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一、切实提高播种质量(一)选用良种选用适宜南乐县种植的高产、稳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增产潜力大、符合品种原(良)种标准的种子,如濮豆129、豫豆29、豫豆26等。(二)种子处理1、种子精选。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作种。进行种子精选,机械和人工选粒,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2、种子处理。在种子水分含量较高情况下播前应晒种2~3d,但要防  相似文献   

2.
高油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选择适宜高油大豆品种大豆高产中品种的贡献率一般为30%,而在高油大豆优质生产中,品种的贡献率可达50%以上。因而,高油大豆生产中首先要选择适宜的高油大豆品种。2.做好种子播前处理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除去病斑粒、霉变粒、虫食粒、杂质等。要求种子净度不低于98%,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质量达到种  相似文献   

3.
正一、品种选择。引进高油、高蛋白的品种。东北地区南部以合丰45作为主栽品种,搭配嫩丰15、嫩丰17、东农47;东北地区北部以嫩丰17作为主栽品种,搭配嫩丰15、东农46,在大豆胞囊线虫病重发生地区,宜选用抗线品种抗线四号。二、种子精选。用机选或人工选剔除病粒、虫食粒、杂质,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不高于12%,达到良种标准,以保证大  相似文献   

4.
正一、品种选择。引进高油、高蛋白的品种。南部乡镇以合丰45作为主栽品种,搭配嫩丰15、嫩丰17、东农47;北部乡镇以嫩丰17作为主栽品种,搭配嫩丰15、东农46,在大豆胞囊线虫病重发生地区,宜选用抗线品种抗线四号。二、种子精选。用机选或人工选剔除病粒、虫食粒、杂质,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不高于12%,达到良种标准,以保证大豆苗齐、苗壮、苗全。  相似文献   

5.
一、选种及种子处理1.品种选择。选用适合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熟期适宜、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审定推广的品种,种子要做到3a更新1次。播前进行精选,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水分低于13%。2.种子精选。用机选或人工选剔除病粒、虫食粒、杂质,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不高于12%,达到良种标准,以保证大豆苗齐、苗壮、苗全。  相似文献   

6.
<正>一、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因地制宜选用节水抗旱抗病品种,用玉米选种机械或人工粒选,剔除混杂粒、病斑粒、虫蛀粒、小粒、秕粒、破碎粒及杂质。要求种子纯度高于96%,净度高于98%,发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3%。在田地里土壤湿度好的地区,可进行浸种催芽。用低于55℃的温水,浸泡种子6~8 h,自然冷却,捞起沥干后在25~30℃下催芽,至种子露白(芽长0.1cm)时即可播种。  相似文献   

7.
1选择优质高产抗病品种 种子播前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选粒,易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种子纯度98%、净度不低于99%,含水量不高于13.5%。  相似文献   

8.
夏玉米高产高效播种与科学施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精选种子播种前要尽量选用高产紧凑型玉米品种,如郑单958、18、19、21,浚单18、20、22,豫单101、2001、2002,新单22等,再对子粒进行粒选,选择子粒大、均匀、饱满、颜色鲜亮、发芽率高、具有品种特性的杂交种作种子,除去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秕粒、混杂粒及杂质。种子的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9%,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13%。二、种子处理(一)晒种。将选出的种子在晴天中午摊在干燥向阳的地上或席上,翻晒2~3天。  相似文献   

9.
绿色优质水稻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品种选择以“熟期适宜,抗逆性强”为原则,选用经审定通过的,具有抗性强的高产优质品种,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每年更换一次。二、培育壮秧1、种子处理(1)备种采用脱芒、精选和芽势强的种子。种子纯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含水量不高于14%。(2)  相似文献   

10.
<正>1品种选择选用通过国家或省审定的高油高产大豆新品种。2种子处理2.1种子精选。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的种子,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粒及杂质。2.2根瘤菌拌种。用2000g菌粉加2.5kg水,拌50kg大  相似文献   

11.
(1)选用良种:依据本地区积温带上、下限,选择其适合的主栽品种及类似熟期的品种。 (2)种子精选:用螺旋式选种器初选,然后再人工粒选,剔出病粒、虫食粒及杂质。 (3)种子质量: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相似文献   

