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盈江县冬季马铃薯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是在"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下开展的,整个防治过程中采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措施,应用生态调控,并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中,肥料、农药等投入品是为满足作物对植物营养的要求和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必需品,是确保农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农业措施,但若使用不当,就会对农业生态环境、农作物生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不良影响。影响农产品质量的因素由很多,但是肥料和农药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尤其重要,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应用IPM技术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残留超标成为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首要障碍因素,为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介绍了综合应用农艺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有害生物监控技术,优选化学措施,创造有利于农作物健壮生长而不利于有害生物繁衍的良性农业生态环境,优化农作物生长环境的IPM技术.  相似文献   

4.
<正>农药是现代农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与农业生产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息息相关。然而,农药又是现代农业的特殊投入品,其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存在着对社会、对自然有毒有害的负作用,对人畜、对生态环境具有更大的风险性。农药广泛使用、过度使用、长时期积累,使农药残留覆盖"水陆空",成为农产品污染与质量不安全的重要来源之一。如何重新思考农业技术、农业生产与环境的关系,还原绿色生态的农产品安全,成为农药行业值得深思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为促使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得到保障,顺利实现产量目标,很多农户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会将大量的化学农药应用过来,导致有不同程度的农药残留问题出现。如果农药残留量不符合相关标准,农产品安全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威胁到消费者身体健康,阻碍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通过农药残留监测工作的开展,能够深入了解农产品的安全水平,避免市场中流通那些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农产品。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农药残留监测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安全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6.
<正>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不仅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更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密切相关。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直接威胁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而农药残留在土壤、地下水中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也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严峻挑战。近几年,我国大力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以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的目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7.
在农作物种植以及管理中,为了促进作物生长以及有效防治病虫害的发生,都需要大量使用农药。在使用农药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导致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存在一些问题,另外,农药的使用直接关系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因此,需要规范农药的经营,并指导农民科学使用农药,以及加强农药管理,来保证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该文通过对农药的定义、分类进行介绍,着重强调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类别,同时合理指导农民如何正确选购,以及如何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进行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8.
农药与化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业生产者对农药、化肥的施用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土壤健康。本文通过对农业生产者化肥、农药施用行为的调查,总结出农业生产者农药、化肥施用行为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以期转变生产者落后的施肥用药观念,促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控,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问题.现有植保体系不能适应农作物安全生产发展的需要,更无法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改革现有植保服务体系,推行乡镇设立植保技术员、村级设立公助民办机防组织,建立农作物病虫科学防控体系,实行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提高防治的针对性,准确性,减少盲目性,可以减少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降低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0.
平安区农业发展朝着集约化方向前进,耕地向着少数人集中流转,进行集中种植,但是由于技术、机械以及经营者的安全生产意识提升不够,造成农作物除草、除虫使用大量有毒、易残留的农药进行作业,不能保证农产品质量。所以,探索农作物高效、绿色的病虫害防控措施,成为农业植保工作部门的方向。平安区为保证农作物生长健康、农产品食用安全,开展了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正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健康和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药在控制有害生物的危害、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但长期大量的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导致的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引发了一系列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为了避免或降低农药残留超标导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的负面影响,必须要研究农药残留检测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老百姓对于农产品的安全和优质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对  相似文献   

12.
<正>农药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有效供应和促进农民增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如何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落实农药正确管理及安全科学使用等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4月17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主办的安全科学使用农  相似文献   

13.
农药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料,它对保障农作物正常生长,达到高产优质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谈了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也提出了农药在生产、经销、施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六项改进对策,促使农药科学规范的施用,保障农产品质量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4.
发展低碳农业是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农业是建立在农业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耦合基础上,通过土壤营养物质的调节,保持碳库平衡,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力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在低碳农业发展模式中,农业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相互依存,非生物环境为生物提供生存空间,生物作为一个耗散系统与之进行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生态系统中的有机肥与动物的排泄物和植物的秸秆,通过光合细菌、化能细菌、厌氧细菌等生物作用转化成肥料,为农作物提供营养成分。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借助益虫或生态农药消灭病虫,使农作物生产降低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达到了低碳、稳产、持续、优质、高效的目的,有效地解决了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农业绿色防控的策略与主要技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一步探索绿色防控技术在农业植保中的应用,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按照"绿色植保"理念,以保护农作物、减少化学农药使用为目标,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达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确保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目的。近年来,大理市植保植检站紧紧围绕植保工作理念,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蔬菜、水稻上的示范。结果表明,绿色防控技术具有良好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造成了群众对"餐桌安全"的恐慌。农产品是食品的重要组成部分,70%食品直接来自农产品,其余30%食品的90%间接来自农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食品公共安全的重要基础。农药的发明和应用虽然有效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由于大量不合理使用,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农药残留是指农业生产中施用农药后一定时期内残留于生物体、农副产品和环境中的微量农  相似文献   

17.
<正>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生产"高产、高效、安全、优质、生态"的农产品是现代农业生产的目标。然而受气候变化、耕作制度、种植方式的改变等因素影响,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态势,为控制病虫害,农药、化肥料的大量不科学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农药面源污染,农药残留问题尤为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无法得到保证,实际上,农业现代化程度越高,农药的使用量越大,施用农药在今后一段  相似文献   

18.
农药化肥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在农作物的生长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业生产者对农药化肥的施用行为直接影响着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土壤健康,通过对农业生产者化肥农药施用行为的调查,转变生产者落后的施肥用药观念,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农业化肥在农业生产技术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农业肥料的科学合理利用可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提高农业生产产量。但在农业技术中使用了肥料并不代表就一定能够使得农产品增产,对于农药不科学的使用会导致农产品的质量逐渐下降,破坏生态环境,加速生产环境的恶劣。  相似文献   

20.
正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农产品的供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引起全社会广泛的关注。威信县是农作物有害生物常年重发生区,农药应用面广、使用量大,加快绿色防控技术的运用,对提升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1绿色防控与农产品安全的关系绿色防控,是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的基础上,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运用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