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豆种粒斑驳严重影响大豆商品性,选育抗病品种可有效控制大豆种粒斑驳。利用抗源东农93-046与品1246所衍生的F_(8∶9)代群体,对其进行种粒斑驳鉴定,同时利用分子标记对其抗性基因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以斑驳率5%为界限划分抗感株系,F_(8∶9)代抗病株系数与感病株系数基本符合1∶1的比例,这表明东农93-046的种粒斑驳抗性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根据前人构建的一个包括13个分子标记F连锁群的遗传连锁图谱,结合单标记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将东农93-046抗性基因位点定位于SSR分子标记Satt114附近。  相似文献   

2.
用提纯的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CGMMV)免疫的BALB/c鼠脾细胞与SP2/0鼠骨髓瘤细胞融合,经细胞筛选与克隆,获得4株能稳定传代并分泌抗CGMMV单克隆抗体(MAb)的杂交瘤细胞,并分别制备其单抗腹水。4株单克隆腹水抗体间接ELISA效价在10-6~10-7之间,4株单抗的抗体类型及亚类均为IgG1,kappa链。特异性检测表明4株单抗仅与CGMMV的17.5 ku的外壳蛋白有特异性反应。利用最灵敏的11E5单抗为核心建立了检测CGMMV抗原包被间接ELISA方法(ACP-ELISA),该方法对病叶的检测灵敏度达到1∶10 240(g/mL)倍稀释,对提纯病毒的检测灵敏度达到0.01 ng。  相似文献   

3.
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PSt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影响山东花生生产的两种重要病毒。本研究选取小花生品种花育20号和大花生品种花育36号/花育22号,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山东省5个地区的样品进行两种主要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花生两种主要病毒病在山东省5个地区都可以检测到,各地区种子带毒率和发病率存在明显差异,小花生种子的带毒率普遍高于大花生,田间发病率也普遍高于大花生,两种病毒存在复合侵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4.
由花生斑驳病毒(PMV)一个强株系引起的花生斑驳病毒病在苏丹首次报导。病害在花生产区广泛蔓延。田间主要症状表现为黄绿色斑驳,此外受感染的植株叶片严重畸形、植株矮化。病毒的寄主范围包括7个科20种植物。接种后的反应,在菜豆(Phaseolus Vul-  相似文献   

5.
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抗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凯  智海剑 《大豆科学》2016,(4):525-530
大豆花叶病毒病是我国大豆生产上的最主要病害之一,在我国东北、黄淮及南方大豆产区普遍发生,严重降低大豆产量和品质。我国不同学者曾将江苏、东北、湖北及山东等地的SMV株系做过局部划分。为促进大豆抗病育种研究成果的交流和种质的交换,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从不同类型种质资源和国内外鉴别系统中筛选出10个鉴别能力强、反应稳定的鉴别寄主,将我国大豆产区25个省(市)的SMV划分为22个株系;通过不同病毒分离物的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发现大豆花叶病毒和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基因组重组形成的SMV新类型;从种质资源中发掘出广谱抗源科丰1号和齐黄1号等优异抗源;发现其对15个株系的抗侵染作用分别由单显性基因控制;将15个抗侵染基因定位在大豆2、6、13和14号染色体上,完成Rsc3、Rsc4、Rsc6、Rsc7、Rsc8、Rsc13、Rsc14、Rsc15、Rsc17、Rsc18等抗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发现抗性基因成簇存在;证明抗病、系统坏死、系统花叶3类症状由一组复等位基因控制;发现大豆对SMV存在数量抗性(抗扩展),它由一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聚合3个抗源品种、3条染色体上的多个抗性基因,创造了兼抗20个株系的新种质;利用基因干扰原理,完成了SMV基因HC-Pro和CP及隐性大豆抗病基因eIF4E的遗传转化,在阳性后代中获得一批优异抗性材料。  相似文献   

6.
大豆病毒病发生很普遍,已知有50多种病毒,其中20种能在自然条件下侵染大豆。在这些病毒中,大豆花叶病毒(SMV)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已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本文拟将国内外研究情况做一概述。 (一)分布与危害 早在1900年美国就发现了大豆花叶病,1921年Gardner和Kendrick做了记述,现已知道大豆花叶病毒(SMV)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7.
我国大豆花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付玉清 《大豆科学》1995,14(1):60-66
大豆花叶病毒病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研究历史。近20年来,我国在株系的种类及分布、抗源筛选、流行学、抗生遗传、抗病育种等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胡蕴珠 《大豆科学》1992,11(4):343-350
近几年来大豆对大豆花叶病毒病的抗性研究侧重于三个方面:1.筛选抗性基因并应用于抗性遗传与育种研究;2.研究不同抗源的抗性基因的遗传模式及其关系;3.通过SMV的外壳蛋白基因序列分析来鉴定株系及病毒蛋白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Roan,C.W.等研究了大豆抗性品种York,Ogden,Marshall,Kwanggyo和感病品种Lee68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株系C_1反应的遗传学。抗性品种York和Ogden同感病品种Lee68杂交所得F_2资料很符合抗性:感病=3:3的预期分离比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大豆抗花叶病毒病的鉴定方法。结果表明,毒源以采用干燥病叶在-15—-17℃条件下保存15天为宜,病叶与缓冲液比(g/V)为1:20。二片子叶展开时接种,其发病率较高,出现症状时间适宜。采用病株症状严重度及病叶量2个因素确定抗病5级标准,并以病情指数划分5个抗性等级。本研究提出的抗性鉴定方法可取得品种间及年份间具有可比性的抗性鉴定结果。  相似文献   

