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对β- 葡糖苷酸酶(GUS)基因在转基因花生T1- T3 代植株中的活性测定和NPT II基因在T3 代植株中的活性和PCR检测表明:T1 代的GUS基因为1 ∶1、3∶1 等分离, T2 和T3 代GUS基因符合3 : 1 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的植株数增加,1 : 1 分离单株比例逐渐减少。从T3 代中就可选择到GUS基因纯合的单株,得到了4 株遗传性稳定的单株,说明GUS基因在转基因花生植株后代的遗传应属于单基因显性遗传规律。实验证明,位于同一质粒上的GUS和新霉素磷酸转移酶(NPT II)基因,在转基因花生植株中表现为连锁遗传。  相似文献   

2.
借助于 Aвзис(四倍体-Aврора高大山羊草)代换的形式可以获得一系列含有减数分裂时 21的Aврора品系和某些高大山羊草特有的性状。对白粉病抗性不同的Aврора品种的8个品系是由其杂交而成的。杂种的染色体配对和对白粉病抗性的研究证明了所有代换系有一个或至少有一个同源染色体。但是,某些品系之间什么样的高大山羊草染色体代换小麦的同源染色体是有差异的、为了识别这些品系中的两个同源组与中国春代换系杂交的 1E(1D)、2E(2D)、3E(3D)、4S1(4D)、5U(5D)、6R(6D)、7E(7D)杂种染色体配对,研究结果证明了一个高大山羊草染色体代换了ABpope小麦中的6D染色体;从这些染色体能够了解6S1或6Ssh随体携带抗白粉病的显性基因,引起上层穗芒和茎秆表面花青素着色发育不全。  相似文献   

3.
一些抗白粉病广谱性有效抗源已在小麦中确定出来,但在许多品种中抗性基因的特性还未知.从1982年国际冬小麦白粉病与锈病圃筛选的10个冬小麦品系作为试材,研究了作用基因的数量与抗白粉病的遗传模式.每个品系都同敏感性品种Chancellor杂交,在温室内用127号B.graminis小种接种亲本、F_1、F_2、BC_1(Chancellor×F_1)及F_3代群体幼苗,评价了白粉病反应.除过ST1-25外,所有亲本都表现抗性。遗传分析表明,C39和SI5中的抗性受3个显性基因控制,A55-2、R107、GO4779、OK75R3645及BulkPV63-6中的抗性由简单的部分显性基因控制.Armada与Chancellor间杂交产生的F_2、F_3及BC_1群体抗性表现不一致,但至少表明Armada有1个抗性基因,很可能是以前指出的Pm4b.VPM1和ST1-25中抗性各由1个隐性基因控制.10个亲本中表现出3至11个不同的抗性基因.  相似文献   

4.
油菜双重不育系活性氧清除酶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细胞质不育系(CMS)L17A及保持系、细胞核不育两系(GMS)L18AB为对照,对甘蓝型油菜细胸质+细胞核双重不育系(GCDMS)品系GCDA-2测定花花和花蕾中的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氧清除酶活性,。结果表明:细胞核+细胞质双重不育系中的两类不同育性类型的不育株中,质不育株GCDA-2BA与细胞不育系数似,MDA含量、CA  相似文献   

