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宣威市石漠化治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宣威市土地石漠化的成因主要为地质、气候等自然因素以及陆地开垦、过度樵采等人为原因.根据石漠化土地具有的区域性特征,提出了分区治理的基本思路及针对不同治理区的具体治理措施,对封山育林(草)、混农林业、生态型薪炭林营造等石漠化土地治理模式进行了阐述,并列举了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2.
赵学瑛 《林业调查规划》2013,38(1):83-85,93
介绍香格里拉县石漠化分布现状及特点,分析石漠化土地形成的原因、石漠化土地治理的重要意义以及现阶段治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藉此提出了强化管理,层层落实责任状;整合项目,加大投入;生态建设与培植产业相结合等石漠化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3.
对大理市洱海东部面山区域土地石漠化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了石漠化土地的类型、分布及其面积.根据石漠化土地的具体情况和已进行过治理措施的效果,提出了以下治理措施和对策:进行森林植被的恢复(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加强农田水利和农村能源建设;加强法治建设,严格进行现有植被的管理和保护;制定能激励当地民众参与治理的政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桑植县石漠化土地现状与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桑植县石漠化土地的现状,分析了石漠化土地形成的原因和特点以及土地石漠化所带来的危害,提出了石漠化土地治理的初步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根据都匀市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数据,分析了都匀市石漠化土地特点,从合理规划、加强法制、科学支撑等方面提出了石漠化治理与恢复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德江县喀斯特石漠化已成为喀斯特山区一种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威胁着该县的生态安全,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全县总面积2071.92km2,石漠化土地面积56060.1hm2,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27.1%,其中中度以上石漠化面积为41101.7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73.32%,潜在石漠化面积30210.0hm2,占全县总面积的14.6%。分析该县喀斯特山区石漠化的现状、主要危害以及喀斯特石漠化治理的主要障碍因素,提出了加强领导和协调,统筹规划,综合治理;切实解决喀斯特地区缺水问题;合理进行坡耕地的综合整治;加快能源建设步伐,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加大对石漠化治理的投入,建立稳定的投资和生态补偿渠道;加快石漠化地区替代产业的培植及其产业化经营;科学合理地进行植被修复;依靠科技,提高治理成效等生态修复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广西岩溶地区土地分布现状,分析岩溶土地的分布特点,提出林草植被恢复、后续产业开发、喀斯特特色旅游、生态搬迁与培训等4种石漠化土地治理模式,总结石漠化土地治理的主要技术措施,为当前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指出了石漠化造成土地生产力下降,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生态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问题,严重危及区域生态安全。以云南省为例,分析了岩溶地区石漠化生态治理现状和石漠化原因,并从植被恢复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治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详细介绍了安化县石漠化土地分布现状,分析了其危害,从加强领导、明确治理原则方针、建立石漠化监测体系、因地制宜等方面提出了安化县石漠化综合治理的方针、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宁市2011年和2016年2次石漠化监测数据进行空间和叠加对比分析,研究其石漠化动态变化和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结果表明:南宁市石漠化土地分布相对集中,以重度石漠化土地为主,石漠化程度较高,2016年石漠化土地面积84 309.58 hm~2,比2011年减少25 566.03 hm~2,土地演变以顺向演替为主,总体保持稳定,稍有改善,局部发生恶化,引起转变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林草措施和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11.
