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植物保护工作进入了发展的新常态。作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总结提出了植保工作新常态的基本概念、特征特点、基本态势、面临的新问题和新要求。阐述了应对植保新常态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即围绕建设现代植保体系总目标,夯实监测预警和疫情监管"两个基础",强化科技支撑、社会化服务、应急防控和政策保障"四大体系",促进防控重点、防控对象、防控策略、防控方式和防控器械"五大转变",实现监测预警信息化、物质装备现代化、防控技术集成化、用药管理制度化、人才队伍专业化和植保管理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是为了防止外来有害生物、动植物疫病疫情传入而构建的一整套运行有效的防控措施和工作制度。本文总结了现有的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框架,应用系统论的方法,分析了该体系的结构、构成要素和功能,分别从宏观管理层面和执行层面探讨了如何构建好国门生物安全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北京市玉米的主要害虫,开展了全程绿色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工作,推广以"一封两杀+赤眼蜂+理化诱控+立体应急防治"为主的全程绿色防控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对二点委夜蛾、黏虫等苗期害虫防治效果可达79.8%;对玉米螟、桃蛀螟等钻蛀性害虫防治效果可达84.5%;农药使用次数减少2次,减少化学农药用量60%以上;玉米售价增加50%,节本增效1 410元/hm~2。该技术体系有效解决了北京地区玉米害虫为害严重、化学药剂防效不理想问题,节约了农药与农田用水,保护了首都生态环境与地下水资源。  相似文献   

4.
安化县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应用实践与示范成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化县"实施生态调控技术+轻控轻防技术+应急防控技术+区域统防统治"的茶叶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技术模式,通过行政推动,多层次、多形式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会,大面积示范推广茶叶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取得了持续防控茶叶病虫害、有效降低为害损失,有效减少化学农药用量、提升茶叶内在品质,助力产业扶贫、实现精准脱贫的良好成效。  相似文献   

5.
<正>武当山茶叶是武当山的特色农产品,素有"中国道茶文化之乡"、"湖北第一文化名茶"之美誉,属于鄂西北秦巴山区重点开发高香型绿茶基地和有机茶优势区域范围。当前,茶叶质量安全是茶产业的生命线,是实现茶叶产业化经营的核心,为了保证茶园安全生产,茶叶品质稳定提升,确保广大消费者喝到"放心茶",武当山特区强化茶园绿色防控技术推广应用,合理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措施,着力构建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体系,有利地保护了茶  相似文献   

6.
针对江苏水稻病虫害灾变规律变化发展的新特点,以及农药减量控害难度加大、稻米品质质量要求提高等社会需求,结合农药残留风险关键控制点和农药施用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分析,提出了水稻病虫害"前防、中控、后保"的全程简约化防控新策略.构建了以"种苗处理和穗期病虫绿色用药"为核心、以"生态调控"为配套的水稻不同生长时期防控技术体系和基...  相似文献   

7.
中国草地贪夜蛾的防控策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草地贪夜蛾2019年已经在中国南方和周边国家的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完成定殖过程。自2020年起,将在春、夏两季随季风向北逐代迁移进入中国长江流域、黄河流域和东北小麦、玉米等重要农作物主产区发生为害,形成对国家粮食生产安全的长期性威胁。作者基于对草地贪夜蛾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的认识,借鉴中国棉铃虫等重大农业害虫防控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两步走"策略。在近年内,实施以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旨在解决短期内生产上草地贪夜蛾为害的应急管控问题。然后通过现代农业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的创新与应用,力争在3~5年的时间内构建和实施以精准监测预警、迁飞高效阻截和种植Bt玉米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实现低成本、绿色可持续控制目标,满足中国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和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性需求。  相似文献   

8.
通过借鉴外地经验,组建专业测报队伍,健全测报体系,确定调查对象,规范测报方法,建立和完善修水县桑树主要病虫害监测与防控体系,以保障蚕桑生产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三亚市从2013年起在全省率先建立健全农区害鼠基层监测体系,开展防控方式和防控模式的系统性试验示范,实施"五统一"防控策略,创新集成了适合三亚当地热带农业生产特点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并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植保体系队伍在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生产安全的有力支柱。但随着机构改革纵深发展,基层植保队伍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通过赴吉林实地调查研究,从机构保障、工作条件、队伍条件等方面入手,摸清症结、找到病根、开出良药,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植物保护工作者始终奋战在"虫口夺粮"保丰收的一线,通过建队伍、明思路、强保障,建立了贯通五级、覆盖全国的植保体系,确立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健全了上下衔接、多管齐下的制度保障。一代代植保人立足实践、探索创新,扎实推进改治并举、源头治理、联合监测、抗性治理、阻截防控等工作,破除千年蝗灾、力克小麦条锈病、阻截草地贪夜蛾、严控马铃薯甲虫疫情蔓延,实现了对重大农作物病虫害的持续有效控制,为稳定粮食生产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植保工作者始终胸怀国家粮食安全,加快构建植物保护体系新格局,推进接续科研、融合产业、传导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集成创新,打造管理中枢化、应用一体化的植保大数据平台,铸强保障粮食安全之盾。  相似文献   

