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土壤酸度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酸度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树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p H值、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茶树根际土壤的p H值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茶树根际土壤共检测到20个PLFAs,其中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的个数分别为15、2、2、1;其中,细菌、放线菌、原生动物及总体标记性PLFAs总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真菌PLFAs总量则相反,且不同树龄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茶树根际土壤细菌、真菌、放线菌总量的荧光定量PCR结果验证了上述PLFAs测定的准确性。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的PLFAs主要划分成2大成分,即主成分1和主成分2,贡献率分别为73.06%和25.51%,而与主成分1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PLFAs主要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而与主成分2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的主要为细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土壤酸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的微生物PLFAs标记11个,包含细菌、放线菌和原生动物,而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的微生物PLFAs标记6个,包含细菌和真菌。综上表明,土壤酸化程度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而增强,酸化可能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研究为退化茶园的修复及其酸化土壤的改良,进而保证茶叶产量,提高茶叶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中国茶叶》2004,26(6):41-42
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对土壤肥沃、肥力中等和贫瘠的茶园中茶树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进行了分离。根据菌体形态及培养特征、生理生化指标、DNA的(C C)摩尔分数值等,对根际细菌进行了鉴定和分类。研究了不同肥力、树龄的茶园中茶树根际细菌的数量和类群的变化、根际真菌的数量变化、根际放线菌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土壤肥沃的茶园中茶树根际细菌的数量最多,土壤贫瘠的最少;  相似文献   

