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采集衡阳某猪场119份血清样品进行伪狂犬病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gBELISA抗体检测。gE抗体检测结果表明,该猪场所检测猪群除公猪外都有伪狂犬病野毒阳性,是伪狂犬病阳性场,总阳性率为47%。公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阳性率为0,说明公猪暂时还没有感染伪狂犬病野毒,属于阴性猪;母猪群伪狂犬病野毒(gE)阳性率达50%~60%;30~40日龄及60日龄阶段猪群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0%和55%,加上可疑的数量达到40%~65%,这阶段野毒抗体阳性估计主要受母源gE抗体的影响,且与母猪阳性背景基本一致,但也不能排除个别仔猪阳性抗体来自病毒感染;90~120日龄阶段gE阳性率不降反升,达到100%,说明90~120日龄阶段猪群是在保育转至肥育舍后被伪狂犬病野毒再次感染,gE抗体S/N值显著下降,抗体水平较高。gB抗体结果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98%,公猪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为100%,且公猪的gE抗体阴性,说明公猪gB抗体来源于疫苗免疫;母猪群伪狂犬病gB抗体水平高且整齐,可能是野毒感染和疫苗免疫综合作用的结果;30~4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整齐,这是由于母猪群gB抗体水平高且均匀整齐,其仔猪母源抗体相应较好;6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不整齐,这与母源抗体消退有关;90~120日龄阶段gB抗体水平显著提升,这可能是后期野毒感染所致,因为其gE抗体不降反升。综合该猪场gE和gB抗体检测结果分析表明,该猪场伪狂犬病在种猪群得到了有效控制,生产比较稳定,但种猪带毒且散毒,肥育猪的感染压力加大,造成病毒不断循环,肥育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的控制成了稳定伪狂犬病阳性场的关键。目前,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应定时监测gE和gB抗体,根据猪场血清学检测结果,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实时调整免疫程序,以便稳定生产和预防伪狂犬病的暴发。  相似文献   

2.
《畜牧与兽医》2017,(5):131-133
2015—2016年在浙江省7家规模不等猪场采集680份血清样本,用ELISA方法 (IDEXX)进行伪狂犬病g E、g B抗体检测。结果发现:猪场存在0%~100%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其中一家新建阴性猪场也在一年时间由0%转阳至38%;对猪免疫伪狂犬病疫苗虽然能产生抗体但不能阻止伪狂犬病野毒感染。猪场应加强种猪净化及日常管理,阳性较高猪场需做好1~3日龄仔猪伪狂犬疫苗滴鼻免疫,加强免疫时间应根据自身猪场抗体消长情况灵活制定。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保育猪不同伪狂犬病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笔者采取4种不同免疫程序进行试验,即4组猪群于35日龄首免和70日龄二免:A组分别免疫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和灭活疫苗;B组分别接种伪狂犬病灭活疫苗和弱毒疫苗;C组均接种伪狂犬病灭活疫苗;D组分别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接种方式和剂量均按照说明书进行。于试验前(25日龄)和试验后(100日龄)应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不同组别的猪群伪狂犬病毒g E和g B抗体水平水平,确定阳性率差异。结果显示:免疫程序A和B可以均能有效控制猪群伪狂犬病野毒的进一步流行,降低猪群的死亡率,但免疫程序B无法使猪群伪狂犬病得到净化,而免疫程序C和D均无法抑制伪狂犬病毒野毒的流行。因此,选择免疫程序A对于防控与净化伪狂犬病毒的发生与流行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为了评估云南省某猪场猪群的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及免疫状况,试验随机采集该猪场的不同日龄猪的血清80份,采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E(PRV-gE)抗体检测试剂盒和猪伪狂犬病病毒gB(PRV-gB)抗体检测试剂盒同时进行猪的狂犬病抗体检测,以掌握不同日龄猪伪狂犬病毒野毒的感染情况并制订适合该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免疫程序。结果表明:该场不同日龄猪PRV-gE抗体全部为阴性,无野毒感染; PRV-gB抗体阳性率均为100%,PRV-gB抗体水平相对较稳定。说明该猪场的免疫程序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
