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旨在研究辽宁粮食安全状况,并提出辽宁省种植业的结构调整对策。利用系统分析方法对辽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进行线性规划。结果表明:压缩普通玉米的种植面积,适当扩大专用玉米的种植面积,玉米的种植面积稳定在大约1800万亩;稳定水稻种植面积在800万亩左右,不适宜大规模发展水稻生产;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同时,增加一些经济效益高的经济和其它作物,以优先发展油料作物为重点,增加花生的栽培面积,扩大高油大豆的种植面积到大约200万亩。基于规划结果应该对辽宁种植业的结构进得调整。  相似文献   

2.
<正>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饲兼用作物,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我国大豆播种面积逐年萎缩,2021年全国大豆播种面积1.26亿亩,比上年减少2200万亩。当前国内大豆单产水平不到玉米、水稻的1/3,由于种植收益低,老百姓种植意愿不高,导致大豆推广难度大,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双双下降趋势。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我国大豆生产,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将稳定大豆生产列为重要任务,如何扩种大豆,提高产量成为亟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发展水稻生产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水稻,是人们喜食的粮食品种。而且单产高、收入多。因此,发展水稻生产关系到全省广大城乡人民的切身利益。1.发展水稻生产是增加粮食生产的需要水稻是高产作物。据统计,1979年全省水稻每亩平均单产755斤,分别比玉米单产602斤、高粱单产517斤,高25.8%和46%。特别是我省稻田多属低洼易涝盐碱的土地,种旱田收量很少,而改种水稻则可获得稳产高产。2.发展水稻生产是增加收入,抓钱致富的需要水稻,产量高、产值高,尽管成本也较高,单位面积纯收益仍大大超过其他旱田粮谷作物。据省粮食局1979年在全省各地的选点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旱田作物,玉米种植面积超过5亿亩,产量突破1.9亿吨,仅次于水稻。黑龙江省种植面积超过9000万亩积居全国之首,黑龙江垦区从2001年~2012年玉米种植面积从225万亩发展到1160万亩,占黑龙江省玉米播种面积的12.2%左右。玉米单产从410公斤提升到550公斤,11年增产25.5%,小面积最高产突破1000公斤。黑龙江垦区玉米生产采取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管理,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5.
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阐明中国主要粮食-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特征。本研究基于1951—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的分省生产数据,利用优势指数理论等指标分析中国主要粮食与油料作物生产时空变化特征,探讨影响中国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951—2015年,中国水稻、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小麦和大豆面积有所减少;各作物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1951—2015年,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粮食与油料作物种植结构变化最显著,东北地区水稻和玉米面积显著增加,小麦面积显著下降;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面积显著增加,大豆面积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6.
<正>孙吴县农业生产以种植大豆、玉米作物为主,近年来随着国家大豆、玉米等临时收储政策的调整,种植玉米和大豆的效益下降明显。种植业结构性调整势在必行。广大农户种植杂粮、杂豆等特色作物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种植面积也呈显著增加趋势。但是受品种不优,栽培管理比较粗放等影响,致使产量不高,品质也一般。因此,搞好谷子等作物栽培技术的示范推广对解决上述问题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一、我省的玉米生产黑龙江省是我国玉米的主要产区之一。2013年黑龙江省深入推进粮食产能稳定增长工程建设,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增加。三大主要品种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两增一减"态势。即: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玉米首次突破1亿亩大关,达到10780万亩,比上年增加858万亩。可见,玉米生产在国计民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选用良种1.1选用优良玉米品种的依据(1)成熟期适当、霜前充分成熟。适合一个地方种子的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对作物产量的影响以及作物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对华北地区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本研究利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分析1981—2015年河北、河南和山东3个华北地区粮食主产省的作物生产、农业生产投入和作物受灾面积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81—2015年,华北地区玉米和花生种植面积均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种植面积均显著减少,冬小麦和油菜种植面积保持相对稳定;冬小麦、玉米和花生总产量显著增加,大豆和棉花总产量显著下降;1981—2015年所有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均显著增加,其中冬小麦、玉米和花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速率较快,大豆和棉花单位面积产量增速较慢;2)1981—2015年,华北地区氮肥、磷肥和钾肥等肥料投入和有效灌溉面积均显著增加,增长速率分别为14.3万t/年、7.2万t/年、7.3万t/年和12.2万hm~2/年;3)旱灾是影响华北地区作物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1981—2015年各省旱灾受灾面积显著减少;4)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是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升的主要推动力,自然因素中旱灾是造成作物产量波动的主要因素,作物之间的比较优势是华北地区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  相似文献   

9.
