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德元 《四川蚕业》2009,37(3):31-32
<正>近年来,由于我地由过去的一年养四季蚕调整到一年二季、三季蚕,因而延长了春、秋蚕期的间隔时间,也延长了桑叶的生长期,因而造成了秋叶易老化、蚕茧质量低下的矛盾。针对这种情况,我县蚕  相似文献   

2.
<正>秋蚕期是蚕农一年中饲养次数最多,饲养量最大的一个时期。秋蚕期,气温高,微粒子病毒繁殖快,而桑叶质量差蚕儿抵抗力下降,从而使微粒子病的爆发成为可能。为确保秋蚕稳产高产,控制微粒子病的爆发。必须切实做好把三关:"消毒防病关、桑叶病虫害控制关、饲育关"工作。1消毒防病关"一消":消毒。养蚕前(收蚁前10日)进行一次环境、蚕室、蚕具消毒。1环境消毒。清除原蚕户房前屋后等周围的杂草、垃圾和  相似文献   

3.
徐周良 《蚕桑通报》1995,26(4):59-59
缙云县中秋蚕大范围中毒死亡的原因和教训缙云县农业局徐周良缙云县1995年中秋蚕中毒范围很大,蚕农损失掺重,不仅涉及到蚕农生活问题,使正在蓬勃发展中的缙云蚕业受到了一次打击。因此,县府急蚕农之所急,及时组织力量,送农药到省药检所检验,到省农业厅、浙江农...  相似文献   

4.
<正> 1993年启东市两期秋蚕的饲养量由去年的11.2万张降至9.1万张,下跌了19%左右,这是解放以来的第二次下跌高峰。笼统地说,饲养量的下降是因为蚕农栽桑养蚕积极性下降引起的,但进一步地分析,蚕农积极性下降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茧价下调。自1992年二秋蚕开始,国家调整了茧价,鲜茧每50公斤基准价由480元降至440元。茧价下调一方面起了宏观控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挫伤了过去按计划发展起来的蚕区蚕农的生产积极性。  相似文献   

5.
<正> “灭蚕病”是一种养蚕专用广谱消毒剂,1984年通过鉴定,由南充市蚕药厂生产,1995年至今,“灭蚕病”的推广应用范围逐渐扩大,1997年发展到省内外六十多个县,蚕农反映“灭蚕病”质优价廉,一吨“灭蚕病”相当于十吨漂白粉的使用效果,价格却低于漂白粉,药效稳定,100克一袋小包装,有效期两年,便于贮运和分发,腐蚀性小,不损害家俱、衣物,使用方便。深受蚕农欢迎。  相似文献   

6.
<正>近几年来,随着丝茧价格的持续攀升,南通地区基本都维持在18元/kg以上,2005年秋南通地区丝茧价格更是达到了创记录的24元/kg,在高丝茧价格下,而且南通地区有饲养续春蚕的习惯,饲养两季春丝蚕的效益相当可观。相对而言饲养一季种蚕的比较效益并不明显,因此蚕农饲养种蚕的积极性低下。为适应当地农村养蚕结构的调整,调动蚕农饲  相似文献   

7.
秋丰×白玉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章佩祯研究员育成的一对夏秋品种。该品种于1990年分别通过浙江省、国家蚕品种的审定,并开始在生产上繁育、推广,1996年桐乡引进试繁,当时白玉(AB)×秋丰(AB)一代杂交种深受蚕农欢迎。但在繁育和推广初期遇到的问题是:蚕种场,原蚕难养,繁育系数低,克蚁制种量仅4~9张;中系秋丰化性不稳定,生种和再出卵多,日系白玉大肚蛾多,残存卵多;蚕农喜欢养白玉×秋丰,因为秋丰×白玉是限性斑纹,易发蚕病,因而蚕农争养反交(农民称之为白蚕),而不愿养正交(农民称之为花蚕)。  相似文献   

8.
秋期是蚕农一年中饲养次数最多,饲养量最大的一个时期。秋蚕期,气温高,桑叶质量差,蚕儿极易发病和农药中毒。为确保秋蚕稳产高产,必须切实把好“消毒防病关、桑叶质量关、饲育关”。1秋蚕期特点日夜温差大,高温闷热、干燥、低温阴雨天常见。晚秋期更明显,尤其是受冷空气南下影响,长期低温易诱发蚕病。如遇干旱天气,桑树封顶嫩叶少,底层桑叶发黄老化;晚秋大蚕期秋风起桑叶老化。病原新鲜,繁殖快,致病力强。  相似文献   

9.
蚕种生产是蚕桑丝绸产业的源头工程.构建稳定原蚕生产基地对蚕种场来说十分重要.2000年以来,浒关蚕种场在南通地区按照建立"种场--地方政府--蚕农"合作制种体系,建立了几个相对稳定的原蚕基地,并本着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明确了种场、地方政府、蚕农三方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0.
牟静 《四川蚕业》2002,30(4):7-7
新的世纪 ,是一个创新的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 ,要实现蚕业增效 ,蚕农增收的目标 ,就要跳出传统的小农经济养蚕模式 ,通过创新来不断超越 ,争得先机 ,争取主动。1 蚕农是创新的主体蚕农是决策的主体 ,也是创新的主体 ,促进创新工作应从蚕农抓起。蚕农最注重实际 ,相信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因此干部带头 ,养蚕大户带动不失为激发蚕农创新热情的好方法。近年来 ,宿豫县积极探索依靠干部和养蚕能手带动蚕业结构调整的新路子。县里从四套班子领导到乡镇党委成员每人都负责一片“蚕桑科技示范园” ,以此来引导蚕农进行适应性、科技性调整 …  相似文献   