3.
茶园土壤微生物研究现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梁慧玲  董尚胜 《茶叶》2001,27(4):3-5
对茶园土壤中茶树根际微生物区系及组成、茶树根际固氮微生物、茶园土壤中的耐酸铝细菌、茶树VA菌根,茶树有益微生物对茶树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茶园土壤微生物的利用六个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反映了茶园土壤微生物种群与数量在根际周围的分布,与茶树品种、树龄、生育周期的关系,对土壤耐酸铝、固氮、抗病原菌效果的影响。与土壤肥力、矿质元素的相互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结果和茶园微生物有效利用的现状。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豆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以高光效大豆品种黑农40为材料,进行了行间覆膜和不覆膜处理,对行间覆膜栽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和土壤肥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行间覆膜并没有改变土壤根际微生物主要的三大类群种类的变化,仍是细菌总量最高,其次为放线菌、真菌数量最少.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十壤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真菌增量高峰期分别出现在R1、R2、R1时期,总数量高峰出现在V2期;覆膜比不覆膜增加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碳含量,覆膜栽培大豆各生育时期速率N、速效P、速效K的含量高于不覆膜(CK).因此,行间覆膜栽培增产的产量生理基础之一,是提高了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生物碳的含最,促进了土壤养分转化,促进了大豆牛长发育,提高了大豆群体光能利用效率,导致提高了产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对花生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及根际主要微生物类群进行了培养计数,对土壤养分进行了化验分析,结果发现,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土壤及根际的真菌数量显著增加,细菌和放线菌显著减少;土壤中的P、K、Cu、Fe、Mn、Zn 等速效养分显著减少。经对主要土壤及根际微生物类群与土壤速效养分及花生产量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的真菌数量与P、K 速效养分呈显著负相关,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P、K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花针期与成熟期根际微生物主要类群对土壤养分影响较大,花针期根际的真菌数量与土壤中的速效K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土壤中K、S、Mn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放线菌数量与土壤中的Mo、Fe、Cu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的细菌数量与土壤的P、K、Fe、Cu 等速效养分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中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花针期根际的真菌数量与花生总干物重和荚果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呈显著正相关。结荚期的真菌数量与荚果产量呈显著负相关,细菌数量与总干物和荚果产量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成熟期的细菌数量与总干物重和荚果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0、3、9、25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不同极性树脂吸附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并洗脱,探讨不同植茶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经树脂吸附后,洗脱液对受体干重的抑制率表现为,25 a>9 a>3 a>0 a,其中以ADS-7树脂洗脱液的抑制作用最强。不同极性树脂洗脱液外源添加处理茶树后,相同树脂处理下,茶树叶片的IAA和ZR含量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呈现显著下降趋势,而ABA含量则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当茶树树龄相同,不同极性树脂依然以ADS-7树脂洗脱液处理后,茶树叶片的IAA和ZR含量最低,ABA含量最高。茶树叶片氨基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树脂处理下,随着茶树树龄的增加,茶树叶片氨基酸总量、亲水氨基酸、甜味氨基酸、鲜味氨基酸等含量呈现下降趋势,而疏水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综上表明,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存在一定的自毒作用,其中以25 a茶树根际土壤经ADS-7树脂吸附后的洗脱液最强。其次,不同树脂洗脱液可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品质,以ADS-7树脂对茶树叶片的激素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影响最大,ADS-7树脂洗脱液可显著影响茶树的生长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研究以植茶年限0、3、9、25 a的铁观音茶树根际土壤为材料,采用不同极性树脂吸附茶树根际土壤物质并洗脱,探讨不同植茶年限茶树根际土壤物质的自毒潜力及其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极性树脂吸附洗脱液以ADS-7树脂洗脱液对受体根长的抑制作用最强。ADS-7树脂吸附洗脱液处理重新种植的茶树后,随着土壤植茶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细菌数量呈现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与土壤年限呈正相关的细菌T-RFs片段15个,涉及8个纲,31种细菌,按照其功能可分为4类,其中病原菌19种,占比61.29%;负相关细菌T-RFs片段18个,涉及11个纲,31种细菌,按照其功能可分为6类,其中与抑制病原菌、碳素循环、氮素循环、硫素循环、土壤质地改善相关的细菌总占比达到83.87%。综上表明,ADS-7树脂洗脱液处理重新种植的茶树后,随着土壤植茶年限的增加,茶树根际土壤病原菌数量大幅上升,益生菌与土壤养分循环相关的细菌数量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生态系统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8.
种植年限对香草兰生理状况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不同种植年限香草兰园植株生理指标及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0 a以上园龄的香草兰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而0~5 a园龄香草兰叶片各生理指标并无显著性差异。平板稀释涂布结果显示:5、10和20 a园龄香草兰根际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显著低于新植园,根际细菌与新植园相比分别降低了58.4%、91.6%、96.7%;根际真菌及尖孢镰刀菌数量呈相反趋势,与新植园相比,真菌数量分别是新植园的1.6、2.1和3.4倍。综上所述,种植10 a以上的香草兰园植株生长代谢缓慢,土壤微生物由细菌型向真菌型转变,微生物区系失衡。  相似文献   

9.
茶园——土壤系统的物质循环对土壤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植茶后土壤酸度逐渐增高,盐基含量降低,铝饱和度增加,土壤呈现酸化现象。本文通过茶园—土壤系统中铝、锰、钙、镁等矿质元素循环,探讨了茶园土壤酸化的原因。在江苏省金坛县茅麓茶场的黄棕壤上,对不同植茶年限(9龄、29龄、80龄)茶园的茶树茎流、透冠水和土壤渗漏水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茶树是富集铝和锰的植物,茶树茎流与透冠水相比,具有含铝多、含盐基少、pH 值较低的特点。茶园土壤酸化受茶树群体分布的影响而存在着不均一性,植茶初期离茶树根颈近的土壤率先酸化,随着植茶年限的延长和茶树群体覆盖度的增加,茶树落叶  相似文献   

