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金叶女贞在园林绿化中应用面积的增大和应用时间的延长,病虫害逐渐发生并日趋严重.2008—2009年对株洲市金叶女贞病虫种类的调查结果表明,株洲市金叶女贞为害较为严重的主要有叶斑病、白粉虱、烟煤病等,对其症状、发生规律进行观察,并提出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金叶女贞快速繁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叶女贞又名冬青 ,蜡虫树。原产于我国和日本 ,常绿灌木 ,单叶对生 ,叶薄革质 ,叶色金黄 ,生长期与翠绿的龙柏、绯红的紫叶小蘖组合 ,可形成强烈的色差对比 ,利用金叶女贞的耐修剪习性与叶色的特色 ,在现代园林绿化中被大量利用。为能快速大量繁殖苗木 ,以满足园林绿化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农村实用技术》2007,(8):51-51
金叶女贞为木犀科女贞属小灌木,初生叶片金黄色,老叶呈绿色,有光泽,适应性强,管理粗放,是目前园林绿化的常用树种.现简单介绍金叶女贞嫩枝扦插繁殖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金叶女贞(Ligustrum lucidum cv.)木犀科女贞属半绿小灌木.叶色金黄,尤其在春秋两季色泽更加璀璨亮丽,被广泛应用到园林绿化当中.近几年,部分园片金叶女贞叶片出现褐色病斑,大量叶片脱落甚至枝干枯死,严重影响了园林绿化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5.
金叶女贞叶斑病是金叶女贞的重要病虫害之一,每年造成金叶女贞连续落叶,使其失去观赏价值,严重时可造成大量枝条甚至整株死亡,给园林绿化带来很大损失。本文介绍了金叶女贞叶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周甫红 《农家参谋》2022,(3):129-131
本文针对大叶女贞高杆嫁接金森女贞技术进行探讨,主要阐述了大叶女贞与金森女贞的特点,并提出了大叶女贞高杆嫁接金森女贞的技术,同时提出了大叶女贞高杆嫁接金森女贞后期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叶女贞金黄的叶色与其耐修剪的特性使其在园林绿化中被大量应用,多年来,笔者从事苗圃的管理工作,下面谈谈种植金叶女贞的几点种植体会:1金叶女贞的幼苗繁育为了降低苗木成本,一般是自繁自育幼苗,即扦插繁育金叶女贞小苗。在扦插中幼苗的成活率与插穗的木质化程度、扦插的时间、基质等条件有关,一般采1~2年的木质化枝条作插穗,在河北省南部一般秋季8月下旬扦插较好,扦插的基质用粗沙土。要做好苗床的补湿、通风工作,为保证苗木质量,尤其要加强消毒,防止小苗真菌感染,出现成片死亡或是幼苗感染病菌。  相似文献   

8.
在自然条件下对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金叶女贞的比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小叶女贞,而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则高于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的光合能力低于小叶女贞,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均低于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和小叶女贞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均为单谷曲线,二者发生光合“午休“现象的原因不同.  相似文献   

9.
金叶女贞与小叶女贞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自然条件下对金叶女贞(Ligustrum vicaryi)和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金叶女贞的比叶质量和叶绿素含量均极显著低于小叶女贞,而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则高于小叶女贞;金叶女贞的光合能力低于小叶女贞,净光合速率、表观量子效率、羧化效率、PSⅡ原初光化学效率和PSⅡ的潜在活性均低于小叶女贞;金叶女贞和小叶女贞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为双峰曲线,水分利用效率均为单谷曲线,二者发生光合"午休"现象的原因不同.  相似文献   

10.
女贞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贞,又名冬青。因其枝叶茂密,树形整齐,现在多用于行道树、绿篱等园林绿化。其叶片可用于蒸馏提取冬青油,作为甜食和牙膏等的添加剂。成熬果实晒干为中药女贞子,性凉,味甘苦、可明目、乌发、补肝肾。主要品种有大叶女贞、金叶女贞、红叶女贞、花叶女贞、红果女贞等。  相似文献   

11.
郑艳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2):159-159,229
金森女贞是近几年引进徐州市的新品种。探讨了金森女贞的生态学特性及在园林上的应用优势,调查了金森女贞在徐州市近年来新建成的道路绿地、公园绿地等的生长情况,分析了金森女贞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正在园林绿化和植物造景方面,金叶女贞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独特的色彩常与紫叶小檗、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小龙柏等组合集栽,也有做绿篱或单独片植的,色彩配置鲜明,观感极佳。但是,经过多年实践证明,密集栽植容易造成金叶女贞个体之间相互拥挤不通风,  相似文献   

