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保水剂施用方式对土壤水盐及番茄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保水剂不同施用方式的应用效果,在河套灌区,以不施为对照,开展撒施、穴施、沟施和混施BJ2101L保水剂对土壤水分、盐分和番茄生长影响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沟施、穴施和混施均显著提高0~80cm土层土壤水分,特别在番茄坐果期较对照提高了12.66%、9.40%和7.50%;2)保水剂可有效抑制土壤盐分的积累,提高番茄幼苗成活率,沟施、穴施、混施和撒施番茄产量较对照提高了37.70%、30.93%、26.35%和12.87%,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56.58%、44.98%、32.58%和24.05%。因此,河套灌区番茄生产中保水剂应以沟施为主。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不同封孔方式对番茄幼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以传统土封孔为对照,设置不封孔和沙封孔两个处理,对比研究3个处理方式下土壤水盐分布特征及番茄幼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处理棵间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含盐量差异不显著。不封孔和沙封孔较土封孔显著降低了番茄根系区土壤含水量,0~10 cm和10~20 cm含水量平均较土封孔低12.82%、9.61%和11.39%、10.13%,为番茄幼苗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根系区0~10 cm和10~20 cm含盐量平均较土封孔低30.17%、34.64%和30.26%、28.29%,抑制了土壤盐分表聚,为幼苗的生长提供了相对淡化的土壤环境。不同处理间番茄植株生长状况基本一致,但不封孔和沙封孔促进了幼苗根系的伸长,并显著提高了幼苗成活率,幼苗扎根深度平均较土封孔高13.74%和9.16%,成活率高10.36%和11.06%。河套灌区番茄定植栽培宜采用不封孔或沙封孔。  相似文献   

3.
地膜再利用对土壤水盐及油葵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推广地膜再利用栽培技术,在河套灌区以露地种植油葵为对照,在旧地膜覆盖的田地,在土壤顶凌期、返浆期和油葵种植前、油葵幼苗期分别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附近、旧地膜间0—100cm土层的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测定了旧地膜覆盖带、旧地膜间种植的油葵出苗及幼苗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地膜再利用提高了旧地膜覆盖田地耕层的土壤水分,降低旧地膜覆盖带耕层土壤盐分,提高旧地膜附近及旧地膜间耕层土壤盐分;地膜再利用对深层土壤水分、土壤盐分无显著影响。地膜再利用缩短了旧地膜覆盖带种植的油葵出苗天数,提高了油葵的出苗率及存活率,促进了油葵幼苗生长;但地膜再利用延长了旧地膜间种植的油葵出苗天数,降低了出苗率及存活率,抑制了幼苗生长。地膜再利用种植油葵时应将油葵种植在旧地膜带覆盖带上,不应种植在旧地膜之间。  相似文献   

4.
柽柳是黄河三角洲主要的建群树种,维持其健康生长是滨海盐碱地生态修复的重要途径,而土壤水盐状况是影响柽柳生长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在黄河三角洲选定长势较差(N1)和较好(N2)的2处天然柽柳林,对比分析两处地下水状况、土壤含水率、盐分富集率及Cl-、Na+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① N2地下水平均埋深和矿化度都大于N1。② 雨季时N2土壤含水率高于N1,旱季则相反,尤以内围区(0 ~ 30 cm)更明显。③ 两地土壤盐分皆随深度递减,在雨季和旱季分布呈“盐谷”和“盐岛”特征,且N2的盐谷效应强于N1。④ 雨季时N2内围区(0 ~ 30 cm)Cl-、Na+含量整体低于外围区(30 ~ 90 cm),呈“左-右”空间分异,而N1呈“上-下”空间分异,再次说明N2雨季盐谷效应更强。综上,柽柳形成“盐谷/岛”效应是其适应高盐环境的重要策略。因此,通过柽柳适生种植,促进柽柳冠层生长以增强盐谷/岛效应是确保柽柳群落恢复和稳定的有效措施,有利于加快土壤盐渍化的修复,对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河套平原开展了地膜覆盖及穴播量对春小麦土壤水盐分布的影响研究,为减轻土壤盐渍化,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实现精量化播种,促进地膜春小麦生产提供科学指导。[方法]以穴播不同量(穴播量分别为8粒,10粒,12粒,14粒和16粒)的露地春小麦为对照,监测穴播不同量的地膜春小麦对土壤水分、盐分分布及春小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地膜覆盖与露地穴播的土壤水分均随穴播量的增加而降低;且从播种至灌浆期不同穴播量间的差异随着春小麦的生长而增大。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的土壤水分在孕穗期前高于露地,扬花期后则低于露地;整个生长期地膜覆盖的耗水量略高于露地。地膜覆盖与露地穴播的土壤盐分均随穴播量的增加而降低但无显著差异,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0—30 cm土层土壤盐分显著低于露地,30 cm土层以下则与露地基本一致。地膜覆盖与露地穴播的土壤水分利用效率均随穴播量的增加而增加,相同穴播量下地膜覆盖的春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水分产出率高于露地,千粒重和经济系数则低于露地。露地穴播的产量及水分产出率均以穴播14粒的最高,地膜覆盖的产量以穴播12粒的最高,水分产出率以穴播10粒的最高。[结论]地膜覆盖可降低0—30 cm土层土壤盐分,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河套平原地膜春小麦的适宜穴播量应为当地常规露地条播量的70%至84%,即穴播10至12粒。  相似文献   