10.
可可是世界最重要的多年生经济作物之一,为了揭示不同园龄可可园土壤演变规律,为其可持续生产提供依据。以休耕地为对照(CK),研究低龄(4 a)、中龄(12 a)和老龄(32 a)3种不同园龄土壤培育可可苗期生长及其与根际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区系等关系。结果表明,32 a园龄土壤培育可可苗生物量显著高于4 a、12 a和CK,分别增加了89.15%、29.24%和28.03%;32 a和12 a园龄处理根际SOC含量显著高于4 a园龄,老龄园有利于SOC的积累;随着园龄增加,脲酶活性增加,且与SOC含量极显著正相关,12 a和32 a园龄土壤脲酶活性分别比CK显著增加了44.36%和43.11%;12 a园龄处理根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数量减少,真菌数量则显著增加,12 a土壤可培养真菌数量分别是4 a、32 a和CK的3.04、1.46和3.23倍,园龄可能导致土壤微生物区系变化。综上所述,随着土壤园龄增加,可可苗生物量、根际SOC含量和脲酶活性均增加,根际土壤微生物区系发生变化,根际土壤真菌数量与SOC含量、脲酶活性极显著正相关,可可根际SOC含量是光合作用、植株生长、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甘蔗间作花生是我国华南地区特有的高效种植模式。本文研究了甘蔗/花生间作不同耕层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的变化特征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相比单作而言,0~20 cm间作花生土壤有效氮、有机质、微生物量氮含量、真菌、放线菌数量、蛋白酶活性及间作甘蔗土壤细菌、放线菌、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氮含量及蛋白酶活性均显著增加;20~40 cm间作甘蔗土壤全磷、全钾、蛋白酶活性及间作花生土壤放线菌、蛋白酶活性显著增加;40~ 60 cm间作花生土壤真菌、蔗糖酶、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增加;相反,间作甘蔗土壤蔗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单作甘蔗处理;间作土壤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微生物数量均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降低的趋势;间作土壤有效养分与脲酶、酸性磷酸酶、微生物量氮及微生物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表明甘蔗花生间作条件下土壤养分、酶、微生物相互作用,共同维持良好的土壤微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对湘南地区烟稻轮作和不同年限烟薯套种的烟田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进行分离培养,对微生物不同种群的数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烟薯套种在10年内土壤中可培养细菌与放线菌数量均为递增趋势,10年以后又呈递减的变化趋势,通过与水稻轮作,烟田土壤中可培养细菌、放线菌数量又呈明显增加;烟薯套种中随着套种年限的延长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呈明显的递增状态,通过与水稻轮作,土壤中可培养真菌数量有了较为明显的减少.对微生物量C/N分析结果表明,烟薯套种10年内土壤中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均呈递增趋势,在10年以后为递减趋势;烟稻轮作相较烟薯套种明显使土壤中微生物量碳与微生物量氮增加.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氮素转化菌对茶树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影响,本试验以山东泰安2年生茶树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设置枯草芽孢杆菌(T1)和褐球固氮菌(T2)两个接种处理,以不接种为对照(CK)。采用培养计数法与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T-RFLP),测定不同时期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氨化细菌、固氮菌、硝化细菌的数量及接种后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同时测定接种后土壤中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接种60βd后T1和T2处理细菌数量显著高于CK,但对真菌及放线菌的影响不显著。整个试验过程氨化细菌和固氮菌数量高于CK,氨化细菌以T1处理最多,固氮菌以T2处理最多,硝化细菌数量始终是CK显著高于T1和T2处理。基于T-RFLP图谱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菌剂组均增加了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度,各物种在数量上的均匀程度变大。在土壤养分方面,T1、T2菌剂处理组铵态氮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硝态氮含量低于对照。在速效P方面,T1、T2含量比CK分别显著提高了8%、25%。在速效K方面,T1、T2含量显著高于CK,提高了15%和11%。枯草芽孢杆菌和褐球固氮菌菌剂改善了茶树根际土壤微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壤养分,表现出正面效应,是一种生态安全性较高的生物菌剂。  相似文献   

14.
施氮量对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林雁冰  薛泉宏 《玉米科学》2009,17(4):107-111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法研究3个施氮量水平对不同栽培模式玉米根区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施氮能大大促进覆膜玉米根区土壤细菌、放线菌及覆草模式真菌数量的增加。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主要受玉米根系的影响,根外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主要受施氮量的影响。施氮能缩小常规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细菌和真菌数量的差异,增大常规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放线菌数量的差异,还能缩小覆盖模式玉米根区与根外土壤中3大类微生物数量的差异。玉米根区土壤微生物数量高于根外,但施氮量较高(240 kg/hm2)时,在覆膜和常规对照条件下土壤真菌数量及覆草模式下土壤细菌数量表现为根外高于根区。  相似文献   