12.
科学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对鄱阳湖地区的影响,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必须解决好的一项重要课题。通过调研,收集整理一线基础数据、资料、依据和建议,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气象灾害应急体制机制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重点加强气象灾害应急组织体系建设、应急响应队伍建设、政策法规建设、防御规划和应急预案建设,以此突破气象灾害应急体制障碍,凸显政府的主导作用;不断完善气象灾害应急政府绩效考核机制、信息共享和协调联动机制、信息发布和传播机制、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机制、防灾避险科普机制,以此突破气象灾害应急机制障碍,形成全社会防灾避险的合力。  相似文献   

13.
鄂州市植保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保护工作直接关系农业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安全乃至国家安全,而植保体系的建设是植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基础,是植物保护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鄂州市从2008年开始对植保体系的建设进行了积极实践与探索,植保体系建设初显雏形,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高,重大和外来有害生物的应急防控机制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14.
介绍大新县甘蔗病虫害发生概况以及防治情况,分析了该县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宣传、实行严格检疫、加强技术培训、科学合理防治、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病虫害监测防控体系、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建专业化防治队伍等对策,以期为甘蔗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2016年全国农作物病虫害发生防治特点及重大病虫可持续治理、新上升重大病虫应急防控、绿色防控、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等方面的成效,明确了2017年病虫防控工作目标和做好重大病虫防控可持续治理、推进绿色防控、转变病虫防控方式、提高病虫防控科技含量4方面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6.
2020年黄脊竹蝗在云南暴发,各级部门采取有力行动,开展应急防控,有效控制了黄脊竹蝗扩散蔓延,保护了农作物生产安全。笔者简要介绍了黄脊竹蝗跨境迁入云南农区的为害概况和防治成效,总结了及时启动响应、明确防控重点、开展统防统治、夯实物资保障等方面的应急防控经验。同时对2021年的黄脊竹蝗防控工作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E.Smith),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 其扩散速度快、影响范围大、为害程度重, 对我国粮食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化学农药作为目前主要的应急防控措施, 对抑制害虫种群扩散迁飞、减轻作物受害、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化学杀虫剂的使用, 草地贪夜蛾的抗药性会逐渐增强, 防控难度将不断加大, 因此, 制定合理的应急防控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国内的研究情况重点从卵、幼虫、成虫等方面综述了草地贪夜蛾应急防治研究进展, 以期为我国进一步做好草地贪夜蛾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云南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2006年以来云南烟草病虫害发生现状,以及烟草病虫害预警体系、远程诊断、绿色防控技术成效。分析认为,对绿色防控存在认识误区、技术研发滞后、关键技术不配套等是制约云南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发展与推进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生物、物理防控为核心,化学防治为补充"的绿色防控策略,建议主推基地单元绿色防控模式、加快研发绿色防控新技术,从而推进云南烟草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推广。  相似文献   

19.
预防与监控外来入侵物种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国是受外来入侵物种侵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近10年来, 我国以重大农业外来入侵物种为对象, 围绕“治早、治小、治了、治好”和“风险防范、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防控目标, 解析了10余种重大农业入侵生物入侵机制, 揭示了多种入侵病原物与宿主媒介的互作关系, 完成了120余种入侵物种精准甄别和智能监测预警技术, 构建了含130多种入侵物种的基因组数据库, 建立了20余种重要入侵物种的扩散阻截技术以及应急处置技术体系。10年间, 我国在防范和应对外来入侵物种侵害、保障农林牧渔业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法规和制度保障日趋完善, 外来物种入侵防控管理水平、应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控需求的科技支撑能力以及在生物入侵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20.
生物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为植物检疫制度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为了进一步做好国内植物检疫工作,保护农业生产与农业生态安全,文章针对当前县级植物检疫机构执法主体不规范、队伍不稳定、技术力量薄弱、经费没保障等现状,建议县级植物检疫工作应当建立健全主体责任、科普宣传、诚信激励、信息共享、市场监管、监测预警、溯源调查、应急保障、联防联控等10项制度,为阻截与防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的县级植物检疫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