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木岑管木虱Syringilla humeosa(Loginova)是危害花曲柳的重要吸汁害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危害。该虫在辽宁抚顺地区1 a发生1代,以成虫越冬。每年5月上旬,成虫开始补充营养,5月中旬交配产卵。若虫共5龄,危害期持续90余d。用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3 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1 200倍液进行防治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叶雪金 《热带农业科技》2010,33(2):17-18,33
李树桑白蚧是福州市永泰县李树上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对2007—2008年李树桑白蚧发生规律调查和田间药效试验,基本掌握了永泰县李树桑白蚧的发生规律:第一代卵孵化高峰期为3月下旬末至4月上旬;第二代为5月下旬中期至6月上旬中期;第三代为7月下旬初至8月上旬初,第四代9月下旬初至10月上旬初。田间防治要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越冬2龄若虫脱出蜡堆和卵孵化高峰期,用40%速扑杀EC1 200倍液,或48%乐斯本EC1 200倍液,或25%吡蚜酮WP2 000倍液加25%噻嗪酮WP1 500倍液喷雾防治,间隔7d喷药1次,连续喷药2次,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3.
桉树害虫油桐尺蛾林间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桉树害虫油桐尺蛾幼虫进行林间药剂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单剂生物药剂0.6%阿维菌素水剂4 000倍液、16 000 IU.mg-1苏云金杆菌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97%;使用混合化学药剂A3B3C3、A2B2C3和A1B3C3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4%以上;使用混合生物药剂a1b1c2、a1b3c3和a1b1c1这3种组合喷雾防治油桐尺蛾幼虫,10 d后的防治效果达80%~96%;使用烟雾剂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37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25 kg、柴油5 kg+20%氰戊菊酯乳油0.125 kg喷雾防治幼虫,7 d后的防治效果达89%以上。  相似文献   

4.
方明刚 《中国森林病虫》2007,26(5):23-25,34
华栗绛蚧是板栗枝干上的主要刺吸性害虫之一。该虫1 a发生1代,以2龄若虫越冬,越冬后的2龄若虫和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板栗枝干上刺吸寄主汁液危害。成虫期在4月上旬至5月下旬,行两性生殖,存在孤雌生殖,雌成虫平均产卵量为3 975粒。若虫在5月上旬孵化,5月末达盛期。用10%高渗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在越冬若虫膨大期进行喷杀效果好。黑缘红瓢虫、绛蚧跳小蜂和芽枝状芽孢霉菌是控制虫口密度的重要天敌。  相似文献   

5.
杜鹃冠网蝽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鹃冠网蝽(Stephanitis pyeioides)是严重危害杜鹃的害虫之一,在浙江省绍兴市1 a发生5~6代,以成、若虫在枯枝落叶、杂草或根际表土中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代成虫、若虫开始活动,至10月中旬开始越冬,世代重叠明显,全年所有发生季节均能发现各个虫态.5月下旬用1.8%阿维菌素乳油1 500 倍液、森得保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5%吡虫啉乳油1 000 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2 000 倍液和80%敌敌畏乳油1 500 倍喷雾防治,3 d后防治效果均达到100%.  相似文献   

6.
橙斑白条天牛是油桐树上的1种重要害虫。该虫在河南汝阳3 a发生1代,以幼虫或成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在5月下旬至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一般1头雌虫1代产卵3~7次,每次产卵2~5粒。9月上旬停食死亡。其寿命为300 d左右。幼虫卵经5~8 d孵化为幼虫,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该天牛成虫、幼虫同时危害油桐,以幼虫蛀干危害最严重。成虫啃食1~3 a生枝条的皮,甚至咬断枝条。用40%氧化乐果乳油1︰1倍液涂干防治效果最为理想,对1~2龄幼虫和成虫杀伤力达100%,对3龄以上幼虫杀伤力达96%左右。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龟蜡蚧1~2龄若虫期用6种药剂进行防治,结果表明:施药后第3天40%速蚧克EC防效可达88.30%;施药后第15天24%螺虫乙酯SC防效可达93.00%,而1.8%阿维菌素EC防效仅为66.48%。在日本龟蜡蚧1~2龄若虫期,用24%螺虫乙酯SC 2 000倍液、40%速蚧克EC 1 000倍液喷雾防治可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鱼尾竹环蝶危害毛竹、雷竹等10余种竹子。在浙江省嵊州市1a发生1代,以2~3龄幼虫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开始活动,取食竹叶,危害严重,5月下旬开始化蛹,6月上旬始见成虫,6月中下旬为成虫羽化高峰期,6月下旬为产卵盛期,7月上旬幼虫孵化,上中旬为孵化盛期,幼虫取食至10月下旬进入越冬状态。8月下旬用20%杀灭菊酯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6%以上,用绿得宝可湿粉1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9.
兰州市南北两山草履蚧生物学特性观察及防治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履蚧在兰州市1年发生1代,以卵在树干周围的土缝、裂隙、砖石、草堆下越冬。翌年2月中旬孵化,2月下旬出蛰爬行,4月下旬雄虫开始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5月下旬雌成虫下树产卵。在4月中、下旬,1~2龄若虫危害时,喷洒40%水胺硫磷乳油和2.5%溴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达86%以上;3月上旬若虫向树上爬行时喷洒8%绿色威雷,防治效果达88%以上。  相似文献   

