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9年对黑龙江省紫花苜蓿种植区的8个地市县进行了根腐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根腐病普遍发生,严重地块发病率达92%,致病菌的优势种为镰刀菌、丝核菌。  相似文献   

2.
青稞普通根腐病的调查与病原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稞在我国西北青藏高原地区广泛种植,根腐病对青稞的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2016年6-8月,分别对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海东市和海北藏族自治州等地苗期和成株期青稞根腐病进行了调查,并采集疑似青稞普通根腐病样品。采用常规的组织分离法分离其病原,测定致病性,进行柯赫氏法则验证。通过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病原的分类地位。结果发现,在我国西北青藏高原地区甘肃省甘南州、青海省海东市和海北州等地均有青稞普通根腐病发生,发病率为5%~15%;其发病症状为叶片呈黄绿色,幼苗瘦弱或死亡,穗白粒瘪,根部发黑、腐烂或断裂;分离鉴定发现其病原为麦根腐平脐蠕孢和链格孢。该研究为国内外首次报道,为青稞根腐病的防控工作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沙打旺根腐病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5月至2001年7月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对沙打旺根腐病防治的研究表明,沙打旺根腐病病原菌经鉴定为茄病镰刀菌黄芪专化型和尖孢镰刀菌黄芪专化型,为世界首次发现;BM生防菌剂在田问表现出良好的防病效果和促进生长作用,防治效果49.13%~64.18%,是防治沙打旺根腐病最佳的生防菌剂,具有防效好、持效长、能延长沙打旺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山东饲料》2007,(5):37-38
今年4月初,济阳、商河、章丘等地的部分农民反映,其小麦出现生长缓慢、叶片枯黄等现象,严重的导致植株死亡。有的农民甚至认为是除草剂为害,属人为破坏,便向公安机关报警。当地各级领导非常重视,为澄清原因,提出对策,迅速请有关植保、农药专家到现场考察,最终鉴定为小麦根腐病发作,不属除草剂为害,更不是人为破坏。为帮助农民朋友及基层技术人员识别小麦根腐病,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以杜绝今后类似情况发生,本刊特请参与这次现场考察鉴定的山东省农科院植保所李长松研究员,就小麦根腐病的鉴别与综合防治,回答读者提问,敬请关注。[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1根腐病类型 引起并导致葡萄的根部病害有:白纹羽病、根朽病、紫纹羽病、白绢病及圆斑根腐病。最常见的是圆斑根腐病,有时几种病害同时发生。  相似文献   

6.
根腐病是危害油梨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世界上所有的油梨种植区都有发生,已成为制约油梨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引起油梨根腐病的病原有:疫霉菌、蜜环菌、焦菌以及丝核菌等,其中疫霉菌为主要的病原菌。本文从病原菌发病规律、病原真菌的致病机理以及根腐病的综合防治等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总结油梨根腐病的研究现状,开拓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作和倒茬两种种植方式的对比试验,探讨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因素,优选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党参种植方式。根据甘肃省陇西县党参种植特点和根腐病发病规律,设立前茬为玉米连作种植(CK1)、前茬为小麦连作种植(CK2)和前茬为马铃薯连作种植(CK3)、玉米-党参-玉米-党参倒茬种植(T1)、小麦-党参-小麦-党参倒茬种植(T2)、马铃薯-党参-马铃薯-党参倒茬种植(T3)共6个处理,分析不同种植方式对党参根腐病发病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党参-小麦-党参倒茬种植(T2)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效果最显著,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在12.4%以下;其次是玉米-党参-玉米-党参倒茬种植(T1),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在16.6%以下。结果提示,采用小麦-党参-小麦-党参轮作倒茬种植方式,可以降低党参根腐病发病率,减少农户经济损失,提高党参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以湖北兴山枳砧纽荷尔脐橙未感病、轻度感染和严重感染根腐病植物为材料,分析根腐病发生对菌根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感病植株相比,轻度感病与重度感病植株根系菌根侵染率分别降低了50.4 %和64.9 %。此外,根腐病发生还显著抑制了根系活力、根际孢子密度和土壤菌丝长度,且随着根腐病发生程度加剧,菌根生长抑制也逐渐增强。根腐病发生也显著降低菌根真菌释放的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含量,尤其是难提取和总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研究结果暗示了根腐病的发生抑制了枳砧纽荷尔脐橙菌根的生长以及菌根代谢物球囊霉素的释放。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豆科牧草根腐病的病原,影响病害的因素及其对牧草生长的影响,引用资料自1910~1989年底。根腐病的主要病原是真菌,目前世界各地自豆科牧草病根上至少已分离、鉴定出176种真菌,其中75%为半知菌。土壤温度、含水量、害虫与线虫的危害、他种病害、以及田间管理措施等均可影响根腐病的发展。根腐病在牧草生长的各个时期均可造成危害:其引致牧草建植不良、产量下降、固氮力降低,草地寿命与利用年限缩短。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根腐病的发生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根腐病已经成为紫花苜蓿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为此就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害、分布及危害与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1.
苜蓿根腐病对苜蓿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引起根腐病病原真菌的种类,本文对从陕西省定边县牧草草场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得到的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EF-1α序列分析鉴定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的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落形态学观察及显微镜下菌丝、孢子的观察,该病原菌属于引起苜蓿根腐病的镰刀菌属(Fusarium);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基因组DNA,并对EF-1α序列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与Genbank已知近缘种属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与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亲缘关系最近,可信度达99%;最后通过根部接种试验,接种苜蓿根部发病症状与田间根腐病发病症状一致,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研究的引起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锐顶镰刀菌(F.acuminatum)。  相似文献   

