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榧细菌性褐腐病是我国浙江省香榧上的一种新病害,主要为害果实,产生褐腐病症状,引起落果,对产量影响很大。病原细菌通过形态和培养性状的观察及生理生化特性的测定,证明香榧褐腐病的病原细菌是胡萝卜软腐欧氏菌[Erwinia carotovora (Jones) Bergey et al],但不侵害胡萝卜和大白菜,所以,它可能是一个新的致病变种。  相似文献   

2.
桃褐腐病     
陈笑瑜 《北京农业》2006,(4):F0003-F0003
桃褐腐病是一种由子囊真菌Moniliniafructicola引起的病害,发病的果实表面会长出浅褐色的霉层,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呈念珠状的分生孢子。在相对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田间自然条件下的病果常会出现在有伤口的晚熟品种果实或地面的落果上。此外,在冷藏库里的果实和被挑拣后剩  相似文献   

3.
天麻褐腐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天麻 (Gastrodiaelata)球茎变褐腐烂是近年发生的新病害 ,病球茎率达 42 .1 %。经病原分离鉴定 ,是由灰葡萄孢 (BotrytiscinereaPers .exFr.)所引起。通过室内毒力测定 ,多菌灵和快宁对该菌EC50 分别为 66× 1 0 - 4 mg·mL- 1 和 68× 1 0 - 4 mg·mL- 1 。讨论了病害流行的原因 ,并提出了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5.
以疣孢霉Mycogone perniciosa Magn.引起的草菇褐腐病为试验对象,采用化学和物理相结合方法对该病害进行综合防治措施研究。药剂筛选结果表明:药后5d和10d,50%施保功WP 1 500倍对草菇褐腐病的防效分别为90.70%和89.66%,均优于45%噻菌灵WP 1 200倍、50%福美双WP 1 000倍和50%多菌灵WP 800倍的处理。物理措施结果表明:在培养料堆制前对相应环境进行全面清扫及冲洗,并用50%施保功WP 1 500倍进行喷雾消毒,防效最高达87.97%;二次发酵时,利用蒸汽对菇房和培养料进行灭菌,当灭菌时间为24h、灭菌温度60℃时防效最高,达92.47%;采用物理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结果表明,该方法对草菇褐腐病防效达97.97%,可以有效控制草菇褐腐病。  相似文献   

6.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各地关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发生及防治的报道日趋增多,该病是一种在玉米生长的任何阶段均可发生、分布广、传染性强、危害重且高温高湿环境下非常容易暴发流行的病害。国内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报道主要集中在合理进行种子消毒、健身栽培、喷洒农药防控等方面,并未从其致病菌、抗性遗传规律及培育抗病品种等方面来进行阐述。旨在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发生、症状表现、致病菌类型的鉴定等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描述,为今后寻找抗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基因奠定基础,进而为玉米的抗病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摘除病果裂果,发现病果裂果要及时摘除,并集中烧毁,或深埋。并用护树大将军喷施园地消毒杀菌,减少病害发生。喷药保护。在果实采收前20~30天喷800倍百菌清+新高脂膜,可以较好地防止果实腐烂。果实采收后要全面清理果园,把树上树下的僵果、病残枝彻底清理干净,集中烧毁,普喷护树大将军消毒以减少第二年的病菌来源。  相似文献   

8.
《北京农业》2006,(5):F0003-F0003
褐腐病是世界范围分布的植物病害,是包括桃,李,梅,杏和樱桃在内的核果类水果生产长期,特别是采后和储藏期的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桃褐腐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地区近几年由于桃褐腐病发生严重,给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为了摸清北京地区桃褐腐病的发生规律,从2003年开始,在北京平谷区的2个桃园进行了2年的定点调查与田间试验。研究内容包括:(1)春季定期检测先年冬季悬挂于桃树上的僵果中的分生孢子及菌丝存活情况。(2)春季检测僵果果柄及相连的枝条内是否有潜伏侵染的病原菌。(3)冬季对僵果进行不同深度的掩埋,然后在第2年春季定期观察僵果上子实体的产生情况。经过2年的研究发现:(1)在北京地区,先年果实发病形成的僵果中的分生孢子及菌丝可存活到第2年4月底到5月初,5月中旬以后检测不到活的孢子…  相似文献   

10.
陈笑瑜 《北京农业》2006,(6):F0003-F0003
在北京地区,核果褐腐病菌可在果园中的僵果上越冬并存活到翌年花期;僵果果柄与僵果着生的枝条内也潜伏的病菌,当环境条件适宜时,成为初侵染源并造成侵染.因此,利用冬季修剪去除僵果和僵果着生枝条,焚烧掩埋,可以有效地减少果园褐腐病菌的初侵染源。  相似文献   

