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鸭瘟(DP)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VE)是鸭、番鸭、鹅、雁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该病自1923年被荷兰学者Baudet首次报道以后,相继发现于法国(1949)、美国(1950)、印度(1963)、比利时(1964)、英国(1972)、泰国(1976)和加拿大(1976),其流行范围逐步扩展开来。1957年,黄引贤在我国广州报道发现了鸭瘟。1957~1965年,本病广泛流行于我国南部、中部和东部的一些省市,1983年,廖德惠报道了四川省存在鸭瘟,并且分离到鸭瘟病毒。至今,全国各地均有本病的报道。目前鸭瘟仍然是我国养鸭业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相似文献   

2.
浅谈鸭瘟病毒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s,DPV)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等水禽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严重威胁养鸭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鸭瘟(Duck Plague)是疱疹病毒引起对鸭、鹅及其它雁形目禽类患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1923年荷兰首次报导本病后,法国、比利时、印度、美国、英国、西德和泰国以及我国的华南、华中和华东、四川、云南等区、省均有本病流行。严重威胁着养鸭业的发展。在我国广大兽医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相继创造成功了各种预防疫苗,特别是1964年以来弱毒疫苗的研制成功和推广使用,为控制鸭瘟的流行提供了更为有和的武器,使我国鸭瘟的发生基本上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王岩  吴玉臣  崔保安 《中国家禽》2012,34(23):62-64
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俗称鸭瘟(Duck plague,DP)是由鸭病毒性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DEV)引起的,鸭、鹅和其它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该病以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死亡率高为特征。由Baudet[2]首次在荷兰报道,1957年我国黄引贤[3]在广东首次报道本病。鸭病毒性肠炎病毒的研究起步较晚,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克隆和测序鸭病  相似文献   

5.
鸭瘟(Duck plape0)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DVE),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是大雁、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瘟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923年,Baudet氏在荷兰首次发现鸭瘟,直到1940年Bos氏首次提出鸭瘟的名称,并确认是一种不同于鸡瘟的新病毒病,以后在欧美各国均有关鸭瘟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正鸭瘟,是由鸭瘟病毒引起鸭、鹅等雁行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传播快、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病死鸭食道和肠道黏膜严重出血或坏死。在我国,自1957年黄引贤报道广东发生鸭瘟后,全国各地陆续发生,曾是危害我国养鸭业的头号大敌。但随着鸭瘟弱毒疫苗在我国养鸭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鸭瘟得到有效控制。自1998年至  相似文献   

7.
鸭瘟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1]。该病以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为特征。鸭瘟病毒的研究起步较晚,其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试验以鸭瘟病毒河南  相似文献   

8.
<正>鸭瘟(Duck plape0)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enteritis,DVE),俗称"大头瘟"或"肿头瘟",是大雁、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鸭瘟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923年,Baudet氏在荷兰首次发现鸭瘟,直到1940年Bos氏首次提出鸭瘟的名称,并确认是一种不同于鸡瘟的新病毒病,以后在欧美各国均有关鸭瘟的报道。有关鸭瘟在我国流行的正式报  相似文献   

9.
蔡宝祥 《中国家禽》2003,25(11):25-26
1 鸭瘟 鸭瘟(Duck plaq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高.  相似文献   

10.
小鹅瘟病的防治姜惠洁刘力威(黑龙江省家畜繁育指导站150086)(黑龙江省兽研所)小鹅瘟病是养鹅业危害非常严重的传染病之一。随着鸭胚弱毒疫苗及抗小鹅瘟血清或抗小鹅瘟卵黄抗体提取液等生物制剂的应用,有效地控制了该病流行,但由于现地条件差异,致使目前小鹅...  相似文献   

11.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us 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 hepatitids Virus,DHV)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由Levine等(1949)最先在美国长岛白色北京鸭群中发现,并于1950年首次用鸡胚分离出鸭肝炎病毒。1953年以后,本病一 蔓延至世界许多养鸭地区。我国黄均建等(1963)首次报道了上海某些鸭场于1958年秋和1962年春发生该病。王平等(1980)在北京地区首次分离上炎病毒。郭玉璞等证实我国当地流行的DVH多为I型肝炎病毒所引起的。随后研制出DVH的弱毒苗和相应的卵黄抗体,使该病得到了一定程度控制,但最近随着我省养鸭业的发展,该病仍时有流行。对我省养鸭业造成亚重威胁。1999年,我省某市禽业公司雏鸭发生一起以肝脏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及病理解剖观察、病原分离诊断为鸭病毒性肝炎,并通过免疫卵黄液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继续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谈谈鸭瘟     
鸭瘟俗称"大头瘟",是鸭的一种烈性病毒性传染病,常常引起鸭群的大批死亡.鹅感染鸭瘟病毒后,也会发病并引起严重死亡.1923年,荷兰首次报道鸭瘟流行,其后,相继发现于比利时、印度、英国、法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国家.1957年,我国广东省首次提出本病的流行,但据一些鸭农反映,在抗战前就见过有鸭的"大头瘟".在1957~1965年期间,它广泛流行于我国的南部、中部和东部的一些地区.后来,四川地区也有发现.本病对各种鸭都能感染,在自然流行中,以产蛋盛期的母鸭和放牧的鸭群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而以舍饲为主的1月龄以下的雏鸭则少见  相似文献   

