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山西土壤氮矿化势与供氮量的预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应用短期好气培养法进行山西土壤氮矿化势(N#-0)与土壤供氮量的预测。结果表明,供试样本的N#-0范围在20.58~47.38μg·g#+(-1),平均32.51μg·g#+(-1);N#-0占土壤全氮量的2.65%~4.91%,平均3.65%。耕层土壤可矿化氮量为46.35~106.65kg/hm#+2,平均73.2kg/hm#+2。N#-0、全氮量和有机质三者之间都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建议以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预测土壤的供氮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露地菜田的基础供氮能力对小白菜产量、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基础供氮量试验,建立土壤基础供氮量与小白菜产量(无氮区)、小白菜氮素利用率之间的相关关系方程。[结果]5个试验点的菜地土壤基础供氮量与小白菜产量的效应函数为:y=46 616ln(x)-26 378。5个试验点每生产100 kg小白菜平均需要吸收氮素3.11 kg。[结论]每公顷施用纯氮(N)166 kg,基本可以达到小白菜优质、高产对氮素的需求,肥料利用率在24%以上。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稻田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土壤样品,研究不同施肥稻田土壤的氮素形态及矿化作用特征.采用酸水解-蒸馏法测定土壤酸解总氮(TAHN)及其各组分含量;淹水密闭培养法测定土壤净矿化氮量(NMN).结果表明:①稻田土壤TAHN是全氮(TN)的主体(64%~73%),各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其含量.单施无机肥处理对微生物量氮(MBN)、氨基酸氮(AAN)、酸解铵态氮(AN)、氨基糖氮(ASN)和酸解未知氮(HUN)的含量影响不大;无机配施有机肥显著提高各形态氮的含量;无机配施秸秆处理显著提高MBN、AAN、AN的含量.②14周的淹水密闭培养中,各施肥处理土壤NMN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矿化速率于培养3、4周后分别达到最大值.无机配施有机肥或秸秆处理土壤氮的矿化量、矿化率及矿化速率均高于单施无机肥处理.③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NMN与TN、TAHN、MBN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NMN与TAHN中各组分均存在正相关关系.进一步作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随着土壤氮矿化作用的增强,AAN和HUN的贡献增大,MBN对氮矿化也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采用PVC管原位培养连续取样法测定延边地区生长季节内3种施肥方式(化肥、化肥与有机肥配施、有机肥)下的稻田土壤氮素矿化、硝化的时间动态及氮素矿化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3种稻田土壤氮素矿化存在明显的时空变异性.稻田土壤在8月份表现出强烈的氮矿化过程,而在7~8月份硝化作用较强.3种施肥方式稻田上层土壤(0~10 cm)的氮净矿(硝)化率显著高于下层(10~20 cm)土壤.3种稻田土壤的氨化过程在氮矿化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上层土壤NH4+-N在无机氮中的比例分别为58.1%~94.4% (CF)、36.9%~93.8%(CF+OF)、23.3%~93.5%(OF).施用有机肥有利于促进土壤的氮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为探明稻草还田对烟田土壤氮素释放的影响,进而有效调控并为配套的施肥技术提供理论依据,采用室内培养和田间原位培养试验,研究了长期稻草还田对烟田土壤有机氮矿化特征和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草还田提高了土壤氮矿化潜力(N0值)和矿化速率(k0),连续还田5年土壤的N0值为92.11kg/hm2,比对照增加了23.78%;稻草还田促进了烟田土壤氮的矿化,烟株生长期内还田5年的土壤矿化氮量为94.94kg/hm2,比对照高17.67%。在烟株生长中后期,稻草还田的烟田表层土壤无机氮数量明显增加。稻草还田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氮,移栽时,还田5年土壤微生物量氮比对照增加20.18%,采烤后则高出40.71%。稻草还田1年后土壤微生物量氮处于调整平衡阶段。长期实行稻草还田提高了烟田土壤氮供应能力,增加了上部烟叶全氮和烟碱含量过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长期施肥对两种稻田土壤微生物量氮及有机氮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土壤有机氮和微生物量氮(MBN)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并对土壤质量演变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旨在研究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稻田土壤MBN和酸解有机氮(AHON)及其组分的影响。【方法】以湖南省新化县和桃江县两个稻田肥力长期定位试验点的土样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K2SO4提取法和酸解-蒸馏法分别对土壤的MBN及AHON进行了测定。【结果】不施肥处理(对照)土壤的MBN含量分别为30 mg•kg-1(新化)和28 mg•kg-1(桃江)。与对照相比,单施化肥对土壤MBN含量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化肥配施有机肥则显著提高了土壤MBN的含量。AHON占土壤全氮的69%~89%,是土壤氮的主体。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对AHON含量及其组分有显著的影响。对照处理的土壤AHON含量在新化和桃江两试验点分别为821.54和1 471.35 mg•kg-1。化肥配施有机肥可以提高土壤AHON及其组分中的氨基酸氮(AAN)、氨基糖氮(ASN)和氨态氮(AN)的含量。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施肥处理使土壤酸解未知氮(HUN)的含量有所降低,而使非酸解性氮(NHN)的含量有所增加。土壤TN与MBN和AHON之间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土壤MBN与AHON和氨基态氮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土壤氮素含量的提高和演变与施肥措施密切相关,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机氮及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增加了与土壤微生物密切相关的氨基态氮含量。 相似文献
9.
