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性大豆品种对大豆胞囊线虫侵入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是一种严重为害大豆生产的植物寄生线虫,在我国主要产豆区东北和黄淮海地区均发生普遍。由于此线虫种内存在生理分化,不断培育种植抗病品种成为防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几丁质酶与大豆抗胞囊线虫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几丁质酶作为病原物和寄主植物相互作用中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已成为在植物抗病虫害研究中的热点。线虫卵壳及表皮的主要组成成分是几丁质,与真菌病原物一样,植物被线虫侵染时,可产生几丁质酶[1]。  相似文献   

3.
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的真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胞囊上的真菌王克宁刘维志段玉玺刘晔吕国忠(沈阳农业大学植保系,沈阳110161)PRELIMINARYSURVEYONFUNGICOLONIZINGTHECYSTOFHETERODERAGLYCINESINCHINAWANGKe-n...  相似文献   

4.
于2014年和2015年将黑河大豆主产区采集的大豆根系土样采用稀释分离法分离获得放线菌186株,通过测定其发酵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及2龄幼虫活性的抑制作用,筛选获得6株对大豆胞囊线虫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生防菌株。结果表明,其中XFS-4对大豆胞囊线虫胞囊孵化的相对抑制率最高达到92.59%,XFS-5和CL-4相对抑制率分别为88.45%和86.71%,与对照差异显著;XFS-4处理的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达到93.95%,活性最高,XFS-5、CL-4和BJ-4对2龄幼虫校正死亡率均在70%左右,均与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形态学观测和寄生性研究结果表明,发生于我国河南省兰考县泡桐(Pauloumia sp.)和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豌豆(Pisum sativum)上的胞囊线虫均属于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eines);上述两种植物上的胞囊线虫均可侵染大豆,在根部形成有卵雌虫。而兰考和凉城两地大豆上的胞囊线虫群体可分别在泡桐成豌豆上良好繁殖。以上结果证明,泡桐和豌豆为大豆胞囊线虫的两种新寄主植物,其中,泡桐为大豆胞襄线虫侵染多年生乔木植物的首例报道。  相似文献   

6.
根际微生态系统中的大豆胞囊线虫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重迎茬条件下,大豆植株生长不良、产量下降。有关大豆减产的原因说法很多,包括病虫害(胞囊线虫、根腐病),土壤有效养分亏缺,土壤微生物区系数量和种类的改变,根、茎残茬,大豆植株地上部淋洗液等直接或间接地经过微生物作用后产生化感物质(allelopathic chemicals)等。  相似文献   

7.
8.
丛枝菌根真菌与大豆胞囊线虫相互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对大豆‘开育10’品种接种了丛枝菌根(AM)真菌:Gigaspora margarita Becker&Hall、Glomus fasiculatum(Thaxt) Gerd.&Trappe、G.intraradices Schenck&Smith、G.mosseae Nicolson&Gedermann及G.versiforme Berch和/或大豆胞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4号生理小种。供试AM真菌可不同程度地促进大豆植株的生长发育,增加植株高度、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及单株产量,减轻感病大豆品种‘开育10’SCN的危害,降低病情指数、根上和根围土壤中胞囊数量、2龄幼虫和胞囊内卵数。其中,G.fasiculatumGi.margaritaG.intraradices的效应大于G.mosseaeG.versiforme的处理。接种SCN显著降低了G.intraradicesG.versiforme对大豆根系的侵染率、G.fasiculatum的产孢数量及G.intraradices的侵入点数量,增加了G.mosseae的产孢数量。认为部分AM真菌能有效地抑制SCN对大豆根系的侵染、胞囊发育和2龄幼虫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大豆胞囊线虫是大豆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由于化学防治存在费用高,效果不佳,污染环境和危害人畜安全等方面的诸多问题,生物防治成为了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新方法。本试验利用体外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费氏中华根瘤菌Sinorhizobium fredii Sneb183对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的存活、卵孵化、呼吸作用以及体液渗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瘤菌Sneb183处理幼虫72 h后,死亡率达86.7%,处理初期,线虫出现活动迟缓等症状,而后表现出整个身体僵直的死亡症状;对卵的孵化抑制率可达59.4%;根瘤菌Sneb183对二龄幼虫呼吸有较强抑制作用,处理24 h后,耗氧量下降93.1%;同时根瘤菌Sneb183发酵液可引起二龄幼虫体液渗漏,处理48 h后电导率增加了62.4%。因此,根瘤菌Sneb183可成为大豆胞囊线虫病生物防治资源中的新成员。  相似文献   

10.
放线菌Snea253的鉴定及对大豆胞囊线虫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土壤中分离筛选到一株具有杀线虫活性的放线菌菌株Snea253,该菌株对多种线虫有毒杀活性。通过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DNA分析,初步鉴定为委内瑞拉链霉菌Streptomyces venezuelae。研究了Snea253菌株代谢物不同倍数稀释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及二龄幼虫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原液对大豆胞囊线虫卵孵化的相对抑制率为88.73%;10倍稀释液浓度下,相对抑制率是70.49%,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处理24h后,发酵原液对二龄幼虫的校正死亡率是92.13%,各稀释浓度处理均与无菌水对照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1.
我国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分化动态的鉴定和监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4~1995年,对采自我国5省市(区)17个县(市)和其中4个多年重茬种植抗病品种开始感病地区的26个大豆胞囊线虫居群,在国际统一的鉴别品种上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共鉴定出1~6个小种。其中6号小种当时为国内新记录;并扩大了1号、2号、3号、5号小种在国内的已知分布范围,生理小种1号在黑龙江、2号在内蒙古、3号在江苏、5号在山东,均为各该省(区)的新记录。而全国则仍以1,3,4号小种分布广,为主要致害小种。还明确监测出近年来在4个重要病区出现的大豆抗病品种持续连作重茬后失抗感病是各自的大豆胞囊线虫生理小种发生变异所致;而连作感病品种却仍为各自的原小种,只是病情加重;由之看出其病地重茬的危害具有两重性。  相似文献   