13.
鹅的鸭瘟病原分离鉴定及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瘟又称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是鸭和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主要发生于鸭、鹅和病鸭密切接触也能感染发病(鹅的鸭瘟),在有些地区可引起流行,并在雏鹅表现较高的死亡率。鹅的鸭瘟与小鹅瘟在流行病学特征和症状表现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临床上容易发生误诊误治,给养鹅业造成一定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鸭瘟流行的新特征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鸭瘟是一种高死亡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 ,近年来 ,在诸暨及周边县市广泛流行。分析多年来大量临床病例资料 ,发现目前鸭瘟发生有新的流行特征。1 鸭瘟流行新特点1.1 发病低龄化 通过 5 77群鸭瘟病例分析 ,雏鸭发生鸭瘟的比例不断上升。据 2 0 0 0年 1~ 5月统计 ,30日龄内雏鸭发生鸭瘟达17.9%以上 ,最早发病在 7日龄以内。由于发病日龄小 ,给诊断和防治带来一定困难。1.2 鸭瘟弱毒疫苗免疫效果不佳 诸暨枫桥、璜山、氵里浦及绍兴、金华等地养鸭户对 15~ 30日龄雏鸭用鸭瘟弱毒苗免疫 ,30~ 70日龄时又先后发生了鸭瘟 ,目前类似情况似乎…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由于养鹅业的蓬勃发展,种苗大幅度流动,某些种鹅群没有做好疫苗接种工作,或虽接种疫苗,但存在不少问题而影响免疫效果,这就给小鹅瘟的传播和流行创造了条件。因此,为了进一步搞好小鹅瘟的免疫接种,作者仅就接种过程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出一些意见,以供参考。一、为什么不提倡用小鹅瘟强毒注射母鹅?由于母鹅不发生小鹅瘟,在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研究成功之前,普遍使用小鹅瘟强毒注射母鹅,虽然也能使其后代获得天然被动免疫力,但这不是一种好办法。现在小鹅瘟鸭胚化 GD 弱毒疫苗已研制成功,从预防小鹅瘟的长远观点看,就应尽早停止使用小鹅瘟强毒注射母鹅,因为①小鹅瘟强毒原来对成年鹅是无致病力的,如果经常通过母鹅,在母鹅体内由不适应到逐渐适应,就有可能逐渐增强对母鹅的致病力,长此下去,在自然界中就有可  相似文献   

16.
为了防治小鹅瘟病,解决我省生产急需,我们从广东、江苏两省分别引进了两种疫苗、种毒和高免血清等。考虑到小鹅瘟鹅胚苗的毒力比较强,虽然对母鹅不敏感,但不断通过鹅后毒力增强,容易散毒,扩大疫区。而小鹅瘟鸭胚化弱毒疫苗  相似文献   

17.
鹅的鸭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鹅/的/鸭/瘟黄庚明辛朝安(华南农业大学动物医学系,广州510642)鹅的鸭瘟是由鸭瘟病毒(DPV)引起的鹅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且以雏鹅较常见,常呈地方性流行,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近年来,该病的流...  相似文献   

18.
针对山东潍坊地区鸭瘟零星发病现象,从潍坊采集具有典型症状病料,通过鸭胚接种,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分子生物学以及阳性血清定性中和试验鉴定为鸭瘟病毒(DPV),命名为鸭瘟病毒GM株。结果显示,该本病毒可适应鸭胚和鸡胚成纤维细胞;鸭胚ELD50为10-5.5/0.2 m L;该病毒无血凝活性,不能凝集1%鸡红细胞;本动物回归,使樱桃谷鸭在5~6 d死亡,成功复制出鸭瘟病毒;鸭瘟病毒GM株与鸭瘟病毒鸡胚化弱毒株(CVCC AV1222)疫苗的免疫攻毒试验表明,传统鸭瘟疫苗对该分离株具有保护力。初步确定该病毒为传统鸭瘟野毒。  相似文献   

19.
鸭瘟(Duck Plague,DP),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DVE),是鸭、鹅及多种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是体温升高,肿头流泪,两腿麻痹和排出绿色稀粪。1923年Baudet首次报道荷兰的家鸭爆发DP后,各养鸭国家和地区均报导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20.
由佛山兽医专科学校兽医系禽病教研组研制成功的小鹅瘟鸭胚化 GD 弱毒疫苗,已于1986年1月24日通过技术鉴定。鉴定会由广东省高教局主持召开,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华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广东省兽医防疫站、广东省生物药品厂、广州市兽医站、广州动植物检疫所、湖南省酃县以及我省的阳江县、斗门县、增城县等单位的有关专家、学者、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与会的专家一致认为:小鹅瘟鸭胚化 GD 弱毒疫苗属国内首创成功的一种新产品,用鸭胚弱毒疫苗代替鹅胚强毒疫苗,是小鹅瘟研究领域中一个新的突破。这种疫苗经过室内和现场试验,并经过4年在4个省的16个县(市)疫区大面积试用,注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