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1999,(11):30-30
河蟹"抖科病"(又名"颤抖病"、"环爪病"等)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成蟹养殖,1995年后迅速蔓延,至1998年已大面积流行。我市该病发生最严重的是宝应县,养蟹池塘SO%以上发病,网围养蟹、稻田养蟹的发病率已分别达30%、10%;江都、邢江和高邮的养蟹水面也有不同程度发病。全市1998年因该病死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今年该病在我市发病时间提前,市病防中』乙、宝应县病防站的门诊部于4月中旬就曾接诊过该病。现将国内对该病研究的现状及相关的防治信息综述如下,供大家参考。l河蟹"抖抖病"的病因1.l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推上海水大及无…  相似文献   

2.
一、病因分析根据我市技术人员的调查结果,认为导致河蟹“抖抖病”发生的原因既有内在因素,又有外在因素,或许单独起作用,或许相互作用,现将几点可能因素综述如下:1.内在因素———种质资源退化,抵抗疾病能力减弱(1)人繁场家为了竞争利润,长时间采用近亲交配...  相似文献   

3.
河蟹“抖抖病”病因及防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抖抖病”的症状明显,蟹爪颤抖,行动无力,摄食停止,体表干净,鳃部颜色异常。据调查,该病的易发对象是精养池塘中的二龄蟹,流行季节以8—9月为高峰期,防治以生态预防为主。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物质生活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特种水产品的偏爱和河蟹高利润的刺激,河蟹养殖在全国遍地开花,与此同时,人为过多的调控和干预,使河蟹疾病越来越多,危害程度日趋严重,尤其是令蟹农谈抖色变的“抖抖病”,更是来势迅猛,损失惊人。笔者在多年的技术推广中认为,只有树立蟹病“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治兼施、防重于治”的原则,重点做好“六消毒”工作,才能防患于未然,降低“抖抖病”造成的损失。 1 做好蟹种的消毒工作 生产实践证明,即使是体质健壮的蟹种,或多或少都带有各种病源菌。放养未经消毒处理的蟹种,容易把病源体带进池塘,一旦条件合适,便大量繁殖而引起疾病。因此,在放养前将蟹种浸洗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控制或减  相似文献   

5.
姜仁良 《科学养鱼》2004,(10):49-49
河蟹“抖抖病”目前仍然是困扰养殖业及其广大专业工作者的一块“心病”,养殖户“谈抖色变”,业内人员难以下手,尤其是每年的盛夏高温季节,针对发病塘口,更是束手无策,用药后,往往适得其反,死蟹数量成倍增长,养蟹户怨声载道。本人自2001年始广泛进行调查跟踪,悉心  相似文献   

6.
《海洋与渔业》2013,(9):65-65
症状 河蟹“抖抖病”的致病菌为淡水甲壳动物螺原体病原。  相似文献   

7.
8.
余燕  吴小成 《水产养殖》2010,31(8):44-44
<正>河蟹"抖抖病"对河蟹养殖危害极大,该病发病较快,死亡率高,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仅2~3 d。河蟹养殖形式较多,发病原因各异。但池塘单养、池塘中水草栽种不足的鱼蟹混养塘发病率较高,相对损失亦较大,稻田养殖、河沟养殖发病率较低。河蟹"抖  相似文献   

9.
一、病毒性疾病最典型的是河蟹的“抖抖病”。发病河蟹步足发生颤抖或整个身体拱起。呈暴发趋势,死亡率很高,可达80%,有的甚至全军覆没。该病流行期4~11月,高峰期7月底~10月初。  相似文献   

10.
河蟹颤抖病     
河蟹颤抖病,又称河蟹抖抖病、河蟹环爪病,指因病原侵袭导致河蟹神经与肌肉传导系统损伤,以肢体颤抖、瘫痪甚至死亡为特征疾病的统称。为我国水生动物三类疫病。一、病原学病原不清,主流报道病原有病毒和螺原体。此外,气单胞菌等细菌感染、环境毒害物质也可引起河蟹肝胰腺等器官损坏,进而损伤河蟹神经与肌肉传导系统,使河蟹发生肢体颤抖、瘫痪、死亡。  相似文献   

11.
明晶 《科学养鱼》2006,(8):76-76
一、颤抖病河蟹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1.流行:自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以来,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苏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  相似文献   

12.
一、颤抖病 河蟹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  相似文献   

13.
江苏宜兴市新建镇有池塘养殖面积2000多亩,1998年发展河蟹池塘养殖486亩,上审商品蟹22600公斤,亩均产蟹46.5公斤,亩产值7400多元,亩效益3800多元。但有部分养殖户受到河蟹“抖抖病”的馒袭,经济效益不理想,个别养殖户出现了亏损。据统计,全镇“抖抖病”发病面积...  相似文献   

14.
养殖河蟹“抖抖病”的病原检验与病理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采自中华绒螯蟹养殖主产区的患“抖肢”症病蟹的病理、病原和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病蟹的肝胰腺组织脂肪变性、水样变性至空泡化,乃至组织坏死,并有大量颗粒细胞浸润;鳃组织坏死、水肿,棒状化。临床表现为肝性水肿、肝脓肿与糜烂症状;鳃颜色异常,鳃丝溃烂;胸肢抽搐、颤抖与痉挛。流行病调查结果表明,疾病发生与养殖密度、管理强度成正相关,而与养殖品种、水源和地域无关。该病可基本排除细菌、寄生虫等病原生物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华绒螯蟹“抖抖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河蟹“抖抖病”是对二龄蟹危害极大的常见病。该病正在我国华东地区的主要养蟹地流行并逐步蔓延。据调查,在流行区发病率为30%~80%,死亡率10%~100%;流行季节4~10月,其中8~9月是流行高峰期。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生态环境不良,病原体以弧菌为主,不排除病毒因素。  相似文献   

16.
倪进玉  林克翠 《河北渔业》2000,(5):28-29,45
<正>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河蟹养殖主产区的病害也不断增多,特别是池塘、稻田和高密度养殖水体。藻类着生症、纤毛虫病和颤抖病,严重摧残着河蟹的正常生长,给养殖者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绝收。笔者1999年在安徽无为调查时,发现一户1200m~2的蟹池患颤抖病,到11月底只收4只成蟹。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养殖、试验和研究,总结出用中西药内服,物理和化学方法共用,预防和治疗河蟹颤抖病,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浅谈该病的发生及治  相似文献   

17.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引起的猪的常见病,严重地影响了养猪业的发展。通过大量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观察和病理学变化检查,及时准确地进行诊断。在此基础上,加强预防接种,合理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 1997年,宁河县河蟹养殖面积约66.7hm~2,发病率达60~95%,死亡率达20~30%,据统计,共死亡河蟹2.5万kg,经济损失达100万元。  相似文献   

19.
浅析河蟹颤抖病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引起河蟹颤抖病的细菌说、病毒说以及环境因子说这三种观点,通过实验及解剖分析发表了不同的见解。认为对河蟹颤抖病应彩病原加症状的命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万夕和 《水产养殖》2004,25(3):27-29
近年来,河蟹育苗生产中丝状细菌病的发生日趋严重,给育苗业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育苗产业的发展。该病主要发生在每年的3~6月,危害河蟹的卵、大眼幼体及早期幼蟹,导致卵发育停止,幼体运动迟缓,摄食受阻,蝉皮困难而死亡。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丝状细菌病的发病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