11.
绪言大麦黄花叶病毒(Barley yellow mosaic Virus,以下简写BYMV)系土壤传播(Inovuye和Saito 1975)。近年来在日本九州至东北广大地区蔓延,危害旱地及水田大麦,尤以二棱大麦受害严重。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的药防办法,急需选育抗病品种。笔者等从六棱带壳大麦“竹林茨城1号”的早熟突变体中,发现了对BYMV高抗的突变体。现就研究经过、突变体的特征以及有关抗病性遗传等问题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2.
李开盛  曹越平 《大豆科学》2011,30(2):254-258
以具有不同SMV抗性的2个野生大豆和2个栽培大豆为材料,分析其感染大豆花叶病毒株系SMV-N3后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动态变化,比较了野生大豆与栽培大豆抗病机制的差异.结果表明:抗病品种感染病毒后,叶片中各酶活性比对照高,感病品种比对照低;野生大豆酶活性变化比较缓...  相似文献   

13.
小麦黄花叶病毒病是危害我国冬小麦的一种重要病害,为明确山东小麦生产品种对该病害的抗性水平,给山东小麦黄花叶病毒病育种、病害防控及品种合理布局提供参考信息,于2012-2015年在山东省莒南县板泉镇的小麦黄花叶病毒病品种抗病性鉴定圃,对山东80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了抗性评价和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在供试的80个小麦品种中,济麦22、烟农5158、鲁原231、鲁原304、良星99、烟农0428、烟农173、烟农999、阳光10、红地09-5、山农18、山农29、烟农426、烟农836、济南17共15个品种对小麦黄花叶病毒病表现为抗病,占供试品种的18.75%;烟农24、鲁原502、济麦21、泰农1014等31个品种表现中抗,占供试品种的38.75%;其余3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的42.5%。感病品种产量的损失率与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3因素的综合损失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988~1992年5年田间接种模拟试验,探讨了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PSV)不同的发病株率对花生产量的影响。通过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初步肯定了花生普通花叶病毒病(PSV)的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秀秀  伍辉军  周宇骋  高学文 《大豆科学》2012,31(4):621-624,629
用不同浓度的低聚木糖处理大豆,研究低聚木糖对大豆生长和花叶病毒病(SMV)抗性的影响,温室实验结果表明:低聚木糖溶液处理大豆种子18 d后与对照相比,50 mg.L-1低聚木糖对大豆幼苗的株高、鲜重和主根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低聚木糖喷雾处理大豆叶片18 h后接种SMV,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了SMV病情指数。利用Quantita-tive RT-PCR检测低聚木糖处理的大豆叶片中的防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与对照相比,防卫基因PR2、PR10、PR12和LOX2在低聚木糖处理12 h时有最高的相对表达量;PR3在低聚木糖处理18 h时有最高的相对表达量;PR1、PAL、PPO和CHS在低聚木糖处理24 h时显著上调表达。研究表明,低聚木糖激活了大豆SA信号通路和JA信号通路,从而提高了大豆对SMV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大豆对花叶病毒病株系抗性及坏死反应的遗传测定五个抗病大豆品种PI96983、Ogden、York、Marshall和Kwanggyo对大豆花叶病毒病株系G4、G5、G6、G7和G7A的抗性或坏死反应遗传。每个抗病亲本同感病品种Essex或Lee68作...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初期由于花叶病毒病的流行,造成了花生单产和总产的大幅度锐减,是我国解放后北方产区未曾出现过的花生生产不景气时期。山东省临沂地区、江苏省徐州地区和辽宁省旅大市的六个县发病面积将近600万亩。 花生花叶病毒病过去在我国北方花生产区还很少发现,自1939年开始,虽然陆续有所报导,但从未成灾。1976年山东省大面积发生,几乎遍及全省,尤以临沂地区最为严重,波及13个县,发病面积80万亩,损失荚果近亿斤。又如江苏省东海县常年栽培面积  相似文献   

18.
杨琦  王德伟 《杂粮作物》2001,21(1):40-40
铁岭市位于松辽平原中部,由于地理、气候条件适宜,已发展为全国闻名的玉米良种生产基地,年制种面积在1.3万hm2左右。然而近几年在局部地区的制种田中不断有玉米矮花叶病毒病发生,对当地的种子生产构成了一定的威胁。据几年的调查,1996年发生最为严重,全市5个县(市)区,11个乡镇,5个品种,1133hm2玉米制种田不同程度发病,一般发病率为20%,严重地块达48%。1997年以来由于繁制品种的更换,发病面积有所下降,但易感自交系的发病率仍未下降,而且有加重的趋势,因此对制种田玉米矮花叶病发生与防治情况进行探讨十分必要。1 发病症状及时期玉米全…  相似文献   

19.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元俊  潘荣光 《杂粮作物》2003,23(3):167-168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MaizeDwarfMosaicVirus,MD MV)在世界上几乎所有玉米产区都有发生的报道,只是轻重不同。在我国的20世纪60~70年代,该病曾在河南、河北、甘肃等玉米产区爆发流行,给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在北方春玉米区虽有零星发生,但一直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近几年来,该病害对辽宁省的玉米产区的为害有逐年扩大的趋势。1996年辽宁省发生的矮花叶病毒病达8万hm2,其中生产田6万hm2,制种田2万hm2。玉米矮花叶病毒发病的地块,一般减产20%,严重的可达60%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为了控制该病害在辽宁省进一步扩展危害,我们对其发生规律…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国内木薯花叶病毒病(cassava mosaic virus disease)的危害情况、田间症状及其病原类型,本研究于2018—2019年调查了该病在国内的分布情况、症状特征及种质来源等数据,采集了8省(区)19地的384份样品,利用特异性引物检测2种木薯花叶病毒侵染引起的症状类型,并通过序列比对明确其病原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