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近年来,我省中稻及一季稻种植面积呈扩大的趋势。新增加的面积主要集中在双季稻区。有的农民对中稻及一季稻品种特性和生态条件的要求认识不够,由于播种期安排不合理,抽穗扬花期遇上高温热害,导致不能授精而形成空秕粒,产量低,米质差。双季稻区最好是种植双季稻,以增加粮食总产  相似文献   

2.
怀化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是典型的山区,历来有种植中稻(包括一季稻)的习惯。1954年以后才发展双季稻生产,直到1970年中稻的种植面积仍占稻谷总面积的75%以上。1971年至1981年这十年双季稻发展迅速,中稻面积大幅度削减,只占稻谷总面积的50%以下,最少的1975年仅占25%。那几年盲目  相似文献   

3.
正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发展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南方主要稻作区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使得劳动力紧张。发展再生稻可以缓解双季稻区"双抢"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降低劳动成本。因此,再生稻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制度之一。然而,由于特殊的栽培与管理措施,再生稻稻田土壤突出的问题是土壤养分  相似文献   

4.
舒新亚 《农家顾问》2008,(11):49-51
湖北有些地区.特别是湖区,有些低湖田或冬泡田一年只种植一季中稻.9月稻谷收割后.田地空闲到第二年的6月再种中稻。这些田若利用空闲季节采取中稻和克氏原螯虾轮作.克氏原螯虾的产量一般每667平方米可在150千克以上.同时并不影响中稻的种植.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如措施得当.每667平方米可收获克氏原螯虾200千克以上,是湖区广大农民种田致富的一个好门道。  相似文献   

5.
对汕优63等4个杂交中稻组合进行分期播种期试验,其结果表明:株高与播种期为二次曲线相关;颖花数与播种期呈负相关,单位面积产量与播种期用多项式逼近法模拟为一双峰曲线,以4月10日播种为最高点,5月28日播种为次高点。同时,对杂交稻组合的最佳播种期及湖南双季稻区杂交中稻高产最佳播种期进行了讨论,提出了4月10日是湖南双季稻区部分杂交中稻组合高产最佳播种期,5月28日为优质高产兼顾的最佳播种期。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作物学会组织的全省中稻考察组一行16人,于今年8月中、下旬重点参观考察了怀化、邵阳地区和湘西自治州的靖县、溆浦、绥宁、洞口、永顺、龙山等县。这三个地区,今年中稻种植面积700多万亩,普遍生产良好,大面积亩产在1000斤以上,少数丘块亩产能高达1400~1600斤。主要特点是管理水平高,种子纯度高,穗结实率高,收获产量高。特别是那些不适宜种双季稻的高寒山区改种杂交中稻后,增产更为显著。经考察,初步摸清了中稻的垂直分布与高产组合、品种及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的关系,从而获得大面积的各个不同类型的高产典范的栽培经验,为今后更好的总结、组织、指导全省中稻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江西省湖口县属小丘陵地带,易受干旱,早稻两水充足,中稻开始出现高温干旱,到晚稻时干旱又有所缓解,干旱严重时中稻面临颗粒无收的情况,所以农民对双季稻的种植意愿不足,导致双季稻面积大幅减少。为了保证粮食产量,必须对水稻栽培技术进行有效创新,提高其产量和质量。再生稻正好避开了高温干旱,又能解决种粮大户种双季稻带来的抢收抢种时劳力不够的矛盾。不仅能切实解决请工、投资问题,还能够增产增效,另外再生稻不打药、化肥施得少,米质好。2018年县农技人员开始用中稻品种“两优566”作再生稻示范,通过3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种植面积由过去的600亩,发展到现在的2万多亩,表现优良,农民种植意愿较高。  相似文献   

8.
桐城地区位于东经一百一十六度五十六分,北纬三十一度零三分,全年无霜期二百一十天左右,年平均温度十六度(摄氏)左右。原为一季中稻地区,自一九五五年推广双季稻以后,双季稻栽培面积年年增加;双季稻收成比一季中稻加晚秋显著增产。一九五八年计种双季早稻四十五万三千多亩,占水田总面积(六十三万亩)的百分之七十一点九,比一九五七年扩大了百分之四十点五。因此要将早稻达到早播、早插,获得双季稻全面丰收的要求,提早安全育秧,便成为双季稻栽培技术上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隆回县稻秆潜蝇发生与防治的初步观察孟妮,刘祝龙,萧玉奇(湖南省隆回县植保站422200)隆回县地处湘西南丘陵山区,海拔最高1780m,最低230m。水稻栽培自北向南分为中稻一熟区、单双季稻混栽区和双季稻区,常年种植中稻13333.33hm2,双季稻2...  相似文献   

10.
根据系统观测区不同年份中稻种植面积及第三代二化螟成虫发生量、幼虫发生量,比较纯双季稻年份和中、晚稻混栽年份第三代二化螟的成虫高峰的差异,分析了第三代二化螟发生量与中稻面积的相关性,揭示出第三代二化螟大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压减中稻面积、适时防治及选用高效药剂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稻田免耕(稻草覆盖)种植马铃薯优势特点及主要栽培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近年来,随种植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入,单季稻和早中稻面积不断扩大,2004年我县达1.19万hm2,但随之而来的是单季中稻前作和早中稻后作的空闲问题。马铃薯是一种高产、高效、适应性广、粮饲兼用的作物,由于其生长温度低,生育期短,能为单季中稻早春或晚秋接茬,因此马铃薯种植面积  相似文献   

