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北京市道路绿地对PM2.5浓度分布与消减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选择北京市典型道路绿地类型为试验监测点,对0,6,16,26,36iTI不同绿带宽度下PM2。浓度分布、消减能力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道路绿地空气中P№。浓度的日变化均呈现双峰单谷型特征,即早晚高、白天低,最低值出现在午后14:00左右,最高值出现在晚高峰20:00左右;0,6,16,26,36m绿带宽度下PM25浓度平均值分别为46.64,44.35,42.91,40.96μg.m-3和41.97μg.m-3,以26m绿带宽度最低,0m最高;无污染或轻度污染(P№s〈115μg·m-3)天气条件下,绿地对PM2.5消减作用十分明显,26m的绿带处消减作用最强,最高可达28.0%;中度污染及以A(PM2.5〉115μg·m-3)天气条件下绿地对P№s消减作用不明显;PM2.5浓度与气象因子中的温度、风速成负相关关系,与相对湿度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用便携式微电脑粉尘仪P-5L2C型测定校园空地、草地和林地空气中粉尘含量,结果表明:空地、草地、林地空气中粉尘含量分别为2 094 mg·m-3、1 877 mg·m-3和1 546 mg·m-3,不同观测样地空气中粉尘含量达极显著水平(p≤0.000 1),说明林地滞尘效果明显好于空地和草地,草地明显好于空地。  相似文献   

3.
中山陵景区构建桂花异龄复层混交景观保健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桂花树的幼龄耐阴、耐寒生物学特性,在南京中山陵景区构建桂花异龄复层混交林群落的实践表明,桂花异龄复层混交林群落不仅景观效果好、秋季桂花香气四溢,还具有明显的抑菌功能,有益于人身心健康。林内与距群落40 m外空地相比,春季(4月下旬)晴天9:00~10:00,1.6 m层空气细菌菌落数较对照减少3 434~5 242个/m~3,抑菌率达69.32%~84.13%。  相似文献   

