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大封闭式TBS围栏陷阱控制害鼠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4—8月,在贵州余庆灭鼠示范基地开展了超大封闭式TBS围栏、封闭式矩形TBS围栏和开放式线形TBS围栏捕鼠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安装方式的TBS围栏共计捕获害鼠462只,鼠种有黑线姬鼠、高山姬鼠、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鼠句鼠青6种,不同TBS捕获害鼠的构成基本一致,均以黑线姬鼠数量最多。超大封闭式TBS围栏、封闭式矩形TBS围栏、开放式线形TBS围栏捕获害鼠数量的变化趋势相同,均以5月捕鼠数最多,6—8月捕鼠数量呈下降趋势,平均每个捕鼠筒捕鼠量分别为3.61只、4.08只、5.50只,说明采用超大封闭式TBS围栏陷阱控制害鼠方法可行,具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2013—2014年在瓮安县开展TBS围栏控制农田害鼠试验。结果表明,2个TBS围栏共捕获鼠类374只。鼠种种类有黑线姬鼠、小家鼠、褐家鼠等3种,以黑线姬鼠和小家鼠数量最多,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6.68%和37.97%,鼠种种类及种群组成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接近。捕鼠高峰在6月和9月。开放式TBS围栏捕鼠数量明显多于封闭式。水稻田、玉米地害鼠平均控制效果为56.67%。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设施保护地害鼠监测及持续控制方法,于2014—2018年在北京市平谷区开展设施蔬菜园区TBS控鼠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线形TBS和封闭式TBS对害鼠均有防控效果,且在鼠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可用于鼠害监测。2015年应用封闭式TBS后,试验园区鼠密度得到很好控制。鼠害明显减轻,2016—2018年夹捕法调查显示园区内灭鼠效果达到100%。受周边环境影响,封闭式TBS不同方位捕鼠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围栏陷阱法(Trap Barrier System,TBS)广泛用于农田害鼠防控,本研究比较了6种直径和高度不同规格的自制PVC捕鼠桶、倒须捕鼠笼和标准捕鼠桶制作的TBS在北京设施农业区内的捕鼠效果。结果表明,h30-r20自制PVC捕鼠桶组建的TBS效费比最高,其捕鼠效果不低于标准捕鼠桶,自制TBS较成品TBS每延长米成本降低约60%,若采用全封闭布放方式,成本更低。可于设施农业区逐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不同形状TBS捕鼠的数量与防治效果,筛选出适合玉田县农区使用的TBS形状。结果表明,单边和双边的TBS对害鼠的诱捕和防治效果高于四边的TBS,可根据地块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形状的TBS进行农田鼠害的监控,而且TBS控鼠技术是绿色无公害技术,在防盗及安全性等方面比其他控鼠技术更有优势,值得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TBS技术防治大豆田害鼠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吉林省蛟河市大豆田搭建围栏陷阱系统(TBS),研究TBS在大豆田的控鼠效果和经济效益.试验期间TBS共捕鼠95只,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等鼠种,TBS控鼠效果高达66.25%.直接挽回大豆产量损失1.71%.试验结果表明,TBS技术在大豆田具有明显的控鼠作用,可有效降低农田鼠密度,减轻害鼠对作物的危害,保护作物生长和收成,具有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应用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TBS控鼠技术在玉米田的控制效果,在公主岭市玉米田设置捕鼠器与围栏进行害鼠控制试验.试验期间捕获褐家鼠、黑线仓鼠等害鼠共计94只,试验区鼠害控制效果达到86.6%,挽回玉米产量损失率为3.92%.初步证明在玉米田应用该技术控制鼠害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周措吉 《中国植保导刊》2015,35(2):40-42,32
2014年,在铁盖乡七台村设立TBS示范点。结果表明,近5个月时间内,共捕获132只害鼠,鉴定并分析出共和县优势鼠种为小家鼠、褐家鼠、高原鼠兔、长尾仓鼠、黄胸鼠等。根据农作物生育期害鼠种群波动情况,确定了最佳灭鼠适期为5、8、9月。田间示范结果表明,在示范区,TBS技术对害鼠的控制率达75%,防鼠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定了吉林省公主岭市玉米地中20 m×20 m矩形TBS(R-TBS)及长60 m和30 m的线形TBS(L-TBS)的控鼠效果、保护辐射半径及其防控害鼠的经济效益。在此基础上评估了玉米产量与L-TBS捕获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当地优势害鼠最大活动距离(TBS保护辐射半径)超过100 m;R-TBS、L-TBS(60m)、L-TBS(30 m)的鼠害控制效果分别为84.57%、77.26%、66.77%,在保护辐射范围内(r=100 m)单位面积玉米产量与对照区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可挽回损失755、744、713 kg/hm2。通过计算其投入产出关系,建议东北地区玉米地每3 hm2使用一个60 m长的LTBS进行害鼠防控。  相似文献   

