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根据2019年中哈合作治蝗工作计划,10月22—29日,由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蝗虫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组团,来自新疆自治区治蝗灭鼠指挥部办公室、植物保护站,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治蝗办、塔城地区额敏县自然资源局的8名成员组成工作组,分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州和东哈萨克斯坦州与我国接壤的边境地区,  相似文献   

2.
正2017年12月21—25日,中哈合作治蝗第八次联合工作组会议和第六次专家技术研讨会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阿斯塔纳市召开。全国农技中心(农业部蝗灾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会同全国畜牧总站、新疆自治区治蝗办组团赴哈参加会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农业部农业总体国家监督委员会副主席玛尔斯·阿勒玛别克率团出席会议。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农业  相似文献   

3.
<正>我国农业部与哈萨克斯坦国农业部于2002年12月签署《关于防治蝗虫及其他农作物病虫害合作协议》,从2003年开始开展治蝗合作,中方的治蝗合  相似文献   

4.
<正>5月20~21日,在2014年夏蝗防治的关键时期,全国农技中心(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召开了全国农区蝗虫防控工作会议。与会代表分别听取了中国农业大学张龙教授和李林教授关于蝗虫绿色防控技术研究新进展、蝗虫防治指挥信息系统报告,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等5省(自治区)植保站在会上交流了今年蝗虫发生的形势、防控工作准备情况和绿色治蝗经验。  相似文献   

5.
6月20~22日,农业部副部长、全国防蝗指挥部指挥长范小建赴天津北大港、河北沧州和山东东营检查督导夏蝗防治工作。范小建副部长深入蝗区实地调查夏季东亚飞蝗发生情况、蝗虫地面应急防治站和治蝗专用机场的运转和功能发挥情况;参观了改造蝗区植被、发展当地农业的生态治蝗现场;亲切慰问了战斗在一线的防蝗人员,要求务必做好“防蝗、防暑、防中毒”工作,确保生产安全;还走访基层植保人员和农民,了解了基层植保工作现状。在督导活动中,范副部长强调,为进一步做好当前及今后的防蝗治蝗工作,各地要注意抓好4个方面工作:一是进一步强化治蝗责任…  相似文献   

6.
6月27~28日,在夏蝗防控的关键时期,全国农技中心夏敬源主任(农业部蝗灾防控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带领部种植业管理司植保植检处、全国农技中心防治处以及农民日报等单位有关人员赴山东东营、河北黄骅和天津大港,对东亚飞蝗夏蝗的防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6月4日,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陈生斗主任主持召开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办公室会议,研究落实余欣荣副部长(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总指挥)在农业部蝗灾防治指挥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研讨"标本兼治"进一步  相似文献   

8.
关于东亚飞蝗防治适期的商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20世纪 90年代以来 ,由于受异常气候、农业生态环境及白洋淀水位变化等因素的影响 ,东亚飞蝗在河北省白洋淀蝗区出现了 1993、1995、1998、1999年和 2 0 0 1年持续大发生。 195 2年邱式邦等先生在毒饵治蝗方法一文中提出“将蝗虫消灭在 3龄以前” ;195 7年农业部在冀、鲁、豫、苏、皖 5省及天津市治蝗座谈会总结一文中 ,提出“力求做到在 3龄以前 ,一次喷药消灭秋蝗主力” ;196 3年郭尔溥先生在飞机喷粉防治东亚飞蝗的药量问题一文中 ,提出“应抓住蝗蝻 3龄以前的防治是十分必要的。”当前 ,由于环境及气候条件的变化使蝗蝻出土期延长、飞机…  相似文献   

9.
《植物医生》2007,20(5):22-22
2007年,全国农区蝗虫总体发生程度重于常年。截止7月底,全国飞蝗发生1690万亩,其中东亚飞蝗1350万亩,亚洲飞蝗140万亩,西藏飞蝗200万亩,农区土蝗发生近5000万亩。2007年东亚飞蝗在渤海湾沿海蝗区多处出现高密度蝗群;西藏飞蝗发生范围扩大,危害程度加重;亚洲飞蝗发生平稳;农区土蝗局部发生严重。面对2007年蝗情,农业部及各级治蝗指挥机构积极开展工作,深入一线指导防治,实现了"飞蝗不起飞成灾、土蝗不扩散危害、入境飞蝗不二次迁飞"的目标,蝗虫防治取得阶段性成效。  相似文献   

