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8年梅雨季节,笔者蜂场内部分蜂群患了白垩病。大幼虫和封盖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出现白色霉菌丝,后变成石灰状硬块,颜色由灰变黑,部分硬块被工蜂拖到巢门外。工蜂采集力下降,群势变弱。  相似文献   

2.
张建国 《蜜蜂杂志》2006,26(9):25-26
上世纪70年代首先暴发于我国广东,继而在南方大面积流行,导致上百万群中蜂毁灭的一种传染疾病——中蜂囊状幼虫病(以下简称中囊病),本世纪初又在我国北方流行蔓延,患病蜂场几乎垮场,中囊病直接危害着我国及东南亚广大地区饲养的中蜂。由于没有特效药,中囊病对中蜂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意蜂等外来西方蜂种轻染囊状幼虫病并能自愈,表现出对囊状幼虫病毒的较强抗性。中囊病是一种病毒性疾病,发病快,易感染。囊状幼虫病病毒在幼龄中蜂成蜂体内增殖而不表现明显症状,但工蜂的泌浆能力降低并携带病毒,诱使6日龄幼虫发病。患病幼虫封盖前呈尖头…  相似文献   

3.
<正>2008年梅雨季节,笔者蜂场内部分蜂群患了白垩病。大幼虫和封盖幼虫死亡,死虫表面出现白色霉菌丝,后变成石灰状硬块,颜色由灰变黑,部分硬块被工蜂拖到巢门外。工蜂采集力下降,群势变弱。  相似文献   

4.
蜜蜂孢子虫病,又叫微粒子病,是由蜜蜂微粒子原虫寄生在成年蜂的中肠上皮细胞内而引起的一种原虫病。1999年春、秋两季在辽西地区普遍流行,病情较重。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材料来源建昌县3个蜂场,义县2个蜂场,喀左县1个蜂场,锦华区1个蜂场,朝阳1个蜂场等自然发病蜂场送检病蜂。二、流行情况蜜蜂孢子虫病于1999年4月至6月和8月末至9月初,在辽西地区的建昌县、义县、喀左县、朝阳等地2次流行,本地蜂群和外省来放蜂的蜂群均有发生。在蜂群中工蜂染病最多。除1个蜂场有3只蜂王死亡外,其余未见蜂王死亡。幼虫…  相似文献   

5.
通常在蜂蜡台基内移入幼虫,利用工蜂对幼虫饲喂蜂王浆的特性生产王浆。一般蜂场都使用人工制作的蜂蜡台基,不仅工序复杂,而且容易被工蜂咬毁。近年来,日本普遍使用塑料台基代替蜂蜡台基,获得了良好效果。本试验有鉴于此,自制国产塑料台基,对生产王浆时的移虫成活率和出浆量等问题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6.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12,32(7):28-28
育王是养蜂的重要工作,养蜂必须年年育王,蜂场才会充满生机。在育王工作中,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所育王台在即将封盖时,幼虫下坠,工蜂只好加长王台。但幼虫继续下坠,有的王台甚至加长到正常王台的1倍,  相似文献   

7.
<正>在蜂场的日常管理中,尤其是在超负荷的大规模蜂场中,时常会遇到工蜂产卵。还有在越冬蜂培养结束,关王后个别的蜂场也会遇到工蜂产卵这一毛病。西方蜜蜂工蜂产卵,首先是无王时间超过28 d,并且是蜂群无一未出房的子脾;在最后1只蛹出房后的5~7 d,外界蜜粉源很充沛又积累了大量哺育蜂的情况下,工蜂出现产卵的几率特别高。症状及识别:当提起脾看见高起的大面积雄蜂房  相似文献   

8.
<正>我的蜂场定地在德阳市郊区,由于受高温和空气污染的影响,在2009年7月15日工蜂已开始不哺喂幼虫,蜂王也开始停产;19日后,所有蜂群的蜂王  相似文献   

9.
王浆是工蜂咽腺分泌的一种乳白色浆液,是营养品,又是医药原料。在养蜂生产上开展综合利用,积极生产王浆,可以在灾年增加收益,丰收年更丰收。在四川地区有的蜂场怕生产王浆影响蜂蜜产量,其实分泌王浆饲喂蜂王和幼虫是工蜂的一种本能行为,出房后7~14天的工蜂,不参加外勤工作,咽腺发达,泌浆量  相似文献   

10.
从2005年底到现在,广东省从化县的良口、大岭、吕田等地,在中蜂的工蜂体内发现了寄生虫。据初步调查,发病的蜂场几乎100%的蜂群都出现。病蜂群的工蜂发病率达到14%以上,病区现有中蜂万群以上。其症状是工蜂行动迟缓,飞行时跌落于地面爬行,呈现麻痹状态。解剖病蜂,在腹部发现有一条蛆虫,最大的长度超过10mm。发病蜂群群势急剧下降。根据有关资料,我们初步判断,为蜂麻蝇为害。该寄生虫在中蜂发生,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因此,须进一步深入研究。现在,患病蜂场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又没有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只建议蜂农毁灭病蜂,蜂农十分担忧,急盼有关…  相似文献   

11.
罗岳雄 《中国蜂业》2006,57(9):13-13
近期来(从2005年年底到现在),广东省从化的良口、大岭、吕田等地,在中蜂工蜂的体内发现了寄生虫,据初步调查,发病的蜂场几乎有100%的蜂群都出现寄生虫,病蜂群的工蜂发病率可达到14%以上。病区现有中蜂万群以上。  相似文献   

