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旱麦草属[Eremopyrum(Ledeb)Jaub et Spach]植物的起源、分类、分布、属内各物种间的系统学关系、核型特点及其与小麦族中一些属的遗传关系进行了概述,旱麦草属的起源及核型特征说明旱麦草属植物是小麦族(Triticeae)中比较进化的物种。总结了旱麦草属的特征和优点,进一步说明旱麦草属植物可作为优异野生种质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2.
1985年8月6—8日国际遗传资源委员会主办,在美国华盛顿举行了小麦族种质资源国际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各国从事小麦近缘植物种质研究的学者14人。会上讨论了小麦族内一年生和多年生各种属的命名和分类问题,逐属、逐种地评议了它们在牧草育种中的利用价值和与麦类作物的可交配性,还研讨了小麦近缘植物的收集状况和今后收集的优先点。小麦族内约有327个种。对整个小麦族进行属的划分比较困难,因为各家采用的分  相似文献   

3.
小麦族包含大量由不同基因组组成的异源多倍体物种。同一个异源多倍体物种的不同基因组可能对表型性状产生非对称性贡献,例如小麦属多倍体物种的形态分类特性,更像其A基因组供体物种,这种现象称为A基因组显性。由于基因组显性,小麦族形成了以A、D、U、St为轴心(显性)基因组的异源多倍体物种簇。异源多倍体物种的基因组显性可能与其进化适应优势的形成有关。在育种方面,基因组显性影响多倍体新作物开发及小麦-外源染色体易位设计。  相似文献   

4.
小麦族植物是禾本科植物中最重要的一大类群,包括人类主要粮食作物小麦,以及大麦、黑麦等许多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植物种类。对小麦族进行全面的系统学研究,建立合理的分类系统,是开展该族其他研究工作的理论基础。笔者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小麦族分类简史、分类现状和进展,深入分析了小麦族植物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最后提出进一步合理利用和保护小麦族中野生近缘物种,发掘抗病抗逆基因,创制小麦新品种和改良牧草,使之最大限度发挥麦族物种粮饲兼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在小麦属(Triticum)系统发育中,按染色体组型分类,自然界形成5个种,即二倍体的一粒小麦(T.monococcum)染色体组AA;四倍体的圆锥小麦(T.turgidum)染色体组AABB和提莫菲维小麦(T.timopheevii)染色体组AAGG;六倍体的普通小麦(T.aestivum)染色体组AABBDD和茹  相似文献   

6.
对迄至1985年的有关玉米族(Maydeae)分类的文献作了粗略综述。就形态学分类、细胞学研究和综合研究几个方面介绍了玉米族分类研究的现状。汇总各文献资料,列示了玉米族亚洲地理群各属的检索表、maize和teosinte分类命名的演变,以及近年来一些研究者提出的玉米族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7.
道罗费耶夫的研究指出,小麦属内有小麦亚属(19个种)和野生一粒亚属(8个种)。根据道罗费耶夫的原则,我国小麦可分为9个种和若干变种,其中六倍体种有普通小麦(变种127个)、密穗小麦(35个)、云南小麦(16个)、新疆小麦(7个)、西藏半野生小麦(23个),后3个种为我国所特有;四倍体种有圆锥小麦(19个)、硬粒小麦(11个)、波兰小麦(8个)、东方小麦(2个)。有的种和变种是近几年发现的。  相似文献   

8.
小麦籽粒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等,该研究通过测定24个不同粒色的小麦品种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籽粒色素含量,研究不同粒色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与小麦籽粒颜色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为B族维生素的利用及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MRM)精确测定小麦籽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含量,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籽粒色素含量;黑小麦76和VICTO 杂交后代F8代12个姊妹系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很大,12个姊妹系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冬鉴系列的10个小麦品种(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也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色素含量与B族维生素含量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籽粒颜色深小麦并不一定富含B族维生素.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受基因型的影响,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手段提高B族维生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黑小麦76(母本)和VICTO(父本)杂交产生的F8代12个姊妹系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存在着明显的超高亲杂种优势,因此,可通过有性杂交,培育高B族维生素含量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新疆小麦族野生植物有11属99种,富含抗白粉病、抗锈病和抗麦蚜基因,染色体倍性变化复杂,是我国小麦种质资源的一个天然基因库。  相似文献   

10.
人工接种及田间调查的结果表明,采自河南和陕西的小麦白粉菌系能正常地侵染7属23种禾本科植物。其中有6属11种禾草为国内首次报道的该菌寄主。连同前人的研究,目前发现的我国小麦白偻菌寄主植物已达10属31种。从小麦属各植物材料对小麦白粉菌的感染情况,进一步支持了小麦属的现代分类理论。  相似文献   

11.
至1990年底,国家种质库已保存小麦属种质资源20个种(亚种)30466份(普通小麦28789份,稀有种1677份)。其中保存国内小麦9个种(亚种)18180份,国外引进小麦17个种12286份。入库种子发芽率分布,国内小麦与引进小麦之间,国内普通小麦各省份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保存的国外引进小麦属材料,原产(来源)于78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12.
1987年对黄土高原的小麦近缘野生遗传资源进行了考察,明确了小麦族野生种属在黄土高原的分布及生境,收集了5个属22个种的材料,采集了123份种子和148份标本,对20个种的材料进行了根尖染色体观察,明确了各个种的染色体数目。  相似文献   