10.
为缓解鼠类的抗药性和减轻杀鼠剂的生态风险问题,笔者研究了每月定期布放鼠夹捕鼠后农田鼠密度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农作物的害鼠发生程度,探讨器械捕鼠防控害鼠的可行性。器械灭鼠后试验区的鼠密度消长趋势呈W形,与化学灭鼠后鼠密度的恢复动态相吻合;在水稻害鼠高峰期,器械捕鼠试验区的年均鼠密度控制在(3.54±0.86)%,早稻和晚稻的害鼠率分别为(0.36±0.02)%和(0.45±0.04)%,与杀鼠剂灭鼠的效果无显著差异。表明定期的持续捕杀能够显著降低鼠类的发生数量和农作物的害鼠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清贵州省岑巩县不同生境的鼠种种类、组成及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鼠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夹夜法,每月在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置夹进行鼠情监测,对贵州省岑巩县2003—2022年鼠情监测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岑巩县农区鼠种有9种,其中,住宅区以黄胸鼠、小家鼠为优势鼠种,分别占总捕获数量的61.78%、32.44%,农田区(稻田区+旱作区)以黑线姬鼠为优势鼠种,占总捕获数量的82.13%。住宅区、稻田区、旱作区捕获率分别为2.08%、1.13%、1.26%,平均捕获率为1.49%,每年在3—4月和9—10月出现2个种群数量高峰期,在不同年度、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之间,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3种主要害鼠是当地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每年3月和8月为当地鼠类防治的最佳时期,防治方法可选择推广应用毒饵站灭鼠技术和TBS灭鼠技术。  相似文献   

12.
应用围栏陷阱(TBS)技术对吉林省公主岭市黑林子镇柳杨村玉米地的害鼠进行了防治,并对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进行了研究.整个玉米生长期内TBS系统共捕鼠94只.该系统对于害鼠种类没有选择性,其辐射半径300 m周边夹捕率由应用该系统前的5.42%下降至应用后的1.01%;对照区由5.14%升至7.14%.玉米产量损失挽回率可达4.1%,其作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对1984—2015年贵州省岑巩县、息烽县、关岭县农田大足鼠种群生态特征资料分析表明,雌、雄鼠体重、体长等形态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大足鼠在稻田区、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1.19%,为农田常见鼠种之一。种群数量较低,平均捕获率为0.035%,每年在6—7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夏季和秋季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种群总性比为0.92,平均怀孕率10.53%,平均胎仔数7.17只,平均睾丸下降率41.94%,平均繁殖指数0.36。主要繁殖期在4—9月。春季和夏季是农田大足鼠种群繁殖力较强的季节。平均肥满度为3.27 g/cm3,不同性别、生境、年龄、季节之间肥满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2010年,笔者在新疆伊宁市、温泉县两地的冬小麦田开展了TBS控鼠技术示范试验.试验表明,TBS控鼠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害鼠对农作物的危害,且投入成本低,对人、畜无害,不影响周围害鼠的天敌,防效期较长.  相似文献   

