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3.
4.
5.
本文通过对滨州市2001-2008年冰雹灾害天气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滨州市冰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有效遏制冰雹产生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6.
根据1980 ~ 2012年昌都地区7个测站冰雹资料,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及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33年来昌都地区冰雹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多少雹年环流特征.结果表明,多雹区位于西北部及东南部,次多雹区位于昌都、左贡一带,少雹区位于洛隆、八宿一带;近33年来昌都地区年平均冰雹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且存在着准3年、7年、15年、25年的4类尺度的周期变化规律;冰雹主要集中在5 ~10月,冰雹月变化呈现明显双峰型;冰雹出现时间具有明显的日变化,一日之中冰雹时段集中在10:00 ~22:00;多、少雹年存在明显的环流差异,多雹年昌都地区处于负距平区,少雹年对应正距平区. 相似文献
7.
槽后或冷涡后有冷空气补充,正涡度较大,一般在槽前、槽的中下部,或冷涡的底部和西南部易出现冰雹天气。回波强度≥50dBz,回波顶高度≥10km,垂直积分液态含水量≥35kg/m2,可降冰雹。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0~2014年黑龙江省80个气象观测站的降雹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降雹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冰雹集中出现在4月下旬~10月上旬,5月上旬~7月上旬和9月中旬冰雹发生最为频繁,降雹持续时间多在10 min以内,集中发生在白天时段;黑龙江省冰雹多发生在大、小兴安岭山麓、小兴安岭山脉迎风坡、松花江和兴凯湖沿岸;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省降雹呈现显著减少趋势;1991年为全省雹日变化的转折点,1991年以后全省站点降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少,以冰雹易发区降雹减少最多。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开展防雹作业,建议加强冰雹及灾情的收集工作,提高冰雹预报和预警指挥能力,积极开展防雹效果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0.
11.
12.
山东省招远市冰雹灾害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招远地区发生雹灾的时间、区域、路径等的分析总结,为招远地区冰雹灾害的发生情况提供基础统计数据,为雹灾的预测预报奠定统计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临沂市冰雹气候及其雷达特征。[方法]选取沂蒙山区中的蒙阴、沂水、临沭、苍山、临沂5站为代表站点(以下统称临沂市),从冰雹的路径、天气形势及影响系统等方面对1965~2008年发生在各站的6月份40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临沂市冰雹天气过程的典型天气形势和物理结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2003~2008年冰雹过程进行新一代天气雷达特征统计分析,探讨该市冰雹发生的气候指标和雷达数据特征指标及雷达观测特征。[结果]影响临沂市降雹的天气系统有蒙古冷涡型、东移小槽型、西北气流冷温度槽型等。降雹前6 h地面图上山东省范围内有小低压、冷锋或风切变线(气流辐合场),其对强对流降雹的发生、发展具有"触发"和"发展"作用。500 hPa低涡后小槽的加入一般有西部小槽补充型、涡前气流场辐散、涡后小槽南摆型3种形式。当垂直液态含水量从无或很小迅速增加至40 kg/m2以上时,有可能产生冰雹天气;不同的月份,当对流云体的回波强度〉50 dBz,初始回波高度〉5km,且其顶高和强中心高度达到一定高度时,有可能产生冰雹天气。雷达径向速度图上中尺度对流系统底层辐合高层辐散的特征表现明显,在中层1.5°和3.4°仰角上对流风暴单体垂直方向上存在剧烈的风切变。[结论]该研究为此类天气分析和预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对1976-2004年29a海晏县冰雹气象资料从天气时间变化特征、地理分布特征、气候特征以及出现冰雹的天气系统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海晏县冰雹天气主要集中在6-9月份;影响地区为金滩乡、银滩乡、哈勒乡、甘子河乡及青海湖乡的部分地区;造成海晏县冰雹的天气系统为高原低涡型、西北气流型、西风短波槽型,其中西北气流型为最多,占总次数的40%。并对海晏地区冰雹的短时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找到了一些预报因子,为此在今后的预报和防雹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谋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18.
近52年我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4~2005年我国674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雨量和天气现象观测资料,构建了全国范围的小雪、中雪、大雪、暴雪和特大暴雪序列,分析了中国各强度降雪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我国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30天的地区有新疆北部、东北东部与北部、青藏高原东部,全国只有高原和高山地区的年平均降雪日数超过60天;②我国降雪主要集中在11月一次年4月,其中小雪和特大暴雪1月份最多,中雪2月份最多,大雪和暴雪3月份最多;③在51个年度里,1955—1967年度我国降雪处于少雪的负位相,1968—1994年基本为多雪的正位相。1995~2005又为少雪的负位相。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人们认识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的利弊关系,把握影响粮食生产主要气象因子,适时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趋利避害,达到粮食高产稳产的目的,依据石羊河流域5个气象站1970-2009年的资料,将资料分为2个阶段1970-1989年,1990-2009年,然后分别统计年、月、春(3-5月)、夏(6-8月)、秋(9-11月)、冬(11-次年2月)四季平均气温、降水、积温、无霜期日数等相关资料进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990-2009年较1970-1989年,年平均气温升高了1.0℃,升温春季 > 冬季 > 夏秋季;年降水增加了5.7 mm,在月季分布上6月减少了7.1 mm,7月增加了4.4 mm,且时空分布不均;同时农耕期的有效积温明显增多,无霜期日数增加,使农业种植结构发生了变化,玉米、葡萄、棉花等喜温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春小麦、春油菜等喜凉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小麦收获后剩余积温增加,热量对套种、复种品种的限制作用大幅降低,使当地农业生产由过去一年一熟朝着一年两熟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