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 ,与冬小麦—夏玉米平作相比 ,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生产优势度两年平均为 :冬小麦 春玉米 夏玉米 =0 .36∶0 .2 0∶0 .44 ,春玉米的生产优势度偏低 ,提高春玉米对总产量的贡献是进一步挖掘复合种植模式增产潜力的可行途径 ;同时 ,复合种植模式的稳定系数两年平均为 0 .46 90 ,提高 5 6 .44 % ,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增强 ,保持高产的稳定性更大  相似文献   

2.
对小麦、玉米不同复合种植模式的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三熟复合种植模式较冬小麦,夏玉米两熟模式具有明显的增产,增收效果;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5种三熟模式和1种两熟模式的产量,经济效益以及资源利用效率等多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得出表现最优的模式是:带宽3.0m,秋播小麦12行,空挡春玉米2行,麦后夏玉米4行。  相似文献   

3.
梁美恩 《种子科技》2024,(6):137-139
农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然而,受到人口增加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农业生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充分发挥二者的互补效应,实现增产增收,减轻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负担,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以桂平市社坡镇为例,介绍了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设计原则和特点,详细分析了应用模式,包括合理选择和搭配品种、精确设计带状布局、田间管理等方面,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平原麦棉套种不同模式的小麦生理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麦棉套作不同模式的小麦生理生态效应的研究,发现小麦株高,根系数量,干物质积累,小麦根系活力等指标前期单作强于套作,后期套作优于单作;小麦光合速率单作强于套种;套作小麦产量与单作比,有优有劣,3:1式增产1.16%,3:2式、4:2式、6:2式分别减产24.43%、20.82%、18.52%。4种套作模式比较,各项指标以3:1表现最佳,其边际效应最好,补偿作用也最大,还有一定的增产效应。  相似文献   

5.
吐鲁番盆地甜瓜/棉花复合立体种植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不同的瓜棉复合立体种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种植模式,瓜的产量降低较少,甜瓜和棉花的品质未受到不利影响,作物生育进程主要受播种时期影响。甜瓜/棉花复合立体种植,可以较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出,提高收益。  相似文献   

6.
探明周年产量20,000kghm–2以上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周年气候资源分配与利用特征,并建立资源优化配置定量指标,为进一步提升黄淮海该模式周年产量潜力和气候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2006—2010年黄淮海区9个高产点共45个田间试验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冬小麦–夏玉米模式高产形成与季节间光温水资源分配的关系。结果表明,三省9个试验点冬小麦–夏玉米均实现了周年20,000kghm–2以上高产,但区域间差异较大,河南和山东小麦产量最高,山东夏玉米产量最高,河南和山东周年产量分别高于河北16.9%和21.5%。产量的变化主要由光温水分配差异造成,河南和山东小麦季积温量在1924.2~2608.0°C和降雨量小于201.1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北,山东玉米季辐射量在2168.5~2953.8 MJ m–2、积温量小于2990.7°C和降水量小于591.3 mm范围时产量均高于河南和河北。然而省份间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热量资源分配率和分配比值相对固定,即小麦季和玉米季积温分配率分别为43%和57%,两季间积温比值为0.7,这是该区当前生产和生态条件下冬小麦–夏玉米模式季节间资源合理配置的定量标准。在不增加任何投入的前提下依据该定量指标来指导黄淮海不同生态区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的资源优化配置,对促进黄淮海该种植模式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22 年根据大豆扩种任务,云南省保山市示范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0.333 万hm2(5 万亩),结合生产实践和试验研究,探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优势,思考保山市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在示范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为该技术在保山市因地制宜推广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周艳丽 《种子科技》2022,(23):40-42
大豆与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市场需求量较大,营养价值较高。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大豆与玉米的实际产量,实现一体化施肥、绿色种植的生产目标,满足市场需求。文章分析了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提出了有效应用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措施,以期促进该项技术推广和应用,充分发挥其优势与价值。  相似文献   

9.
隆安县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取得初步成效.文章就影响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落实的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强化示范培训、政策宣传、补助保障、农机服务等对策.  相似文献   

