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普安县茶园昆虫群落结构及害虫发生规律,于2020年6~12月,利用黄板法对普安县茶园的昆虫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捕获9 990头昆虫,隶属于12目53科83种,其中益虫1 188头(占11.9%),隶属6目12科25种,害虫8 902头(占89.1%),隶属8目43科58种;昆虫营养结构上,以植食性昆虫(47种,占50.6%)种类及数量最高,杂食性昆虫(3种,占2.2%)相对较少;茶园昆虫多样性夏季高于秋冬季。普安县茶园害虫主要包括小贯小绿叶蝉(占17.0%)、茶树茶二叉蚜(占9.1%)和榆蓝叶甲(占3.0%)等3种;小贯小绿叶蝉常年保持较高的虫口数,6月和10月为虫害发生高峰期。  相似文献   

2.
果树害虫诱捕集成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昆虫对光、色、味等趋性,综合运用诱虫灯、性诱剂和诱虫板等诱捕集成技术,对果树害虫进行了诱杀试验。试验和应用示范结果表明,诱虫灯可诱杀6目19科62种昆虫。其中害虫占总量的99.1%,天敌仅占0.9%,益害比为1∶107.8。性诱剂和诱虫板,可以诱杀诱虫灯诱不到的害虫。诱捕集成技术可优势互补,实现全方位立体式诱杀,能有效降低成虫基数,减轻害虫的为害。同时,可减少农药用量,降低残留,提高果品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绿色高效的花生田害虫灯光诱控技术,于2019年在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河口镇群建村进行试验,测定光源A(波长365 nm)和光源B(波长390 nm)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诱捕到的花生田地下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的类群和数量,并分析不同光源和天气对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诱捕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光源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共诱捕昆虫106 899头,其中地下害虫以丽金龟科和鳃金龟科昆虫居多,分别为53 338头和22 993头;诱捕的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中分别以步甲科昆虫和水龟虫科昆虫居多,分别为1 495头和4 866头。光源A诱捕的金龟甲总科害虫、叩甲科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数量与光源B的诱捕量均差异不显著,但光源A诱捕的蝼蛄科害虫数量显著高于光源B;晴天诱捕的金龟甲总科害虫、叩甲科害虫、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数量与在阴天的诱捕量差异不显著,但晴天诱捕的蝼蛄科害虫数量显著高于阴天的诱捕量。表明太阳能光陷阱捕虫器对花生田害虫的诱捕效果好,对天敌昆虫和中性昆虫杀伤力小,可作为一种绿色防控手段防治花生田害虫。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东亚迁飞场重要通道—雷州半岛空中昆虫的群落结构特征,于2022年在雷州半岛设立探照灯对夜间昆虫进行诱集及种群动态监测,并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分析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诱集昆虫隶属于12目61科126属146种,其中鳞翅目、鞘翅目和半翅目昆虫是诱集量和物种丰富度最多的3大类群,分别占所有诱集昆虫总数的72.37%、11.18%和6.58%。诱集昆虫不仅包括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和斜纹夜蛾S. litura等多种重要的迁飞性害虫,还包括中华草蛉Chrysoperla nipponensis、黄蜻Pantala flavescens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等迁飞性天敌昆虫。空中昆虫的诱集高峰期主要在6—9月。诱集昆虫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平均数为6.60,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平均数为2.68。表明雷州半岛空中昆虫群落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高,并证实许多重大农业害虫在迁飞过程中途经雷州半岛。  相似文献   

