1962年的96%持续下降到2003年的66%,而到2008年则减少到61%。我国天然林主要分布西南林区、东北林区和西北林区等地,其中,西南四省的天然林也是长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本文试图结合西南林区天然林资源现状,谈一谈天然林退化原因,并探讨关于天然林的恢复重建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安全问题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从江河源区气候、地理及生态系统功能的特殊性入手,对江河源区一系列自然资源、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评述.指出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问题非常复杂,生态环境建设应该从保护生态系统入手,维持已经建立的江河源自然保护区模式,国家持续性投资于生态补偿、恢复以及相应的科学研究是江河源区生态环境长久改善的基础.重视文化教育,科技培训及推广,能给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建设带来持久性的效果.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上建立家庭牧场模式的草地农业体系,改变退化草地生态功能,使之成为高效的饲草供应基地,是实现极度退化草地生态恢复和经济作用的最佳措施.江河源区生态环境威胁日趋严重,因此问题的解决需要我国政府、人民以及科技力量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松嫩草地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可更新资源,约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55.7%,支撑着农业的半壁江山。然而近半个世纪以来,松嫩草地的退化加剧,主要表现为草地生态环境的恶化和草原草场资源的降级、草地退化,必然使畜牧业基地的生态环境恶化,结果是草原生产力下降,草原生态平衡失调,这就迫使人们不得不用更多的资金投入和以更长的时间来恢复和复壮  相似文献   

8.
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富裕人类社会经济的同时,也给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J-地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生态问题的日渐严峻使得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不得不逐渐提高,近几年来,全世界人民都开始关注起生态环境的变化,众多国家更是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环境保护政策,以期利用这一系列的保护和挽救措施力挽狂澜,在防止环境受到再次破坏的基础之上恢复地球原有的绿色面貌.森林系统作为地球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的保护工作也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本文主要就森林系统保护工作中的其中一环-小流域防护林体系的空间对位配置作主要论述,并对其防护林体系所要求的防护目标作了相关介绍.  相似文献   

9.
甘孜州是长江上游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四川最大的草原牧区,其草原生态好坏直接关系到长江中下游生态安全。加强草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对促进甘孜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藏区安定和谐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甘孜州草原生态环境退化原  相似文献   

10.
生态环境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功能,保持动植物稳定生长和自然状态平衡的有机系统,与人类的生存及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在全面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程中,如何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以此为立足点,作为西部大开发规划的重中之重;以此为切入点,超前启动,大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笔者就此深入乡、村进行了调查研究,现结合西部大开发的契机,就把我县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大县谈如下意见:一、将白玉建成长江上游最重要生态大县的现实依据和意义白玉,地处金沙江上游,金沙江在县境…  相似文献   

11.
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长江上游被列人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并开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中下游、三峡库区等地开展“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显著效益。川、滇、渝三省市最近的卫星遥感调查表明,这一流域长期以来持续加剧的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已初步得到遏制,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的侵蚀强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生态退化与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的黄土高原不仅是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严重地限制着该区域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大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详细分析黄土高原地形地貌、气候及土壤3个方面特殊性的基础上,综述了当前黄土高原退化现状以及造成其退化的原因,提出了生态恢复治理的综合措施,并对当前黄土高原生态恢复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魏雯 《草地学报》2014,22(2):249-254
综合运用3S技术和实地调查的方法,对太仆寺旗1986—2009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变化背景下生态服务价值量的变化,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1986—2009年,研究区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有所增加,其中林地面积增长速度最快;而耕地、草地和水域面积均有所减少。土地利用变化引起了生态环境的改变,对生态服务价值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研究时段内生态服务价值呈上升的趋势。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林地的生态服务价值增长最快,对总的生态服务价值贡献最大;从各单项服务功能价值来看,气体调节、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原材料及娱乐文化功能价值持续增加,主要得益于退耕还林(草)政策的实施。2000年以来,研究区植被状况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区域所面临的土地退化和干旱缺水等主要生态问题还未得到根本解决,生态服务功能还未完全改善和恢复。在今后的生态环境建设中,应该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  相似文献   

14.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国家早在1988年就批准设立了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期以来,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2017年7月,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彰显中央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我们的一线草原工作者也从专业出发,提出了祁连山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具体建议,为草原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人类非理性行为与活动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导致了地球生态环境的灾难性变化.这种灾变现象表现在飓风海啸、沙尘暴、洪涝等灾害,经常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灾变现象的规律性变化构建了"生态灾变论".当今人们在"人类纪"新时期正面临着生态灾变现象的挑战,必需对恶化了的生态环境进行更新强化其功能,同时,我们还必需以综合整体观来创建"生态、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景观"六效应协同增长的现代生态文明社会作为时代的使命.  相似文献   

16.
甘孜州天然草地的生态地位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初  兰伟 《四川畜牧兽医》2001,28(10):12-12,17
四川省甘孜州地处长江源头区,天然草地是全州面积最大的土地类型。但长期以来,天然草地因疏于管理与保护而被不断开垦、掠夺或放牧利用,导致生产力严重下降,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并已成为全州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的心腹之患。甘孜州天然草地是长江上游地带性植被,经过长期的演化,适应了当地高寒的严酷生态环境,对于治理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草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治理与建设已成为综合治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的关键。1甘孜州天然草地的生态地位概括地讲,甘孜州天然草地左右着长江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198 9年 ,经国务院批准 ,长江上游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 ,并开始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金沙江下游、嘉陵江中下游、三峡库区等地开展“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通过十几年的努力 ,如今长江上游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取得显著效益。川、滇、渝三省市最近的卫星遥感调查表明 ,这一流域长期以来持续加剧的生态环境恶化势头已初步得到遏制 ,流域内水土流失面积的侵蚀强度明显下降。云南省、四川省和重庆市所在的金沙江、嘉陵江和三峡库区是长江上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流失量占上游总量的九成左右。新的调查资料表明 ,与 1 98…  相似文献   

18.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的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深人研究,对其所蕴藏的服务功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草地生态系统作为一种自然生态系统,其服务功能是巨大的,在维持草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涵盖的内容、所体现的生态经济价值、以及对这些价值进行评估计算等方面的研究正在引起人们的重视并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煤炭开采在满足人们对矿产资源客观需求的同时,也造成了很多严重的后果,比如使部分土地变成了塌陷地,破坏了生态环境,且诱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很多专家学者也在研究采煤塌陷区的生态恢复工作,已经相对成熟的技术有土壤基质改良、植被恢复、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应用等。本文就采煤塌陷区生态恢复的内涵、目标、原则、基础理论和技术体系进行了评述,并指出今后研究的重点是建立生态恢复评价指标体系,以现代生态农业为发展方向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20.
香港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介绍了香港几种石质边坡生态恢复方法,评价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现有生态恢复方法中普通存在的一些问题及解决途径,提出植物生长基质问题和植物品种的选择和搭配问题是能否在陡峭的石质坡面构建一个具有自生长能力的功能系统,最终使坡面与当地生态环境融为一体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