5.
低温胁迫对杂交稻及其亲本幼苗内源活性氧清除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试验以4个杂交稻组合及其亲本幼苗为材料,在低温(2℃)胁迫下测定超氧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物酶( POX)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抗坏血酸( ASA)含量以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使生物自由基清除剂相对含量(或活性)明显下降,MDA相对含量随SOD活性下降而增高,相关系数为-0.91-0.97。分离得到3条SOD同工酶谱,迁移率( Rf)分别为0.76、 0.63和0.36。认为生物自由基清除剂的活性和含量水平与杂交水稻的耐寒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PEG处理对大豆幼苗活力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采用PEG-6000(聚乙二醇)浸润大豆种子(黑脐91-1),能显著提高种子萌发率和幼苗活力,降低吸水萌发时的外渗电导率,其中以20%PEG(W/W)处理8h,效果最为显著,在大豆萌发过程,PEG处理组的呼吸速率初始低于对照,之后增加迅速,超氧阴离子(O^-2)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量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7.
在P-03和S-03大麦品种中,鉴定了5个抗性关联基因的诱导与两个近源的大麦白粉病菌系CC142(Aa6)和CC143(Va6)生长发育的直接关系.大麦品种含有抗白粉病基因Mla6,而大麦白粉病两个菌系仅在对Mla6毒力上有所不同。两个菌系在两个品种中的发育差异反映在防御基因诱导的方式上.所鉴定的抗性基因反应包括几丁质酶、过氧化物酶和苯丙氨酸解氨酶等.这两个菌系在接种16h后表现出相似的发育特性。这时,S-03对无毒菌系CC142发育的抑制已很明显,但P-03对CC142的抑制到接种48h才能观察到。CC142发育的差异与S-03中一个对无毒菌系起作用的早期专化抗性基因有关.按种后16h,在S-03中观察到几丁质酶及过氧化物酶基因较高的转录水平,而在P-03中,作用于CC142专化抗性基因在24h后才能观察到。S-03中所观察到的对无毒菌系较早抗性基因反应可归于该品种对CC142发育较早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标记高粱抗霜霉病基因──(P.S.B.Gowda等),UseofMolecularMar-kersinSorghumandPearlMilletBreedingforDevelopingCountries,1994,10(英文)高粱霜霉病是全世界高粱...  相似文献   

9.
转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基因水稻稻瘟病抗谱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用来源于云南各地属于24个稻瘟病菌([i]Magnaporthe grisea[/i])生理小种的33个菌株,对受体品种南29及其4个转几丁质酶 β-1,3-葡聚糖酶串联基因水稻T5代品系进行了温室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不能侵染受体品种南29 的13个菌株也不能侵染转基因品系,可侵染受体品种南29 的20个菌株一般不能侵染转基因品系,转基因水稻对稻瘟病菌抗性范围较受体对照扩大,证明转几丁质酶 葡聚糖酶基因水稻对稻瘟病具有一定的广谱抗性;诱发条件下,转基因品系大田叶瘟病情指数为0~1级,穗瘟发病率为0.3%~10.23%,抗性较受体对照大幅度提高,表明这些品系在稻瘟病抗病育种中是有应用潜力的。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小麦蚜虫(Diuraphisnoxia)是大麦的一种灾害性害虫。最近在大麦生产中推广的品种STARS-9301B是一个最为突出的抗源材料,用它在温室内进行研究,目的是确定抗蚜性的基因控制。1992-1993年对Morex(一个易感麦蚜的啤酒大麦品种)和STARS—9301B进行杂交,并对亲本、F1、反交F1、F2回交群体以及231个F3株系进行了遗传分析。F2及回交群体的分离结果表明抗性是受多基因控制的,而抗蚜的14个F3纯合株系和16个F3纯合中抗株系可以表明STANS—9301B的抗性是受两个基因控制的。对F2回交后代及双亲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显性基因(Dnb2)对不完全显性基因(Dnb1)具有稳定性上位作用,这种形式的基因控制在育种当中每一轮进行抗性筛选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拟南芥花药特异表达启动子A6与核酸酶基因融合构建不育基因,与核酸酶Bamase特异抑制剂Barstar基因融合构建育性恢复基因,再分别与抗除草剂溴苯睛基因表达盒bxn串联,形成紧密连锁,分别构建植物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表达载体pwP一AN及pwp一AS,以抗澳苯睛基因作为转化和繁殖、制种过程的筛选标记。  相似文献   