4.
以浙江中部城市周边低山在生态公益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游憩林为研究对象,采用SBE评判法对其林内景观进行美学质量评价。选择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5个林型的代表性群落计48个,设置与森林照片场景对应的三角形样地,通过样地测量和图片解析获取群落结构等定量数据,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5种森林类型间的SBE值差异不显著,SBE值主要由群落结构因子、测树因子和空间感知因子所决定;2)采用全定量化指标,建立的统计模型形式简单且有较高精度;3)影响景观质量的指标主要是林内透视距离、近中景草本高度、近中景乔木树种数以及前景开阔度、近中景乔木密度、近中景草本盖度、近中景灌木盖度和绿视率;4)根据SBE与相关指标的单因子曲线拟合分析,提出森林景观优化提升对策,包括林木形态塑造、林下层结构调控及视觉空间优化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北京海淀区3种道路防护林(油松林、圆柏林、银杏林)的滞尘能力、林内滞尘的空间分布规律、滞尘作用与气象因子和PM10浓度的相关性。[方法]滞尘量的测定用单位叶干质量滞尘量(mg·g-1)表征叶面滞尘能力。于冬、春、夏、秋4季对3种道路防护林内距道路不同距离处的滞尘量进行连续观测,比较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能力,分析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的空间分布特征及降雨等气象因子及PM10浓度与滞尘作用的相关性。[结果](1) 3种道路防护林总体单位滞尘量圆柏林(4. 20±0. 19 mg·g-1)银杏林(1. 98±0. 07 mg·g-1)油松林(1. 71±0. 07 mg·g-1);油松和圆柏林的单位滞尘量冬季春季秋季夏季,银杏林的单位滞尘量春季和秋季基本无差异,夏季最低; 3种道路防护林的单位滞尘量在各季节均为圆柏林最高,银杏林次之,油松林最低。(2) 3种道路防护林空间分布的总体特征为:油松和圆柏林的滞尘空间分布均表现为"两端高、中间低",银杏林单位滞尘量林分中间位置略高于两侧;不同季节表现为冬季北侧高,春季南侧高,夏、秋季南北侧差异不显著。(3)降水量对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作用影响最大,是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的最主要限制因子,极大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和PM10浓度对3种道路防护林滞尘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的直接作用。[结论]在相同配置模式(5 m×5 m)及林龄(18年)下,林地尺度滞尘量油松林最大、圆柏林次之、银杏林最低。道路防护林迎风一侧往往具有较高滞尘量,可根据盛行风向强化迎风侧的树木配置。降雨是树木滞尘的主要限制因子,冬季和春季降雨少,树木滞尘量较大,可结合人工冲洗措施使其发挥更大滞尘作用。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0年济南市区燃煤火电厂SO2、NOx排放清单以及新颁布的火电标准,测算了新标准实施后济南市区燃煤火电厂的SO2、NOx排放量,并利用CALPUFF模型模拟了新火电标准实施前后火电厂排放SO2、NOx的年均浓度变化。结果表明:现有的火电厂SO2、NOx排放总量将从2010年的13219.71t/年、15467.13t/年下降到消减后的6762.12t/年、7490.59t/年,火电厂排放在济南市区造成的SO2年均浓度将从1.94μg/m3下降到1.62μg/m3,下降比例为16.5%,造成的NOx年均浓度将从1.18μg/m3下降到0.87μg/m3,下降比例为26.27%;在济南市造成的SO2年均浓度将从1.025μg/m3下降到0.992μg/m3,下降比例达3.22%,造成的NOx年均浓度将从0.62μg/m3下降到0.54μg/m3,下降比例达12.9%,济南市区环境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六盘山香水河小流域的华北落叶松人工林样地,测定了2011年生长季降水转化过程中的大气降水、穿透水、干流、枯落物渗透水和主根系层(30 cm土层)土壤渗透水的pH值与多种阳离子的浓度及通量变化.结果表明:林外降水的pH值平均为7.13,转化为穿透雨和干流后降为6.73和6.00,转化为枯落物渗透水和土壤渗透水后回升为6.87和7.28.在降水转为由穿透雨和干流组成的林下降水后,绝大多数阳离子的浓度都不同程度地增大,但Zn2+浓度下降;虽然林冠截持使林下降水的数量减小,但由于雨水对林冠的离子交换及淋洗,林下降水的多数阳离子通量都比林外降水明显增大,K+、Mg2+、H+、Mn2+、Cu2+、Fe3+由林外的17.23、12.51、0.06、0.09、0.13、0.19 mmol·m-2分别上升到林下的141.87、32.93、0.10、0.68、0.24、0.56 mmol·m-2,但Na+、Ca2+、Zn2+的通量分别由林外的33.73、112.91、2.05 mmol·m-2减小为林内的30.70、75.75、1.10 mmol·m-2.在枯落物层渗透水中,绝大多数阳离子的浓度都不同程度地下降,仅Mg2+浓度微弱上升;受枯落物截持部分降水及雨水中阳离子与枯落物交换的影响,枯落物渗透水中所有阳离子的通量都比林下降水明显减小,K+、Na+、Mg2+、Ca2+、H+、Mn2+、Cu2+、Zn2+、Fe3+分别降至83.06、12.30、23.96、65.73、0.04、0.12、0.09、0.13、0.32 mmol·m-2.在主根系层土壤渗透水中,一些阳离子(K+、Mn2+、Cu2、Fe3+)的浓度下降,另一些阳离子(Na+、Mg2+、Ca2+、Zn2+)的浓度则上升,尤其Ca2+浓度显著上升;Na+、M2+、Ca2+、Mn2+、Zn2+的通量比枯落物渗透水增大,其值分别为37.49、62.83、202.41、0.22、1.05 mmol·m-2,但K+、Cu2+、Fe3+的通量比枯落物渗透水减小,其值分别为27.14、0.07、0.09 mmol·m-2.相对于林外降水的阳离子输入通量,林冠层对多数阳离子(除Na+、Ca2+、Zn2+)的通量为净淋出(增加)作用,枯落物层对多数阳离子(除K+、Mg2+、Mn2+、Fe3+)的通量为净固定(减少)作用,主根系层土壤对盐基离子(Na+、K+、Mg2+、Ca2+)和Mn2+的通量为净淋失(增大)作用,但对其他阳离子(H+、Cu2+、Zn2+、Fe3+)的通量为净固定(减少)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阳江银滩滨海旅游区3种景观小跌水为研究对象,进行微尺度下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分布观测。研究周期约为一年,按季度随机选择检测时间,2012年12月至2013年10月期间共检测12次,结果表明:在风速范围为1.1~2.3 m·s-1的情况下,滨海景观小跌水环境空气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旅游区无水体的内路段,且高浓度尺度为以水体为中心半径0~1.5 m 处,1.5 m 之外随距离增加而浓度急剧下降,渐趋底线后缓和持平;小跌水负离子浓度与距离和湿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温度相关性不大。小跌水是园林景观水体中最常用的形式,建议设计应缩短活动场地与水体间距离,增大两者接触面;适当种植遮阴乔木,通过合理的空间流向设计形成有利的风导向,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空气负离子对人体的保健效用。  相似文献   