10.
马世骏 《植物保护》1963,1(2):58-60
一、侦查蝗情是制订治蝗计划的依据 衡量治蝗工作不外乎两个标准:(1)除治彻底、及时;(2)化费少、成效高。要达到这两个标准,必须有确切的治蝗计划,根据计划准备物质、安排时间,进行防治。事实证明,制订比较确切的治蝗计划,首先要做好蝗情侦查工作。 近几年来,有些蝗区因耕作变化,或开挖河渠,使蝗区微地形差异增大,生态条件变得更复杂,因而蝗虫孵化不整齐。早期发生在沟边及田埂的蝗蝻,出土后不久即向农田扩散,要保护农田不受害,须根据侦察,掌握蝗情变化,才能及时防治。 在地广人稀、面积大的蝗区,治蝗主要依靠飞机施药,更需掌握蝗情以免发生治重或漏治。再则不少地区已开始度行“隔季治”和“隔年治”的经济治蝗措施,显然这些措施必须在充分掌握蝗情的基础上,才能作到;否则不但减少不了防治次数,  相似文献   

11.
《植物医生》2008,21(3):18
当前我国蝗虫防治工作从南到北即将展开.各项准备工作迫在眉睫。4月30日,农业部召开全国蝗虫防治工作视频会.分析了蝗虫发生形势.全面部署了2008年蝗虫防控工作。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强调.扎实推进蝗虫防治工作.对于促进2008年农牧业生产稳定发展意义重大,各级农业部门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认识治蝗工作,坚决防止失防失控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同志们:   针对今年东亚飞蝗将大发生的严峻形势,为了贯彻落实温家宝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关于蝗虫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九五”期间治蝗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今年蝗虫防治工作,部里决定在天津市召开全国治蝗工作暨表彰会议。会议期间,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通报了近年来国内外蝗虫发生形势及治蝗对策,有关省(区、市)汇报了去年蝗虫防治情况及今年发生趋势和治蝗准备情况,通报表彰了全国蝗虫防治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下面,我就今年蝗虫防治工作讲三点意见。 1回顾“九五”,认真总结蝗虫治理经验   受气候异…  相似文献   

13.
王炳章 《植物保护》1963,1(2):61-62
自1959年冀、鲁、豫、苏,皖五省治蝗会议提出“猛攻巧打,积极改造蝗区”的治蝗方针后,经过几年来贯彻执行,已起了很大的作用。各蝗区的党、政领导对治蝗工作十分重视,采取飞机与人工地面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蝗虫发生密度已显著下降,基本上控制了蝗害。几年来有些地区结合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植树造林,增建盐场等措施,改造了部分蝗虫发生基地。 但由于我国蝗区面积较大而分散,影响蝗虫发生的水、旱灾害还不能完全控制,彻底全面地改造蝗区非短期所能做到,因此,防治蝗虫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政治并举”  相似文献   

14.
飞机治蝗进程及发展对策探讨朱恩林(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100026)东亚飞蝗(下简称蝗虫)是一种暴发性和迁飞性农业大害虫。我国历史上蝗灾曾频繁暴发,每次都因防治手段落后或防治不力等原因,常造成“飞蝗蔽天,禾草皆光,饿殍枕道”的惨景,农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在牧鸡治蝗的技术规范和治蝗效果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关于牧鸡轮牧周期对牧鸡治蝗效果方面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调查牧鸡治蝗期间鸡群的采食量和补饲用量、地面可食蝗虫质量,采取控制牧鸡半径的手段,利用倒推法对理论轮牧周期和治蝗面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固定半径为150 m的轮牧面积内,随着虫口密度的降低,单位鸡群的轮牧周期呈现升高趋势,虫口密度在30头/m2时的轮牧周期高达7.8 d,以90 d为一个防治周期计算,其防治周期的轮牧次数为11次,单位鸡群(每1000只定义为1个单位鸡群)的理论控制面积为77.77 hm2,折合每只牧鸡一个防治周期的理论控制面积为0.08 hm2,并且随着虫口密度的降低,理论控制面积呈现升高趋势。本研究为内蒙古草原牧鸡治蝗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回顾了邱式邦院士在我国蝗虫研究和防控实践中所做的主要工作。邱式邦院士提出的“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治蝗理念传承至今,促使我国开始走向现代化的科学治蝗道路,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还介绍了现阶段我国蝗虫绿色防控技术体系以及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7.
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新动态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河南现阶段东亚飞蝗发生的新变化、新特点及其原因,提出搞好治蝗减灾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治蝗工作的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加强蝗灾的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防治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强调把蝗区分为3类,实施分级管理,综合治理战略.  相似文献   

18.
同志们: 针对今年东亚飞蝗将大发生的严峻形势,为了贯彻落实温家宝副总理等国务院领导关于蝗虫防治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总结“九五”期间治蝗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安排部署今年蝗虫防治工作,部里决定在天津市召开全国治蝗工作暨表彰会议.  相似文献   