6.
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对土壤水盐及农田生产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土壤盐渍化,提高农田生产力,在内蒙古河套灌区以春小麦、玉米和向日葵单作为对照,监测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对土壤水分、盐分和农田生产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小麦收获前,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和春小麦单作0—100cm土层土壤水分低于玉米单作和向日葵单作;春小麦收获后春小麦—向日葵复种、玉米单作和向日葵单作耕层土壤水分高于春小麦单作,20—80cm土层土壤水分则低于春小麦单作。春小麦收获前不同种植模式的土壤盐分变化剧烈,春小麦收获后则变化平缓。不同种植模式主要影响0—40cm土层土壤盐分,对40cm土层以下的土壤盐分影响较小。复种向日葵收获期春小麦—向日葵复种耕层土壤盐分较春小麦单作、玉米单作和向日葵单作分别降低32.52%,16.70%和24.92%,0—100cm土层分别降低13.32%,8.88%和12.07%。春小麦—向日葵复种的等价产量较春小麦单作、玉米单作和向日葵单作分别高出126.01%,3.86%和3.21%。春小麦—向日葵复种可减少土壤盐分,提高农田生产力,在河套灌区具有一定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不同覆砂厚度对土壤水盐运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室内土柱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覆砂厚度条件下土壤潜水蒸发及蒸发后盐分(EC)分布特征,并就覆砂厚度对土壤水盐运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覆砂厚度对潜水蒸发的抑制率有显著效果,且抑制率随覆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如当覆砂厚度1.7 cm时抑制率达到83%,当覆砂增加到3.6 cm和5.7 cm时,抑制率分别为95%和97%;土壤表层覆砂具有显著的抑盐效应,通过覆砂明显的减轻了土壤盐分向上运移和表聚,如当覆砂厚度1.7 cm时,表层盐分抑制率达到83%,当覆砂厚度为3.6 cm与5.7 cm时,盐分抑制率则分别上升到96%和97%。本试验表明,土壤表层覆砂是一种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抑制土壤盐分表聚的有效方法,覆砂厚度达到3.6 cm是一种在新疆北疆绿洲合理覆砂厚度。  相似文献   

8.
秸秆深层覆盖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小麦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通过对秸秆不同覆盖方式的土柱模拟实验研究表明,秸秆深层覆盖在土壤中形成了一个毛细管障碍层,破坏了土壤毛细管的连续性,明显降低深层土壤水分蒸发,减少了深层土壤盐分向表层的运移;秸秆表层覆盖使土表与空气的接触面变小,利于土壤保水。深层秸秆结合表层秸秆覆盖对土壤的保水效果最好,而且抑制盐分的土壤表聚,减轻土壤盐分对作物生长的胁迫,降低土壤耕层的返盐,保证了作物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9.
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农田土壤水热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7,他引:5  
针对东北春玉米农田春季低温冷害和季节性干旱发生频率高的问题,于2009年-2010年设置3种耕作处理,即传统垄作(LL)、平作播种中耕起垄(PL)和全生育期平作(PP),研究大田条件下耕作方式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玉米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0~40cm土层储水量有显著影响,其中PL和PP处理播种时的初始储水量比LL处理高8.7和6.0mm,而苗期则分别高4.1和3.4mm;玉米生育中后期PL和LL处理储水量则呈高于PP处理的趋势。3种耕作方式下土壤温度的差异以苗期为主,即5cm土层的平均温度PL和PP处理显著低于LL处理,但最低温度则以PL和PP处理显著高于LL处理,分别高1.6和1.2℃。总体来看,PL处理不仅可提高玉米苗期土壤的最低温度和耕层土壤储水量,而且可增加中后期土壤积蓄雨水量,促进作物生长发育,因而籽粒产量比LL和PP处理分别高7.6%和6.4%。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疆机采棉膜下滴灌技术的发展,滴灌带的布置模式不断发生改变。为研究新疆地区膜下滴灌带的布置模式对土壤水热盐分布特性及棉花生长的影响,探索新疆机采棉种植最适宜的滴灌带布置模式,该研究采用2 a田间小区试验,设置2种膜下滴灌机采棉种植模式(T1:一膜两管六行模式;T2:一膜三管六行模式),另设置传统种植模式(T3:一膜两管四行模式)作为对照处理。结果得出T1和T2模式下土壤的保温隔热效果均优于常规模式T3,地膜覆盖下土壤温度增温快、降温慢,表现出较好的保温效果,有利于棉花早期的出苗发育;棉花生长中后期,T2模式下0~60 cm土层土壤平均含水率显著高于T1和T3模式(P<0.05),其耕层中上部保水能力更优;在棉花生长中期,T2模式下棉花主根系层形成一个脱盐区;整体而言,棉花生长后期0~60 cm土层土壤平均盐分T2相似文献   

