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前农村的改革与发展,已把乡村城镇化的工作提到了重要日程上来。城市郊区作为一种相对独立形态的地域。是一块比较特殊的地方。其乡村城镇化的程度,对于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转移农村人口,优化城乡经济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市场和持久动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进程中的乡村文化保护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城镇化对于我国建设新农村,缩小城乡差距。并最终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意义重大。但是,城镇化进程中.很多地区只注重乡村的经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忽视了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有的甚至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来实现“乡村现代化”,这是一种极端不负责任的建设方式。  相似文献   

3.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的城镇化既要遵循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符合中国国情,而在中国国情中最不应该被忽略的就是乡村价值及其深远的影响力。还原其历史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乡村价值的时代功能成为中国城镇化道路不走偏的重要保证。城镇化的过程不是用城市取代农村,而是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并行发展的过程,二元共存的城镇化才是中国特色城镇化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4.
乡土文化有利于团结凝聚广大人民群众,是长久的文化资源与文化资本。我国实行乡村振兴战略后,除了经济上要带领农村群众脱贫致富,更应该意识到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前提。只有全面理解乡村文化建设内涵,才能让乡村振兴战略具备文化软实力。通过简述乡土文化的内涵与现状,分析乡土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价值,为乡村振兴下乡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形成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资源共享的新局面,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文章以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为例,依托当地的区位、生态、人文、自然等独特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含义入手,主要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文化建设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以引起政府和社会公民的重视,从而促进乡村文化发展,实现城乡文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8.
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乡村,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快速城镇化、工业化和乡村转型发展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对空心村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乡村空间重构、缩小城乡差距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在人口、就业、土地、生态环境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在深入剖析我国美丽乡村建设面临现实困境及挑战的基础上,提出破解美丽乡村建设难题的对策与出路,以期为探究失衡人地关系走向再平衡的地域模式提供理论依据,为新时期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科学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河南省焦作市文化服务建设状况为例,从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现状着手,对目前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出了些建议,为改善广大农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追求之间的矛盾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乡融合发展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乡村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给乡村振兴带来了极大机遇。乡贤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一直以来在促进乡村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促进乡村文明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美好乡村文化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但一定程度上存在乡土文化特征不明的问题,表现为同质化建设明显,多元丰富的民间文化逐步消失,社会文化空间弱化等。确立传统与现代融合的农村新型文化样态,有以下几条对策可供参考:一是突出农村“乡土文化”建设中农民的主体性,二是促进传统礼俗文化的现代转化,三是提升农村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1乡村旅游的起源 乡村旅游以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作为旅游吸引物,依托农村区域的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在传统农村休闲游和农业体验游的基础上,拓展开发会务度假、休闲娱乐等项目的新兴旅游方式。  相似文献   

13.
姜锴  徐兆云 《新农村》2011,(11):8-11
浙江省龙游县在美丽乡村创建工作中坚持十美标准,即美的组织、美的布局、美的产业、美的文化、美的环境、美的服务、美的乡风、美的庭院、美的生活、美的机制,注重植入地方传统特色文化,提升美丽乡村内涵,坚持村、景、文、游、业五位一体,彰显文化特色,用文化装点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14.
农村市场以其巨大的潜力,而成为众目关注的焦点。农村市场需求不旺,城乡消费断层,农村投资和消费需求拉动乏力,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乡村城镇化滞后所造成的。只有积极推进乡村城镇化,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城乡市场的对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市场开拓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镇,造成许多村庄“空壳化”。许多学者认为人口迁移对乡村文化振兴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但目前这一判断主要是基于理论研究推论,尚缺乏经验研究支持。运用贵州省的实地调研数据资料,尝试量化测度人口迁移对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状况。通过分析发现,在乡村文化振兴过程中,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振兴状况差于乡土文化振兴状况;人口迁移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两个维度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对文化设施的影响更深。原因是人口迁移造成村庄“空壳化”,导致村民对文化设施利用率低;人口迁移对乡土文化的传统文化传承和伦理文化维系两个维度均产生了负面影响,但对传统文化传承的影响更深。原因是传统民间故事的工具性利用价值较低,年轻人普遍不感兴趣。还对这些结论进行一定讨论,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杨林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629-12632
介绍了中国语境下家庭教会的内涵,论述了从单一到多维的乡村社会的"差序格局",并探讨了家庭教会在乡村社会中的社会交往。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1):208-210
《乡土中国》一书所描述的中国农村是一个社会结构相对稳定,人口流动小,人们依靠土地为主要谋生手段的血缘社会。传统的农村由大家族聚居形成,重礼治而轻法治。然而,当代的中国社会正在经历转型,受到商业化和工业化的冲击,当代的中国农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系列的变化当中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必须通过推进城镇化,扶持涉农产业,完善法制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社会转型期,中国乡村文化价值观主要表现为农民土地观念、就业观念和道德观念的转变。乡村文化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是文化冲突的内部根源,乡村文化环境的变迁是文化冲突的外部根源。  相似文献   

19.
2月21日,新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指出,要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充分发挥农业产品供给、生态屏障、文化传承等功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文件进一步强调了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赋予中华农耕文明新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新方案和乡村建设的总方针,农村文化礼堂则是乡村振兴的一个载体。乡村振兴视阈下,农村文化礼堂的文化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分别与"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三大目标发生不同程度的耦合。然而受到不同制约因素的影响,农村文化礼堂的多维价值输出正面临不同程度的考验。为此,要通过确立实效性与创收性结合的建设运行理念、完善引导性与多元化结合的参与主体结构、构建广泛性与全面性兼备的主体教育机制、打造借鉴性与创新性互补的活动开展模式、建立规范化与多样化兼备的成效考评机制等措施促进农村文化礼堂价值有效输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