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水稻田除草剂的应用及杂草抗药性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稻田杂草是造成水稻减产的最大影响因素,化学除草技术已经成为杂草防除的重要手段。针对水稻田杂草开发了多种除草剂,形成了独特的稻田杂草化学防除体系。近年来,由于除草剂大量、高频率的不合理使用,稻田杂草抗药性呈明显上升趋势,稗草、雨久花、慈姑、耳叶水苋等稻田杂草的抗药性问题已较为严重。文章综述了我国水稻田主要除草剂的应用及稻田抗药性杂草的发生现状,并对几类代表性除草剂品种的抗药性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提出了稻田抗性杂草的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杂草抗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49,自引:3,他引:49  
 目前全球已有188种杂草(112种双子叶,76种单子叶)的324个生物型对19类化学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几乎涵盖各类重要的除草剂。抗药性杂草已成为杂草治理和农业生产的严重威胁,由其引发的严重经济和安全问题倍受全球关注。研究证实,杂草体内除草剂作用位点发生改变、杂草代谢解毒能力增强、杂草的屏蔽作用或与作用位点的隔离作用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三大主要机制。杂草的抗药性机制相当复杂,同种杂草不仅对不同除草剂的抗药性机制不同,而且能以完全不同的抗药性机制对多种作用机制不同的除草剂产生抗药性,即交互抗性和多抗性。本文重点描述杂草对8大类重要除草剂的抗药性机制,杂草抗药性研究方法,以期为中国抗药性杂草研究和农田杂草科学治理提供参考和借鉴,并提出在杂草治理中必须汲取他人的经验教训,阐明了中国杂草抗药性研究应关注问题。  相似文献   

3.
农田杂草由于其种类多,危害大,因此长期依靠除草剂进行防治。由于化学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导致杂草出现抗药性。针对其形成抗药性机理及发展趋势。运用合理防治措施,从而有效控制杂草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杂草抗药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杂草抗药性的形成,实际上是在除草剂作用下,杂草本身的生理生化遗传机制的改变。目前关于杂草形成抗药性的动因提出了不少假说,但是由于杂草和除草剂的种类繁多,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不可能全面概括其抗药性机制。现仅将收集到的有关材料作以下评述。  相似文献   

5.
杂草抗药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6.
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发展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叙述了全球抗药性杂草种群的分布及其发展动态,杂草抗药性的原因和抗性杂草种群对作物的危害,提出了以作物轮作,栽培,来茬等农业措施为主,结合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和合理使用除草剂来治理抗性杂草,延缓杂草产生抗性的综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杂草抗药性生物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了抗药性杂草生物型现状及其发展动态,综述了杂草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和抗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杂草抗药性及其治理东北农业大学苏少泉一、抗药性现状与发展在化学农药中,除草剂是发展较晚的一类化合物,虽然早在1950年在甘蔗田就发现了铺散鸭跖草(Commelinadiffusa)对2,4-D的抗性生物型,其后又相继发现许多杂草对2,4-D、2,4,...  相似文献   

9.
10.
抗药性杂草及其治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抗药性杂草的形成与发展、抗药性杂草的危害及其治理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杂草是目前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主要障碍。经田间药效试验确定了37.5%苯.二甲水剂的适用剂量为:防治扁秆藨草、日本藨草、藨草等恶性杂草为3000-3750 mL.hm^-2;防治鸭舌草、慈菇、泽泻、谷精草和狼巴草等一般阔叶杂草则为2250 mL.hm^-2,施药适期是在杂草出齐后开花前排水喷雾茎叶处理,对水稻安全。对扁秆藨草、日本藨草和藨草的防效达98%-100%。  相似文献   