5.
2012年在安龙县首次引入昆虫性信息素诱捕器防治蔬菜夜蛾科害虫,对不同挂置密度、不同悬挂高度的诱捕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8—9月的蔬菜地运用性信息素诱捕器诱捕斜纹夜蛾成虫的最佳挂置方式是:每667m2挂5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放置1支诱芯,诱捕器以离地100cm的高度对夜蛾科害虫的诱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6.
贺州市八步区林区灯下昆虫种类及组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佳多牌智能型全自动虫情测报灯调查了贺州市八步区林区昆虫种类和组成,为评价该区的生物多样性和制订主要害虫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共诱集到昆虫8目55科464种20 929头,其中以鳞翅目种类居多,占调查总种类数的84.99%;3~11月均可诱集到鳞翅目昆虫,发生高峰期集中在4~11月;诱集到天敌昆虫4目9科20种740头。贺州市八步区林区昆虫种类多样性丰富,鳞翅目为灯下昆虫主要类群。  相似文献   

7.
花生害虫是影响花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刺吸类害虫为害日益加重,蓟马科害虫为害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直接影响了花生产业的发展。本研究采用色板诱集法分别对黄淮海4省7个地区花生产区昆虫种类和优势种发生动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共鉴定出昆虫93种,隶属于6目67科,其中,缨翅目在个体数量上占优势地位,为黄淮海花生产区的优势昆虫;对黄淮海7个地区黄板诱集昆虫种类特征指数进行了分析,多样性指数在0.680 4~1.583 9范围内,均匀度指数在0.235 7~0.518 1之间,优势集中性指数在0.313 2~0.740 0之间。根据形态学特征,确定黄板诱集花生田害虫优势种为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明确其发生高峰期为6月下旬。本研究为黄淮海花生产区主要刺吸类害虫的科学防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2016—2017年,在江西靖安白茶生产区调查了茶园主要害虫的扑灯情况,并对自主设计的双波段LED杀虫灯在茶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双波段LED杀虫灯共诱5目13科15种昆虫,诱虫谱较广。灯下鳞翅目害虫量占诱虫总量的54.0%,半翅目占35.2%,鞘翅目占7.3%,其他害虫占3.5%,主要害虫有假眼小绿叶蝉、茶毛虫、茶尺蠖及金龟类害虫等。诱到的天敌有草岭、瓢虫、蜻蜓等,益害比为1:52.9,生态效益较好。试验区减少用药次数和用药量,可以降低防治成本950元/hm2。  相似文献   

9.
2017年和2018年6月至8月运用KC-08XVSD型昆虫雷达,结合探照灯诱虫器和地面诱虫灯诱捕数据及地面气象数据,分析了中哈边境塔城区域空中昆虫飞行特征及主要类群。结果表明:高空灯共诱捕到昆虫151种,分属12目50科,主要以鳞翅目和鞘翅目为主,地面灯共诱捕到昆虫137种,分属12目54科,主要以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和直翅目为主,其中高空灯下宽胫夜蛾、旋歧夜蛾和甘薯天蛾的种群数量具有突增突减现象。雷达监测结果显示:灯下诱集到大量昆虫时,雷达回波时间主要集中在22:00-02:00,回波高度主要集中在200~600 m,有明显的成层现象和哑铃形回波分布。偏西风天气、风速在1.4~2.9 m/s时高空灯和地面灯诱虫数量较多。研究结果为利用昆虫雷达长期监测中哈边境昆虫迁飞提供基础数据,为深入探讨中哈边境区域害虫迁飞规律和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农作物绿色防控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升级,害虫治理由化学防治到综合治理再到生态防控进行转移,诱杀技术已成为害虫生态防控的核心技术之一。昆虫诱捕器的研制已发展成由简单到复杂,功能更加多样和实用,现广泛应用在蔬菜、果树、花卉、茶叶、森林等农作物和林业植被的害虫诱杀方面,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期望未来在绿色植保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从农林作物害虫的监测和诱杀防治的角度考虑,对不同构造以及诱集昆虫种类的诱捕器进行了分类,阐述了诱捕器的悬挂高度、布设密度、形状、大小和颜色以及诱芯载体颜色、光源波长等因素对害虫诱捕效率的影响,旨在为农林害虫的绿色防控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油茶害虫植物源引诱剂筛选及其诱集的昆虫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周德明  周国英 《植物保护》2017,43(5):174-179
通过16种植物提取物对油茶林昆虫进行诱捕,筛选出2种对油茶害虫引诱效果较好的植物提取物,并在油茶林进行引诱效果及诱集昆虫种群动态的研究。结果表明,2016年4月-8月的引诱试验中,共诱集到昆虫7 455头。其中油茶叶片水提粗提物诱集到昆虫数量最多,达4 368头,诱虫谱较广,诱集到23种昆虫,可以诱集为害油茶林的害虫主要有假眼小绿叶蝉、琼凹大叶蝉、大青叶蝉、白痣广翅蜡蝉、茶角胸叶甲等;其次为油茶乙醇粗提物,诱集到2 078头昆虫,且对八点广翅蜡蝉、小蠹类害虫的诱捕效果最佳。植物提取物作为引诱剂,可为油茶林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的监测预报提供直接的、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信息素色板诱捕器对茶园主要害虫茶假眼小绿叶蝉的诱杀效果,优化集成绿色防控技术,按照全国农技中心病虫防治处及省站安排,我们承担并实施了信息素色板诱捕器诱捕茶园害虫试验,现小结如下: 1诱捕原理利用害虫对信息素及色板的趋向性,将研制成功的对于害虫有强烈引诱效果的信息素组合而成的诱捕剂载于橡皮头制成诱蕊,  相似文献   

