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农业结构调整和人们膳食结构变化,甘薯在江苏省已有增加趋势.但因甘薯病毒病侵染,使甘薯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脱毒甘薯,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且品质也明显改善.为加速脱毒甘薯技术的推广应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现将脱毒甘薯的增产特性和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甘薯脱毒是一项高新农业增产技术。其推广应用是迅速提高甘薯产量,改进品质的有效方法。试验表明,脱毒甘薯一般可增产30%左右。目前,脱毒甘薯的推广刚刚起步,虽已推广一定面积,但发展很不平衡。本文就推广中的问题予以剖析,并提出对策。以加速脱毒甘薯的推广,使...  相似文献   

3.
脱毒甘薯主要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甘薯感染病毒后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产量下降,一般减产20%以上.重者减产50%采用甘薯脱毒技术是防冶病毒病,恢复品种种性,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的有效途径。泉州市1998年开始从龙岩市农科所和福建农林大学引进脱毒甘薯种薯(苗)进行试种,增产幅度在10%-30%。近几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2005年我市脱毒甘薯种植面积203万亩,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25.4%,平均亩产鲜薯2047公斤,  相似文献   

4.
惠安县是闻名的甘薯县,常年种植面积25万亩,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48%,甘薯产量占粮食总产量一半以上。1999年开始引进脱毒甘薯进行多点试验示范,其中辋川镇两个村也作为脱毒甘薯栽培示范片,取得明显的增产效果。 脱毒甘薯的推广应用,对甘薯主产区是重大贡献。由于大面积连续多年推广应用主栽品种,易受病毒侵染,造成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较差。为了有效克服以上缺点,提高甘薯单产和品质,近年来在县农业局和  相似文献   

5.
李伟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4):43+105
脱毒甘薯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收益大的特点而受到农民的欢迎。着重介绍脱毒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旨在为提高淮北地区的甘薯产量及品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6.
甘薯是主要粮食作物,增产潜力很大。多年大面积试验示范结果表明:通过采取选用良种、培育脱毒壮苗、深耕起垄、配方施肥、适时早栽、合理密植和加强田间管理这一套技术措施,能大幅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由于脱毒甘薯增产效果显著,在全国甘薯产区得到了迅速推广应用,为探讨脱毒甘薯不同种代的增产效果,我们对不同级别种薯(苗)进行了栽培试验,以期为生产上推广应用脱毒甘薯和及时更换脱毒种薯,充分发挥脱毒甘薯增产潜力,提高甘薯产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甘薯是南安市最主要的薯类作物,常年种植面积6666.7hm^2,长期种植新种花、湘薯75-55、金山57、台薯系列等老品种,加上农户留种自繁和沿用传统的栽培方式,导致出现品种混杂、种性退化、抗性差、产量低、品质下降等不适于甘薯食品加工的问题。为了促进南安市甘薯生产,南安市农技站在引进脱毒甘薯品种的前提下,积极探索脱毒甘薯高产栽培技术,1999年从龙岩市农科所引进脱毒甘薯品种(苗)试种,经南安市多点试验示范表明,脱毒甘薯的增产幅度达10%~25%,且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脱毒甘薯品种,目前全市推广面积已达2666.7hm^2,占全市甘薯种植面积的43.5%。推广脱毒甘薯栽培技术对提高甘薯产量、品质和效益起到重要的作用。现将脱毒甘薯的高产栽培技术及经济效益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甘薯是河南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年种植面积80万hm2.由于甘薯病毒病的侵染,使甘薯产量和品质受到严重影响,每年造成近20亿元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脱毒甘薯,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品质也明显改善.为了加速脱毒甘薯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其增产效果,现将脱毒甘薯的增产特性和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脱毒甘薯种性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脱毒甘薯植株生长健壮,病害轻,产量高.一般可比未脱毒的甘薯增产40%以上.要使脱毒甘薯高产,在栽培技术上应抓好选种、整地、扦插质量、追肥、防病和田间管理等技术环节.这样才能夺取高产,提高脱毒薯的种植效益.  相似文献   