9.
针对城市绿化建设中气传花粉导致的植源污染,开展气传致敏花粉传播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对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的影响研究,为防控城市气传致敏花粉污染提供依据。以成都市绿化使用频率较大、典型气传致敏花粉植物-苦楝为研究对象,选择苦楝的盛花期,开展气传致敏花粉的日变化飘散规律和水平空间传播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苦楝花粉浓度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即花粉浓度从6:00—14:00持续上升,并在14:00达到峰值;14:00—20:00则持续下降;12:00—15:00的花粉飘散浓度显著性高于其余时段。(2)苦楝花粉浓度的水平方向上,顺风方向花粉浓度高于逆风方向;顺风方向花粉浓度变化呈单峰曲线,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并在20 m处达到峰值;逆风方向花粉的飘散浓度呈双峰曲线,峰值出现在9 m和20 m。(3)受苦楝花粉飘散的影响,香樟林内空气颗粒物浓度在水平空间上的含量分布趋势与花粉浓度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也表现为顺风方向高于逆风方向;在水平距离上,苦楝花粉对空气颗粒物的影响主要在0—30 m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的空间分布特征,并结合地下水埋深数据分析地上生物量与地下水埋深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干旱荒漠区生态环境恢复和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塔里木河下游英苏断面荒漠河岸林植被为对象,于2014年9月下旬在英苏断面布设垂直河道、100 m×100 m的标准地20块,形成长2 000 m的连续样带,记录标准地内乔木、灌木的物种数、总个体数及冠幅、株高、胸径等形态因子,根据胡杨生物量模型和获取的灌木标准枝鲜质量,分别计算胡杨和灌木的地上生物量;将标准地进一步分割为4块50 m×50 m的样地,在每个样地对角线两侧随机布设6~8个1 m×1 m的样方,记录草本种类、个体总数等因子,并将样方内草本齐地面刈割,获取地上生物量数据。结合样带植被群落地上生物量数据和地下水埋深数据,拟合二者之间的方程,并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被地上生物量与距河道垂直距离和地下水埋深均显著负相关(P0.05),总地上生物量、乔木层和灌木层地上生物量均随距河距离增大而减少,草本地上生物量则呈"先小幅度增加后持续减少"的单峰型变化趋势;样带内乔灌草总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地下水埋深4 m(距河0~300 m)范围内,地上生物量可达855.06 g·m-2;当地下水埋深在4~5.5 m(距河道300~1 000 m)时,地上生物量为321.08 g·m-2,减少62.45%;当地下水持续降到5.5 m(距河道1 000~2 000 m)时,地上生物量只有110.19 g·m-2,比河道附近减少了87.11%。【结论】塔里木河下游荒漠植被群落组成和地上生物量随距河道距离和地下水埋深变化呈现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表明地下水埋深是影响荒漠植被群落组成和地上生物量的一个重要因子,同时也反映出河道作为荒漠河岸林的主要水源控制荒漠植被的空间分布和结构,体现出极端干旱区生态系统空间分布和结构特征的特殊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1.
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中亚热带常绿阔叶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地表CH4氧化速率进行17个月的定位观测研究.结果表明:在观测期间(2009 - 04-2010 - 08),天然林与人工林均表现为大气CH4汇,天然林与杉木人工林地表CH4年均氧化速率分别为32.01和25.31 μg·m -2h-1,天然林地表CH4氧化速率为10.83 ~75.02μg·m -2h-1,人工林地表CH4氧化速率为7.66 ~46.40 μg·m-2h-1;地表CH4氧化速率受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土壤体积含水量显著影响地表CH4氧化速率,而土壤温度对地表CH4氧化速率的影响则因土壤体积含水量和土壤深度而异.  相似文献   