选择徐州六马种猪科技有限公司种猪场作为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通过开展对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待售种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抗体(gE抗体)和疫苗免疫抗体(gB抗体)检测,进行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的本底调查,了解各阶段猪群健康状态、免疫情况、免疫抗体水平和野毒感染状况。根据猪伪狂犬病毒野毒感染状况,采用不同的净化方案,进行猪伪狂犬病净化。通过净化,该场种公猪、生产母猪、后备种猪及待售种猪连续2次以上抽检结果均为伪狂犬病gE抗体阴性且gB抗体合格率70%以上,达到猪伪狂犬病净化创建场标准;同时,猪群的健康状况、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成活率均有明显提高,为今后猪场伪狂犬病净化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不同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选取猪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场和阴性场各1个作为本次试验猪场,每个试验猪场选取40头体重相当的健康仔猪,随机分成A组、B组、C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头。试验猪场按照各自免疫程序分别免疫A、B、C三种疫苗,对照组免疫生理盐水。在一免前1天、二免前1天和二免后28天采集所有试验仔猪血样,进行猪伪狂犬病g B抗体和g E抗体检测,观察试验组仔猪的抗体水平变化。结果表明:猪伪狂犬野毒抗体阳性场和阴性场试验仔猪一免后g B抗体均小幅下降,二免后抗体水平均明显上升,其中A疫苗g B抗体水平高于B疫苗和C疫苗。  相似文献   

7.
自2011年1—11月,先后从湖南省19个规模猪场采集1 096份种猪血清、551份仔猪和肥育猪血清样本,利用gE-ELIS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对湖南省19个使用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野毒血清抗体的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共检出12份阳性样本,总样品阳性率为0.73%,4个猪场检测到伪狂犬病野毒抗体,猪场阳性率21.05%;显示伪狂犬病仍然在湖南省呈地方性流行,感染压力仍然偏高。种猪野毒总阳性率为0.64%,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6.19%,种猪带毒现象仍然普遍。在伪狂犬病阳性场的种猪群中,阳性样本主要集中在后备母猪及胎次较高的母猪群,表明近几年伪狂犬病控制在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但种猪阳性率偏高仍是伪狂犬病控制与净化的关键。在所监测的19个猪场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病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但有个猪场仔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种猪却没有,表明仔猪野毒感染不容忽视;在仔猪伪狂犬病阳性场中,野毒抗体集中在1~4周龄、17~24周龄。由于仔猪伪狂犬病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病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了解检测样品的来源信息和免疫信息,以准确分析和把握流行动态。结果还表明,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有野毒感染,此阶段感染是伪狂犬病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有些规模猪场只重视母猪免疫、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目前,疾病呈多重、复杂的趋势,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环境消毒,细化生产管理,安全引种混群、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措施遏制湖南省伪狂犬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8.
杜喜忠  杨民  楼芳芳  孔旭东 《养猪》2012,(2):108-109
试验采用伪狂犬病gB抗体ELISA试剂盒,分别检测3日龄和1、2、3、4、5、6、7、8、9、10周龄未免疫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和相应日龄免疫后3周的伪狂犬病gB抗体,以gB抗体阳性率和S/N值分析猪伪狂犬病母源抗体衰减规律和最佳首免时间。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1个月免疫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所产仔猪能获得高水平的母源抗体;随着仔猪日龄增加,抗体水平逐渐降低,能维持到10周龄。仔猪在5周龄前免疫伪狂犬病疫苗,母源抗体干扰主动免疫,5周龄后免疫抗体水平均有上升;该场仔猪伪狂犬病最佳首免时间为35~42日龄。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福州市某规模化猪场经常出现伪狂犬病例的原因。[方法]采集血样133份,其中公猪8份、经产母猪25份、后备母猪20份、10~30日龄仔猪20份、40~60日龄小猪20份、80~100日龄肉猪20份、120日龄以上肉猪20份,进行伪狂犬病gB和gE抗体检测。[结果]7组猪伪狂犬病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5%、100%、70%、90%和40%;伪狂犬病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7.5%、56%、25%、45%、30%、5%和15%。[评价]该猪场种猪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正常,免疫程序合理;但肉猪的伪狂犬病疫苗免疫抗体不均匀,免疫程序不合理;同时,该猪场存在较严重的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需通过调整伪狂犬病疫苗免疫程序以及淘汰gE抗体阳性种猪来净化猪场的伪狂犬病。  相似文献   

10.