12.
为了明确甘南州临潭县青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与根腐病的关系,以临潭县10个青稞主产区为研究对象,调查根腐病发生情况,同时采集健株和病株根际土壤,研究其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根腐病的影响。结果表明,10个地区青稞根腐病田间发病率5%~20%。青稞根际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钾与发病呈正相关,而铵态氮和硝态氮呈负相关。土壤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脲酶和蔗糖酶与发病呈负相关,而纤维素酶呈正相关。发病青稞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细菌 > 放线菌 > 真菌,土壤细菌和放线菌与发病呈负相关,而真菌呈正相关。青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对根腐病的影响较小,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3.
苜蓿根腐病对苜蓿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为了解引起根腐病病原真菌的种类,本文对从陕西省定边县牧草草场紫花苜蓿根部分离得到的根腐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观察、EF-1α序列分析鉴定及接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对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中的分离、纯化得到的单菌落形态学观察及显微镜下菌丝、孢子的观察,该病原菌属于引起苜蓿根腐病的镰刀菌属(Fusarium);用CTAB法提取病原菌基因组DNA,并对EF-1α序列进行PCR扩增、回收纯化、克隆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比对,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与Genbank已知近缘种属亲缘关系,结果显示与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亲缘关系最近,可信度达99%;最后通过根部接种试验,接种苜蓿根部发病症状与田间根腐病发病症状一致,鉴定结果显示本试验研究的引起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病原菌为镰刀菌属锐顶镰刀菌(F. acuminatum)。  相似文献   

14.
过氧化物酶活性在紫花苜蓿抗根腐病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离体叶接种方法进行根腐病接种后,筛选出免疫、高抗、中抗和中感的4个苜蓿品种,测定其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从接种根腐病后POD活性的变化来看,4个品种的POD活性比接种前有所提高,且抗病性差的品种POD活性提高最多,从而说明POD活性可作为筛选抗根腐病材料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紫花苜蓿根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紫花苜蓿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之王”,但苜蓿根腐病成为紫花苜蓿大面积推广的一个主要的限制因素。苜蓿根腐病的病原主要是镰刀菌,其中的尖孢镰刀菌、茄镰刀菌、燕麦镰刀菌等被认为是侵染根部的真菌中的优势种。生物技术是当前植物抗根腐病育种中的一个应用热点,它具有目的性强、育种效率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6.
在生产中黄瓜枯萎病、黄瓜疫病、黄瓜根腐病、黄瓜蔓枯病在发病初期较为相似,很容易混淆,本文从不同病的症状、维管束、发病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分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张茜 《北方蚕业》2015,(2):34-35
针对桑树根腐病在我省各蚕区普遍发生的现状,分析了桑树根腐病的发病规律和致病因素,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对无菌苗根部接种法的接种条件进行了筛选,应用FO-3菌株、接种2ml菌液的方法对62个苜蓿品种(含北美苜蓿协会抗根腐病评价的标准对照品种)进行根腐病的抗病性评价,并初步筛选我国的抗根腐病评价标准对照品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根腐病的抗病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其中Moapa 69、VERNEMA、Southern Special和WAPH-1的抗病性相对较强,北疆、图牧1号和公农1号的抗病性相对较差.聚类分析表明,62个苜蓿品种大致分为三类:4个品种为抗病品种,31个品种为中抗品种,27个品种为感病品种;3个标准对照品种均分在上述三类中,对其他59个苜蓿品种进行我国抗根腐病评价标准品种的筛选,初步筛选出VERNEMA、公农2号和北林203为抗病品种、中抗品种和感病品种的标准对照品种.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根腐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根据国内外现有资料,系统综述了紫花苜蓿根腐病的主要病原,分布及危害,影响发病的因素及流行规律,防治措施等,并展望了其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1997年5月至2001年7月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对沙打旺根腐病防治的研究表明,沙打旺根腐病病原菌经鉴定为茄病镰刀菌黄芪专化型和尖孢镰刀菌黄芪专化型,为世界首次发现;BM生防菌剂在田间表现出良好的防病效果和促进生长作用,防治效果49.13%~64.18%,是防治沙打旺根腐病最佳的生防菌剂,具有防效好、持效长、能延长沙打旺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