12.
<正>一、种子准备种子精选播种前进行机械或人工精选,清除病虫粒、破碎粒、瘪粒和其它杂质。精选后的种子要达到二级良种以上标准,即品种纯度在98%以上,发芽率90%以上,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种子处理精选后的种子用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种衣剂是农药、微肥、生物激素的复合制剂,能促进幼苗生长,对地下害虫、大豆孢囊线虫、大豆根腐病、大豆根潜蝇等都有较好的防效。大豆常用种衣剂有ND大豆专用种衣剂、30%多克福大  相似文献   

13.
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是以深松、深施肥和精量播种三项技术为核心的大豆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近年来大豆栽培技术有了较大发展,其中推广面积最大,对提高大豆生产水平有着决定作用的是大豆"垄三"栽培技术。一、种子及其处理1.品种选择。选择优质、高产、熟期适宜、抗病、抗逆性强的品种。2.种子精选。用机选或人工选剔除病粒、虫食粒、杂质,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不高于12%,达到良种标准,以保证大豆  相似文献   

14.
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品种选择及种子处理:根据我县积温等生态条件,选用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熟期适宜、高产质佳、抗逆性强的品种,南部乡镇以合丰45做为主栽品种,搭配嫩丰15、嫩丰17、东农47;北部乡镇以嫩丰17做为主栽品种,搭配嫩丰15、东农46,在大豆孢囊线虫病重发生地区,宜选用抗线品种抗线四号。剔除病斑粒、破半粒、虫食粒、杂质等,要求纯度高于98%、净度97%以上、发芽率95%以上、含水量低于13%。为防治大豆根部病、虫害,提倡全部应用大豆种衣剂进行包衣处理。  相似文献   

15.
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在“垄三”栽培技术的基础上,为增加密度,行距由65 ̄70厘米缩小至45厘米,采用垄上双条密植的栽培方法。大豆45厘米双条密植栽培技术是“垄三”栽培技术和窄行密植技术的最佳结合,是解决大豆密植的有效途径。1、种子及其处理。根据当地生态类型和市场需求,因地制宜选择矮秆或半矮秆,抗倒伏的品种。另外,选择比当地品种熟期偏早的品种多表现增产,但熟期不宜过早,否则浪费积温影响产量。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用大豆选种机或人工选粒,剔除病斑粒、虫食粒及杂质。种子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  相似文献   

16.
正在农业生产、种植结构布局和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过去由于大豆产量偏低,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大豆生产。1、种子精选。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豆茵全、苗齐、苗壮,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或机械选种,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和杂质的种子作良种。机械和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食粒、破损  相似文献   

17.
<正>大豆原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多,种子的种性逐年降低,致使大豆株高变矮、分枝能力差、单株粒数减少、抗病性降低、品质下降,大豆产量逐年递减。据试验,一个品种连续种植5年,其减产幅度达13%以上。因此,在高油大豆生产上,应该杜绝使用自留种,更不要盲目引种,要应用种干部门新繁育的良种。一、种子处理1.选种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豆茵全、苗齐、苗壮,播种前必须进行人工或机械选种,选用粒大、饱满、没有病虫口  相似文献   

18.
选种及种子处理:(1)选用良种:依据本地区积温带上、下限,选择其适合的主栽品种及类似熟期的品种。(2)种子精选:用螺旋式选种器初选,然后再人工粒选,剔出病粒、虫食粒及杂质。(3)种子质量:纯度、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相似文献   

19.
一、选地与整地。大豆对土壤类型适应性较强,但疏松肥沃的土壤更适宜高产。大豆对茬口要求十分严格。重茬或迎茬会导致大豆病虫害加重,前茬大豆残留分泌物会抑制大豆植株生长,致使植株生长畸形,品质和产量显著降低。因此要求选择生茬地或轮作三年以上的地块种植大豆。二、选种及种子处理1.选种。品种的纯度应高于98%,发芽率高于85%,含水量低于13%。挑选种子时,应剔除病斑粒、虫食粒、杂质,  相似文献   

20.
<正>一、种子1.品种选择。根据生态条件,选用审定推广高产、优质、适应性及抗病性强、生育期130天左右的优良品种。2.种子质量。种子纯度不低于98%,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5%,含水量不高于15%。3.种子处理。根据品种特性,有针对性的选择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药种比1∶70。主要防治地下害虫和玉米丝黑穗病等病虫害。二、选地、选茬与整地、施底肥1.选地、选茬。选择耕层深厚、肥力较高、保水、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