周绪斌  秦云  丹尼  李聪  栗娟  雷健良 《猪业科学》2008,25(10):84-90
伪狂犬病是当前中国猪场的重要威胁性传染病,本研究利用gE-ELISA方法对2007年11省市131个使用gE基因缺失伪狂犬疫苗的规模化猪场进行了野毒血清流行病学系统监测与全面分析,结果猪场阳性率为63.4%,总样品阳性率为14.8%(1104/7445),伪狂犬仍然在我国呈地方流行性,这也是猪场流行种猪繁殖障碍以及猪群呼吸系统疾病综合征的重要因素。在所有3620份种猪血清样品中,野毒阳性率为18.2%,其中阳性场种猪的阳性率为27.2%,种猪带毒现象仍然非常普遍。与2006年的系统监测结果[1]相比,阳性猪场的比例和种猪的阳性率都没有下降,但总样品阳性率和阳性场种猪阳性率呈下降趋势。在伪狂犬阳性场的种猪群中,母猪的胎次越低,野毒抗体阳性率越低,表明伪狂犬病控制在朝向有利的方向发展。但公猪和后备猪的阳性率偏高(24.%和18.0%)仍是伪狂犬控制与净化的主要障碍。在所有11个省市中,仔猪群的样品阳性率和伪狂犬阳性场仔猪的野毒阳性率都低于对应的种猪群,伪狂犬阳性场中,1~4周、5~8周、9~12周、13~16周这4个阶段阳性仔猪的比例逐渐降低,依次为25.0%、23.4%、16.7%、7.7%,17~24周为8.1%,野毒抗体通常持续到9~12周。由于仔猪伪狂犬野毒抗体既可能来自感染,也可能来自母源抗体,因此在进行伪狂犬野毒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时应分群分阶段检测以减少偏差。生长育成阶段后期感染是伪狂犬流行的重要特点,这与现阶段规模猪场忽视仔猪的免疫接种工作有关。在当前的疾病感染压力下,使用优质的gE基因缺失疫苗强化免疫是控制和净化伪狂犬病的重要手段,同时要加强生物安全、注重后备猪的选择、加强定期监测工作,采取综合防控才能使我国伪狂犬病的流行态势得到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11.