10.
大豆是我国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大豆进口依存度在 85% 以上,为有效增加国内大豆供给,2022 年农业农村部在全国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德州市示范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约 2.27 万 hm2,其中禹城种植面积为0.90 万 hm2。2022 年本研究采用 4∶2 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玉米选用紧凑型品种郑单 958,大豆包括齐黄 34、嘉豆 6号、冀豆 23 等黄淮地区 32 个优良品种(系)进行试验示范,综合考量 32 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生育期、产量等因素,筛选出菏豆 41、齐黄 34、郓豆 1 号、华豆 19、临豆 10 号、菏育 10 号、沧豆 16、冀豆 23、嘉豆 16、丰豆 6 号共 10 个品种,为禹城带状复合种植推广提供品种支撑,是提升区域性大豆产能的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1.
总结贵州山区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的实施,从起步到规模化种植技术要领,分析带状种植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最适宜渭南市玉米 /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种植的玉米品种,在 2 行玉米 4 行大豆种植模式下,以 9 个玉米品种(郑单 958、陕单 650、陕单 660、西蒙 168、金科玉 3306、中玉 303、东单 1331、陕单 630、黄金粮 MY73),大豆品种齐黄34 为试验材料,进行玉米品种的筛选,对 9 个玉米品种的生育期、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陕单 650、西蒙 168、黄金粮 MY73 综合农艺性状好,生育期适宜,产量优势大,每 667m2 产量分别达 564.6kg、560.5kg、563.4kg,在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下纯经济效益可观,分别为 1395.7 元、1385.6 元、1392.8 元,可以作为陕西省渭南市玉米 / 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的玉米品种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玉米主要杂交优势利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从初步确定的黑龙江省主要玉米种质四大优势类群中各选取2个自交系,按Griffing4模式配制得到28个双列杂交种,并用这8个自交系与其它类群的3个自交系按NC-Ⅱ设计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得到24个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长3群×Mo17群为长穗、大粒、熟期适宜类型,是适于黑龙江省生态条件要求的杂优模式。Mo17群×唐四平头群为大穗、大粒型、中晚熟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长3群×红玉米群为稳产、早熟杂种优势利用模式。长3群×唐四平头群及甸11×唐四平头群、吉818×Mo17群具有较高的产量杂种优势,目前生产上无这几种杂优模式品种应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采用4∶2式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以当地常用品种齐黄34作对照,选择菏豆33等10个大豆品种,综合考量各品种的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筛选出菏豆33、山宁24、祥丰4号、中黄39等4个较为适合当地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品种,为当地农户选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孙玉雷 《茶业通报》1999,21(4):22-23
乌jiu茶树复合植茶园内种群关系表现为,时间和空间互补、协调,与纯茶园相比,复合种植茶园对时间资源和空间资源利用充分;由于乌jiu的蔗荫作用,复合种植茶园内光照弱、湿度高,这对茶树的生长和茶叶品质提高有利。此外,由于复合种植茶园凋落物多、根系发达,土壤的理化性质均较纯茶园好。因此,复合种植茶园内两个主要种群(乌jiu、茶树)在功能关系上表现为相得益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筛选适宜济南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优良大豆品种,选择19个大豆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以山东省主推大豆品种齐黄34为对照,采用4∶2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通过调查与分析,筛选出菏豆39、菏豆33号、临豆10号、丰豆6号、安豆203等5个综合性状表现良好,生育期适宜,丰产性好的适宜济南市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17.
初步研究了探讨了黄淮海农区冬小麦Ⅱ早春玉米/夏玉米(简称间作玉米)、春玉米单作、冬小麦-夏玉米(简称单作夏玉米)轮作3种超高产种植模式下玉米的氮营养特性,结果表明,间作提高了玉米产量,但在高脂水平氮吸收效率却低于当量面积单作,在中肥和无肥水平下,间作氮利用效率高于单作,吸收效率低于单作。在作物共生期间,养分吸收存在着竞争和补偿作用,使得间作玉米氮吸收量在每个生育期都不同同于单作。间作提高了夏玉米氮素向籽粒的转移强度,而春玉米只在不施肥时有种趋势。  相似文献   

18.
山西省晋中市小麦生产长期以来习惯运用“大水、大肥、大播量”的平作种植模式,不但生产成本高,而且单产低、效益差,为了改变这一传统落后的生产模式,2004年从山东省农科院引进了小麦垄作栽培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小麦套种菠菜复播玉米,1年3茬种植模式,2年来在晋中市榆次区、祁县、太谷3县共安排示范面积80hm2。经田间测产,小麦单产447kg/667m2,菠菜单产1200kg/667m2,玉米单产628kg/667m2,以2006年价格计算,纯收入2095元/667m2。2007年小麦//菠菜—玉米技术已列入山西省新技术重点推广项目。1茬口安排根据山东省兖州产2BFL-3小麦垄作播…  相似文献   

19.
梁忆群 《种子科技》2023,(12):26-28
为了探索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中玉米和大豆的最佳施氮水平,2022年以青贮玉米品种铁研53、大豆品种特优蓝宝石为试验材料,采用“2+2”模式,设置玉米带240、270、300、330、360 kg/hm2 5个氮素水平,大豆带30、45、60 kg/hm2 3个氮素水平,配置15个处理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施氮240 kg/hm2的产量最高,大豆施氮30 kg/hm2的产量最高,该处理小区获得最高经济效益。综合分析得出,玉米施氮240 kg/hm2、大豆施氮30 kg/hm2为蒙山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的最佳施氮水平。  相似文献   

20.
马尚明 《耕作与栽培》2002,(4):18-18,59
为了优化种植结构 ,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 ,促进农业增效、增收 ,1998— 2 0 0 1年运用小区试验和大田对比示范 ,在宁南山区的西吉县兴隆镇的高进村进行了连续 4年冬小麦膜侧栽培收获后复种地膜大白菜 2熟高效种植模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冬小麦膜侧栽培 地膜大白菜的混合经济产量 70 91kg/ 6 6 7m2 (其中 :冬小麦膜侧单产5 0 3.6kg/ 6 6 7m2 ,地膜大白菜单产 6 5 87.4kg/ 6 6 7m2 ) ,产值190 8.3元 / 6 6 7m2 ,扣除投入成本 2 84 .1元 / 6 6 7m2 。获纯收益16 2 4 .2元 / 6 6 7m2 。产投比 6 .7∶1,是当地习惯种植模式———冬小麦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