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2015年新干县早稻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农业科技》2016,(7)
2015年新干县早稻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喷药防治早稻病虫害具有较明显的经济效益,其总体效益为1.00∶4.24。 相似文献
5.
1990年-1992年在南宁两县一郊共测试12个品种65块田水稻主要病虫复合损失率,建立了早、晚稻多病虫为害产量损失的多元二次模型,经卡方测验,两模型精度较镐,基本反映了多种主要病虫与产量损失的真实关系,利用建立的早、晚稻多病虫的为害产量损失模型,研究稻纵卷叶暝,稻飞虱,稻瘿蚊,稻蝽类,纹枯病复合防治指标,通过计算机模拟寻优,得到并修订这四虫一病的防治指标,经过1993年在南宁市131.29万亩水 相似文献
6.
7.
通过进行晚稻主要病虫防治与不防治的对比试验,了解晚稻主要病虫防治与不防治对产量影响及其防治效益。试验结果表明,全程不防治稻谷损失可达24.11%,总体投入防治效益比为1∶3.25。 相似文献
8.
稻纵卷叶螟为害损失的田间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浙北稻纵卷叶螟特大发生。田间实际为害损失的测定表明,五(3)代不防治,有效穗数减少,实割减产25.27%;六(4)代不防治,结实率、千粒重明显下降,实割减产32.97%。 相似文献
9.
10.
稻粉虱Aleurocybotusindicus是福建新发生的一种害虫.根据虫量和产量的关系,结合现行稻谷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等因素,进行了稻粉虱为害损失的测定,确定允许为害损失率.同时,建立了经济阈值模型:ET=100×C×F/(0.0851×P×N×EC)+179.43(早稻穗期);ET=100×C×F/(0.0746×P×N×EC)+160.47(晚稻孕穗期).根据经济阈值模型,制定出不同产量水平的经济阈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稻纵卷叶螟为害损失的通径分析及经济阈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稻纵卷叶螟为害早稻品种“红优早”的产量损失途径,结果表明:在稻纵郑叶螟为害的三片功能叶中,造成产量损失的主是剑叶。产量损失主要又是由于不饱满谷粒的增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16.
17.
应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了稻纵卷叶螟为害早稻品种“红优早”的产量损失途径.结果表明:在稻纵卷叶螟为害的三片功能叶中,造成产量损失的主要是剑叶.产量损失主要又是由于不饱满谷粒的增加造成的.长沙地区,当经济损失水平定为1%时,孕穗期稻纵卷叶螟为害“红优早”的经济阈值为:百蔸幼虫203头,或卷叶率19.06%,或叶片受损指数9.886. 相似文献
18.
19.
《上海农业学报》2016,(4)
为安全有效地控制高产、高效栽培制度下单季杂交稻病虫发生危害,2006—2012年利用自然圃与防治圃时序病虫系统调查和实收产量数据,对病虫数量变化及致害当量与产量损失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然状态下各病虫时序复合数量随生育期的推进而渐趋增加;时序白背飞虱成若虫数量、褐飞虱成若虫数量、稻纵卷叶螟幼虫数量、螟虫丛害率动态变化与其纹枯病丛发病率变化存在线性或非线性数量关系,从而建立各种害虫与纹枯病关系函数模型,得出各病虫为害当量参数;年度病虫为害当量与产量损失率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年度产量损失率与年度各病虫实际发生为害当量数学模型为Y=0.5343X+12.648(r=0.9076**,r_(0.01)=0.8745)。根据综合经济损失允许水平原理制定出了病虫害聚集性防控阈值、离散性防控阈值和关键节点防控阈值;综合运用这些防控阈值可减少农药使用次数和数量,保护田间生态和提升整体防控水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