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采食规律观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养猪生产中首先要掌握猪的采食规律,如猪的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每次采食所需时间等,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供给饲料,既使猪充分采食,又能避免饲料浪费,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有关猪采  相似文献   

2.
以往关于采食与群体行为方面的研究都是在小于40头的组群上进行的.然而,当今北美以及其它地区的许多商业性猪场所实际采用的组群规模比这个要大得多(100~1000头/组群).  相似文献   

3.
两个培育品种猪生长肥育早期采食行为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9,(6)
试验旨在研究苏山猪和苏紫猪在生长肥育早期的采食行为种质特性和生长相关激素水平。选取62头试验猪,其中32头苏山猪,30头苏紫猪。按品种、性别、类型和体重分成8组,每组饲养在对应的OSBORNE测定站栏中,每天测定站会获得每头猪所有的采食数据,包括体重、采食量、采食次数、采食时间等。同时,猪生长激素(GH)和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浓度在猪第100日龄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技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用时40 d,试验期间共获得33 195条采食数据,自由采食贯穿于全天24 h,其中下午16:00为采食峰值,其次为下午17:00和上午8:00,白天(5:00~19:00)中午11:00为采食低谷。各栏间试验猪采食数据比较结果显示,体重最高栏的猪次采食量也最高,体重最低的猪次采食量也最低,第4栏猪的次采食量、体重和次投料量均最高(P0.05);不同品种、性别和类型猪间的采食性状均差异显著,苏紫猪的所有采食性状均显著高于苏山猪。各栏间试验猪日数据比较结果显示:日采食时间和日体重均为第4栏最高,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日采食时间均为第2栏最低。不同品种、性别和类型猪间的日数据均差异显著(P0.05),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和日采食时间,均为苏紫猪显著高于苏山猪,母猪高于公猪。猪生长激素(GH)浓度,第2栏最高,显著高于第1、3、4、6、7栏(P0.05),肥猪的GH浓度显著高于种猪(P0.05),苏山猪和苏紫猪间、公母猪间GH浓度差异均不显著。猪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浓度,第8栏最高,显著高于第4、6栏(P0.05),不同品种、性别、类型猪的GHRH浓度差异均不显著。结论:自由采食时,猪只喜欢在16:00~17:00和8:00~9:00间集中采食,体重大的猪采食量更大,苏紫猪的所有采食性状均显著高于苏山猪,母猪日采食量、日采食次数、日采食时间均显著高于公猪,GH和GHRH的最高值不出现在同一栏猪中,肥猪的GH浓度显著高于种猪。  相似文献   

4.
Thusith  S.  Samarakone  Harold  W.  Gonyou  温鹏 《农业新技术》2006,(4):20-21
以往关于采食与群体行为方面的研究都是在小于40头的组群上进行的。然而,当今北美以及其它地区的许多商业性猪场所实际采用的组群规模比这个要大得多(100 ̄1000头/组群)。  相似文献   

5.
不同饲养密度下猪的采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猪》2015,(5)
为探讨不同饲养密度条件下猪的采食规律,利用奥斯本种猪性能测定系统(FIRE)对68头纯种大约克60~100kg生长阶段进行了测定和观察。试验猪按饲养密度大小分为4组,每组1个重复,饲养密度分别为0.56头/m2、0.50头/m2、0.44头/m2、0.39头/m2。结果表明,饲养密度为0.44头/m2时,群体的生长性能表现较好,平均日采食次数13.59次,平均日采食时间64.95 min,平均日采食量2.52 kg,平均日增重867.39 g。在后备种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建议采用0.44头/m2的饲养密度,充分利用养殖空间并发挥猪群的生长潜力。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采用甘肃白猪来研究生长肥育猪的蛋白质代谢规律。该猪为肉脂型品种。日增重达616克,饲料报酬为3.70,瘦肉率为52~54%,与长白、汉普夏等瘦肉型猪杂交可达57%以上。目前,国内商品猪普遍采用改良品种,生长肥育性能与该猪较为相近,因此利用甘肃白猪进行蛋白质代谢规律的研究对养堵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约克生长猪采食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大约克生长母猪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和研究,并总结其采食规律。选用体重(28.0±1.2)kg的大约克猪60头,采用美国奥斯本(Osbern)工业公司生产的FIRE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对猪采食行为进行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30~60 kg体重大约克生长猪,平均日采食次数为9.5次;平均日采食量为1.48 kg;日采食量(kg)和体重(kg)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0.000052x3+0.0054x2-0.1177x+0.7189,R2=0.96;平均日增重为0.68 kg;白天的采食量占全天的68.9%;全天采食量的高峰时间段为15:00~18:00。  相似文献   

