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的低温冷害有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三种。所谓延迟型低温冷害是指因气候条件差,生育积温满足不了作物需求,作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生育延迟.抽穗开花延后,成熟度差,而对作物产量造成的危害。障碍型低温冷害是指作物进人生殖生长期后,因低温穗尖退化,花粉发育不良,开花受精受到障碍,产生空壳粒而对作物产量的危害。两种冷害并发叫混合型冷害。  相似文献   

2.
低温冷害一直是影响寒地水稻优质、高产、稳产的主要限制性气候因素.低温冷害是指作物生长发育期间遭遇低温,造成作物不能充分成熟而导致的减产.统计表明,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水稻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和混合型冷害的综合发生频率为25.2%,即一般每隔3~4年就会发生1次低温冷害.  相似文献   

3.
入冬以来,受强冷空气影响,从北向南,全国各地相继出现持久低温天气。专家指出,低温冷害是影响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灾害之一,它具有大尺度性、综合性及地区差异性等特点。在低温情况下,会导致农作物生育延迟或生理活动受阻,造成减产,严重低温甚至会让作物绝收。此次低温冷冻灾害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为历年罕见。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大田作物、露天经作、大棚作物等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延边地区受低温冷害影响,常导致水稻大幅减产。本文对低温冷害的概念、主要类型进行总结,针对障碍型冷害和延迟型冷害,分析了1991—2016年延边地区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当地水稻生产中减轻灾害损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低温冷害的概念及危害 冷害是由于低温对作物造成灾害的天气现象。是指温度在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20℃左右时,引起农作物的生育期延迟,或使生殖器官的生理机能受到损害,造成农业减产的一种气象灾害。冷害不仅出现在高寒地区,温带、热带地区也有发生。  相似文献   

6.
<正>低温冷害要以培育壮秧和浅水灌溉为中心,关键期要以水护苗,防低温冷害,推广增温促早熟栽培技术,坚持常年促早熟。保证水稻在适宜的正常生长活动积温范围内生长、发育、适期成熟。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称为冷害,也称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在春、夏、秋季都可能出现,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及果蔬等。根据低温冷害对作物的危害机制,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延迟型冷害,一种是障碍型冷害,第三种是混合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攀西地区烤烟低温冷害空间分布特征,采用攀西地区15个烤烟种植县气象站1980—2015年4—9月逐日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将攀西烤烟低温冷害类型分为延迟型、障碍型、杀伤型,界定其影响时段为春季大田生长前期,夏季旺长成熟期及秋初成熟采烤末期,逐年统计各站点烤烟春季、夏季及初秋季烤烟不同等级低温冷害的发生频率。结果表明:不同类型低温冷害重度发生频率相对较高的为夏季延迟型、秋季障碍型;中度发生频率较高为春季延迟型、夏季障碍型、秋季杀伤型、秋季障碍型;轻度发生频率较高为春季延迟型、夏季杀伤型。攀西东部昭觉县及攀西西部盐源县,除夏季延迟型低温冷害发生频率相对较低,其余5种类型不同等级低温冷害发生频率都相对较高。烤烟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最大的3个县集中在海拔相对较高的盐源、昭觉和木里。  相似文献   

8.
正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寒地水稻生产中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是气温,水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发育阶段都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低于所需求的温度,就会造成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性冷害、障碍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三种。一、延迟性冷害由于积温不足使水稻生长缓慢,各生产期顺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减产的称为延迟性冷害。(一)产生原因1、气候因素寒地生育期短,活动积温少,前期  相似文献   

9.
浅谈水稻栽培条件与冷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地处寒温带,水稻生产中低温冷害常易发生,平均3~5年发生一次.冷害分为延迟型、障碍型和混合型3种类型.延迟型冷害主要是指水稻营养生长期(有时包括生殖生长期)在较长时间内遭遇较低温危害.障碍型冷害是指在水稻生殖生长期,遭受短时间异常的相对强低温,使花器的生理机制受到破坏,造成颖花不育,形成大量空壳.混合型冷害是指在同一年度中,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同时发生,生育时期遇低温延迟根茎叶的生长发育和分蘖、迟缓稻穗分化;孕穗、抽穗、开花期又遇低温则造成颖花不育或部分不育,延迟成熟,产生大量空秕粒.可以说低温冷害严重影响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  相似文献   