13.
为更好地发挥性诱捕器对棉花主要害虫绿盲蝽 Apolygus lucorum 、棉铃虫 Helicoverpa armigera 和甜菜夜蛾 Spodoptera exigua 的监控及诱杀作用, 进一步优化性诱捕器田间设置技术, 笔者研究了不同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性诱捕器田间诱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悬挂高度对3种害虫的诱集效果均存在显著影响, 绿盲蝽性诱捕器悬挂高度高于棉株顶尖40 cm时效果最好, 与顶尖持平和高于顶尖20 cm的诱集效果略低, 三者差异不显著; 棉铃虫性诱捕器悬挂高度0~40 cm时诱集效果均较好, 诱捕器处于顶尖以下时诱集效果显著降低; 甜菜夜蛾性诱捕器悬挂高度在高于顶尖20 cm和40 cm时诱集效果差异不显著, 高于顶尖40 cm时诱集效果最好。棉花打顶前, 绿盲蝽和棉铃虫性诱捕器随着棉花株高变化可适当减少调整频次, 但低于棉花顶尖时应及时调整。  相似文献   

14.
海南茄子田昆虫群落结构与时序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目测法和黄板诱集法,对海口茄子田整个生育期内昆虫群落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利用优势度指数、相对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均匀度和优势集中性指数,分析了其群落结构的季节性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共发现昆虫9目24科66种。种类数以鞘翅目最多,个体数以同翅目最多。在捕食性天敌中,瓢虫的种类和数量最多;害虫以烟粉虱、棕榈蓟马和萝卜蚜为优势种。相对于害虫,天敌昆虫表现出明显的跟随现象,但自然状态下不能有效控制害虫的发生与为害。依据昆虫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结合茄子生育期,采用有序样本最优分割法将茄子田昆虫群落动态划分为5个阶段,不同阶段昆虫群落特点及相应的害虫防治策略也不相同,为茄子田害虫综合治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黄板诱杀是一项重要的物理防治技术,广泛用于果树害虫的防控.为探明梨园使用黄板防控的生态效益,本研究评估了黄板在两种耕作模式梨园中对不同类型昆虫的诱捕情况.结果表明,黄板共诱集到7目,73科昆虫;两种梨园中昆虫种类数量随月份变化呈递增趋势,生草梨园中的昆虫数量高于清耕梨园;不同月份中黄板诱捕的生态效益均不同,生草梨园5-...  相似文献   