12.
刘洋  胡海清 《林业研究》2007,18(4):319-321
In May 2006, a high intensity wildfire occurred in Songling forest region in Daxing'an Mountains, China. The 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eight ions (K^+, Na^+, Ca^2+, Mg^2+, Cl^-, Br^-, NO3^- and SO4^2-) were measured in burned and tmbumed streams after fire from May to Oct., 2006. Results show that the most ions flux were higher in burned stream than that in unburned stream during the sampling period, and the greatest concentrations of most ions transported from burned stream occurred in July. After fire, the most amplitude chemical ion was Ca^2+, whose average concentration was 5.50 mg·L^-1 higher than that in unburned stream, and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every chemical ion presents a trend Ca^2+〉SO4^2- 〉Na^+〉Mg^2+〉NO3^- .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s of Ca^2+, SO4^2- , Na^+'Mg^2+,NO3^- showed an increase trend, but those of K^+, Cl^- , Br had a decreased trend. SO4^2- had the largest loss among these anions, followed by NO3^-. Overall, the increase degree of cation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anion after burning.  相似文献   

13.
黔中山地2种喀斯特森林的林冠截留总量均值为76.36mm、灌草层截留总量均值为435.75mm、净地表径流总量均值为11.06mm、90cm壤中流量均值为10.76mm、蒸发及其它量均值为509.75mm,其相对值为7.32%、41.76%、1.06%、1.03%、48.84%,与其它森林类型对降雨量的影响模式明显不同。不同喀斯特森林类型对随降雨流动的Ca^2+,Mg^2+,K^+,Na^+,Cl^-,NO3^-,NH4^+,SO4^2-有稀释或积聚作用,主要受森林树种组成和结构以及土壤类型的影响,这为利用喀斯特森林改善水质、净化空气提供了依据。除马尾松树干径流中所测离子浓度均有积聚作用外,杨树、枫香、樟和冬青对部分离子有积聚作用、对另一部分离子有稀释作用,因树种而异。相对于林外降雨,林内降雨中离子浓度增大的有Ca^2+、Mg^2+、K^+、NH4^+、SO4^2-、NO3^-、降低的有Na^+,地表径流中所测离子浓度均增大,相应集水区溪流中离子浓度增大的有Ca^2+、Mg^2+、Na^+、NO3^-、降低的有K^+、NH4^+、SO4^2-。黑色石灰土和黄色石灰土对90cm壤中流的离子浓度有不同效应,二者均具有集聚作用的是Ca^2+、Mg^2+、SO4^2-、稀释作用的是NO3^-。Cl^-在喀斯特森林降雨中的规律性较差。  相似文献   

14.
大夫山森林公园大气环境中污染物浓度变化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期定位观测方法对大夫山森林公园的大气质量进行监测,分析了大夫山森林公园大气污染源的种类、数量、分布规律,包括NO、NO2、NOx和SO2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季节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森林公园大气污染物超标率和分担率情况来评价大夫山森林公园大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夫山森林公园的大气质量非常良好,SO2和NOx秋冬季对大气环境有轻微污染,污染分担率最大的SO2,其次是NOx,而NO和NO2对大夫山森林公园环境不产生影响。为进一步提高森林公园的大气环境质量,建议增加冬季常绿阔叶树种。    相似文献   

