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陇山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宗舟  张扬  陈志梅 《草业科学》2010,27(11):66-70
以小陇山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林、华山松(Pinus armandi)林以及二者混交林的土壤为研究对象,使用稀释平板培养法进行培养,对3种不同林地土壤微生物类群的丰富度、均匀度、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林地类型对土壤微生物区系有较大的影响;落叶松林土壤中霉菌的数量较高,是华山松林土壤中的1.86倍,而细菌数量仅为华山松林的18.6%,放线菌数量仅为18.4%,酵母菌数量仅为15.0%;华山松林地土壤霉菌类群的均匀度比混交林中的差;日本落叶松可以促进土壤中霉菌数量增加,但抑制细菌、放线菌和酵母菌的生长,影响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  相似文献   

2.
落叶松人工林进行抚育间后,有效的提高了林内植被的数量,对改良土壤,加速枯落物分解,提高营养元素释放率作用显著,同时也增强了光照强度,使生态系统得到良性循环.落叶松人工林抚育间伐后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经济效益.通过对落叶松抚育间伐的效果分析,为今后开展抚育间伐工作,提高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人工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林和纯林比较在生长量、改良土壤及预防病虫害等许多方面有明显优势,根据当地的立地条件等特点,制定适合混交林的经营措施便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地形地貌是影响植被、气候和土壤分异的重要因素,根据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的显著特征,可以将全省划分为三个区域,即东部山地区、中部低山丘陵区和西部平原区。本文重点阐述中部低山丘陵区的落叶松与红松混交模式,旨在为低山丘陵区造林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针对落叶松的苗期管理来讲解落叶松的最佳造林时间以及造林方式,希望可以为林业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主要是为了提升落叶松的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邢义 《山东饲料》2013,(18):287+297
华北落叶松是我国华北地区中山以上山地的主要造林树种。结合我区落叶松播种育苗实际情况,参照超干贮藏法,做到有计划的采收和贮藏种子,确定合适播种量,连续三年对落叶松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实验结果表明,落叶松种子连年贮藏对发芽率有显著影响,对种子发芽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究林火强度对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本研究以内蒙古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林火烧迹地为研究对象,通过DNA提取及定量PCR分析测定了不同火烧强度样地内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丰度以及土壤基本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固氮nifH功能基因丰度随着火烧强度的增加而减少,而硝化amoA-AOA和amoA-AOB功能基因丰度呈相反变化趋势;反硝化nirS,nirK和nosZ功能基因丰度在重度火烧后显著降低,在轻度火烧后显著升高。火烧同样也会对土壤基本理化性质产生显著影响,RDA分析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与土壤理化因子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有机碳、速效磷、全氮含量和pH值是影响火后土壤氮循环功能基因差异变化的主要因子。本研究为火干扰对土壤氮素循环的影响机制和火后植被快速更新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选择黄土高原林下适宜种植的药材植物,采集当地3种针叶林腐殖质层土壤作为培养基质对11种药材植物进行盆栽试验,研究林地土壤对药材植物生长及生理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白芷(Angelica dahurica)、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南星(Arisaema heterophyllum)、柴胡(Bupleurum chinense)、板蓝根(Isatis tinctoria)和射干(Belamcanda chinensis)在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林地腐殖质土壤中受到显著化感抑制,应避免种植于油松林下;射干、南星、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板蓝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和柴胡在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林土壤中受到显著抑制,应避免种植于侧柏林下;南星、射干、板蓝根和远志在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林土壤中受到显著抑制,应避免种植于落叶松林下。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日益提升,环境的保护与美化主要通过绿色植株的种植来实现,落叶松以其较强的抗性,尤其是在东北较寒冷的地区,应该加强落叶松的人工栽培种植。落叶松较强的抗寒和抗恶劣环境的特性,可以更好的实现环境恶劣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应该加强对落叶松人工栽培技术措施的探究。  相似文献   

