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福建茶叶》2006,(2):F0004-F0004
武夷山龙禹茶叶发展有限公司的前身为武夷山市天游茶厂.属国有企业.座落于武夷山风景区内,依山傍水。生态环境优越。该公司远离生活区和日工业区.无生活污染及工业的“三废”污染。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土壤肥沃.为AA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拥有茶叶专业科研人员10余人.3000余亩茶园,年产乌龙茶1500担.和各类名优绿茶。  相似文献   

2.
武夷山茶叶发展过程中,其有着诸多优势,可以说,其在我国,有着良好的口碑和市场认知。因此,成熟分析武夷山茶叶发展过程中的地理环境,其将为当前武夷山茶叶优势的扩大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本文拟从武夷山茶叶发展状况概述入手,结合武夷山茶叶发展过程中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以及武夷山茶叶发展过程中的人文地理环境分析,从而形成对武夷山茶叶发展状况的全面认知。  相似文献   

3.
闽北茶叶产区燃柴烧炭具有普遍性,燃柴烧炭严重存在于做青和杀青两个环节。造成燃柴烧炭原因之一,是使用清洁能源的新技术装备造价高,原因之二是当前电网的配置无法负荷。 传统制茶设备未得到有效改善提升,燃柴烧炭破坏森林,污染环境,污染茶叶,影响茶叶品质。 燃柴烧炭无法实现茶叶生产自动化控制,阻碍茶叶生产技术的改造和升级,不利于茶叶生产标准化和茶叶品质稳定。 茶企渴望改变燃柴烧炭,也是武夷山世界双遗产地生态环境保护的迫切要求。 当前茶叶生产柴改电炭改电,必须加快造价低、能与当前电网配置相匹配的适用技术设备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茶叶市场前景非常可观,其中武夷山之地最有市场认知。茶文化历史久远,人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它,武夷山茶叶发展对推动我国茶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武夷山优质茶叶资源在不断扩大,人们开始意识到它所生长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本文讲述了优质茶叶资源的出处,以及优质茶叶生长过程中需所处地理环境与气候,最后,对武夷山优质茶叶资源的区位进行了分析,让人们更加全面地理解武夷山优质茶叶资源的开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琳 《福建茶叶》2022,(3):38-40
我国福建武夷山盛产茶叶,现如今已形成专业、系统茶产品线,武夷山茶叶之所以能在市场中占据鳌头,主要源自茶叶的好品质、好味道、好色泽,而这些都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目前武夷山随处可见茶叶种植基地,茶叶作为农产品对生长种植环境要求极高,要想彻底提高茶叶种植品质就必须考虑周围一切地理因素.本文便以此展开研究,探讨武夷山茶叶地理环...  相似文献   

6.
黎賴 《中国茶叶》2014,(4):24-25
正走进武夷山,映入眼帘的处处是茶园、茶叶加工企业,茶叶销售店布满大街小巷,装修各异的茶叶会所以它独具一格的风格恭候您的光临。纵观武夷山,以"浪漫武夷,风雅茶韵"为茶旅营销  相似文献   

7.
为弘扬祖国茶文化,树立名冠中华的武夷岩茶精品形象,发展武夷茶叶生产,振兴茶业经济,促进茶叶贸易往来。武夷山99首届岩茶茶王赛在福建乌龙茶发祥地,武夷山九曲溪仙凡界码头隆重举行。茶王赛主评委是由全国茶叶知名专家张天福教授担任,邀请海内外茶叶经销商、茶叶科技界、企业界、新闻界等各界知名人士600余人。参赛厂家78家,赛品送样有99个,经过赛前初评,在肉桂、水仙、名丛、品种4个系列中各选出6个样品进行密码标号,严格地按色、香、味、形的内容,进行“优胜劣汰”的淘汰赛方法。24个赛品经过评委们严格认真地反复品评筛选出肉桂茶王、水…  相似文献   

8.
奥运期间,北京会集全国各地名优特产品,其中包括福建茶叶。 在奥运会北京国际新闻中心,8月22日更为福建省茶叶学会开设了一场武夷山大红袍茶艺表演,吸引了众多中外记者参加。  相似文献   

9.
3月10日,福建厦门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召集省内武夷山、泉州等茶叶主产区的10多家大型茶厂、上百名茶商聚集厦门,向他们抛出1.3亿元的春茶采购订单,这一数字比去年提升了20%。  相似文献   

10.
王若任 《茶叶》2005,31(4):F0003-F0003
2004年11月1日-5日,浙江省茶叶学会组织杭州、金华、宁波、台州、衢州、上海各地茶界人士20人的代表团、赴福建武夷山参加第十届国际无我茶会暨第五届武夷山大红袍民间斗茶赛,代表团由学会副理事长杨贤强教授任团长,  相似文献   

