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槟榔加工技术发展现状及我国槟榔产业化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国内外槟榔综合加工技术研究进展,并结合我国槟榔加工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槟榔综合加工的科研方向及产业化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五香槟榔加工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槟榔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对五香味不同风味咀嚼型槟榔加工工艺进行研究,解决了食用槟榔干燥、泡制入味、定香等技术关键,并总结加工技术要点.经多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湖南咀嚼槟榔为对照,五香味处理以B配方为最佳配方,产品质量符合海南省地方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香草槟榔加工工艺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槟榔加工工艺的基础上,对香草兰味风味咀嚼型槟榔加工工艺进行研究,解决了食用槟榔干燥、泡制入味、定香等技术关键,并总结加工技术要点.经多次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湖南咀嚼槟榔为对照,以香草兰味处理B为最佳配方,产品质量符合海南省地方标准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槟榔(ArecacatechuL.)属棕榈科槟榔属常绿乔木。在中国,槟榔主要在海南、台湾、云南等地种植。槟榔果实既可食用又可入药。果实中的活性成分多酚作为发挥其药用价值的重要次生代谢物之一,具备多重生理活性,因此具有良好的综合利用价值和发展前景。文章对槟榔果实中多酚的萃取提纯工艺、含量、组成、活性功能4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阐述,并展望其研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槟榔是"四大南药"之首,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是海南第一大经济作物.随着槟榔种植的规模化,科学栽培槟榔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国内外在槟榔筛选育苗、科学施肥及林下经济等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为槟榔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但海南槟榔栽培仍存在因管理技术不到位而导致的低产现象.现就槟榔选种、催芽、育苗...  相似文献   

6.
槟榔果中具有生理活性物质,槟榔食品具有开发价值。本文对槟榔中的活性物质的分析、鉴定、作用研究进展和槟榔食品新工艺研究作了综述,阐明了槟榔食品深加工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吉林农业科学》2017,(5):51-55
槟榔花作为槟榔的主要副产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特殊的保健功效。本文综述了槟榔花的花粉特征及开花习性、主要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安全性和相关功能产品等的研究进展,对其下一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为槟榔花的科学研究和相关产品的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黄化病是1种严重危害海南槟榔产业的毁灭性传染病害,在海南槟榔主产区均有发生,给槟榔产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概述了槟榔黄化病的发生危害、地理分布、病原的鉴定和检测、综合防控措施及存在的问题等,以期为黄化病的深入研究和持久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槟榔栽培与产业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概述了我国槟榔发展状况;并就加强琼台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国槟榔产业发展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海南省槟榔种植及初加工产业蓬勃发展,槟榔已成为仅次于天然橡胶的第二大热带经济作物.本文首先介绍槟榔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论述我国槟榔产业发展格局;其次讨论海南省槟榔种植和初加工现状,分析近3年来海南省槟榔鲜果产量和价格的波动情况及成因;最后针对海南省槟榔产业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槟榔花果中槟榔碱含量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药典法对槟榔不同发育时期花序材料的不同部位进行槟榔碱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成熟种果胚乳的槟榔碱含量最高,而果皮的含量最低;不同时期花序/果穗的相同部位间槟榔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时期花序/果穗的不同部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采用药典法对槟榔不同发育时期花序材料的不同部位进行槟榔碱含量检测。结果表明:成熟种果胚乳的槟榔碱含量最高,而果皮的含量最低;不同时期花序/果穗的相同部位间槟榔碱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同一时期花序/果穗的不同部位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槟榔黄化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槟榔(Areca catechu L.)属棕榈科多年生常绿乔木,原产东南亚,主产印度、巴基斯坦、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和中国等国家.槟榔在我国种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除作为热带园林绿化树种外,还是我国重要的南药资源之一,被列为四大南药之首,经济价值很高.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传统中药槟榔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栾剑  陶晓月 《安徽农学通报》2018,24(13):8-10,12
槟榔为我国"四大南药"之首,其应用广泛,药用价值极高,在我国中医药中的应用已经超过1000年。槟榔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生物碱、脂肪酸、多酚类物质等,这些活性成分使槟榔在提神醒脑、提高耐力、抗寒、抗饥饿以及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还有促进肠胃活动、抑制细菌滋生、驱除寄生虫等功效。因此,东南亚各国及我国台湾和湖南等省都有嚼食槟榔的风俗习惯。2004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认定槟榔为一级致癌物,因此如何趋利避害,最大程度的发挥槟榔活性成分的药效,避免毒副作用的研究也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该文整理并归纳了近期发表的有关槟榔的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为以传统中药为基础的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以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槟榔提取液中槟榔碱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Waters公司的ACQUITY UPLC BEH C18(2.1 mm×50 mm,1.7μm)色谱柱,柱温35℃,流动相:乙腈-甲醇-0.1%冰醋酸溶液(每1 000 m L含磷酸二氢钾0.6 g,十二烷基磺酸钠1.0 g)=25∶20∶55,等度洗脱,进样量1.0μL,流速0.2 m L/min,检测波长215 nm。[结果]整个洗脱在5.0 min之内完成,槟榔碱在2.0 min左右出峰,峰型较好,且槟榔碱在0.013~0.663 mg/m 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8,平均回收率为98.1%,RSD为2.26%(n=5)。[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控制槟榔提取液及其制成方剂中槟榔碱的含量。  相似文献   

16.
阐述干旱对海南各地槟榔生产的影响,论述槟榔抗旱高产栽培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17.
槟榔黄化病病原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化病是一种严重威胁槟榔生产种植的毁灭性传染性病害,目前主要在印度和我国槟榔主产区发生。本文从非生物与生物因素两方面对槟榔黄化病病原认识过程及检测方法进行详细的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技术全面地提出了槟榔高产、优质、高效的一整套生产技术措施,对园地规划、定植与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槟榔鲜果的采收等一系列技术环节都做了相应的规定。  相似文献   

19.
我国鱿鱼加工利用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鱿鱼属头足类,盛产于我国东海地区,海洋头足类加工和药物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近30年来,中国鱿鱼加工业发展迅速,目前已成为国内水产品加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海洋资源的不断开发和利用,鱿鱼的加工研究也逐渐深入,冷冻鱿鱼片、调味鱿鱼丝、鱿鱼米饭和鱿鱼调味料等加工制品的产量与种类不断丰富,副产物的综合加工及有效功能成分,如抗肿瘤、抗氧化、免疫功能调节和降血脂血压等生物活性物质的提取、利用与制品开发也品种繁多。鱿鱼已成为功能食品和新型海洋药物开发和利用热点而备受人们青睐。介绍了鱿鱼食品加工与副产物加工技术的现状,并分别从鱿鱼内脏、皮、墨汁、眼和软骨等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方面介绍研究进展,旨在为今后鱿鱼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长期咀嚼食用槟榔可导致口腔疾病,槟榔纤维是口腔疾病的诱因之一,软化槟榔纤维可降低口腔疾病的发生。总结了当前软化槟榔纤维的物理、化学、生物和复合软化技术,比较了其优缺点,并提出辐射加工技术在槟榔制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