11.
浒关蚕种场沿江原蚕区稳定发展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其林 《江苏蚕业》2007,29(2):38-39
<正>浒关蚕种场开辟了原蚕区生产至今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在原蚕区生产的蚕种数累计已经超过了一千万张。当前,该场的杂交种生产仍主要集中在原蚕区,而且主要分布在南通、太仓沿江一带,生产成绩稳定,质量可靠,效益可观,场方和蚕农都有进一步加强发展的愿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浙江省各蚕区蚕种饲养量均有较大减少,而从一年中各期蚕种饲养量来看,尤以中秋蚕减少数量最多。因而中秋蚕生产的不佳成了这些年蚕茧下降的一个主要方面。为掌握中秋蚕饲养量减少原因,减缓中秋蚕种下滑趋势,笔者对海盐县中秋蚕生产的状况进行了调查,并企求寻找稳定中秋茧生产的一些措施,以推进蚕桑生产的稳定和蚕农的增收。  相似文献   

13.
2003年秋,淮阴区蚕桑站借鉴“富安模式”的一些做法,开始在淮阴区尝试、摸索“蚕技服务单位+蚕农”的“订单蚕业”的可行性。经过5年不懈努力,淮阴区的“蚕技服务单位+蚕农”的“订单蚕业”从2003年秋的一个组31户50亩生产规模发展到2007年底的56个组2622户近4000亩生产规模。“订单蚕业”这种形式得到了广大蚕农的广泛认同和领导的肯定,并对淮阴区蚕桑生产的生存、稳定与发展产生了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4.
1999年秋江苏省盐城市的射阳、盐都、建湖、城区、大丰等地发生了罕见的桑螟暴发,桑螟虫口密度高的每667m2达7~11万条,一般的在4万条左右;每枝条最多达137条,片叶有虫18条,因而危害成灾.许多蚕农担心无叶饲养秋蚕,部分蚕农将已订的蚕种退掉.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加强测报,及时采取得力的防治措施,有效地控制了虫情,减轻了虫害,保证了秋蚕用叶.  相似文献   

15.
冉龙平  陈聪 《四川蚕业》2011,39(1):52-54
2010年9~11月,宁南县遭遇连续的阴雨低温天气,导致晚秋蚕饲养时间延长,特别是上蔟关键时期温度下降更低,直接影响到蚕儿吐丝结茧造成蚕农上蔟率低、单产低、质量差,且蚕茧茧层薄,茧丝短,死笼较多,直接经济损失437万元以上。为此,笔者经过调查分析,就低温对蚕的影响作了分析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市目前全年饲养春、夏、中秋、晚秋四期蚕,为更好地提高养蚕生产的效益,我们从1990年以来,从本地实际出发,在收蚁时间和各季养蚕数量上进一步作了调整,做法是适当推迟春蚕的收蚁时间,增加春蚕饲养量,养足春蚕;适量饲养夏蚕;适当推迟中秋蚕收蚁时间,平衡中、晚秋蚕发种量。实践证明,这一措施的实施,有利于增加产量,提高茧质,使国家、企业和蚕农三满意。我市在各批蚕的收蚁时间调整上,主要是将春蚕和中秋蚕收蚁时间,分别往后推迟了3—5天(表1)。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前,海盐县沿袭的是一年五期即春蚕、夏蚕、早秋蚕、中秋蚕、晚秋蚕的生产布局。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生产环境恶化,养蚕劳动力流失严重。为适应农民对养蚕生产变革的需求,该县1999年停止了早秋蚕饲养,2009年又停止了夏蚕的饲养。这对简化养蚕劳作、减少蚕农从事养蚕生产与从事二、三产业之间劳力矛盾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 新津县在开发河滩、调整产业结构中,大力发展蚕桑生产。1990年至1992年改造开发河滩,集中成片规模发展密植桑园3500余亩,并建立全心全意为蚕农提供“一条龙全方位”服务的体系,调动了蚕农和积极性。该县1989年养蚕发种仅61张,产蚕1500余公斤;1993年发种9000张,比1980年增长146倍;产鲜茧247  相似文献   

19.
许莹  王林 《四川蚕业》2009,37(4):42-44
延长蚕业产业链,增加蚕农收入,发展高效生态规模蚕业是蚕桑发展方向。本文从环境条件适宜,生产原料充足;劳力资源充沛,规模优势明显;设施利用充分,蚕作比较安全;经济价值可观,社会意义深远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睢宁县规模化栽培桑枝香菇是可行的,对提高蚕桑综合效益,延长蚕业产业链,促进蚕桑业走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深远的意义,并简要介绍了桑枝栽培香菇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农村蚕病的发生和防治情况调查徐州市蚕桑技术指导站朱湘敏沛县林牧副业局付东山近年来,我市蚕病发生较为严重,尤其中、晚秋蚕,发病倒蚕已成为广大蚕农的后顾之忧,因而,我们深入各县、村调查,沛县1991-1993年连续三年中、晚秋蚕大面积发病,有的户颗粒无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