11.
1"金骏眉"红茶诞生、争议与和解正山茶叶公司和制茶师梁俊德先生利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茶树芽尖精制而成的乌黑之中透着金黄的"金骏眉",成为中国红茶高端产品。据行内专家介绍,1公斤"金骏眉"红茶是由50万多颗芽尖精制而成的,这需要200个熟练女茶工采摘1天。"金骏眉"横空问世就成为国内茶叶市场尊贵新品,每500克售价万元乃至数万元不等,随后正山茶叶公司申请"金骏眉"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受理公告期间,遭到武夷山市桐木村十多家茶企的异议。后经武夷山市人民政府协调沟通,由正山茶叶公司完成"金骏眉"商标注册核准为自然商标,将"金骏眉"商标依照所制定的使用标准,许可武夷山辖区内符合要求的企业共同使用。才使争议和解具体操作由武夷山茶叶公会来运作管理。  相似文献   

12.
浅谈武夷山市茶叶的产地与品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武夷山市茶叶生长在独特的自然环境下 ,加上武夷山茶农精湛的制茶工艺 ,使其品质特征形成特有的色、形、香、味 韵。但是 ,在武夷山市境内 ,各生产茶叶的地点不同 ,其茶园土质 ,海拔高度 ,周围小气候等自然环境不同 ,生产的茶叶品质存在较大差异。1 武夷山景区内茶叶及品质武夷山悬崖绵亘 ,岩头兀突 ,烂石沃土 ,气候温和 ,且泉质清冽、云气绝佳 ;从山顶到山脚 ,山坑、岩壑间到处都有种茶 ,其主产地有马头岩 ,天心岩 ,慧苑 ,竹窠 ,碧石 ,九龙窠 ,燕子窠 ,御茶园 ,水帘洞 ,玉花洞 ,桃花洞 ,佛国 ,桂林 ,三仰峰等等。武夷山茶叶花色品种很多 …  相似文献   

13.
关于茶叶清洁生产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桂义  胡孔峰  袁丁  罗娜  王荣献 《茶叶》2003,29(3):159-161
论述了清洁生产与茶叶清洁生产的概念;分析了茶叶的污染来源及茶叶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提出了实现茶叶清洁生产的主要措施与途径;加强管理,建立茶叶清洁生产知识和技术培训体系;优化茶园生态环境;科学合理施用肥料;茶园病虫害实行综合治理,积极采用生物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化学农药;减少茶叶加工中的污染;与无公害茶叶生产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食品消费的质量要求在不断提高。随着全球“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兴起与发展,“有机茶”也应运而生,并且逐步得到茶叶界生产、科研及经营者的重视。有机茶就是按有机农业方法完全不使用或基本不使用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农药、生产长调节剂生产采收的鲜叶,在加工、贮运过程中又未受到任何化学品污染的,且经有机食品颁证组织颁证的茶叶。有机茶是一种真正无污、染、纯.天然、高品质的保健饮品,因而市场信誉及产品售价较高,经济效益好,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的竞争力,有机茶的生产很有发展前景。一、武夷山…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84年国家对茶叶实行开放政策之后,我省茶叶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但近年来整个茶叶行业处于疲软状态,茶叶生产销售走向低谷,众多茶厂、茶叶公司关闭转行,不少茶农弃采砍茶,茶叶经营者陷入三角债的困扰而无法摆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茶业如何顺应市场,在激烈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图发展,是我们茶叶工作者面临的现实问题。笔者在深入调查清流新垦农场、、武夷山农场、政和东平农场(后简称三场)茶叶生产经营发展情况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从生产者角度提出一些粗浅看法,旨在抛砖引玉。一、生产参与…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就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的主要内涵进行了简要阐述,接着就武夷山"大红袍"茶叶种植园的旅游国际化走向进行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其旅游用语的翻译策略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应用建阳红茶、武夷山红茶、福安红茶三个脂化型红茶为试验样本,系统探讨脂化型红茶焙火修复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脂化型红茶焙火修复关键技术与烘茶机具型号、茶叶机具风力控制、茶叶机具温度控制、茶叶焙火时间控制等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发源于福建,武夷山所产武夷岩茶在十八世纪就驰名中外,一直被认为是乌龙茶的代表,这次我们邀请茶叶界的老前辈和对乌龙茶生产、研究、教育、贸易等方面有贡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武夷山共同研讨乌龙茶的问题,更有特殊意义。目的是继往开来发展为乌龙茶这一宝贵遗产而努力。  相似文献   

19.
宁化地处武夷山东麓,福建西部,位于北纬25°58’-26°40’,东经116°22’-117°2’。境内丘陵起伏,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丰富的山地资源和温光水热条件极适宜茶叶生长发育和制作。宁化种茶历史悠久,早在清代李元慎修撰的《宁化县志》就有记载,泉上镇延祥孔坑所产茶叶为贡茶之说。茶业是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为一体的绿色产业,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观光手工制茶是以观光、休闲为目的的一种旅游型式,可集茶叶生产、旅游观光、购物休闲于一体,是现代观光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武夷山是中国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除了特有的丹霞地貌外,武夷山还是有名的茶乡,拥有众多优美茶园和各类茶叶加工设备。游客通过采摘鲜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一系列手工操作的过程,将旅游与茶文化融合起来,形成一种新型的旅游项目—手工制茶观光行程。为游客提供一个亲身体验制茶的乐趣,营造一个浓烈的茶文化发展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