15.
采用自动气象观测站对林内外小气候进行定位观测的方法,以神农架森林生态站2019年9月~2020年8月气象观测数据为基础,从空气温湿度、风速、降水量、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等因子对神农架华山松人工林林内外气象要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冬季林内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高于林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10月,林内外降水量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79.7%和76.9%。空气相对湿度主要受降水量的影响,在雨季林内相对湿度高于林外,而其他季节林外相对湿度高于林内。林内风速低于林外,林内比林外月平均风速降低44.3%。全年林内外太阳总辐射分别为1047.9 MJ?m-2和4116.9 MJ?m-2,光合有效辐射分别为514.4 umol?m-2s-1和1987.9 umol?m-2s-1,林内太阳总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在各月均明显低于林外。  相似文献   

16.
松阳县生物防火林带布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松阳县2000-2010年森林火灾发生情况的分析,将松阳县划分为Ⅰ、Ⅱ、Ⅲ级森林火险区,在行政区划和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林中空地、防火公路和山脊线分布等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分区控制的方法,确定生物防火林带的空间布局:在Ⅰ、Ⅱ级森林火险区内布设规划生物防火林带,将整个防火林带网络分割成2 691个网格,网眼平均面积为34 hm2,其中Ⅰ级火险区有1909个网格,平均网眼面积为28 hm2,Ⅱ级火险区有782个网格,平均网眼面积为48 hm2;生物防火林带总长度为4 587.1 km,防火网络所形成的网络密度为50.1 m/hm2,防火林带设计宽度应不小于15 m,防火网络总面积占区域面积的7.5%。主要造林树种为木荷(Schima superba)、杨桐(Adinandra millettii)、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浙江红花油茶(Camellia Chekiang-oleosa)、杨梅(Myrica rubra)等。  相似文献   

17.
辽宁大凌河河滩地生态修复模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杨树纯林、杨树-沙棘混交林、紫花苜蓿草地为对象,对大凌河河滩地进行植物生态修复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杨树纯林林地的土壤年风蚀量仅为0.21 kg·m~(-2),杨树-沙棘混交林林地为0.25 kg·m~(-2),紫花苜蓿草地为0.30 kg·m~(-2),而对照河滩耕地高达1.69 kg·m~(-2)。3种试验地的土壤年风蚀量均值分别较对照减少了1.48 kg·m~(-2)、1.44 kg·m~(-2)、1.39 kg·m~(-2)。植物生态修复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SO2和NO2为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城市森林对SO2和NO2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和吸收净化能力,利用城市森林对大气污染进行修复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文章概述了我国SO2和NO2气体污染的状况,总结了污染物进入植物体的过程及其损伤机理,并从植物抗性和吸附净化能力两方面总结了城市景观树种与SO2和NO2气体污染的关系研究,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今后研究可能发展方向,如SO2、NO2与悬浮颗粒物等复合污染对城市树种生长的影响、树种抗性和吸附能力综合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以小兴安岭地区阔叶红松林下主要草本可燃物为研究对象,通过外业调查取样及室内控制环境燃烧试验,测定了42种主要草本可燃物燃烧过程中释放的CO2、CO、CxHy、NO、SO2的气体含量,计算了不同可燃物的排放因子及气体释放量。烟气分析结果表明:CO2、CO、CxHy、NO、SO2等5种气体的排放因子分别为2.930 1、0.459 9、0.013 9、0.008 7和0.022 7;试样燃烧过程中释放的5种气体总量的平均值分别为1 113.46、174.73、5.26、3.29和8.60 mg.g-1。CO2的排放因子和释放量均显著大于其他4种气体。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同一科内的草本植物具有相似的排放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