不同施肥类型对淹水稻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模拟淹水连续培养法测定了延边地区单施化肥、化肥配施有机肥和单施有机肥3种施肥类型下的稻田土壤氮素氨化和矿化时空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淹水稻田土壤氮矿化作用存在明显的时空特征。淹水培养的前7 d,所有施肥类型的土壤均表现出强烈的氨化和硝化作用,随着培养时期延长,氨化过程仍然持续发生,但土壤硝化作用则表现较弱。淹水培养的3种施肥稻田土壤矿化过程均以氨化过程为主,各培养阶段NH_4~+-N在总无机氮中的比例均大于59%。施肥类型对不同层次的土壤无机氮的释放影响不同,单施化肥和单施有机肥的稻田0~10 cm土壤NH_4~+-N含量显著高于10~20 cm土壤,但两种施肥类型土壤NO_3~--N含量未见空间分异性;化肥与有机肥配施稻田土壤NH_4~+-N和NO_3~--N含量的空间分异性则与上述两种施肥类型相反。单施化肥或化肥与有机肥配施均促进了0~20 cm耕层土壤NH_4~+-N的累积与释放。短期淹水可促进稻田土壤有机氮矿化,而长期的淹水则抑制了稻田土壤有机氮的矿化过程。 相似文献
10.
淮北地区高产小麦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1984–1986年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研究了植株吸氮及土壤供氮特性,试验结果:亩产400–450公斤,植株每亩总吸氮量15公斤左右。各生育期植株含氮率为:出苗至分蘖期5%左右,拔节期3%左右,孕穗期2.5%,灌浆期1.8%左右。小麦一生应在分蘖至越冬始期和拔节孕穗期出现两个吸氮高峰,前者约占总吸氮量23%,后者占33.6%。吸氮强度:每日每亩吸氮量以拔节至孕穗期最大,依次为返青至拔节和分蘖至越冬始期;氮的相对积累速率则以分蘖至越冬始期最高,其次是拔节至孕穗期。土壤氮素供应量为18–20公斤/亩;土壤供氮与植株吸氮比值:分蘖期最高为11–12∶1,拔节后为1.6–1.8∶1,孕穗期为1.2∶1。土壤供氮与生育进程之间呈4次方程,据此可求得各生育期土壤供氮指标和补差施氮量。 相似文献
11.
用盆载黑麦草和土壤间隔淋洗好气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湖北省5种主要旱地土壤的供氮特点。结果表明,供试土壤基础供氮量以江陵潮土和武汉黄棕壤最大,新洲潮土(酸性)和枣阳黄褐土次之,咸宁棕红壤最小。潮土和黄褐土前期供氮多而后期供氮少;棕红壤供氮最平稳,前后期都保证了一定的供氮量,但其供氮强度最弱、供氮数量最少;酸性潮土和黄棕壤处于上述2类土壤之间。土壤氮素矿化一级动力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描述供土壤的供氮特征。土壤供氮快慢与土壤粘粒含量、有机碳/有机氮比率及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有关。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已连续少耕3季的基础上,分区设定“2年4熟”一个轮耕周期的土壤耕法组合定位试验,对试验第4季的小麦进行了较系统的测定。结果表明:①轮耕后耕层土壤容重和穿透阻力居于连少和连耕之间,保持在小麦生长的适宜范围内,利于土壤供肥能力的提高和小麦根系的生长发育。②肥料和耕法对小麦含氮率和累积吸氮量均有影响,成熟期各耕法不施肥区茎秆和籽粒含氮率分别占施肥区的2/3和3/4左右,而累积吸氮量仅为施肥区的1/3;不同耕法中,无论施肥或不施肥均以轮耕为最高,施肥区籽粒含氮率和累积吸氮量分别比连少高10.8%和34.6%。③小麦产量以轮耕为最高,比连耕、连少增产2.7%~34.2%;不同耕法不施肥区产量占施肥区产量比例不同,连少、连耕、轮耕分别约为40%、45%和50%。可以认为在地力较差或施肥水平较低的地方更应避免长期连续少耕。 相似文献
13.