10.
许淇 《草原》2010,(12):37-39
落叶松落叶松是高耸的、挺拔的,它们的姿态便是兴安岭的姿态,它们的精神便是兴安岭的精神。当我又见到北方原始森林中的落叶松,互相拥挤着、拉扯着又独立着、傲岸着,我心里不觉涨涌出一种朝拜父亲般的虔敬,像面对饱经沧桑的老人,一圈又一  相似文献   

11.
松树甘露蜜对越冬蜂群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化效 《中国蜂业》2003,54(4):19-19
20 0 2年 8月下旬 ,黑龙江牡丹江地区出现历史上罕见的落叶松甘露大流蜜现象。落叶松种植面积最多的林口县 (全省养蜂大县 ,约 1 6万群 )受害最重。初步调查 ,凡去年秋季靠近落叶松的蜂场 (包括百群以上的大场 ) ,因越冬饲料混入甘露蜜致使蜂群中毒、下痢 ,大都垮场 ;距落叶松较远的蜂场也损失严重 ,仅剩有 1~ 2框蜂的弱群。一、发生松树甘露的季节及气候条件牡丹江地区去年夏季连绵阴雨低温寡照 ,导致秋蜜歉收。 8月中旬天气开始放晴 ,气温逐渐回升 ,此时温湿度正适宜松树蚜虫生长。蚜虫繁殖速度很快 ,只需几天时间就布满落叶松的枝叶上。…  相似文献   

12.
本主主要从选择圃地、做床、播种、田间管理、防寒等技术环节入手总结樟子松沙地育苗技术.樟子松为欧洲赤松的地理变种,在我国自然分布于内蒙西部及黑龙江大兴安岭海拔300-900米地区,西起莫尔道嘎、金河、根河到呼玛一线,以北多成片状纯林,以南多与落叶松、白桦混生.呼盟达来湖和海拉尔一线以东沙地有樟子松林,程岛状分布,小兴安岭也有分布.该树种适应性强,喜光、耐寒、抗旱,幼苗不耐荫.深根性,对土壤要求不严,但在沼泽地,积水地生长不良.喜酸性土壤.樟子松人工林在"三北"地区均有分布,尤其在沙区长势良好.  相似文献   

13.
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林降雨截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林冠截留对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林水分循环、分配及利用率的影响,以落叶松和落叶松-蒙古栎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在吉林省东辽县杏木小流域布设野外观测试验,对两种不同林分降雨截留特征进行分析。在15次降雨观测中,落叶松与落叶松-蒙古栎混交林的林下穿透雨分别占总降雨量的72.02%和67.42%,树干流占2.62%和2.74%,截留量占25.32%和29.80%,两种林分林冠截留率为8.93%~73.50%,落叶松-蒙古栎混交林对降雨的截留作用较佳。落叶松与落叶松-蒙古栎混交林产生地表径流各8次,共计产流3.52 和3.40 mm。不同林分林下穿透雨和截留量随月份变化表现为8月>7月>6月>5月>9月,树干流为7月>8月>6月>5月>9月,9月截留率最高,分别为44.49%和49.02%,7月份截留率最低,分别为20.40%和25.17%。不同林种林下穿透雨、树干流及截留量均与降雨量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且当降雨量<30 mm时,树干流增幅较小,降雨量>30 mm时,树干流迅速增加并逐渐趋于平稳。截留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则逐渐降低,当降雨量较小时(<30 mm),林冠截留率由73.50%降低到21.90%,随着降雨量的增大,截留率变化幅度较小,并趋于稳定。两林分林下穿透雨与降雨强度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树干流与降雨强度以对数拟合较好(P<0.05),降雨强度与林冠截留量和截留率相关性不显著。当降雨强度≤2.65 mm/h时,两林分林冠截留率均大于50%。  相似文献   

