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建设与公民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不仅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发展战略重大转型过程中所要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了适应环境和时代的变化,现代社会变革呼唤着边疆民族地区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整体战略的转变中,从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与发展的高度出发,探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公民社会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关系,有利于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公民社会的健康成长,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要有公民的积极配合与广泛热情参与。但是,分散的公民在与建制化的机构进行沟通时,往往容易处于弱势地位,从而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因而必须把分散的公民在不同的利益基础上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公民社会,以此为基础,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上下协调、沟通,以形成良性互动,进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3.
社会工作在中国发展的前景问题,每一个负责任的社会工作者都必须予以认真的思考。 就社会建构论”的视角来说,社会工作与公民社会、社会工作与整个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都是一个互相建构的过程。改革以来,一个数府国家)—市场—社会”功能分化的新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呈现,用公民社会理论的分析架构鲤想类型)剖析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己经具备了有利于公民社会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由此逐渐构筑了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平台。  相似文献   

4.
试论大学生的公民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公民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 ,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目前在校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状况不容乐观 ,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 :缺乏系统的公民教育、缺乏正规的角色训练与实践锻炼、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要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不仅要加强系统的公民教育、广泛的公民实践 ,而且要优化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5.
公民社会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它和公共政策互相影响和制约,形成一个循环因果关系。公民社会的构建受到传统政策因素、体制政策因素、教育问题、经济问题等方面的影响,陷入了一个怪圈,打破这一恶性循环的怪圈必须通过积极的教育政策、经济政策和人大改革等一系列的积极政策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王会月 《现代农业》2009,(6):162-163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文明意识,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公民意识必须要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适应,而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公民必须要摆脱人治观念、功利心理趋强、主体意识薄弱的状况,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公德意识和自主意识,使公民树立正确的认识,积极而负责的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7.
公民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也是公共管理的重要手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公民参与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受到周围社会、政治生态的制约,也受到文化传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公民参与的向度旨在表明公民参与主体的多元和参与主体间互动的状态,提出一种新的公民参与的视角,在现代社会中,公民参与的向度应该是主动、多元的。  相似文献   

8.
公民是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的主体。公民意识决定公民参与公共政策的程度与成效。增强公民意识,培育公民社会,有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相似文献   

9.
中国公民社会的构建与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构建与完善中国公民社会,市场经济是根本,培育公民意识是关键,制度安排与重构是保障,发展中介组织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一个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社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保护公民权利法治化,界定权利与权力范围、完善公民权利救济机制、实行法律援助制度、强化公民权利保护意识,以回应和谐社会对权利的诉求。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各种社会民生问题凸显,管理难度加大,只依靠政府解决力不从心,公民参与社会管理成为我国政府着重支持的议题。社会管理是对公民的管理和服务,以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标准,社会管理需要公民参与协同。建立公众参与政府负责的社会管理体制,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探索有效化的公民参与路径,最大程度增强社会凝聚力,促进社会管理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公民教育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是大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重要环节,也符合转型期社会对人的现代性的期待。整合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引导的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并使之课程化是当务之急。公民意识可整合为对应人与世界、国家、社会三个维度的主体性意识、国民意识和公共理性。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可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三个领域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国外公民教育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与民主法治的确立、社会结构的调整以及同国外的经济、政治、文化领域交往的不断加深,公民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越来越得到政府和社会的认可。公民教育源于国外,国外的公民教育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值得我国在实施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加以借鉴,以便更好地丰富和发展我国的公民教育。  相似文献   

14.
公民政治参与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和题中之义。一个和谐、发达的社会,不仅经济得到充分发展,文明得到相互包容,政治上更是得到广泛参与。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5.
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责任培养,培养公民社会责任是现代社会的内在要求。公民社会责任培养是当前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任务,只有人人都承担起自己基本的社会责任才能实现我国社会的稳定发展、科学发展以及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6):230-231
国家的现代化归根结底是人的现代化。百余年来我国公民身份的发展变迁折射出我国探索现代化之路的艰辛与苦涩。然而目前我国"弱社会"的局面意味着公民身份的启蒙之旅仍未结束,如何从历史片段中探求公民身份发展的经验与教训,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是本文探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化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关键,现代化的最终完成必然表现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是实现社会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在人的现代化进程中,使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得以充分体现的主体形态正是公民。中国的现代化只有以现代公民为主体,才可以变成现实。培养现代公民、让全体国民成为具有健全公民意识的合格国家公民就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公民意识的培育。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是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主题之一。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意识涵盖了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公德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等。当前我国大学生阶层主体意识淡薄、法治意识不强、责任意识薄弱、公民行为水平较低,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历史和政治因素的消极影响及传统学校教育的缺陷。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在构建良好社会环境的基础上,着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并改进学生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平等权利。然而,由于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等原因,影响公民受教育权的实现,仍存在不少需要解决的诸如设置重点班、择校上学、学校乱收费以及弱势群体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马良  陈永安 《甘肃农业》2005,(10):150-150
公民参政渠道的效率问题由“李红光广告参政”事件而被关注,本文从行政渠道、立法渠道、社会组织渠道和公民个人活动渠道四个方面分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弱化行政渠道和个人活动渠道,强化立法渠道和社会组织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