水旱轮作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旱轮作对土壤物理性质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渍水稻田水改旱后,土壤的三相组成、结构性、孔性、透水性、持水性和供水性明显改善,土壤逐步向旱地方向发展;而旱改水后,则上述土壤物理性状出现向水稻土方向发展的趋势。这种趋势在耕作层比犁底层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湖南省长沙地区发育于第四纪红土上的红壤性水稻土为材料,用淹水密闭培养法、生物法以及化学测定法等研究了不同稻作制对红壤性水稻土氮矿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稻作制之间,氮矿化势、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有机氮、易矿化氮,叶绿素类化合物含量及谷氨酰胺酶,天门冬酰胺酶活性大小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即稻—稻—冬泡>稻—稻—绿肥>稻—稻—油菜;氮矿化势与土壤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有机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易矿化氮与叶绿素类化合物含量之比近于常数;酰胺酶活性与水解性有机氮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水稻吸氮量与氮矿化势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以培养法测得的氮矿优势比其它几种化学法测得的氮矿化势指标作为水稻土供氮能力的指标要好。 相似文献
15.
在北京地区生态条件下,渍水稻田土壤的固氮活性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期出现一个高峰。植稻土壤的固氮活性明显高于未植稻土壤。表施氮肥(50kg 硫酸铵/亩)降低了稻田水层和土表氧化层的固氮活性,但提高了耕层下层(2~15cm)土壤的固氮活性。施稻草(200kg/亩处理),对稻田各层次土壤的固氮活性均有促进作用。粗略估计水稻田土壤(水)不同层次的固氮能力,表明耕层还原土层是北京地区稻田土壤-水系统的最重要因氮部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数学模型对改进的Stamford法(嫌气—间歇淋洗法)研究水稻土氮素矿化的可行性作了检验。结果表明,紫色水稻土9年定量施肥的7个处理中,氮素矿化可分为高、中、低和极低量4种供氮类型。其氮素矿化势(No),以化肥配施高量猪粪的最高;其次为配施高量绿萍、蚕豆青和低量猪粪。矿化势占土壤全氮的8.39%~10.40%。氮素矿化速率常数K值差异不大。两种嫌气培养测定值与矿化势呈显著和极显著正相关。矿化势与土壤全氮、有机质、无定形氧化铁等密切相关。盆栽水稻植株干重、吸氮量也明显反映出供试紫色水稻土供氮能力的差异,而以化肥配施高量猪粪、绿萍为最佳的有机—无机配肥方式。 相似文献
17.
磷硒交互作用对水稻硒吸收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盆栽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水平磷、硒交互作用及其对稻株生长和硒吸收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土中施用一定量的硒,可促进稻株生长;施硒量过多,无论供磷量多少,植株均会受到伤害,生物量降低;供硒量增加,水稻中硒含量持续增加;硒在稻株各器官中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根、秸秆、糙米和糠.土壤施磷0.08 g·kg-1,秸秆中硒含量和累积总量低于对照,施磷量增加到0.40 g·kg-1,秸秆中硒含量和累积总量增加,分蘖期与对照差异显著;成熟期变化趋势与此相似,但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19.
两年来,我们对水田土壤的机械耕作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系统调查研究,并对与农机没计运用和土壤管理有密切关系的土壤物理性质、机械行走机构在水田土土壤中的性能,进行了田间试验和测定。观测证实:机械耕作条件,引起土壤破坏的有机械、土壤和人为等三个因素,在不同地区、不同土壤和不同的管理措施,破坏表现有差异。粘质田为扩大泥脚变化幅度和深度,引起打滑、陷车。而砂质田使耕作层变浅,犁底层加深且压实。使土壤退化原因,与其说是机械耕作反复作用,破坏犁底层,不如说是人为搅动和不合理的土壤管理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