10.
甘肃兴隆山保护区松梢小卷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梢小卷蛾是对油松树种危害性较大的害虫之一,首次报道了其在甘肃的分布危害。经过调查研究,该虫在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 a发生1代,以幼虫在被害梢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越冬幼虫开始恢复活动,蛹期6月上旬至7月上旬,6月下旬末开始羽化,7月上旬末至中旬末为产卵盛期,10月上中旬孵化幼虫进入越冬状态。5月下旬至6月上旬,用2.5%敌杀死乳油5 000倍液或40%乐果乳油1 0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均在90%以上;羽化期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  相似文献   

11.
九寨沟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Sonsaucoccus sinensis (Chen)在九寨沟主要危害油松,也危害其他松类。该虫1 a发生1代,主要以2龄若虫在松针上越冬;3月下旬雄若虫老熟,出壳结茧化蛹,5月上旬成虫羽化交配,6月上旬开始产卵,6月下旬若虫孵化,发育至2龄于10月下旬开始越冬。年发生动态分越冬代为害、初孵若虫为害和虫口自然消减3个时期;发生为害程度与温度、湿度、海拔、坡向等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中华松针蚧生物学特性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松针蚧在云南宣威1 a发生1代,危害云南松,以2龄无肢若虫在针叶上越冬,3龄雄若虫3月上旬出现,并爬出蚧壳结茧化蛹,雄成虫4月上旬—5月中旬羽化,雌成虫4月上旬出现,4月中旬开始产卵,初孵若虫5月下旬—7月中旬孵化涌散。3月中旬、4月下旬、6月中旬为该虫最佳化学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3.
枣园绿盲蝽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有效控制绿盲蝽Apolygus lucorum Meyer-Dür的危害,在沧州金丝小枣产区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绿盲蝽羽化后1~2 d即可交尾产卵,平均每雌产卵286粒;若虫孵出1~2 min即可爬行,3龄若虫在空气相对湿度60%的条件下可耐饥饿35~47 h;成虫于果实膨大期开始转移到其它寄主如豆类、蔬菜、杂草和棉花等植物上继续危害,7月初进入转移高峰期,9月上旬开始出现裂果时又迁回枣树,危害裂果和嫩叶,并产卵越冬;绿盲蝽成虫受扰时1次飞行距离为3~9 m,主动迁飞时为2~5 m;绿盲蝽成虫对黄绿色趋性最强,其次为黄色、红色。  相似文献   

14.
用阿维菌素烟雾剂100,50,20,10 g/L等4个浓度对异歧蔗蝗2龄跳蝻进行林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8 h,跳蝻平均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91.5%,46.0%和15.5%;药后96 h,跳蝻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00%,100%,77.0%和27.5%。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漆黑污灯蛾Spilarctia infernalis主要危害小叶朴、桑树、榆树等植物;1 a发生1代,多以3~4龄幼虫在枯枝落叶及杂草中越冬。翌年5月上旬幼虫开始取食危害,5月下旬老熟幼虫开始化蛹,6月下旬进入羽化高峰期,7月下旬开始出现幼虫。  相似文献   

16.
17.
18.
角倍蚜越冬期间的生物学特性和数量变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虫瘿内飞出的秋迁蚜到达冬寄主并产幼蚜者,其比例很小,产于冬寄主上的幼蚜也只有一部份能取食而继续生长发育,其中,一部分发育为性母,一部分发育为无翅孤雌成蚜,越冬蚜的死亡率特别高,大约90%以上在一龄若蚜阶段死亡。此种数量变动规律 遗传特性所决定,环境因子,特别是藓层水分状况对越冬蚜存活的影响也极大。  相似文献   

19.
Bactimos was incubated for 30 days under 7 constant temperatures (i. e. ?20, ?10, 5, 25, 35, 40 and 45°C).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 compound was evaluated against 2nd and 4th instar larvae ofCulex pipiens molestus after 1, 3, 7, 10, 15 and 30 days of storage. No loss in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of the Bactimos was detected after 30 days at ?20, ?10 and 5°C. At temperatures above 25°C the insecticidal activity reduced as the storage period increased. The LT50 value of Bactimos for the 2nd and 4th instar larvae at 24 h and 48 h exposure was found to decrease as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