11.
为推动北方保护地特种蔬菜产业发展,以黄秋葵和红秋葵病果为试验材料,鉴定其病原菌。结果表明:通过对采集回来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鉴定,确定该病原物为笄霉菌,属接合菌亚门真菌。  相似文献   

12.
一种以稻株基部叶鞘呈淡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病斑、茎基部变黑褐色腐烂、有恶臭等为主要特征的水稻新病害,近几年在浙江省普遍发生,为害较重,对生产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本文报导1980—1982年对此病病原菌的分离培养和接种工作,初步认为该病是由欧氏杆菌属细菌(Erwinia sp.)侵染所致的。  相似文献   

13.
14.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刘琼光  张庆  魏楚丹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14):2923-2931
水稻细菌性基腐病(rice bacterial foot rot)是中国及东南亚国家水稻产区重要细菌病害之一,不同年份在局部水稻产区致灾流行。本文对该病害在中国的发生危害情况、病原细菌的分类现状、侵染特性、寄主范围、致病因子、致病性等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病害发生与防控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本研究旨在从南极土壤中筛选防治玉米细菌性褐腐病的芽孢杆菌菌株,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菌株资源。[方法]从南极长城站地震台附近的企鹅聚居地土壤中分离芽孢杆菌。结合16S rDNA及gyr B基因序列对分离到的芽孢杆菌进行鉴定。借助平板抑菌试验筛选对玉米细菌性褐腐病病原菌具有拮抗效果的生防芽孢杆菌。通过田间防治试验,筛选具有较好生防效果的芽孢杆菌。利用MALDI-TOF-MS对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脂肽化合物进行鉴定。[结果]通过16S rDNA及gyr B基因序列对分离自南极的23株芽孢杆菌进行鉴定,其中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9株,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14株。借助平板抑菌试验,筛选获得抑菌效果明显的2株B.amyloliquefaciens菌株EZ15-07、EZ15-09和2株B.licheniformis菌株EZ01-05、EZ15-0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菌株EZ15-07和EZ01-05对玉米细菌性褐腐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9.3%和55.3%。对这2个菌株发酵液的MALDI-TOF-MS检测表明,菌株EZ15-07能产生Surfactin和Bacillomycin D 2种脂肽化合物,菌株EZ01-05能产生Bacillomycin D和Fengycin 2种脂肽化合物。[结论]由南极土壤分离获得的菌株EZ15-07和EZ01-05对玉米细菌性褐腐病防治效果显著,2个菌株均具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6.
豌豆褐纹病基腐病枯萎病芽枯病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豌豆褐纹病为害叶、茎及荚,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迅速扩展,布满整个叶片。豌豆基腐病可侵染瓜类、茄果类、白菜、油菜、甘蓝等,主要发生在豌豆幼苗期。豌豆枯萎病主要发生在土温较高和较干燥的地区,是维管束病害。豌豆芽枯病为害茄果类、瓜类、豆类的花器和果实,是豌豆重要病害。其发病规律、病原、传播途径、发病条件、防治措施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17.
果实褐腐病的调查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系统考察,标本采集,分离培养、鉴定,电镜扫描及酯酶同工酶电泳分析,明确我国丛梗孢属Monilia的种类及其寄主与分布,通过室内毒力测定,筛选出有效化学药剂并对桃褐腐病进行两年的综合防治,防效明显.  相似文献   

18.
苹果褐腐病是一种果树重要病害,2001年在我县苹果树上大发生,病果率一般15%~20%,最高30%,给苹果生产造成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板栗心材褐腐病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定华中地区板栗(Castanea mollisima)心材腐朽病的病原菌,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和室内显微鉴定,确定该病原菌为硬拟层孔菌(Fomitipsis spraguei(Berk,&M.A,Curtis)Cilb.& Ryvarden)。该菌主要危害板栗活树,造成心材褐色腐朽,最终导致受害树木死亡或风折后死亡。同时根据采集的标本,对该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绘图。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导致广东省霸王花Hylocereus undatus褐腐病的病原种类.【方法】通过病组织分离、致病性测定、形态学观察及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对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病原进行了种类鉴定.【结果和结论】在PDA培养基上,病原菌的菌落为深灰色,绒毛状.产生2种类型的节孢子:一种为浅色、薄壁的柱状孢子,大小为(5.00~10.69)μm×(2.61~4.52)μm;另一种为褐色、厚壁、圆形或椭圆形、基部平截、成链的孢子,大小为(5.15~12.39)μm×(3.87~6.07)μm.应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获得该病原菌579 bp的18S-28S rDNA ITS序列.BLAST结果显示,该序列与Neoscytalidium dimidiatum火龙果菌株的18S-28S rDNA ITS序列相似性最高,为99%~100%.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引起广东省霸王花褐腐病的病原菌为N.dimidiatu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