12.
食线虫真菌防治大豆孢囊线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3.
大豆孢囊线虫病是大豆产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美国南部16州调查表明:1983~1987年大豆孢囊线虫引起的损失达3%。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在我国东北、黄淮海地区也造成严重危害。如在黑龙江省垦区,大豆孢囊线虫发生面积达400万亩,占播种面  相似文献   

14.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nohe,soybean cyst nematode,SCN)病是大豆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1],处于休眠期的SCN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高适应性,能适应冬季低温,给防治工作造成较大困难[2],因此对休眠期SCN代谢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线虫卵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其中海藻糖是一种抗冻剂,有助于线虫抵抗干旱、寒冷的恶劣环境,相关研究多见于国外报道[3-4].为阐明SCN的休眠机制,本试验对SCN休眠过程中不同阶段胞囊内糖类、甘油等物质的代谢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5.
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大豆胞囊线虫趋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大豆胞囊线虫幼虫对大豆根和根浸出液的趋化性以及淡紫拟青霉代谢产物对其趋化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胞囊线虫二龄幼虫(J2)对大豆根存在着一定的趋化性,而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对J2存在明显的驱避性。在根浸出液、真菌滤液及其混合液剂处理下,大豆胞囊线虫J2在WA平板上靠近处理液的0~1cm区间中分布率存在极显著差异(P <0.0 1),而加样时间(液剂与线虫同时放置或提前2 4h处理)对其分布率没有显著影响。大豆幼根蘸取滤液后对线虫J2在该区间的分布与不经处理的幼根差异显著(P <0.0 5),证明淡紫拟青霉发酵滤液可以明显地降低线虫与大豆根的亲和力,并强烈抑制线虫对大豆根的侵染。  相似文献   

16.
大豆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Ichinohe病害是大豆生产中的毁灭性病害,对世界大豆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采用根染色法和常规土壤线虫分类鉴定技术研究了连作和轮作两种耕作方式下大豆胞囊线虫群体数量和土壤线虫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连作使大豆田土壤中胞囊和根系上各龄期胞囊线虫数量显著增加(95.6→335.5),而轮作积累很少(10.3→31.8),感病品种中J2的侵入数量决定了大豆胞囊线虫形成胞囊的数量(22.8→95.6,129.4→335.5)。玉米-玉米-大豆的轮作方式使胞囊积累最少(10.3)。轮作大豆田土壤线虫总数高于连作,主要由于轮作大豆田土壤线虫的优势属Helicotylenchus和优势营养类群植物寄生线虫PP的相对丰度高于连作,但大豆胞囊线虫的相对丰度正相反,连作(33.65%)高于轮作(0.91%),说明Heterodera glycines可以作为土壤线虫的关键属种用以指示土壤发病的严重程度。研究中重要的优势属和关键属种cp值均为3,说明其繁殖和抗干扰能力比较强。研究证明土壤线虫优势营养类群、优势属种和关键属种可以有效地指示农业土壤健康状况和大豆田的大豆胞囊线虫病害的发生程度。  相似文献   

17.
淡紫拟青霉菌料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的后效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淡紫拟青霉不同菌株的培养菌料,施225kg/hm2,对大豆胞囊线虫不但当年有45%~69%的较好防效,而且第2年和第3年仍然有22.5%~37.7%和7.3%~22.9%的后效,即空胞囊和被寄生的胞囊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18.
1993~1995年,应用美国GOLDEN等的一套鉴别寄主:Picket、Peking、PI88788、PI90763和感病品种Lee68,鉴定出山东省德州市的大豆胞囊线虫为大豆胞囊线虫2号生理小种。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鉴定方法,对4120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大豆胞囊线虫2号生理小种抗性鉴定。鉴定出免疫和抗病的大豆种质25份,其中免疫的4份,抗病的21份,分别占总参试材料0.10%和0.51%。这些抗病品种多为黑色种皮。  相似文献   

19.
从山东省高密县、胶州市及江苏省沛县5个采集点的大豆孢囊线虫中,共分离出110个真菌菌株。优势真菌是镰刀菌,其它为柱孢菌、弯孢霉菌和一种子囊菌。真菌的出现机率平均为44%。在洋菜平板上测定,菌株对该线虫卵,均有不同程度的重寄生能力,其中茄病镰刀菌高达49%。该菌和柱孢菌的分生孢子萌发后可直接穿透卵壁,卵的内含物完全被其粗短的菌丝体取代。  相似文献   

20.
定殖于大豆胞囊线虫的淡紫拟青霉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定殖大豆胞囊线虫上的20个淡紫拟青霉菌株的形态观察及培养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所有供试菌株的菌落特性,瓶梗和分生孢子形态及大小基本一致;生长温度在15~35℃之间,最适生长温度和最适产孢温度为25~30℃;含量10×10-6的多菌灵在1周内抑制所有供试菌株生长,1周后可适应而生长。并对个别菌株的多菌灵抗性进行了诱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