12.
为了筛选稳定内参基因分析六点始叶螨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EsSOD的表达量,本研究采用geNorm、Bestkeeper、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分析6个候选内参基因actingapdh、rpl13、α-tub、β-tub18sRNA在六点始叶螨幼螨、前若螨、后若螨和雌成螨中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根据geNorm软件分析得出6个候选内参引物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actin>β-tub>rpl13>α-tub>gapdh>18sRNA;根据NormFinder软件分析得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rpl13>β-tub>actin>α-tub>18sRNA>gapdh;根据BestKeeper软件分析得出的稳定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β-tub>rpl13> actin>gapdh>α-tub>18sRNA;最终根据RefFinder软件的综合分析结果,actinβ-tub是稳定性最佳的2个内参引物。分别以actinβ-tub为内参进行EsSOD基因表达量的RT-qPCR分析,结果表明,与取食感螨橡胶树种质‘IAN2904’后EsSOD表达量相比,不同龄期六点始叶螨取食抗螨橡胶树种质‘IRCI12’后EsSOD表达量均降低。本研究获得了可用于六点始叶螨EsSOD表达量分析的稳定内参引物,为橡胶树种质抗螨性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水稻矮生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矮生性是水稻最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矮秆基因参与水稻一系列的生理、生化过程,水稻矮生性基因的克隆和功能研究,对了解水稻矮秆性状与产量的关系十分重要。通过介绍水稻矮秆基因的类型和概念,对已克隆的水稻矮秆基因按功能分类详细列举了它们的结构、功能与经典遗传学的关系以及在育种上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矮泰引-2中半矮秆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矮泰引-2中半矮秆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研究梁国华,潘学彪,顾铭洪,嵇朝球(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扬州225001,现在地址:江苏油田农场,江苏洪泽223125)关键词:基因分析;基因分离;半矮秆基因TheIsolationandGeneticIdenti...  相似文献   

15.
本文综述了转基因作物以及转基因作物带来的基因流及其基因污染的研究现状,并讨论了转基因作物基因流和基因污染所带来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矮泰引-2中半矮秆基因的分离与鉴定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In order to discover new semidwarf genes which can be used in breeding program in indica rice, a dwarf variety Aitaiyin 2, was crossed with a tall native cultivar Naming 6. The segregation of the F1 generation appeared to be 9 tall:6 semidwarf:1 dwarf, which meant two semidwarf genes were involved. While Aitaiyin 2 was also crossed with two semidwarf varieties, Nanjing 11 with sd-1 and Xingui'ai with sd-g, the segregation of the F2 generation in the former cross was 3 semidwarf:1 dwarf and that in the latter cross was 27 tall:27 semidwarf:9 dwarf:1 extra dwarf. Thi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two semidwarf genes in Aitaiyin 2, one of them was allelic to sd-1 and the other was a new semidwarf gene which was nonallelic to both sd-1 and sd-g. This new semidwarf gene was named sd-t(t).  相似文献   

17.
几丁质酶和抗菌肽D双价基因转化茄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建立茄子的组织培养及遗传转化体系的基础上,以根癌农杆菌为介导,采用叶盘法将几丁质酶和抗菌肽D双价基因转入茄子,分别获得6株Kan^R植株。对Kan^R植株进行点杂交、PCR扩增等分子检测。结果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进茄子核基因组中。  相似文献   

18.
从已构建的荔枝果皮cDNA文库中挑取克隆测序,获得一条荔枝快速碱化因子(LcRALF)基因(GenBank登录号:EU024484).该基因的cDNA全长为666 bp,含1个381 bp的开放读码结构,编码126个氨基酸.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的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烟草等物种的RALF基因一致性较高,具有RALF基因氨基酸序列的典型特征.RT-PCR分析表明,该基因在荔枝果皮中特异表达,且在新采收的荔枝果皮中表达量最高.随着果皮的衰老该基因表达量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19.
陆地棉转Bt基因抗虫性状近等基因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棉花植株形态性状,产量性状,棉铃外观性状,棉铃经济性状,纤维品质性状和抗虫性状等六个方面比较系统地阐明了Bt基因导入对棉花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这些效应具体表现为,使结铃性,纤维比强度和抗虫性提高;使单株果枝数,单株果节数,棉铃长度,棉铃体积,棉铃经济系数,铃重,衣分和纤维长度下降,Bt基因导入引起的结铃性增强效应与铃重,衣分减弱效应相平衡,使转Bt基因棉GK-12与受体品种泗棉3号的皮棉产量持平,同时棉铃外形由圆锥形突变为卵圆形,铃柄长度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20.
从成熟番茄果实中分离mRNA,以Oligo(dT)为引物在AMV逆转录酶作用下合成ACC2cDNA第一链,以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ACC2基因,获得1.45kb的扩增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到BS质粒的EcoRV位点上,对插入片段两端进行部分序列分析,随后,将此片段以反方向插入双元载体pBI151的35S启动子和NOS终止子之间,通过三条交配法将携带反义ACC2基因的中间表达载体pBA7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得到了完整的Ti质粒表达载体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