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从1980年开始,每年分3~5个栽培期,研究了不同作期的温光条件与中稻生长发育的关系,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一、试验地位置及试验内容 本试验的地点,1980年在桃源县农科所,1981~1983年在桃源县气象站附近的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桃源实验站试验场。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2.
桃源县近年来褐家鼠数量猛增,危害农作物、家禽家畜和器物为历史上所罕见。今年五月,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桃源县科委合作,在该县茅草街公社进行了敌鼠钠稻谷毒饵全面毒鼠法示范,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桃源县人民政府合作进行的“桃源县稻田改制及其生态经济效益的综合研究”,于今年七月五日由湖南省科委主持,在桃源县通过了技术成果鉴定。 桃源县稻田改制研究,是根据1978年“桃源综合考察”提出的问题,于1979年开始,在该县农业综合实验基点——茅草街公社观山大队和全县五个模拟试验基点及一个区三个公社(乡)的示范片上进行的。试验依据水稻生长与环境的相互关系,通过在全县建立的不同类型生态观测点,对水稻的生育进行定位系统观察和定性、定量分析,找出了“水稻生育期的年活动积温(含晚稻齐穗安全温度)”、“水稻需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与湖南省桃源县共同承担的《应用系统工程研究发展战略——1980~2000年桃源县发展规划总体设计》(下称《规划设计》课题,于1986年4 月下句,湖南由省科委主持,在桃源县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 该项研究将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发展战略,长远规划中,探索出一套系统论、控制论与组织管理理论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研  相似文献   

5.
据综合考察,桃源县共有次生潜育化水稻士42万亩,占全县稻田总面积的40%。从1979年起,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桃源县科委合作,采取开挖深沟,明沟暗沟配套,降低地下水位的试验方案,巳治理11万亩.实践证明,采取这种“深沟抬田”的改良措施,一般可降低地下水位约40厘米,提高泥温1—2℃。减少有毒还原物质20%左右,增产稻谷10—15%。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主持、桃源县政府等单位协作的《湖南农业鼠害防治技术研究》这一科研课题,三月十三日在长沙通过省级成果鉴定。参加鉴定会的五十多名省内外专家和代表一致认为,该项技术研究选题准确,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正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主持承担的《桃源县畜禽饲料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院属重点课题,由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主持,于1月25日,在长沙通过鉴定。 参加评审鉴定的专家一致认为:这项研究以一个县的范围为研究对象,抓住妨碍畜  相似文献   

8.
湖南省桃源县是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的试险基地。该县宜牧荒山草坡较多,牧草资源丰富,具有发展草食动物的有利条件。近年来,县外贸局等单位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扶持农民养兔,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9.
简讯     
日本春原亘教授来桃源同我进行合作考察 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春原亘先生应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和桃源县人民政府的邀请,于1986年8月14日到达桃源县。他此行的目的,是和长沙所以桃源为典型,实地考察,研究“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实态(关于农业的作业组织与生态效率)”,该课题是中国科学院批准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主要研究我国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路线所取得的成绩,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发生的变化,以及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1981年,春原亘教授对桃源县作了一次较全面的调  相似文献   