12.
1闯三关饲养中蜂,必须闯过3道难关:囊幼病关、巢虫关、西方蜜蜂作盗关。否则,蜂群将有可能毁于一旦。1.1囊幼病关中蜂囊状幼虫病(简称:囊幼病)是中蜂的头号敌人,病原为囊状幼虫病毒[1]。患囊幼病的蜂群:工蜂黝黑,劳力下降,寿命缩短;封盖大幼虫及初期蛹死亡,房盖下陷,有穿孔;挑开房盖,可以看到死幼虫头部上翘,像龙舟,故又名“龙船病”。用镊子挑起幼虫尸体,呈“水滴”状。老蜂不断死亡,无新蜂补充,群势迅速下降;幼虫大量死亡,工蜂无力清除尸体,在巢内腐烂发臭。一群蜂患病后,会迅速向四周传染,若不及时抢救,有可能导致整个蜂场毁灭。1976年,…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17,(6):63-64
<正>工蜂能够识别蜂子的发育状态、性别及级型是进行适当的蜂子哺育及幼虫饲喂的先决条件。工蜂能够辨别三种级型的幼虫。雄蜂、工蜂及蜂王幼虫的食物组成是不同的,说明工蜂可以辨别幼虫的级型。工蜂的饲喂行为与幼虫食物组成随幼虫日龄发生变化,说明哺育蜂可以识别幼虫的日龄。此外,工蜂似乎还可以在其检查工程中确定幼虫的食物需求。  相似文献   

14.
早春,不论南方还是北方,都会遇到工蜂不在蜂场内设的水源采水,而到外面去寻找水源导致受冻而死。即使在蜂群出室的当天,就在蜂场里设水源,也会有很多工蜂到外面采水囚冻累而死。我的办法是用老旧巢脾喂水,在蜂群出室当天,选蜂场背风向阳处(注意离蜂箱远一点,防止起盗蜂),平放几张不带蜜的老巢脾,浇上5‰的温盐水。有巢脾昧吸引,工蜂很快就会到脾上采水。既不淹死蜂,也不会冻死蜂。在气温稳定后,就可设水池撤去巢脾。在蜂群转地时,用此法喂水效果特别好,还可防止工蜂偏飞到别的蜂场。  相似文献   

15.
<正>白垩病是蜂球囊菌侵染蜜蜂幼虫(工蜂、蜂王和雄蜂幼虫)导致其死亡的真菌性传染病。尽管该病导致蜜蜂幼虫个体死亡,但是通常不会摧毁整个蜂群,不过会引起群势下降。工蜂能有效识别并清理发病幼虫,因此大部分蜂群可自愈。蜂群间甚至同一蜂群内来自不同父系的工蜂在感病性和清理行为方面有差异。白垩病在全球范围内发生,并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蜂球囊菌是异菌体形,只有在两种不同株菌丝相互接触的地方才能形成孢子。  相似文献   

16.
工蜂幼虫,蛹对小鼠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工蜂幼虫、蛹、蜂王幼虫分别灌喂小鼠12天后,通过T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发现,工蜂幼虫、蛹与蜂王幼虫一样,均可显著提高小鼠的T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表明,工蜂幼虫、蛹在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方面,与蜂王幼虫有同样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
通过比较中蜂和意蜂混合群内工蜂对异种蜂卵和幼虫的清理行为,研究中蜂工蜂和意蜂工蜂的亲属辨识能力。混合蜂群稳定一周后开始第一次实验,再隔一周进行第二次实验。每次实验连续进行5天。结果表明:混合群刚稳定时,中蜂工蜂和意蜂工蜂对异种蜂卵和幼虫均有较强的亲属辨识能力,意蜂工蜂对中蜂幼虫的清理率明显高于中蜂工蜂对意蜂幼虫的清理率。随着混合群稳定3周后,中蜂工蜂和意蜂工蜂对异种蜂的卵和幼虫的清理积极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8.
<正>1.工蜂产卵初期:工蜂产卵群对工蜂幼虫和工产蜂的雄蜂哺育一视同仁,调入幼虫脾也能得到正常饲喂,介王容易。2.工蜂产卵中期:雄蜂封盖子脾成片,调入幼虫脾除被用来改造王台的幼虫外,剩余幼虫会被清除,介王困难。3.工蜂产卵后期:雄蜂出房,雄蜂幼虫稀少,调入幼虫脾,除用来改造急造王台的幼虫外,对剩余幼虫继续清理,介王较易。  相似文献   

19.
正第一阶段是工蜂产卵初期。这一阶段工蜂产卵群对工蜂幼虫和工产雄蜂幼虫哺育一视同仁,调入幼虫脾能得到正常饲喂。介王容易。第二阶段是工蜂产卵中期。这一阶段小雄蜂封盖子脾成片,他群调入幼虫脾除被用来改造王台外,其余幼虫会被清除。介王困难。第三阶段是工蜂产卵后期。这一阶段小雄蜂出房,小雄蜂幼虫稀少,他群调入幼虫脾,除用来改造急造王台外,剩余幼虫继续清理。介王较易。  相似文献   

20.
蜜蜂在幼虫期发病后难以控制和无法自愈,已成为养蜂者最为头疼的一类疾病。治愈不及时容易导致蜂群的群势剧烈下降而影响生产,还容易感染其他蜂群导致整个蜂场的疾病流行。现在的生产中,蜂场一旦爆发幼虫疾病,蜂农往往会优先选择抗生素治疗,但随着抗生素药物的限制或禁止使用,对幼虫疾病的防治便会束手无策。本文列举4种常见蜜蜂幼虫病的防治新技术,为日后养蜂生产中的疾病综合防治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