11.
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3年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对红壤旱地土壤水分及抗旱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种植花生相比,种植苎麻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28.44%)、田间持水量(10.06%)和总孔隙度(5.65%),土壤密度则显著降低7.20%;2)监测期内,花生地各层土壤以及整个0~ 100 cm土体水分变异系数普遍高于苎麻地,苎麻地0 ~ 100 cm土体水分的时间稳定性和空间协调性优于花生地;3)苎麻地0~ 40 cm土壤较花生地延长抗旱时间7d以上,但随着土层的加深,差异越来越小;4)红壤坡耕地种植苎麻有利于提高红壤旱地土壤抗旱能力,特别是中、上层土壤.从扩充土壤水库的角度考虑,红壤旱地种植苎麻优于种植花生,该研究结果可为挖掘红壤区深层土壤水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种植年限对设施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与酸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京郊设施大棚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大棚土壤盐分含量、离子组成和pH值状况。结果表明,新建设施大棚在第3或第4年就出现了土壤次生盐渍化,5年以上的老设施大棚土壤电导率超标(0.5 m S·cm~(-1))率远高于新建设施大棚。设施大棚土壤盐分在0~20 cm表聚明显,盐分含量随着土层的加深而逐渐降低。盐基离子以SO_4~(2-)为主,其次是C~(2+);盐基离子含量大小顺序:阳离子为Ca~(2+)Na~+K~+Mg~(2+);阴离子为SO_4~(2-)HCO_3~-Cl~-。设施大棚土壤pH值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而下降;连续种植15年后,设施大棚土壤盐分平均增加了1.25倍,pH值平均下降9.3%。土壤次生盐渍化与酸化两者伴随出现,已成为限制设施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障碍。  相似文献   

13.
甲烷(CH4)是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准确认识特定类型土壤CH4源汇特征及影响因子调控作用,对于提升土壤CH4吸收潜力以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以盐渍土为研究对象,在土壤室内培养试验中,设置了3个土壤含水率处理,分别为田间持水率(Field Capacity,FC)的50%(50%FC),75% FC和100% FC,并在每个含水率下设置了6个含盐量处理,电导率分别为0.3、1.0、2.0、3.2、4.9和6.2 dS/m,研究不同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条件下盐渍土CH4吸收特征。在田间测坑试验中,观测了0.3、1.0和5.0 dS/m 3种含盐量土壤的CH4吸收特征及其对水分动态的响应。室内土壤培养试验结果表明,100%FC下6种盐分水平土壤CH4累积吸收量分别是75%FC下的1.08~1.39倍和50%FC的1.27~1.72倍,表明在田间持水率范围内,含水率升高促进了土壤CH4吸收;在3种含水率下,土壤CH4累积吸收量均随着处理含盐量升高而降低,6.2 dS/m最高含盐量处理的CH4累积吸收量相比0.3 dS/m最低含盐量处理显著降低了42.6%、52.3%和55.1%(P<0.05);相比50%FC,100%FC含水率下高含盐量对土壤CH4吸收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对CH4吸收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田间测坑试验在野外田间条件下进一步验证了室内培养试验的结果,试验观测期内所有含盐量处理土壤CH4吸收速率均与土壤含水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1.0和5.0 dS/m含盐量处理的累积CH4吸收量分别为0.3 dS/m非盐渍土处理的82.6%和59.8%,高含盐量抑制了土壤对CH4的吸收。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土是CH4的汇,并受到土壤含水率和含盐量显著影响,在盐渍土开发利用中应考虑通过合理的水盐调控以提高土壤CH4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定植穴对局部土壤物理性质及苹果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苹果栽植成活率低、树体生长状况差的原因,对3种定植穴土壤物理性状及苹果生长状况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定植沟、大定植穴降低了0~100cm土层土壤容重和开挖到雨季的土壤水分,其中开挖到定植是土壤水分散失的主要阶段。定植沟、大定植穴提高了0~100cm土层土壤总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和地面塌陷深度,相对提高了雨季期间的土壤水分,提高了枝条失水量和抽条指数,造成苗木成活率降低,树体生长量和产量降低。陕北丘陵沟壑区栽植苹果不宜采用雨季后开挖定植沟、大定植穴,翌年春季定植;春季定植时应以普通定植穴为主,并边挖边栽。  相似文献   