13.
金叶女贞为木犀科女贞属,其是由加州金边女贞与欧洲女贞杂交育成的。高2~3米,冠幅1.5~2米。叶片较大叶女贞稍小,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5厘米。总状花序,小花白色。核果阔椭圆形,紫黑色。金叶女贞叶色金黄,尤其在春秋两季色泽更加光彩亮丽。金叶女贞在生长季节叶色呈艳丽的金黄色,可与紫叶小檗、红花继木、绿叶的龙柏、黄杨等组成灌木状大手笔色块,以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也可修剪成球形,极具佳的观赏效果。正是由于金叶女贞具备诸多的  相似文献   

14.
金叶女贞为木犀科女贞属,其是南加州金边女贞与欧洲女贞杂交育成的。高2~3米,冠幅1.5.2米。叶片较大叶女贞稍小,单叶对生,椭圆形或卵状椭网形,长2~5厘米。总状花序,小花向色。核果阔椭圆形,紫黑色。金叶女贞叶色金黄,尤其在春秋两季色泽更加光彩亮丽。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金森女贞标准化生产育苗,确保产业健康发展,促进我省特色花卉苗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特制定金森女贞扦插育苗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16.
徐东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751-10752,10767
[目的]对壳聚糖防治金叶女贞褐斑病的效果进行了研究,为壳聚糖在防治金叶女贞褐斑病上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及人工感染的方法,对壳聚糖体外抑制金叶女贞褐斑病菌以及预防和治疗金叶女贞褐斑病进行了试验。[结果]3种分子量的壳聚糖体外抑菌效果都很好,其中分子量5万~6万效果最好,1万~2万次之,6000效果稍差;壳聚糖预防试验中,分子量5万~6万和1万~2万的预防效果都很好,在2.0%浓度时,可以达到免疫效果,分子量6000的效果较差,感病率51.37%~83.32%;治疗效果与治疗时间关系密切,24h施药时各分子量的2.0%浓度也达到免疫效果;36和48h施药时分子量1万~2万和5万~6万的高浓度治疗效果不错,其他均较差。[结论]分子量5万~6万、浓度1.5%~2.0%的壳聚糖预防和治疗金叶女贞褐斑病,能够达到很好效果,治疗时间以感菌后48h以内为好。  相似文献   

17.
<正>金叶女贞叶色金黄,枝叶密生,耐修剪,对多种有毒气体抗性强,为探索其栽培管理技术,对其进行试验栽培。一、试验概况1.材料来源2007年从江苏常州、沭阳引进金叶女贞作为试验材料。2.试验地点库尔勒市属典型的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年  相似文献   

18.
3种女贞属植物的扦插繁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女贞(Ligustrum lucidum)、小叶女贞(L. quihoui)和金叶女贞(L. vicaryi)的扦插繁殖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小叶女贞和金叶女贞的扦插生根率很高,不同处理组合之间差异相对较小;女贞的扦插生根率较低,不同处理组合之间的生根率相差达50%以上;对于女贞的扦插,选择适当的处理组合可显著提高其生根率,应用200 mg/kg NAA溶液浸泡长度为10 cm的女贞插穗20 s,可获得53.33%的生根率;金叶女贞扦插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5 cm长的插穗,200 mg/kg的IBA溶液浸泡20 s;小叶女贞扦插的最佳处理组合为:15 cm长的插穗,200 mg/kg NAA溶液浸泡20 s。  相似文献   

19.
金叶女贞叶斑病是一类造成植物大量落叶的重要病害,严重影响金叶女贞的正常生长和观赏价值。本实验首先应用控制变量法探讨不同碳源及氮源对金叶女贞褐斑病病菌生长状况的影响,然后应用烫伤接种生测法,对金叶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寄主范围做了进一步研究。结果表明:葡萄糖、乳糖、果糖、蔗糖、麦芽糖、甘露醇均能促进金叶女贞褐斑病病菌其生长,葡萄糖效果相对较明显;蛋白胨、硝酸铵、硝酸钾、硫酸铵、酵母膏均能促进分生孢子萌发,蛋白胨效果更明显;金叶女贞褐斑病病原菌对不同种植物侵染能力有差别,在供试植物中金叶女贞对金叶女贞的侵染性最强,对樟树、石楠、夹竹桃也有一定的侵染性,对桂花树、广玉兰、竹子、含笑、醋酱草、金丝梅、枇杷无明显的侵染性。研究结果对于此病原菌的研究和防治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金叶女贞具有易繁殖、适应性强、耐修剪、金黄色叶期长、大色块组景效果好等优点,一经引进,便在我国大江南北广泛种植,尤其用来作模纹花带造型和大色块等组景效果特别好,它为城市绿化带来了一场绿色革命.经过几年的引种栽培,发现金叶女贞在生长期存在斑秃、虫害等突出问题,进而引起落叶现象,严重影响了景观效果.近年来,笔者为防治金叶女贞落叶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