15.
耿马县黄胸鼠发生规律与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2008年,在云南省耿马县城区海拔1 100 m地区农田设置系统监测点,研究害鼠种类及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以黄胸鼠为绝对优势种群,占17年所捕获害鼠总数的83%,近4年所捕害鼠全为黄胸鼠。年内捕获率和繁殖力出现双峰,与田间为害高峰相吻合。雌雄性比为1∶1.8,雄性多于雌性。以成体组捕获率最高,占总捕鼠数的50%;幼体组和亚成体组次之,分别占21%和20%。根据年内消长规律,确定化学统一灭鼠时间为4月中旬和10月底的干季。宜选用敌鼠、溴敌隆、氯鼠酮、氟鼠灵等,以稻谷作饵料为好。  相似文献   

16.
在农田开挖防鼠沟,沟内放置捕鼠筒的沟筒法灭鼠技术,在不使用化学杀鼠剂的情况下,可以阻断害鼠向田间的迁移,达到保持田间持续无鼠害的目的。与夹捕法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沟筒法捕鼠效果明显好于夹捕法,对害鼠具有持续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贵州省息烽县1987—2017年鼠情监测资料和气象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黑线姬鼠是息烽县农田区优势鼠种,气温和降雨条件对农田区黑线姬鼠种群数量有明显的影响,不同气象条件下稻田区和旱地区种群占比、种群数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对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呈双峰型,在16.1~19.0℃和22.1~25.0℃下捕获率较高,分别为4.45%、4.47%,在低温(1.0~4.0℃)或高温(25.1~28.0℃)条件下捕获率较低,其生命活动的活跃度降低,降雨量对黑线姬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呈单峰型,当降雨量为180.0~210.0 mm时捕获率最高,为4.97%,降雨量较低(0~30.0 mm)或较高(240.0 mm以上)时,捕获率均表现较低。黑线姬鼠活动温度与降雨的最适宜区间值范围为22.1~25.0℃、180.0~210.0 mm。  相似文献   

18.
通过TBS技术在青海省鼠情监测中的应用试验,了解到本省主要农田地上害鼠的种群构成,确定小家鼠和长尾仓鼠为本省优势种。明确了鼠害发生程度从地域上划分,青海东部地区较轻,西宁三县中等,柴达木地区严重;从生态类型划分,农田较轻,农林、农牧交错地带严重;从耕作方式划分,灌溉农田较轻,山旱地较重。初步掌握了农田害鼠活动、危害高峰期一般出现在作物生长发育的后期至成熟期的发生为害规律。证明TBS技术适合于本省农田地上害鼠鼠情监测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2011—2016年农区鼠种组成及种群数量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2016年,在贵州省设置17个鼠情监测点,采用夹夜法进行鼠情监测.监测结果分析表明,住宅区和农田区共置夹418941个,捕获鼠类8613只,鼠种种类隶属啮齿目和食虫目14种.住宅区优势鼠种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鼠数的52.83%、26.04%,农田区(稻田、旱地)优势鼠种为黑线姬鼠,占总鼠数的57.43%.住宅区鼠类平均捕获率为2.04%,农田区鼠类平均捕获率为2.10%.鼠类种群数量与历年相比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住宅区和农田区鼠类种群数量在不同月份、不同季节、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黄光鹏  韦宗悌 《广西植保》1993,(2):25-27,38
为了进一步探索农田鼠情的预测预报,我们于1988~1991年在广西的灵川、上林和灵山三县开展了农田鼠情监测工作.鼠情监测点的设置,分别代表了桂北、桂中和桂南区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监测方法1.1 在每一固定样方内,每月重复每夜异位连续布夹三晚,每晚100夹,共300夹次捕鼠,计算平均捕鼠率,测定害鼠相对密度消长情况;1.2 将捕获害鼠按鼠种、年龄分类,测定优势种鼠的不同年龄组鼠消长情况;1.3 在农田鼠情监测的基础上,探索鼠情的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