19.
佚名 《植物保护》2021,47(6):353-354
蝗灾在中国农业灾荒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危害影响深远,是农业自然灾害的最典型代表。历史上,“蝗飞弊天,饿殍载道”等惨状举不胜举,蝗灾对粮食生产的毁灭性打击以及给人民生活造成的深重灾难,留下了深深的历史烙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治蝗减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千年蝗患得到全面遏制,许多昔日的“蝗虫窝”变成了今朝的“米粮川”,这不仅是中国治蝗史的丰碑,也是世界治蝗史的典范。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蝗虫局部暴发时有发生,同时面临境外蝗虫迁入威胁,因此控制蝗虫不起飞、不成灾依然是一项长期的目标任务。为积极应对蝗灾的威胁,我国植保工作者针对我国历史蝗灾研究的薄弱环节,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我国历史蝗灾开展了持续三十多年的史料考证和调查研究,重点查阅和分析研究二十五史、各地馆藏史书史料和2 500余部地方志以及近代研究文献和期刊报道,从浩瀚的历史资料中梳理澄清了我国几千年的蝗灾发生防治情况。系统总结了古代、近代和当代的蝗灾发生及防治进展。为展现历史蝗灾研究成果,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完成了《中国蝗灾发生防治史》的编撰,近期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中国蝗灾发生防治史》全书分为四卷,约520万字。第一卷为中国历代蝗灾发生防治概论,主要论述历史蝗灾发生概况、重大蝗灾危害影响、主要蝗灾防治的发展进程、与蝗虫有关的政令法规、文学诗词、治蝗传说故事、主要治蝗人物和古代至近代治蝗书籍史料。第二卷为中国蝗灾史编年,描述公元前707年至2019年的蝗灾发生情况,并收录正史及其他史料中的蝗灾记述。第三卷是分省蝗灾史志,分省叙述2 700多年历史蝗灾的发生情况。第四卷是地方志蝗灾集成,详细收录了我国32个省(区、市)历史上2 500余部地方志中的蝗灾发生事件。本书共收录整理从公元前707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的蝗灾共1094年(比之前的研究报道增加蝗灾记录300次),其中唐前时期蝗灾187年、平均7.08年发生1次,唐代(含五代十国)101年、平均3.38年发生1次,宋代(含辽、金)165年、平均1.82年发生1次,元代93年、平均1.16年发生1次,明代247年、平均1.12年发生1次,清代263年、平均1.02年发生1次,民国时期38年,连年发生蝗灾。此外,还对殷商时期甲骨文中关于蝗灾的记载做了梳理描述,对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蝗灾发生概况也作了全面记述,这是首次长时段、大范围梳理和总结历史蝗灾发生的地域特征和治理经验,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是促进蝗虫灾害可持续治理的基础信息建设工程。本书总结历史上蝗灾发生的规律性以及历朝历代治蝗的经验和教训,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今人尤其是青年人的治蝗减灾、保粮安邦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梳理了历代治蝗思想、治蝗政策措施、治蝗组织和管理方式等方面的经验和智慧,对于弘扬中华治蝗减灾文化,持续推动科学防控蝗灾,保障粮食安全和农牧业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书全面、深入地收集、提取、补充、校核历史蝗灾记录,按区域、时序建立了科学、全面、准确、精细的中国历史蝗灾记录,同时注重对历史蝗灾的空间演变规律、时间演变规律以及特征时期蝗灾事件的分析,系统、全面展现了从殷商时期到当代历时三千多年的蝗灾发生和防治情况,对于当前及今后蝗灾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本书注重发掘弘扬历代蝗虫防治文化,厘清了历代对蝗虫的认识与研究脉络,整理了历代蝗虫诗词文学、传说故事与主要治蝗人物,尤其是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治蝗措施与成就,有利于使“政府主导、群防群控”的中国治蝗智慧、“改治并举、持续控蝗”的技术模式、“预报准确、执行有力、防治高效”的蝗灾防控体系得到继承和创新,并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和弘扬。“治蝗减灾,保粮安邦”,既是历史遗训,也是现实遵循。本书全面研究我国蝗灾发生防治史历史脉络,内容宏富、资料翔实,使我国蝗灾史料和防治文化得到全面汇集与传承,具有科学性、创新性、系统性、实用性的特点。控制蝗灾是生物安全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未来蝗灾发生发展态势,我们有必要从历史中总结规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用大历史观来推进生物安全建设,有效防范蝗灾对粮食安全的威胁。  相似文献   

20.
在治蝗工作中,也存在着两种思想的斗争,是向上伸手,躺在国家身上,还是迎难而上,依靠群众自力更生?河北省蝗区人民在学大庆精神,走大寨之路的鼓舞下,坚持自力更生,大搞节约治蝗。在解决治蝗问题上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把治蝗经济补助政策真正地交给群众;一条是革新方法,土洋结合,大力推行糠麸毒饵。这样有力地促进了治蝗工作革命化。 从1964年开始,两年来全省毒饵治蝗833万亩(不包括扫残)占治蝗总面积的24.5%,有效地控制了蝗虫不起飞、不为害,而且大大节省了开支,节约了农药。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共节约开支240多万元,少用农药3,000多万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