12.
一 圻春县是鄂东丘陵水田油菜的主产区。1964年油菜面积近8万亩,占油料作物总面积的77%,产量470余万斤占油料总产的73%。近年来,由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迅速发展,双季稻面积不断扩大,从而使原有的一季中稻油菜两熟制逐渐改变为双季稻油菜三熟制。晚茬油菜面积迅速增加,1958年全  相似文献   

13.
稻茬小麦现已是阜宁县小麦主要种植模式之一,利用中稻收获后的空闲田开沟翻耕或免耕播种一季小麦,对减少冬季耕地撂荒、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粮食产量和促进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做好稻茬田小麦抗逆技术的实践更是迫在眉睫,本文就是对阜宁县稻茬田小麦抗逆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一、双季稻区早稻早播防止烂秧问题 华中区三省过去早中稻的播种期,除个别地区在清明前以外,一般的在清明后谷雨前。近年来,随着双季稻种植面积的扩大,早稻的播种期逐年提早,尤以1956年提早较多。目前多数双季稻地区早稻的播种期均在清明前,并有继续提早的趋势。生产实践证明:本区早稻的播种期,提早到清明前所起  相似文献   

15.
轮作是农业生产的一种重要耕作手段。水仙花在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收获,正值中稻插种时期,利用水仙花收获后园地插种中稻,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明不同种植模式对作物周年产量和温光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方法]2017—2018年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三湖农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中稻-小麦、中稻-油菜、中稻-冬闲3种种植模式进行试验.[结果]中稻-小麦模式周年产量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分别高8.06%和46.71%;3种种植模式水稻季差异不显著,差异主要来自冬季作物,小麦产量是油菜的2倍左右;在经济效益上,中稻-油菜模式收益最高,比中稻-小麦和中稻-空闲分别高1123和2959元/hm2,增幅率为6.63%和19.61%;在积温利用上,中稻-小麦模式积温利用效率最高,比中稻-油菜和中稻-空闲高1.27%和27.16%.[结论]中稻-油菜模式的经济效益高,环境风险比中稻-小麦式较小,冬闲田的资源利用效率浪费严重,应选出适应力强,且环境友好的冬季作物.  相似文献   

17.
再生稻稻田培肥与丰产增效耕作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再生稻是在水稻收获第一季后,开发头季腋芽再次种植收获的一季水稻。在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及双季稻区只种一季中稻的稻田发展再生稻,是提高复种指数、增加稻田单位面积稻谷产量和经济收入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我国经济发展,南方主要稻作区劳动力向沿海发达地区转移,使得劳动力紧张。发展再生稻可以缓解双季稻区“双抢”季节劳动力紧张的矛盾,降低劳动成本。因此,再生稻已逐渐成为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制度之一。然而,由于特殊的栽培与管理措施,再生稻稻田土壤突出的问题是土壤养分失调(土壤磷钾含量相对短缺,氮相对盈余)、再生季土壤板结、茬口期土壤资源浪费、机械化耕作难等。因此,如何进行再生稻稻田培肥与耕作以保持或提高再生稻稻田土壤肥力和生产力是当前再生稻稻田急需解决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莆田县地处东南沿海,温光资源十分丰富,年平均气温达20.2℃,平原、沿海、半山区均可适宜双季稻栽培,山区适宜中稻、早中稻一再生稻栽培。据统计全县常年种植水稻面积为37万亩左右,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近50%,占粮食总产的60%以上,是我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但其产量的最佳水平尚未充分发挥。为了充分挖掘我县水稻增产潜力,我们在品种、培育壮秧、施肥、水管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综合调控,取得了良好实效。现将水稻高产栽培调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中稻收获后有一段时间适宜的温光资源.如何利用这段有利的温光条件进行农业生产技术或模式创新是值得挖掘和探讨的课题.每年9~11月,中稻收获后,当阳市温度由高至低变化.根据秋马铃薯生长发育特点,该时期气候、温度、土壤等各方面条件非常适宜马铃薯的生长和种植.在种植结构调整中,开展秋马铃薯和中稻配茬种植模式,既能充分利用中稻收获后一段时期的温光资源,又能充分发挥马铃薯的生产和市场优势,获得较高的效益.  相似文献   

20.
在修水山区发展中稻+再生稻是在考虑种植双季稻时光温不足和一季稻光温有余,而充分利用山区光温资源,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种粮效益,推广的一种水稻耕作方式。2008年以来,通过选择适宜品种+软盘保温育秧+精准抛秧+配方施肥+间歇灌溉+病虫害统防统治+重施芽肥+适留稻桩+加强再生稻管理+机械收获等技术路线,突破亩目标产量800 kg。效益分析表明,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每亩收入达到982元,比种植一季稻亩增收435元,比种植双季稻亩增收202元。实现了高产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