15.
茶树根际微生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皖南红黄壤茶区茶园土壤根际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数量进行了系统地分析。结果表明,在茶树根际生境中,各个类群的微生物都有分布,一些对增进土壤肥力有显著效益的种群,如:固氮细菌、氮化细菌、纤维分解细菌等均很丰富。微生物分布总的趋势是根表多于根际、根际多于根外。茶树在不同的生长季节,其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变化,基本上和茶树年生育周期的动态平衡相一致。茶园土壤养分状况与茶树根际微生物区系的组成和数量分布有着密切的联系。茶园铺草免耕,有促进有益微生物活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采用无肥、常规肥、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4种肥料处理,于大豆播种前和成熟期对大豆根际土壤的细菌、真菌、放线菌采用平板计数法进行测定;并对大豆成熟期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变化、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及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无肥和常规肥比较,控释尿素和控释复合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细菌、真菌及放线菌数目,并且控释...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广西主要蔗区宿根蔗根际土壤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宿根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总体上表现为:细菌〉真菌〉放线菌。但宜州市和北海市土壤中真菌数量〉放线菌;崇左市土壤中真菌和放线菌相当。  相似文献   

18.
油菜根肿病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及其防治效果测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寻找对油菜根肿病菌具有生物防治作用的拮抗微生物为主要目的,采集茶树、红豆树、银杏树、白菜和油菜的根际土壤及根、茎、叶、枝条等样品进行分离,通过测定根肿病菌休眠孢子接种这些微生物后的萌发率来筛选拮抗菌株,并在室内盆栽及大田试验中评价了10株拮抗微生物的防治效果。实验共分离出细菌421株、真菌155株、放线菌368株,使休眠孢子萌发率低于45%的菌株仅分别占5.46%、0.65%、4.35%。其中放线菌A316、A10和真菌T1对根肿病的生防潜力最大,对休眠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高达77.11%、72.54%、69.01%,室内盆栽防效分别为73.60%、70.94%、67.10%,大田防效依次达65.84%、59.59%、61.24%。  相似文献   

19.
论树龄与茶叶品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概述本人曾对茶树树龄与茶叶内在品质成分之间的关系做过一些研究〖1犦,结果发现祁红内在品质成分随树龄不同而不同。幼年前期(一年生)化学成分含量迅速增加,至二年生时各成分含量都维持在与成龄茶树相近的水平,三年生时达到最高值。此后,各成分持平一段时间后略有下降。当进入衰老期后下降幅度增大,鲜叶含水量和持嫩度也开始下降。改造后茶园虽回升幅度较大,但芽头较瘦弱,品质与同龄茶园相比也有差异。另据杨亚军、应华军对一至四年生茶树化学成分测定结果表明〖2犦,一年生茶树各成分的含量都低于成龄茶树,但差异显著性测定…  相似文献   

20.
麦田土壤微生物三大种群数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为了了解山西晋中地区麦田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布,为当地作物生产和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分析了不同质地、不同肥力以及不同种植结构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麦田土壤中细菌、放线菌、真菌垂直分布随深度增加而呈指数递减模型,其中细菌数量最多,垂直递减陡度大,呈三级递减;而真菌、放线菌分布密集于土壤根层0~20cm处,20cm以下急剧减少,且有中途数量回升的现象。三大菌群垂直递减与小麦根系干重递减的相关系数是0.957^**,0.990^**,0.996^**。麦田土壤肥力与三大微生物数量呈正相关。壤土地微生物数量较多,塿土地微生物数量较少,沙土地微生物数量最少;小麦不同品种根区微生物差异亦较显著。小麦与苜蓿、豌豆、油菜混播可极大地提高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