10.
水稻低温冷害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时有发生,近年来,发生面积比较大,危害也比较重,因此种水稻必须做好低温冷害防御工作。一、低温冷害的类型水稻低温冷害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延迟型冷害,也有两种,一种是出穗延迟,出穗开花期处于低温,灌浆受到障碍,影响水稻的产量、质量和品质;另一种是出现在出穗不延迟,而在同熟期遇到低温冷害,延迟成熟,成熟度不好,产生大量的青米,降低成熟度和千粒重,影响出米率,是否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水稻是喜温作物,低温对水稻有明显的影响。低温常伴的连阴雨、寡照、干旱等不利气象条件则加重了其影响程度。低温冷害主要有两种:一是苗期低温,如双季早稻的低温冷害。3~4月份是一些地区双季早稻和迟熟中稻的播种育秧期,常遇低温加连阴雨的灾害性天气,是造成烂  相似文献   

12.
低温冷害致灾机理研究进展及东北抗冷害防控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作物低温冷害研究,实现东北地区作物抗冷害减灾保产,探讨了低温对作物细胞分裂期到灌浆期的影响,以及不同生殖器官的冷害敏感程度。低温引起作物不孕,花粉和胚珠不孕,导致无法受精,进而影响籽粒灌浆。总结分析了低温胁迫的生理学原因,即:植物激素、糖类的变化。根据东北地区低温冷害的致灾机理,从筛选适宜作物品种、培肥地力、可降解地膜及秸秆覆盖、化学调控等方面入手,对东北地区作物抗冷害减损保产策略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3.
水稻低温冷害的发生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寒地水稻生产中影响水稻产量最主要的是气温,水稻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每个发育阶段都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如果低于所需求的温度,就会造成低温冷害。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性冷害、障碍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3种。  相似文献   

14.
水稻低温冷害防治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稻低温冷害类型及防御技术 水稻冷害类型与特征: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型冷害、障碍型冷害、混合型冷害三类。 1、延迟型冷害(1)概念:水稻在较长时间内遭遇较低温度,生育延迟所造成的冷害。  相似文献   

15.
在农作物生长季节,0℃以上低温对作物的危害,称为冷害,又称低温冷害。冷害使作物生理活动受到抑制,严重时某些组织遭到破坏。由于冷害是0℃以上,有时甚至是在接近20℃时发生的,这种温度之所以会危害农作物,是因为不同作物在其发育的不同阶段,生理上要求的适宜温度与能忍受的临界低温大不相同。作物受害时,外观无明显变化,故有"哑巴灾"之称。冷害在春、夏、秋季都可出现,危害的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高粱、谷子、豆类、果树、桑树及蔬菜等。一、低温冷害的类型根据低温冷害对作物的危害机制,一般可分为以  相似文献   

16.
水稻低温冷害可分为延迟性冷害、障碍性冷害和混合性冷害三种。一、延迟性冷害由于积温不足使水稻生长缓慢,各生产期顺延拖后,到秋季早霜前粒籽不能正常灌浆成熟而减产的称为延迟性冷害。(一)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2009年冬季普兰店地区气候异常偏低,全市温室绝大部分作物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给农户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通过分析2009年冬季持续低温的气候特点,结合普兰店市相关气象资料,试述低温天气对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影响,同时给出对策、建议和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大理州高海拔地区水稻生产情况,提出"两头低温"、两季作物茬口矛盾突出、热量资源不足是该地中低产稻田形成的主要原因。选育早熟耐寒良种,推广水稻抗御低温冷害综合栽培技术,是破解该地中低产稻田技术难题最有效的途径,总结集成出大理州中低产稻田高产稳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9.
为黑河地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利用黑河市1960-2015年6个气象台站作物生长季的气象资料,采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黑河地区低温冷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对ENSO事件的响应。结果表明:1960-2015年5-9月黑河地区平均气温呈极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39℃/10a,作物生长季发生低温冷害呈逐年代减小趋势,一般冷害发生率为西多东少,严重冷害发生率为北少南多,其空间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因子和地形与地势因子综合作用的影响;黑河地区发生低温冷害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受气候变化背景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前ENSO事件年是黑河市低温冷害的多发年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ENSO事件影响而低温冷害的发生率减小。  相似文献   

20.
<正>冷害是农业气象灾害的一种,即作物在生长季节内,因温度降到生育所能忍受的低限以下而受害。某些作物受害后形态上无明显症状,不易发现,俗称"哑巴灾"。同一种冷害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冷害发生时的日平均温度都在0℃以上,有时甚至可达20℃左右,因作物及其所处的发育期而异。一、按发生时的天气特点可分3种类型:1、湿冷型。低温伴随阴雨,日照少,相对湿度大而气温日较差小。2、干冷型。冷空气入侵后,天气晴朗,相对湿度小而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