相同免疫程序在猪伪狂犬病阳性场和阴性场免疫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确定猪伪狂犬病常用免疫程序是否在阴性场和阳性场均适宜,分别于猪伪狂犬病阴性场和阳性场选取胎次、日龄、母源抗体水平相近的90头仔猪进行试验。两组采用相同的免疫程序,分别于仔猪2、4、6、8、11、13周龄采血检测PRV-gB/gE抗体。结果显示,伪狂犬病阴性场商品猪2、4、6、8周龄PRV-g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00%、90%、60%、40%,经过2次免疫,阴性场商品猪PRV-gB抗体阳性率上升至100%。伪狂犬病阳性场商品猪2、4、6、8、11、13周龄PRV-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72.7%、73.3%、60%、60%、6%、0;PRV-gB抗体阳性率在2、4、6、8周龄均为100%,11周龄下降至60%,13周龄下降至13.3%,与PRV-gE抗体变化趋势一致。由此可知,猪伪狂犬病常用免疫程序在阴性场取得较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研究推广种猪群伪狂犬病的控制与净化的技术。[方法]在3个试验猪场的种猪群中开展应用研究。对试验种猪群采取g E基因缺失弱毒疫苗免疫,每隔3个月检测PRV-g E抗体,淘汰阳性猪,采取外引种猪隔离、检疫、灭鼠、消毒等生物安全措施。[结果]持续性监测和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5月至2011年2月期间,随着检测次数的增加,3个猪场不同类别种猪群的伪狂犬病阳性率不断下降,到第3次检测时全部为阴性;3个猪场30%的后代猪群的伪狂犬病g E抗体检测结果全为阴性。在根除猪伪狂犬病2年后,3个猪场的抽检结果全为阴性。[结论]持续性监测和调查结果表明,3个试验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得到净化,提高了猪群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为监测和评估福建省某规模化猪场猪群健康状况,进一步完善该猪场的疫苗免疫程序,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对20日龄、40日龄、60日龄猪的血清进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伪狂犬病(PR)和猪瘟(CSF)抗体监测及采用实时荧光PCR/RT-PCR试验对患猪组织进行病原检测。该猪场20日龄、40日龄、60日龄血清PR gE抗体阳性率均为0.00%;20日龄、40日龄血清PR gB抗体阳性率均为100.00%,60日龄血清PR g B抗体阳性率降为0.00%;20日龄、40日龄、60日龄血清CSF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0.00%、60.00%、100.00%;对患猪不同组织分别进行PRRSV、PRV和CSFV病原检测,实时荧光PCR/RT-PCR结果显示PRRSV阳性,PRV和CSFV阴性。试验结果表明,该猪场PR和CSF的疫苗免疫效果较好,但存在较严重PRRSV野毒株感染的情况,建议今后继续加强猪场PR和CSF疫苗免疫,于40~60日龄时提早对猪群进行PR疫苗加强免疫,同时在该猪群中已存在PRRSV野毒感染,为达疫病净化,应淘汰阳性猪只,做好猪舍消毒,引进阴性猪,长期进行抗体...  相似文献   

14.
林琳  艾启青  刘燕 《猪业科学》2019,36(10):76-78
为了了解福建地区免疫过猪伪狂犬病疫苗的不同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本实验随机选取福建地区4种不同规模猪场共158个,应用gE-ELISA方法检测了10 577份血清样本。结果显示不同规模猪场的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场率分别为56.25%、61.54%、71.93%和71.19%,血清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32.16%、20.56%、31.11%和31.96%;商品猪群和种猪群gE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8.06%和30.18%。实验结果表明福建省不同规模猪场均存在较为严重的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且不同阶段猪群的感染差异大。  相似文献   

15.
在某600头母猪的伪狂犬病阳性猪场,应用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弱毒苗对全场所有猪只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强化免疫,8个月后对本场种猪群猪伪狂犬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当抽样检测gE抗体阳性率低于5%时,对全群种猪进行检测并淘汰gE阳性猪只,对免疫后的后备母猪进行逐头检测,gE阴性猪只并入生产群。通过反复检测、淘汰,3年后,该场猪伪狂犬病野毒阳性率由2008年的11.53%下降为0,达到净化标准。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猪伪狂犬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两种疫苗免疫效果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掌控江苏地区规模化猪场伪狂犬病野毒的感染情况及其流行性趋势,比较变异株猪伪狂犬病疫苗(C株)和Bartha-K61疫苗的免疫防控效果。于2017年5月份至2019年1月份对江苏地区59个规模场进行采样,通过间接ELISA方法检测猪群中的gE抗体来鉴定猪群是否被伪狂犬病野毒感染。另外,在一猪伪狂犬病阳性的规模猪场进行变异株猪伪狂犬病疫苗(C株)和Bartha-K61疫苗的防控效果的实验,通过检测猪伪狂犬病gE,gB抗体及中和抗体来判定猪群的猪伪狂犬病抗体保护水平。显示4 608份检测血样中,gE阳性1 681份,阳性率36%,母猪群gE阳性率46%,育肥猪群gE阳性率28%,59个猪场中育肥阶段gE阳性的猪场22个,占比37%。在其中一个商品猪群gE抗体100%阳性猪场进行2组猪伪狂犬病疫苗的实验,通过实验2组商品猪gE抗体18周龄至出栏前均为阴性,同时检测发现变异株疫苗(C株)对经典株和变异株的中和抗体效价均高于Bartha-K61疫苗。结果表明,江苏地区猪伪狂犬病感染压力较大,另外C株疫苗相对于进口的Bartha-K61株疫苗在本场的免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7.