13.
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属植物,传统的分类体系主要以形态特征为依据。在小麦属内又分为20多个种,如一粒小麦、二粒小麦、硬粒小麦、普通小麦等等。在各种小麦中,普通小麦的经济价值最高,在全世界的分布范围最广,其播种面积占世界小麦总面积的90%以上。我国种植的小麦品种基本上是普通小麦,所以一般提到小麦,主要指普通小麦而言。硬  相似文献   

14.
小麦的起源、进化与中国小麦遗传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从小麦属的分类、小麦的近缘植物、小麦的地理起源、小麦栽培起源与传播、小麦的进化、中国小麦遗传资源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全面分析了小麦的起源、进化及可利用资源,为小麦种质创新和培育新品种提供了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5.
徐民生领衔编著的《仙人掌类及多肉植物》一书出版后,我多次买不到,说明十分畅销。后来偶然从出版社弄到一本,读完之后,确实觉得多年来对仙人掌类植物在分类方面的困惑得到了缓解。因为仙人掌科(Cactaceae)是一个十分庞大的科,近200年来,许多植物分类学家对于这一科的内容有很多争议,主张分为亚科、族、亚族及属的形态依据很不一致,因此所包括的种也多少不一。从1753年林奈最早所提的22种,到1977年巴克伯(C.Backberg)的专著中提出的236属3800种,已变化很多,直到1980年以后仍不断出现新的论著,众说纷纭。因此情况很复杂,莫衷一是。而在读者中引起的困惑就更是一个难以解决的大问题了。  相似文献   

16.
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育种(二)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高明尉 《作物学报》1980,6(1):57-62
<正> 1951年日本遗传学家木原均为了探讨小麦的起源与亲缘关系,研究细胞质与细胞核之间的相互作用,采用了与小麦属近缘的物种——山羊草属中的尾状山羊草(Aegilopscaudata)作为试材,开展了研究。木原均用它作母本,以六倍体普通小麦(Triticum vulgare)作轮回亲本,通过连续回交完成了核置换,育成了一批具有前者细  相似文献   

17.
<正>(接上期)3.粗山羊草Ae46抗叶锈基因鉴定及BAC文库构建单位名称:河北农业大学评价单位名称:河北省教育厅小麦远源亲本包括乌拉尔图小麦(A染色体供体),山羊草属(B染色体供体)和粗山羊草(D染色体供体),其中粗山羊草在小麦进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并为小麦品种改良提供了一批优良  相似文献   

18.
小麦籽粒含有多种B族维生素,本研究通过测定24个不同粒色的小麦品种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及籽粒色素含量,并研究不同颜色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与小麦籽粒颜色的关系及其变异规律,为B族维生素的利用及小麦品质育种提供依据。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采用大气压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检测(MRM)模式精确测定小麦籽粒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麦籽粒色素含量。黑小麦76和VICTO杂交后代F8代12个姊妹系B族维生素含量变化很大,12个姊妹系间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冬鉴系列的10个小麦品种(系)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含量差异达显著水平。相关分析表明,籽粒色素含量与B族维生素含量不存在显著正相关,籽粒颜色深小麦并不一定富含B族维生素。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受基因型的影响, 可以通过遗传改良的手段提高B族维生素在小麦籽粒中的含量。黑小麦76(母本)和VICTO(父本)杂交产生的F8代12个姊妹系的小麦籽粒中B族维生素含量存在着明显的超高亲杂种优势,因此,可通过有性杂交,培育高B族维生素含量的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9.
《种子》2020,(7)
为了准确分类小麦籽粒为面包小麦或硬粒小麦,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应用,依靠多层感知器(MLP)通过高分辨率摄像机,利用图像处理技术(IPT)获取了4维3色5纹理的主要视觉特征;再从12个主要特征中复制出21个视觉特征,将视觉特征的数据集作为ANN模型的输入参数建立了4种输入数据子集的ANN模型。将200粒籽粒中的180粒用于ANN模型训练,20粒用于精度测试。利用相关CfsSubsetEval算法对ANN模型进行简化,确定了对分类结果最有效的输入参数个数为7。采用简化的ANN模型对20粒样品进行检测可准确分离面包小麦和硬粒小麦的籽粒,平均绝对误差(MAE)为9.8×10~(-6)。本研究提出的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分类器可以成功对小麦籽粒进行自动分类。  相似文献   

20.
从小麦茎叶组织中分离内生真菌,为小麦白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新途径。通过小麦白粉菌的孢子萌发抑制实验,共得到4株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较好的菌株,抑制率分别达到86.07%、83.11%、91.14%和96.23%。利用小麦离体叶段白粉病害防治试验测定不同拮抗菌株的发酵液防治效果,根据白粉病病情鉴定的6级分类标准鉴定小麦病级,并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其中拮抗菌株BF11和BF19处理后,小麦白粉病病情有所减轻,防治效果分别为:82.14%和88.49%。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BF11为镰孢霉属(Fusarium sp.)真菌,BF19为曲霉属(Aspergillus sp.)真菌。研究得到的内生真菌BF11和BF19可为生防菌剂的开发提供有益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