储小院  朱仕荣  李云  徐洋 《林业建设》2012,(5):81-84,88
个旧市以山区为主,其岩溶面积占全市国土面积的51.48%,石漠化土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27.7%,属于岩溶地区石漠化较为严重的典型代表地区。本文提出以小流域为单元的个旧市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然后对治理工程实施后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小流域石漠化综合治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贵州岩溶峡谷区石漠化对土壤碳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以喀斯特典型区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花江峡谷区为例,对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中的土壤有机碳和无机碳进行了测定,并计量分析了石漠化治理对土壤碳库的影响。结果表明:(1)未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比石漠化土地的高,石漠化土地的土壤平均碳库总量主要受植被类型和土层深度的影响,其影响程度大于石漠化程度的影响;(2)土地平均碳密度则与石漠化影响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呈非石漠化土地潜在石漠化土地石漠化土地,轻度石漠化土地中度石漠化土地重度石漠化土地极重度石漠化土地的变化规律;(3)通过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关岭县未石漠化土地和不同程度石漠化土地的面积发生了明显变化,对治理工程的碳汇效益计量分析表明,碳库增加量为724.00 t·km-2,仅增加的有机碳价值可达51.36万元·km-2,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云南省石漠化土地面积212.85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19.81%,其中石漠化耕地面积46.36万hm2,占石漠化土地面积的21.78%,石漠化耕地以轻度石漠化和中度石漠化土地为主,集中分布在人口稠密、经济欠发达地区。目前云南省石漠化治理存在着投资标准低,投入不足,治理需求大,成果巩固压力大,管理体制不顺,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困难等问题。藉此,提出遵循水土保持原则,因地制宜,改善农业条件,大力发展林禽林下经济模式,持续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节约集约用地,严把耕地红线关,降低石漠化区域耕地承载压力,遏制石漠化耕地发生等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凤山河小流域石漠化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31.6%,造成石漠化的主要原因有过牧、陡坡开荒、不合理耕种等.文中分别阐述了重度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的治理对策以及综合治理模式.综合治理方案重点以恢复生态—拦水、引水一圈养建设为主,具体包括林业植被建设、小型水利水保措施、草地建设和草食畜牧业发展等措施,确定了治理率达90%以上,乔木林面积增加近500 hm2的治理目标,并对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作了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系统性地对岩溶土地、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从空间布局、岩溶地貌、流域、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及石漠化程度等进行了详尽介绍,全面展现了第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数据,为监测成果数据共享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土壤环境变化是恢复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加强混农林的立体优化配置,有利于控制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环境质量和提高生态脆弱区的生态和经济效益。文中系统总结混农林业对石漠化地区土壤水分、养分、生物特征的影响,阐明在石漠化极端脆弱生态环境条件下,林木与农作物存在的水肥竞争以及复合农田中树龄较小时对土壤生物活性的抑制作用,进一步从石漠化地区土壤环境角度对混农林业的水分利用策略、乡土树种的选择搭配、有益土壤生物的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提高土地生产力、控制水土流失、发展立体生态农业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石漠化地区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对不同治理措施的响应,为喀斯特地区土地合理利用和石漠化生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喀斯特地区3种石漠化治理措施——梯田嵌套鱼鳞坑(NL)、鱼鳞坑(FSP)和梯田(TR)为研究对象,自然坡地为对照(CK),分析不同石漠化治理措施下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及碳库管理指数分布特征。 结果 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和活性有机碳储量均在不同石漠化治理措施下总体呈鱼鳞坑最高,梯田嵌套鱼鳞坑次之,梯田最低的变化趋势,其中,鱼鳞坑土壤易氧化碳和可溶性碳含量及碳储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石漠化治理措施。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表现为鱼鳞坑措施大于其它2种石漠化治理措施,其中,石漠化治理措施在0~10 cm土层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均大于100.00%,表明石漠化治理措施提高了喀斯特地区表层土壤质量。 结论 石漠化治理措施显著影响了喀斯特坡地土壤活性有机碳储量。鱼鳞坑措施较梯田和梯田嵌套鱼鳞坑措施土壤活性有机碳储量和碳库质量明显提高。鱼鳞坑措施可作为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生态恢复优先考虑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来粤北岩溶山区石漠化土地景观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粤北岩溶山区进行了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解译和制图,分析了近30年来该地区石漠化土地的景观动态与格局变化。结果表明:近30年来,粤北石漠化景观呈逆转趋势,研究区石漠化土地面积持续减少,1974年石漠化土地面积为2042.43 km2,占喀斯特分布区的42.47%,1988年与2004年分别下降至33.95%和21.14%;轻度石漠化土地面积减少速度最快,至2004年中度石漠化土地取代轻度石漠化土地成为分布面积最广的石漠化类型;研究区景观异质性持续降低,潜在石漠化土地面积不断增加,景观连接度升高;石漠化土地斑块密度增大但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斑块趋于均匀。  相似文献   

19.
近15年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次石漠化监测成果数据为基础,按省、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岩溶地貌剖析了石漠化土地及程度的三期变化状况,并总结了石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的空间分布、社会经济关系、程度与面积状况、缩减率、工程试点县等方面的相应特点,为下阶段石漠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滇中岩溶区石漠化在不同影响因子上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对影响因子定量归因,基于Landsat、DEM等遥感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结合RS-GIS技术和地理探测器模型(Geodetector)获取石漠化信息和各影响因子的贡献率.结果表明:(1)滇中岩溶区石漠化总面积为3015.04 km2,占研究区总土地面积的5%,占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