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吉林省是国家粮食主产区和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担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任务,然而吉林省又是一个水资源极其匮乏和农业用水比重较大的省份,多年来干旱缺水一直困扰着吉林省的农业生产,成为当前制约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据专家预测,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吉林省干旱缺水状况不会有根本的改变,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实践证明,实施旱作节水农业,可以提高自然降水和灌溉用水的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缓解水资源不足的矛盾,在我省日趋严重缺水的形势下,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旱作节水技术是吉林省农业发展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省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大省,又是土壤水分蒸发量大、降雨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因此要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行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是一项重大措施。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是个蒸发量大、降水量少、干旱缺水严重的省份.多年来,吉林省十分重视旱作节水技术研究、示范、推广工作,形成了适应吉林省特点的旱作节水农业配套技术,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旱作节水经验.为进一步促进吉林省农业的发展,维护粮食的安全,减少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加速农业跨越式发展进程,提出吉林省发展旱作节水农业.  相似文献   

4.
榆林市旱作农业技术发展与降水资源开发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市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农业生产以旱作为主,干旱缺水是农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着力提高降水资源利用率,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突破口和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5.
干旱缺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也面临着水资源日益短缺的严重问题,在工业和生活用水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农业灌溉用水严重匮乏。地处华北干旱地区的昔阳县,农村耕地一般都是依靠灌溉农业、旱作农业来进行耕作。因此,农业生产中以蓄水、保水、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技术应大面积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干旱缺水是我国北方地区农业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为缓解北方地区的缺水压力,发展节水农业是一种必然选择。半旱地农业是在运用旱作技术充分利用自然降水的基础上进行少量水补充灌溉的农业。这种农业用水类型在生产中已实际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农业大国,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对我国农业和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旱作节水农业机械装备,是实施旱作节水农业重要的工程措施。基于此,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旱作节水农业机械工程,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巴彦淖尔市属于无灌溉就无农业的地区,水资源是制约巴彦淖尔市农业发展的瓶颈,发展节水农业是解决农业干旱缺水的根本出路,解决好巴彦淖尔市所代表的水资源类型区的水分高效利用率,是当前迫切的任务,对于合理用水,有效节约水资源,增加农业生产的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促进农民增收和减轻因缺水而带来的负面影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特别是北方地区干旱缺水已经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而另一方面,农业这一用水大户的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平均只有0.4左右,用水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为缓解水资源危机、有效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水资源相对短缺的贫水国家,农业生产季节性干旱问题十分突出,近年来东北地区5~6月干旱现象更为严重,年年都有旱情发生,俗称"卡脖子旱",而此期间正是春小麦拨节分蘖、水稻插秧及大田作物出苗期.干旱缺水已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如何开展节水灌溉、选用何种节水灌溉技术是当前农业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黑龙江省友谊农场在此方面进行了尝试.  相似文献   

11.
《河北农业》2007,(7):1-1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干旱和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进一步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需要水资源的支撑。由于干旱缺水,土地产出能力受到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受到制约,农民增收受到制约。农田节水将节约用水与作物产出紧密结合,抓住了农田节水,就抓住了节水农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吉林省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近年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干旱程度日益加重并逐渐南移,干旱周期缩短,粗放的垦植与经营,使生态及土壤环境逐步恶化,水资源明显不足,严重影响到农业用水乃至生活用水的供给。为了科学合理地利用好现有水资源,提高土壤有效的蓄水保墒能力,应大力推广旱作节水技术措施。 1.玉米大垅双行节水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13.
一、深化对发展旱区农业战略地位的认识,增强发展旱作节水农业的紧迫感 是一个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水资源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全国50%以上的耕地受到干旱的威胁,涉及近1100个县市,旱区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3%.  相似文献   

14.
我国是世界13个贫水国之一,人均淡水占有量约2300立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25%,而农业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的3/4,我省自然特点是春旱秋涝,十年九旱,旱涝交替,干旱缺水是我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扣除北京、天津用水,全省人均地表水量仅200—300立方米,多年来靠开采历史上积累的深层地下水维持生产和生活(年开采150亿立方米,超采50亿立方米)。旱作节水农业是我省农业的重中之重,开发推广机械化旱作节水技术又是我省旱作农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口的增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逐步显露出来。新世纪的中国面临着三大水问题:水环境恶化、干旱缺水、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在当前表现得尤为明显,严峻的水资源形势对我国社会经济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农业节水灌溉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农业节水灌溉的实用技术及发展状况,对于优化水资源的配置,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促进水资源与农业、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是实现现代化农业进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可以有效解决地区干旱频发、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通过节水技术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保障农作物生长期的用水需求,从而实现高产高效的农业产出,保障粮食生产。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水资源总量逐年递减,不仅我国将要面临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干旱缺水也将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尤其是那些处于干旱区域的华北,农村耕地大都是依靠旱作农业来进行耕作,玉米作为华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因此在旱作玉米栽培中,以蓄水、保水、节水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技术应大面积推广和应用。旱作玉米是指年降水量350-650毫米,在无灌溉条件(雨养)的地块上进行玉米生产。1干旱对旱作玉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是农业大国,又是水资源相对紧缺的国家,而农业又是水资源的用水大户,水资源的紧缺导致农业用水受到很大的限制,影响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是粮食稳产增产的支撑和保障,要改善农业生产缺水现状,保障我国农业经济稳定发展,必须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大力推广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作为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的核心内容,灌溉工程节水技术也是节水效果最显著的技术措施。比较先进的节水技术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世界上13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之一,干旱和缺水严重制约着农业发展。为提高农业用水效率,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四个1号文件都强调要大力推进农业节水,农业部把节水农业作为一项战略性措施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所示,攻关集成了一批节水新技术,在全国150个县建立了示范基地,着力推广9种适合不同地域的配套节水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20.
北方地区干旱缺水已经威胁到经济社会的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制约因素.而另一方面,农业这些用水大户的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平均只有0.4左右,用水浪费加剧了水资源的缺乏.为缓解水资源危机、有效提高农业灌溉水的利用率,节水灌溉技术得到了日益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北方地区,主要是靠日光温室在冬春季节进行蔬菜、花卉等的反季节生产,获得很高的经济效益,因此在中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得到了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