8.
杨国明 《猪业科学》2006,23(3):14-16
本文主要从猪采食行为及其发生机制、目前国内研究采食行为的仪器及工作原理、猪采食行为特点、影响猪采食行为的因素四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在猪采食行为研究方面的进展和成果。  相似文献   

9.
《养猪》2016,(5)
陕西省安康市地处秦巴山区,以大巴山东段为中心的各县区由于独特的地质地理环境构成世界上面积最大、富硒地层最厚、土壤硒元素极易被植物吸收、最宜开发利用的富硒区,阳晨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以猪产业为主体的民营企业。在开发富硒猪肉生产的过程中对硒在猪体内沉积代谢的规律进行了探讨。1)在饲料中有机硒含量恒定的情况下,猪血中硒含量达到一定浓度即维持稳定。猪毛中硒含量的沉积是一个持续过程。2)配合饲料中添加0.35 mg/kg的酵母硒饲喂肥育后期的肥育猪30 d,眼肌中硒含量为0.206 7 mg/kg,是富硒猪肉的理想标准。3)除肾脏硒含量超标准1倍外,其他各器官硒含量均在《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DBS 42/002—2014)标准范围。  相似文献   

10.
配合饲料肥育猪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猪采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的采食量与其生长速度、生产性能息息相关。在保证猪健康生长的同时,尽可能地提高其采食量,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的重要途径。猪的食欲和采食行为受到外界环境、饲养技术、自身物理特性、体内化学和代谢因子、中枢和外周信号因子的综合调控。下丘脑在整合各种信号从而发挥采食调控作用的网络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的应用使得采食信号因子的研究不断取得突破,NPY、CCK、SS、Orexin、Ghrelin等在下丘脑采食调控网络中的作用和信号途径已日渐明朗,而AMPK、mTOR和Leptin更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作者从影响猪采食行为的因素、下丘脑的调控作用及影响采食行为的主效因子等方面展开论述,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猪采食调控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讨论,并对接下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用棉仁粕代替约50%豆粕,以稻谷代替部分玉米为基础饲粮所设计的浓缩料。经试验,杜湖猪生长肥育全期平均日增重687克,饲料利用率3.08,阉公猪瘦肉率62.88%。较深圳正大43系列浓缩料,全期日增重高8克,增重千克少耗料190克,活体膘薄0.18厘米,瘦肉率高1.83个百分点,全期增重饲料成本低20.10元。  相似文献   

13.
肥育猪可消化赖氨酸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确定70~100 kg猪可消化赖氨酸(DLys)的最佳需要量。选用60头平均体重约70 kg的三元杂交杜长大猪,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以酶解酪蛋白法(EHC)测定的饲料原料DLys含量为基础按理想蛋白质氨基酸模式(IAAP)配制日粮(等能、等氨基酸模式),通过测定不同剂量DLys处理组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胴体品质,确定70~100 kg猪可消化赖氨酸(DLys)的最佳需要量。结果表明:(1)DLys水平为0.47%~0.59%时,平均日增重(ADG)、无脂瘦肉生长指数(FFLI)随DLys水平的提高而增加,0.59%DLys组达到最大,分别为782 g/d和313.8 g/d(P<0.05),之后随DLys水平的提高而下降;(2)料肉比(F/G)随DLys的提高先下降后上升,0.5 9%DLys组最低为3.2 0(P<0.0 1);(3)血浆尿素氮(SUN)浓度随DLys水平的升高而显著上升(P<0.0 5),眼肌面积也随之显著增大(P<0.05),背膘厚则变薄;(4)0.59%DLys组生长激素(GH)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另外,血清总蛋白(TP)、游离甲状腺素T3(FT3)水平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试验结果表明,70~100 kg猪DLys最佳需要量为0.59%(15.9 g/d),相应的粗蛋白质为12.96%,以消化能浓度表示则为0.43 g/MJ。  相似文献   