15.
PAM施用方式对土壤水热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寻PAM在玉米生产中的最佳施用方式,在河套灌区玉米播种时,以不施PAM为对照,研究PAM沟施、混施、撒施、穴施对土壤水分、土壤温度和玉米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PAM都可提高土壤水分,特别是在干旱的玉米抽雄吐丝期、灌浆期具有显著作用;2)PAM可延缓玉米幼苗期、三叶期的土壤温度回升,抑制玉米幼苗生长;3)从玉米拔节期开始,PAM可促进玉米生长,在玉米抽雄吐丝期、灌浆期效果最为显著;4)PAM沟施、混施、撒施、穴施的玉米产量分别较对照提高30.6%、39.3%、40.2%和31.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8.97%、25.43%、29.69%和20.46%,水分产出率分别提高31.36%、40.71%、42.15%和32.32%;5)在河套灌区,PAM撒施是玉米播种时相对适宜的施用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氮肥、土壤湿度和温度对稻田土壤甲烷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Effects of nitrogen fertilizer,soil mosture and temperature and temperature on methane oxidation in paddy soil were investigated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Addition of 0.05 g N kg^-1 soil as NH4Cl strongly inhibited methane oxidation and addition of the same rate of KCl also inhibited the oxidation but with more slight effect,suggesting that the inhibitory effect was partly caused by increase in osmotic potential in microorganism cell,Not only NH4^ but also NO3^- greatly affected methane oxidation.Urea did not affect methane oxidation in paddy soil in the first two days of incubation,but strong inhibitory effect was observed afterwards.Methane was oxidized in the treated soil with an optimum moisture of 280 g kg^-1 ,and air-drying inhibited methane oxidation entirely.The optimum temperature of methane oxidation was about 30℃ in paddy soil.while no methane oxidation was observed at 5℃or 50℃。  相似文献   

17.
植穴控制体对盐渍土水分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旨在探讨以植穴控制体作为调控水分运移的基本单元,以提高盐渍土造林成效及土地使用价值。结合土柱微宇宙试验控制技术,选取植穴控制体(PHCB)的结构因子(木本植物、植穴袋材料、覆膜材料配比、填充材料配比及填料厚度)和环境因子(地下水矿化度、土壤质地、补水量)为影响因素,设计U12(12×43×34)的混合均匀试验。经回归分析筛选出PHCB最佳结构设计参数,建立植穴控制体结构因子和环境因子与含水率间关系的预测方程。分析结果显示:当每次补水量达到5.06 mm,土壤质地为轻黏土的环境条件下,木本植物选择紫叶李、植穴袋材料为麻布、PVA(polyvinyl alcohol)/VAE(vinyl acetate-ethylene copolymer emulsion)/蒙脱石的体积比按100︰20︰10配制成覆膜材料,秸秆、枯枝落叶和木屑以质量比1︰1︰2混合制成填料,可使植穴袋内的土壤含水率提高48.83%。而环境因子的地下水矿化度及结构因子填料厚度对植穴内水分运移的影响均不显著。PHCB可以有效调控盐渍土水分运移过程,是一种盐渍土生态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中国西北旱区咸水畦灌条件下农田土壤水热盐动态及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和WASH-C模型(Layered Soil Water-Solute-Heat Transport and Crop Growth Model,土壤水热盐迁移和作物生长耦合的模拟模型)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油葵全生育期内不同灌水量和矿...  相似文献   

19.
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水分及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8,他引:32  
针对普通地膜覆盖导致的农田土壤污染现象,进行了可降解地膜、普通地膜覆盖及露地栽培玉米对比试验,探讨可降解地膜对土壤温度、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发育、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露地栽培相比,可降解地膜覆盖能明显提高玉米播种后2个月的地表和地下10 cm的土壤温度,增加玉米播种至大喇叭口期0~20 cm、>20~40 cm的土壤水分含量,使玉米生育进程加快,出苗率和拔节期节根层数及条数增加,玉米不同生育时期株高、叶面积及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增加,玉米穗粒数增加9.6%,千粒质量增加20.9%,产量增加35.1%。可降解地膜和普通地膜间差异不显著。研究认为,以可降解地膜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