正我省是玉米的主要产区。2013年黑龙江省深入推进粮食产能稳定增长工程建设,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增加。三大主要品种粮食种植面积呈现"两增一减"态势。即:玉米、水稻两大高产作物面积增加,玉米首次突破1亿亩大关,达到10780万亩,比上年增加858万亩。可见,玉米生产在国计民生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1、选用良种1.1选用优良玉米品种的依据(1)成熟期适当、霜前充分成熟。适合一个地方种子的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作物多样性变化对作物生产的影响,利用规模优势指数等方法系统分析1961—2017年全球主要禾本科与豆科作物生产和农业投入等特征。结果表明:1)1961—2017年,全球玉米和水稻收获面积显著增加,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主要禾本科作物规模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大豆是全球种植规模最大的豆科作物,1961—2017年来大豆收获面积显著增加,南美洲和北美洲的豆科作物规模优势指数呈上升趋势;全球主要禾本科和豆科作物产量和单产水平均显著提高。2)2002—2017年,全球农业生产中氮肥、磷肥、钾肥和农药投入总量均明显增加,其中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地区)农业生产投入总量最大。3)2002—2017年,在主要禾本科作物规模优势明显地区,主要禾本科作物规模优势指数的增加会导致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投入量显著提高,而豆科作物规模优势指数的增加会使单位面积化肥和农药投入量显著减小。因此,在中国等主要禾本科作物多样性指数大的地区,可适当提高豆科作物多样性对于减少化肥农药投入、提升作物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玉米是全世界的主要谷类作物,播种面积次于小麦和水稻,居第三位;总产量次于小麦,居第二位;而单位面积产量位居所有作物之首。 美国是世界生产玉米最多的国家,种植面积占世界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总产量占世界的二分之一。美国每年有560—700亿斤玉米子粒出口,占世界总出口量的60%。 美国的玉米生产经历了先扩大种植面积,发展机械化,尔后提高单产的过程。本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友谊农场为研究区,基于RS与GIS技术开展2009-2011年大豆、玉米的重迎茬监测研究,旨在完善作物重迎茬监测方法,掌握研究区大豆与玉米的重迎茬状况,为黑龙江省垦区作物种植结构调整提供客观依据。结果显示:友谊农场近三年玉米种植面积快速增加,大豆种植面积逐年减少,大豆与玉米总种植面积占旱作作物种植面积的比例稳定在88%左右;大豆重茬率由2010年的49.28%攀升至2011年的51.75%,玉米重茬率由2010年的43.29%增长到2011年的46.58%;2011年,大豆迎茬率为41.88%,玉米迎茬率达27.81%;友谊农场大豆、玉米重迎茬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其东北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少、重迎茬率低,西南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广、重迎茬率高,中部大豆与玉米的种植面积逐渐减少,重迎茬率变化较快;友谊县地貌态势、国家农业发展政策及外部农业市场环境是造成大豆与玉米种植重迎茬时空格局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以来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客观分析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是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基于2000—2015年遥感影像反演数据,利用数理统计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刻画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及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5年三江平原大豆与其他作物的种植面积明显减少,而玉米和水稻种植面积显著增加。2)从时序看,15 a间三江平原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向水稻与玉米等单一化类型演变,且以大豆与其他作物组合型为主导的县域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向水稻和玉米组合型转变。3)从空间看,玉米与水稻的单一化类型与组合型主要扩张于东北部河流沿岸及中部地势低平的平原县域,而大豆与其他作物组合型则萎缩至西北和南部地势较高的山地丘陵县域。4)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状况、科学技术等因素共同作用推动了三江平原农作物种植面积和种植结构类型时空变化。