14.
肥育猪消化能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体重约52kg的杜× (大×长)猪60头 ,分为6个处理组 ,每个处理组2个重复 ,分别饲以含消化能浓度不同的6组饲粮(各组饲粮中DE与CP、Lys、Met +Cys比例相同) ,研究52~90kg肥育猪DE需要量 ;同时采用体重71kg 的阉公猪36头 ,每组6头进行消化试验 ,测定各组饲粮的DE浓度及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和氮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各组饲粮DE浓度分别为13.18、13.59、13.99、14.39、14.79、15.20MJ/kg。粗脂肪消化率随DE浓度的提高而极显著提高(P<0.01) ,当DE浓度从13.18MJ/kg 升高到14.39MJ/kg时 ,能量和干物质消化率极显著提高(P<0.01)、氮消化率和氮存留量显著提高(P<0.05) ,采食量和日增重趋于提高(P>0.05)、DE日摄入量极显著提高(P<0.01) ,进一步提高DE浓度 ,能量、干物质和氮消化率降低(P<0.05)、氮存留量趋于提高(P>0.05)、生产性能未能提高 ;氮存留效率和料重比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DE浓度14.79MJ/kg组和15.20MJ/kg组血清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 ,DE浓度13.18MJ/kg组血清尿素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组(P<0.05)。DE浓度13.18MJ/kg 组屠宰率略低于其它组(P>0.05)、胴体脂肪率极显著低于13.99MJ/kg 和14.79MJ/kg 组(P<0.01) ;13.18MJ/kg 和14.39MJ/kg组瘦肉率显著高于14.79MJ/kg 组(P<0.  相似文献   

15.
以玉米、麦麸、花生粕、羽毛粉基础,研究在亚热带条件下服育猪蛋氨酸Mct需要量,生长猪基础饲粮(DE12.97MJ/Kg,CP14.4%,Cys0.31)含Mct0.20%,肥育猪基础饲粮(DE13.11MJ/kg,CP12.5%Cys0.21%)含ct0.18%。两种饲粮均以0.04%的梯度添加DL-Met共得5个Mct水平,参试猪为三元杂变猪生长期每个Mct3个重复(栏),每个重复4头猪;肥育期  相似文献   

16.
宁乡猪生长肥育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针对宁乡猪早熟、易肥、蓄脂力强的种质特性和耐粗饲传统观念,按15~35kg、35~55kg、55~75kg和15~35kg、35~60kg、60~70kg体重阶段分别设计阉公猪和母猪“玉米-豆粕-鱼粉”型饲粮,探讨宁乡猪的肥育及胴体性能。结果表明,阉公猪生长肥育全期日增重达719.46g,阉公猪、母猪分别表现为前高、中低、后回升和前低、中高、后回落的日增重曲线。日增重、屠宰率、眼肌面积、瘦肉率阉公猪比母猪分别高48.74%、1.76个百分点、5.34%和0.44个百分点,料重比、6~7肋背膘厚、皮厚、三点均膘厚和肥膘率比母猪低22.89%、13.64%、9.43%、7.11%和2.55个百分点,表明阉公猪的生长肥育性能优于母猪。同时,与历史资料比较表明,宁乡猪生长肥育性能的可塑性强,优化饲粮是提高宁乡猪肥育性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约克夏猪采食行为的观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约克夏仔猪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研究结果,可供大约克夏猪的培育和饲养管理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朱良  罗凤珍  田增 《湖南饲料》2010,(3):27-28,45
本文对大约克生长母猪的采食行为进行了观测和研究,总结了其采食规律,以期为养猪生产和猪的行为学研究提供参考数据。选用体重(28.0±1.2)kg的大约克母猪60头,采用美国Osbem奥斯本工业公司FIRE全自动种猪生产性能测定系统,对猪采食行为进行精确的测定,结果表明,30-60kg体重大约克生长母猪,其平均日采食次数为9.5次;平均日采食量为1.48kg;平均日增重为(1.68kg;白天的采食量占全天的68.9%;全天采食量的高峰时间段为15:00-18:00。  相似文献   

19.
随着智能饲喂系统的应用,哺乳母猪精细化饲喂成为可能.研究选取了461头大白猪母猪在智能饲喂条件下的采食信息数据,以探讨哺乳母猪采食行为规律,优化哺乳母猪饲喂策略.试验结果表明,哺乳母猪一天有6个采食高峰,分别为6:30~7:00、8:30~9:00、11:00~11:30、14:30~15:00、17:30~18:00...  相似文献   

20.
本次试验以育肥猪的饲养密度为研究对象,通过饲养试验,了解饲养密度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在养猪生产中,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条件、饲养管理制度等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肉猪饲养密度,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