12.
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及其安全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在转基因作物的研究和利用中占据主导地位,为了使其健康、有序的持续发展,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在综述了抗除草剂基因的转化方法及其抗性机理的同时,还讨论了其安全性问题,并对今后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的研究与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王雪影  金岩  刘守柱 《农学学报》2020,36(9):117-121
[目的]研究除草剂在不同杂草群落结构麦田中的防治效果,探索杂草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以期为麦田杂草的化学防控提供支持。[方法]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测定了不同除草剂在冬小麦阔叶杂草田、禾草田、禾阔混生田的防治效果。[结果] 结果表明:双氟磺草胺对阔叶杂草的效果最好,禾草发生较多的田块及禾阔混生田以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氟唑磺隆为好;播娘蒿、荠菜等对大部分防治阔叶杂草的药剂依然较为敏感,其中双氟磺草胺敏感性最高,并对恶性杂草猪殃殃有特效;大部分禾本科杂草对甲基二磺隆、啶磺草胺、氟唑磺隆敏感,但只有甲基二磺隆对恶性杂草节节麦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结论] 以阔叶杂草为主的小麦田首选双氟磺草胺,以禾本科杂草及禾阔混生的小麦田宜选择甲基二磺隆。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长时间或多次使用一类或一种除草剂及使用作用靶标相同的除草剂致使杂草抗药性产生的原因,同时指出除草剂和杂草的特性也对杂草的抗性产生影响。提出了治理杂草抗性的措施:以预防为主,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延缓和治理杂草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乙草胺防除辣椒田杂草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50 %乙草胺EC 12 0 0、15 0 0ml/hm2 在辣椒苗移栽前 1d对土壤用药 ,对辣椒安全 ,除草效果在 75 .0 %~ 82 .6 %之间 ;乙草胺对禾本科杂草的防效好于阔叶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叶盘法对供试寄主杨树进行落叶松-杨栅锈菌夏孢子人工接种处理,研究了杨树对落叶松-杨栅锈菌抗病性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接种病原菌后1~8 d,6种杨树的PAL、PPO、几丁质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均升高,且酶活性的变化与树种的抗性表现了较好的正相关。抗病较强的美黑01和中绥12号接种病原菌后,PAL、PPO、几丁质酶和β-N-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活性不仅升高幅度大,而且这些酶活性绝对值也明显高于抗病性较弱(或感病)树种中林美荷、69杨等。同时抗病较强的树种中这些酶高活维持的时间也较长。这些变化促进了抗病物质的形成和积累,从而表现出抗病性。从几种酶活性测定的总体结果来看, PAL和几丁质酶在受侵各杨树种(品种)体内的活性增幅较其他酶类明显较高,故这几种酶可作为杨树抗叶锈病的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为了获得抗除草剂小麦新种质,研究对两个普通小麦品种进行抗除草剂自然变异体筛选.在大田环境条件下,喷施10 kg/hm2的除草剂Dalapon后,C362和J1361都有成活植株,成活率分别为9.67%和2.92%.为了进一步确定成活个体的抗性,再次在进行10 kg/hm2Dalapon喷施,C362的M1代有一株存活.C362的抗性频率为4.44×10-7.在温室蛭石中用0.36 mM的Dalapon处理发芽种子,获得了0.007 4%的抗性个体.  相似文献   

18.
以延边地区对磺酰脲类除草剂具抗、感性的慈姑为材料,采用RACE方法克隆了抗、感性慈姑的乙酰乳酸合酶(Acetolactate synthase,ALS)基因全长,分析了对除草剂抗、感性慈姑ALS基因c DNA编码区域的碱基差异,找出ALS基因的突变位点,为阐明慈姑对磺酰脲类除草剂抗性的突变机理提供分子依据。结果表明:与感性相比延边地区抗除草剂慈姑ALS基因共发生了7个碱基位点的突变,除了保守区域内第324位的苏氨酸(T3 24)突变为丙氨酸(A3 24)外,还包括非保守区域第17位的苏氨酸(T17)突变为脯氨酸(P17),而其他5个位点是氨基酸未改变的同义突变。这种错义突变和同义突变可能是延边地区抗性慈姑响应环境胁迫的分子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选用具有化感特性的水稻品系华抗草78和长江流域地区主栽的扬稻6号,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水稻化感作用结合苄嘧磺隆使用及水层管理对水稻田杂草的抑制作用,旨在降低水稻田化学除草剂使用量,探索水稻生产中杂草治理的新途径.结果表明,水稻化感作用结合深水层可有效抑制稗草的萌发和生长,同时水稻移栽后6 d使用苄嘧磺隆(30 g/hm~2)单剂处理,明显地抑制了异型莎草和陌上菜的萌发数量和生物量积累;水稻移栽后50 d,华抗草78和扬稻6号对稗草的干重防效分别为89.16%和81.86%,对异型莎草的干重防效分别为83.56%和84.93%,对陌上菜十重防效分别为95.22%和88.04%,对这3种杂草的总干重防效分别为87.68%和82.69%:10cm深水层及施用苄嘧磺隆单剂条件下2个水稻品种(系)的产量比5 cm水层、不施化学除草剂的处理分别增产40.33%和21.36%.水稻化感品种对稗草等的抑制作用、水稻自身的竞争作用、10 cm深水层及苄嘧磺隆单剂这4种因素的综合效应不仅具有良好的控草效果,增产显著,而且明显降低了除草剂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