10.
为了切实解决农业生产中重大关键问题,桃源县根据中国科学院和湖南省科委共同组织的桃源自然“综考”和第二次土壤普查成果,与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合作,先后对综合治理潜育性水稻土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通过五年多的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综合治理改良利用潜育性水稻土的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中共黑龙江省委书记李剑白,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党委书记范定国,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高骞,海伦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副县长王志祥等一行八人组成的参观团,于5月31日到达桃源基地县,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访问。在中共湖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张文光和省科委副主任,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大治等同志的陪同下,听取了桃源县和长沙所桃源实验站负责人的情况介绍,到一些社、队、场、厂进行了参观访问。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科学院、湖南省人民政府领导下,由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南京土壤研究所、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农经所、北京农业大学和湖南省各有关局、委、办等四十六个单位共同组成“中国科学院与湖南省桃源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实验基地县考察队”,于一九七八年八月至一九七九年五月,对桃源县的农业生产发展条件与资源进行了全面的综合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李庆逵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已经成立11周年了,回想到70年代时,中国科学院领导同志希望在湖南桃源县建立一个农业现代化研究基地,作为我国亚热带地区发展农业的样板。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家感到有必要在长沙建立一个设备比较完善的研究所,仍保留桃源的试验基地。这样就成为中国科学院在亚热带红壤地区一个农业现代化的研究整体。与此同时,由中国科学院农研委主办、在长沙农业现代化所编印的《农业现代化研究》到今年7月,创刊已经10周年。这个刊物已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农业学术刊物。在内容和编印方面是相当完善的,广泛吸收国内农业科学工作者的论文和报告。在发行面和发行量方面也日益扩大。要办好一个刊物是很不容易的事,《农业现代化研究》取得今天的成绩,长沙所  相似文献   

14.
由长沙农业现代化所承担、桃源县政府参加的中国科学院“六五”攻关的二级课题《桃源县丘平区稻田作物与品种优化结构及其功能的研究》,于今年6月9日由湖南省科委主持通过鉴定。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湖南省桃源县生态农业研究组、湖南省常德市生态农业研究会共同承担的《桃源丘岗区生态农业模式与综合技术研究》课题,于1991年5月15日由湖南省科委组织通过成果鉴定。 该课题经过1986年10月至1990年11月四年的研究和推广,对桃源丘岗区300个村进行模比分类,在划分出农工、农林、农果、农茶、农桑、粮猪6种村级农业生态类的基础上,每  相似文献   

16.
2012年7月以来,安乡县富硒产品研究所与桃源县富硒新产品研究所联合开展富硒鱼的研究,经半年的反复试验,其产品经桃源县质量监督检验所检测,硒含量达1.28毫克/公斤,达到了富硒食品硒含量≥0.2毫克/公斤的标准.表明湖南省首例富硒鱼试养成功. 培养富硒鱼是运用生物工程技术原理,利用鱼作无污染天然的生化反应器,在鱼的饲料中添加肉蛋型富硒剂,将无机硒元素成功导人鱼体内,通过鱼自身的生命运动转化为有机营养硒,富集在鱼肉中,成为富硒鱼.  相似文献   

17.
“余晚辐7号”是中国科学院长沙农业现代化研究所作物生态研究室晚稻生态育种课题组,用湖南桃源县1978~1980年的晚稻当家品种“余晚6号”(籼)干种子,经钴60—γ射线辐射诱变的后代中选育的,于1981年(M4代)定型育成的(有关简要报道,见《农业现代化研究》杂志,1982年第1期的封四,即“辐射选育晚籼早熟突变品系初见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南方稻区,素有施用石灰的习惯,有些地方甚至大量盲目施用,引起土壤碱化、板结,肥力下降和水稻减产等恶果。为了摸清湖南省稻田施用石灰的条件及其作用,为稻田合理施用石灰提供科学依据,我们自1981~1985年先后在桃源县和长沙县选择有代表性的稻田,并结合盆栽和室内模拟试验进行了水稻施用石灰的试验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总结如下: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一)小区试验:1981~1985年先后在桃源和长沙的沅江冲积物母质发育的潮泥田和青泥田第四纪红  相似文献   

19.
每年春夏季节,在桃源县盘塘镇活跃着一支黄鳝贮运队伍,他们把农民分散捕捉的黄鳝收购起来,贮运到长沙、广州,获得丰厚的利润.他们贮运鲜活黄鳝主要把住三关.  相似文献   

20.
沣油737在桃源县示范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沣油737是湖南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经国审,适合长江中下游种植的三系杂交油菜品种。其具有熟期适中、产量高、稳产性好、分枝起点低、一次有效分枝较多、抗逆性较强、适应性广、出油率高等特点。适合在桃源县山丘和平区的水田、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文章介绍了该品种在桃源县的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