16.
频振式诱虫灯对园林苗圃害虫的诱虫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频振式诱虫灯对园林苗圃害虫的诱杀效果以及影响诱杀效果的主要气象因紊。试验结果表明,86d的试验中,共诱集10个目26科5525头昆虫,其中鳞翅目害虫占诱杀害虫总数的93.2%,在鳞翅目中对螟蛾科和夜蛾科害虫的诱杀效果最显著。在温度和相对湿度适宜的条件下,降雨或风速是影响诱虫灯诱杀效果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当前广泛使用的诱捕器主要有2种,一种是具有诱芯的诱捕器,该种诱捕器利用特定的诱剂挥发物来吸引害虫实行诱捕,此种诱捕器的缺陷是诱捕剂挥发范围有限,只能在其有效挥发范围内诱集害虫;另一种诱捕器是灯光诱捕器,采用某些害虫的趋光性,来达到诱捕的效果,此种方法只能诱捕趋光的害虫。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型多功能复合型林木害虫诱捕器。经室外监测试验,结果表明该种诱捕器诱捕范围广,诱捕种类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具有广阔推广应用前景的新型诱捕器。  相似文献   

18.
四种不同种植模式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解浙江省不同种植模式茶园节肢动物的群落组成,于2013—2014年对松阳县4种茶园的节肢动物群落数量、时空格局和茶丛上层益害生物比及其动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间茶园害虫、天敌物种数和总物种数显著大于其它3种茶园;林间茶园天敌个体数最多,丰产茶园害虫个体数和总个体数最多。在垂直分布上,天敌个体数在母穗园、林间茶园中以上层最多,在丰产茶园和两行密植茶园中以中层最多;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母穗园和林间茶园以中层最多,在两行密植茶园以下层最多,分别占其全株的60%、56%、42%和51%;4种茶园益害个体数比皆以上层最多。在水平分布上,害虫个体数在丰产茶园、两行密植茶园、林间茶园皆以朝北方向最多,分别占其全株的35.0%、26.0%和26.3%;害虫个体数以茶丛内层较多,天敌个体数以外层较多;地上部分林间茶园益害个体数比约是丰产茶园的2倍。表明种植模式可改变群落空间格局和益害比。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性诱剂对稻纵卷叶螟的监测和防控效果,2013—2014年在贵州省都匀市进行了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性诱、灯诱及田间人工赶蛾的比对试验;性诱捕器不同放置密度诱集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性诱法具有灵敏度高、专一性强和不伤害天敌昆虫等特点,且诱集虫体完整,易识别和精确计数,优于灯诱和田间人工赶蛾法;不同放置密度诱集结果表明,以667 m2放置4个诱捕器防控效果好,对稻纵卷叶螟幼虫的控制率为51.40%,保叶效果为80.07%,且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20.
茶尺蠖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及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茶尺蠖Ectropis obliqua性信息素的田间使用技术,在田间设置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的5、10和20 m挂放密度处理区及其对照区,并对不同处理区和对照区中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和幼虫数量以及同一挂放密度下距性信息素诱捕器不同距离的茶尺蠖幼虫数量进行调查,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的最佳挂放间距;在此基础上确定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的田间防治效果,并利用性信息素诱捕器对茶尺蠖成虫的田间动态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在任何一个挂放密度下,处理区诱捕器诱集的茶尺蠖成虫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区诱捕器,但在不同挂放密度的小区之间单个诱捕器诱集的成虫数量差异不显著;当茶尺蠖幼虫重度发生(1 361.57头/m~2)时,10 m间隔挂放1套性信息素诱捕器可显著降低茶尺蠖幼虫的发生数量;当茶尺蠖幼虫轻度发生(38.40头/m~2)时,间距为20 m挂放一套性信息素诱捕器时,茶尺蠖的校正防治效果可达88.44%;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在6月上旬、8月上旬、8月下旬至9月初、9月下旬分别有一个明显的诱捕高峰期,与田间茶尺蠖的发生高峰期基本一致。表明茶尺蠖性信息素诱捕器可作为大量诱捕和虫情监测的手段在茶园中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