11.
本文扼要地介绍了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脱毒甘薯的增产特性及高效栽培技术。试验示范表明,脱毒甘薯萌芽性好、出苗早,结薯早、商品率高,可以大幅度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2.
脱毒甘薯的特点及其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脱毒甘薯抗病毒病、品种种性恢复的特点,介绍了脱毒甘薯优质高产的栽培技术,为脱毒甘薯栽培提供技术参考,从而有效地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3.
由于多年的无性繁殖,使甘薯受到多种病毒病的影响致使种性退化,严重影响着产量及品质。利用甘薯微茎尖进行诱导培育获得脱毒植株。脱毒甘薯由于不携带病毒因而生理习性有所不同,其明显表现在茎叶生长势强、块茎膨大速度快,增产幅度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14.
甘薯病毒病是影响甘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病毒病在田间的发生较为普遍,病毒病为害损失一般在20%以上。根据病毒传播途径。利用病毒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或带毒少的原理,采用甘薯茎尖分生组织培养无病毒薯苗,对提高甘薯产量和品质具有显著效果。推广甘薯脱毒技术成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脱毒甘薯增产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脱毒甘薯的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薯脱毒苗营养生长旺盛,主茎长、分枝数、茎叶鲜重等都显著高于普通对照苗;脱毒苗薯块膨大早、膨大速度快、产量高.甘薯脱毒后一般可增产50%以上,出干率提高1~ 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脱毒甘薯生长发育特性和增产效果,选育出适合当地农业生产的脱毒甘薯。[方法]以"一窝红"和"卢选1号"2个甘薯品种为研究材料,对其整个生育过程进行调查,对各关键时期植株生长发育的形态指标进行了测定和研究。[结果]脱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甘薯植株的生长发育,一些形态及产量指标如蔓长,茎、叶鲜重,块根直径,块根重量,茎分支数,结薯数和单株产量都发生显著变化。生育前期脱毒甘薯植株的生长优势表现在地上部,后期优势表现在以产量形成为主的地下根部。[结论]脱毒甘薯的增产效果明显,因此应用脱毒苗是当前解决病毒病的最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甘薯病毒病广泛见于福建省各甘薯主产区,甘薯病毒种类主要有: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PFM V)、甘薯潜隐病毒(SPLV)、甘薯褪绿斑病毒(SPCFV),其中甘薯羽状斑驳病毒是最主要的种类。各种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甘薯品种田间带毒率为100%。通过对甘薯脱毒技术、指示植物法甘薯茎尖苗带毒检测技术、脱毒苗的增产效果和增产机理及脱毒苗繁殖和利用等进行研究,建立了福建的甘薯脱毒薯(苗)生产技术体系,为今后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脱毒甘薯不同世代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脱毒商薯19和脱毒北京553不同世代苗以及未脱毒薯苗的产量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脱毒薯世代苗均较未脱毒甘薯苗有一定的产量挽回损失,世代数越小,挽回损失越高。不同品种间相同世代薯苗挽回损失率表现不同,脱毒商薯19在F2代与未脱毒甘薯苗在产量上差异显著,而脱毒北京553在F2代与未脱毒甘薯苗在产量上虽有一定的增产,但差异不显著。在生产上推广脱毒种薯苗,宜采用脱毒一、二代种薯苗,特别是脱毒二代,既增产又降低成本,而不宜推广脱毒三代及以后世代的种薯。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甘薯病毒病发生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编者按甘薯病毒病是导致甘薯种性退化、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的重要原因,每年给我省造成近20亿元的经济损失。利用生物技术培育的脱毒甘薯不仅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薯块商品率和出干率也明显提高。我省普及种植脱毒甘薯,每年可增加鲜薯50亿kg,增加产值20亿元以上...  相似文献   

20.
福建甘薯病毒病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是我省第二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26万hm2左右,而病毒病的发生为害,会引起甘薯品种种性严重退化,品质变劣,减产20%以上.因此,江苏、山东等省相继开展了甘薯脱毒技术研究,并大力推广应用脱毒甘薯,一般增产20%~40%,高的可成倍增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