2016年9月,为了了解淮安区猪伪狂犬病野毒感染情况,规模养殖场防疫情况,对淮安区3个示范基地场及全区26个乡镇养殖户1146份猪血清进行了伪狂犬病毒g E抗体和g B抗体的监测和分析。其中,3个示范基地场665份,非示范基地481份。结果显示,共检出ge抗体阳性血清116份,阳性率为10.1%。3个示范场中,有2个示范基地场猪中检出g E抗体阳性,场阳性率为66.67%;3个示范基地场665份血样中共检出g E抗体阳性血清87份,抗体阳性率为13.1%;非示范基地481份血样中,共检出g E抗体阳性血清29份,抗体阳性率为6.0%。结果表明,淮安区生猪有伪狂犬野毒感染或因母本感染野毒导致母源抗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良圻原种猪场2003年开始实施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通过全群采血检测、淘汰野毒感染种猪、采用伪狂犬病g E基因缺失疫苗免疫、引入阴性后备种猪、完善并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疫制度和日常饲养管理等综合性措施,成功地在大于6 000头母猪的种猪场净化了猪伪狂犬病,构建阴性种猪群。建立了伪狂犬病毒感染低阳性率的大型种猪场的猪伪狂犬病净化模式。2011年底和2012年上半年国内部分猪场发生猪伪狂犬病疫情(后证实为变异株),为应对疫情,良圻场在2012年12月再次开展不同疫苗比对试验,发现应用优质"活+灭"疫苗可显著提高猪只中和抗体水平。被变异伪狂犬病毒感染的规模猪场,执行净化方案时,对基础猪群加免灭活疫苗,可缩短基础猪群猪伪狂犬病净化的进程,进一步表明多年前制定的猪伪狂犬病净化方案依然有效。  相似文献   

19.
正针对种猪群的伪狂犬野毒阳性率高的场,转阴的关键在于培育伪狂犬野毒抗体阴性的后备猪。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产房滴鼻操作和免疫的频率。有很多这样的猪场,产房经常性出现伪狂犬神经症状的仔猪,种猪群伪狂犬野毒阳性率超过95%,生长育肥猪100日龄以后出现明显发烧情况,连年更换伪狂犬疫苗,国产不行换进口,进口不行又换回国产,猪场的情况没有得到改观。目前国  相似文献   

20.
为调查北疆地区猪群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野毒感染的情况,试验应用猪伪狂犬病病毒gB、gE抗体检测试剂盒,对北疆地区6个规模化养猪场共401份血样进行PRV-gB和PRV-gE两种蛋白的抗体检测。结果发现6个规模化养猪场的PRV-gB平均抗体阳性率为93.27%(374/401),D场的抗体阳性率最高,为100.00%,C场的抗体阳性率最低,为55.00%。6个规模化养猪场的PRV-gE平均抗体阳性率为45.14%(181/401),E场的阳性率最高,为86.23%,C养殖场的阳性率最低,为0。对不同日龄的猪群分析,PRV-gE蛋白的阳性率最高为公猪68.06%,最低为保育猪12.00%;PRV-gB蛋白的阳性率最高为肥育猪、公猪均为100%,最低为后备猪84.21%。试验表明,北疆地区猪群存在野毒感染,各猪场之间感染情况不一,不同类别猪群之间PRV-gE、PRV-gB蛋白抗体水平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