14.
蛋鸡日粮添加落叶松针粉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代谢能(ME)为11.70MJ/kg,粗蛋白质(CP)为18%的日粮基础中,添加3%和5%华北落叶松针粉取代等量麦麸,观察同一营养水平下,不同松针粉含量的日粮饲喂产蛋鸡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在产蛋鸡日粮中添加3%~5%华北落叶松针粉,可提高蛋鸡产蛋量和饲料转化率,并有促进蛋黄着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文章叙述了林木种子储藏技术,储藏前准备、低温保存方法及储藏期间的管理。同时以落叶松为例介绍了播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人工林枯落叶对苜蓿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苜蓿(Medicago sativa)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黄土高原13种人工林当年枯落叶经室内混土分解培养后,所获得的枯落叶分解水浸提液对苜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对苜蓿种子萌发,油松(Pinus tabulae formis)、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小叶杨(Populus simonii)、白榆(Ulmus pumila)、柠条(Caragana microphylla)、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和紫穗槐(Amorpha fruticosa)落叶水浸液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而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落叶水浸液在中低浓度下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对苜蓿幼苗生长,樟子松、白榆和辽东栎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侧柏、落叶松(Larix principis-rupprechtii)、小叶杨、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旱柳(Salix matsudana)和白桦(Betula platy phylla)在中低浓度下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对苜蓿幼苗CAT活性,油松、樟子松、落叶松、白榆、刺槐和3种灌木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侧柏(中低浓度)和小叶杨表现为促进作用;对苜蓿幼苗根系活力,紫穗槐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油松、侧柏、落叶松、小叶杨、旱柳和白桦与之相反,樟子松、白榆和刺槐表现为“低促高抑”;对苜蓿叶片叶绿素含量,油松、落叶松、侧柏、辽东栎、旱柳和白桦表现为显著促进作用,樟子松、沙棘和紫穗槐高浓度表现为显著抑制作用.综合对苜蓿的化感效应,辽东栎、白榆和紫穗槐整体上表现为较强的抑制作用,侧柏、白桦和旱柳表现为较强的促进作用,樟子松、落叶松、小叶杨、刺槐、油松、柠条和沙棘表现为“低促高抑”.  相似文献   

17.
曹化一 《草原》2014,(3):88-88
几竹青云外,参差不剪裁。披离三径草,明暗两书斋。落叶松林动,飞花燕子来。海风贴四壁,片石起苍苔。  相似文献   

18.
于洋  邹莉  孙婷婷  唐庆明  郭静  张国权  谭昀 《草业科学》2013,30(8):1175-1181
以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生态群落学调查方法研究了红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红松林及落叶松(Larix gmelini)林地表植被群落结构特征及群落物种多样性。结果表明,红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6种,隶属22科32属,落叶松林共有维管束植物31种,隶属22科27属,二者均属稳定型植被群落。两种林型的物种丰富度指数(S)与物种多样性指数(SP)均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且红松林各层之间差异显著;物种多样性指数(SW)在落叶松林各层中差异不明显,但在红松林各层中存在显著差异,以草本层最高;物种均匀度指数(Jsw)在红松林中表现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在落叶松林中以灌木层Jsw指数最高,且明显高于红松林中各层指数。  相似文献   

19.
本文着重介绍了我国北方常见的几种树种子如红松、落叶松、樟子松、云杉的种子特性、种子采集、育苗方法,以期为绿化造林,营林生产,扩大森林资源服务。  相似文献   

20.
落叶松人工林常遭受落叶松毛虫等多种害虫的危害.采取挂木板巢箱招引森林食虫鸟的措施,辨证地调节落叶松—松毛虫—食虫鸟、食物链之间的关系,发挥鸟类控制害虫的作用,达到保护森林的目的。应用挂巢箱招引,增加人工林内鸟类种群密度,对控制害虫,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天敌、降低防治成本、促进森林更新、维护生态平衡都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为提高招引率,增强防治效果,根据鸟类习性、林分特点、昆虫种类、虫口密度、鸟类食饵丰欠,不断改进招引方法,扩大护林治虫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