在国家/区域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三江平原需要调减玉米种植规模,适当调增大豆种植规模,稳定水稻种植规模,形成合理种植结构与布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玉米生产格局在长期演变中逐步形成了特征明显的三大区域,依据玉米种植的区域差异特性和产量变化趋势,本研究将中国玉米生产格局分为北部、中部和南部产区,对三大区域玉米总产量及玉米增长率的因素贡献进行分解,结论是单产和种植面积对三大区域总产量增长的贡献率存在着较大差异,其中北部产区玉米总产量增加主要来自种植面积增加;中部产区玉米总产量的增加主要来自种植面积增加和单产水平提高的双重贡献;而南部产区玉米总产量增加则主要来自单产水平的提高。总体而言,中国玉米单产和种植面积均呈现上升趋势,但种植面积扩大是玉米产量不断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玉米高产竞赛对于带动玉米生产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总播种面积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开展玉米高产竞赛、推行集成化高产种植技术,是促进玉米产量提高的有效途径。目前水稻亩产已突破800公斤,小麦也出现了亩产700公斤的产量,玉米是高产C4作物,其光合效率与增产潜力要高于水稻与小麦,而且玉米生产的耗水量较少,实现玉米超高产种植是可行的。美国已成功创造了1849.5公斤的玉米单产记录。根据近年玉米高产竞赛的成功实践,此文总结了几点玉米高产竞赛田种植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孟祥盟 《吉林农业》2010,(12):123-123
玉米是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仅次于水稻的第二大作物,特别是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在4500万亩左右,玉米单产水平、人均占有量、商品率及出口量均居全国首位。随着玉米需求量的不断增加,而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这就对玉米单产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除玉米品种对产量的影响外,玉米栽培方式对产量贡献也越来越重要。2009年对先玉335进行了23个密度的边行效应试验,文章仅就8.5万株/hm2的边行效应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江汉平原是我省大豆生产基地,也是长江中游大豆主要产区之一。目前,我省农业生产在少有的大好形势下迅速恢复和发展大豆商品生产,不仅对提高我省人民膳食构成中蛋白质营养水平,提供畜牧业大发展所需大量豆饼作精料;而且大豆这一养地作物,在保持农业生态平衡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作物轮作中,种植大豆后很有利于培养地力,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促进农业生态平衡,建立农业合理结构,达到全年持续增产。此外增加外贸出口,支援国家四化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一、江汉平原在我省大豆生产中的地位。江汉平原大豆栽培历史悠久,是我省大豆最大产区,面积和产量一直占全省三分之一以上,单产水平较高。以荆州地区为例,早在1936年,大豆面积就有181万亩。1949,年为135.7万亩,建国后“二五”期间恢复和发展较快,年平均种植面积达到184.7万亩,  相似文献   

18.
大豆和玉米是主要的竞争作物,农民通常会比较玉米和大豆种植效益,来衡量玉米和大豆的播种面积,而耕地面积是有限的。业内人士分析,大豆产业与上年度相比,从生产环节看,问题十分突出。第一,比较效益低。以本地为例,当地玉米、大豆、水稻3大主栽作物中,大豆的比较效益是最低的。由于产出效益较低,导致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种植面积逐年下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我国仅次于小麦的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居秋粮作物之首.在粮食安全和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玉米又是我省是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农作物。据统计,我省玉米种植面积上世纪80年代突破2000万亩,90年代达到3000万亩:2000年以后,我省玉米种植面积常年接近4000万亩,2008年增加到4300万亩.  相似文献   

20.
花生是我省的主要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之一,其面积、单产、总产、出口创汇额均居各油料作物(包括大豆)之首,成为河南省第一大油料作物。因其高产、稳产、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好,已由小作物、低产作物一跃成为河南省发展最快、种植面积最广的仅次于小麦、玉米的第三大农作物。近几年河南省先后培育出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